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30例COPD患者分为A组(单纯COPD患者)和B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预后结果将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回归分析筛查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与B组在体质量指数、肺结核病史、症状持续时间、痰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氧分压[p(O_2)]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 0. 05); A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 05)。B组中有3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2. 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症状持续时间、p(CO_2)、白蛋白是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水平、症状持续时间是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 0. 05或P 0. 01)。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白蛋白、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需注意监测患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秦茵茵  吴国锋  张超亮  陈苓 《临床荟萃》2012,27(11):939-94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差异.结果 肺功能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3.6±25.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62.7±17.9)%,FEV1/FVC(61.5±12.6)%,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73.6±13.8)%;HRCT评分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为(8.276±5.915)分、扩张程度为(7.151±4.306)分、管壁厚度为(5.705±2.829)分.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 pred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扩张程度仅与FEV1% pred呈负相关,管壁厚度与FEV1%pred、DLco%pred呈负相关.各类型的肺功能表现不一.结论 肺通气功能与HRCT评分密切相关,其中与扩张分布范围相关性最为明显;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受损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及高分辨率CT评分在老年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148例老年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行CT扫描,检测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并比较不同肺损伤程度、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级、有无肺气肿患者的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损伤程度、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组患者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肺损伤程度、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级及有无肺气肿患者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率储备(HRR)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快速步行亚极量运动康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康复1组(n=30)、康复2组(n=30)和对照组(n=30)。康复1组进行达到60%~75%HRR的快速步行运动训练,康复2组保持主观感受Borg指数4~5分进行快速步行运动训练。训练持续24周,每周3次。对照组自行安排肺康复,不提供康复指导。比较三组患者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康复前后静息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90例患者中,82例(91. 1%)完成试验,其中康复1组27例,康复2组27例,对照组28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平均快速步行训练运动量高于康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康复前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和康复2组患者康复后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较康复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和康复2组患者康复后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CAT评分较康复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患者的无氧阈占预计值百分比(AT%pred)、无氧阈(AT)时间康复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达到60%~75%HRR快速步行亚极量训练,可获得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延迟无氧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成COPD组(68例)和COPD-支气管扩张重叠综合征组(5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COPD-支气管扩张重叠综合征组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支气管扩张重叠综合征组年龄小于COPD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均低于COPD组;住院时间、病程长于COPD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病程时间更长,肺功能更差,且感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60例采取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吸入药物治疗依从性、哮喘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吸入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本组患儿中治疗依从性良好28例,一般17例,差15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临床症状评分高、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气道阻力(Raw)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VC)、面罩过紧、吸入时间过长是影响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体位不当、口咽部气溶胶沉积过多是其混杂因素(P 0. 05)。结论掌握影响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等指标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随访观察.了解稳定期COPD患者1年前后的肺功能的变化,探讨利用肺功能评估COPD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共38例完成随访。对入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指导。观察稳定期COPD患者在1年前后肺功能、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Borg呼吸困难和Borg疲劳评分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随访结束时同入选时比较,心率、呼吸频率、SpO2、Borg呼吸困难和疲劳程度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同入选时比较,肺功能指标在1年随访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FEV1/FVC、FEF50占预计值%和DLC0占预计值%显著增加(P〈0.05),凡占预计值%显著下降(P〈0.05),而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其他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在为期1年随访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DLCO、FEF50和R5有所好转,Borg呼吸困难和Borg疲劳评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治疗1年过程中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及其间隔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过程中,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急性加重发作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AP-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水平与气流受限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67例作为研究组,根据COPD全球倡议(GOLD)对患者进行分级;选取84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AP-1、SFRP-1水平,患者整个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采用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定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血清VAP-1、SFRP-1水平与气流受限指标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AP-1、SFRP-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VAP-1、SFRP-1水平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CAT评分增加(P 0. 05); FVC%pred、FEV_1%pred、FEV_1/FVC水平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CAT评分下降(P 0. 05)。血清VAP-1、SFRP-1水平与FVC%pred(r=-0. 759,r=-0. 503,P均0. 05)、FEV_1%pred(r=-0. 626,r=-0. 683,P均0. 05)及FEV_1/FVC(r=-0. 581,r=-0. 637,P均0. 05)呈负相关,与CAT评分(r=0. 712,r=0. 574,P均0. 05)、GOLD分级呈正相关(r=0. 755,r=0. 642,P均0. 05)。结论血清VAP-1、SFRP-1水平与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气流受限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探讨超短波及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37例,分为超短波加吸入治疗组(n=20)和吸入治疗组(n=17),分别给予超短波加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治疗及超声雾化吸入维生素K3治疗。所有患者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数,1s时间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数,50%肺容积气流速度占预计值在分数提高;气道阻力开始上升时的浓度及上升时的容积计量升高,单位容积计量引起的气道阻力变化降低,超短波联合吸入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2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超短波联合雾化吸入维生素K3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福多司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0.3%)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值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11.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治疗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数据,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之前中华呼吸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英国胸科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级标准差异,并对这些标准进行评价。方法:①选择1991—01/2001—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13例,男571例,女142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将7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数据分别按中华呼吸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分级标准、英国胸科学会分级标准和美国胸科学会分级标准进行轻、中、重度分级。于患者病情缓解和门诊就诊时采用Sensor medics2100型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测定,具体指标包括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小气道功能(50%115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肺容量(肺活量、肺总量、残气量、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3)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1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英国胸科学会分级标准、美国胸科学会分级标准分级后肺功能与中华呼吸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分级标准之间差异明显(P〈0.05)。②按中华呼吸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分级标准,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和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呈正相关(r=0.188.0.145,P〈0.05),与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和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无明显相关(P〉0.05),在中、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上述4项指标皆呈正相关(r=0.261~0.715,P〈0.01);而按英国胸科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分级标准,则无论轻、中、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上述4项指标皆呈明显正相关(r=0.187~0.587,P〈0.01)。结论:中华呼吸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级标准较英国胸科学会、美国胸科学会以及以美国胸科学会的标准为蓝本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标准更能客观合理地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气流受限和肺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能力。方法选择65例COPD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35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脂联素和肺功能水平,采用微型营养评定(MNA)进行营养评估,并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结果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肺活量(FVC)和FEV_1/FVC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入选者营养状况良好,观察组65例患者中,营养良好者35例(53. 85%)、营养不良者30例(46. 15%),观察组中营养良好者MNA总分显著高于营养不良者(P 0. 05);观察组患者GSH、SOD、TAC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能力三者关系密切,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强,进而造成肺功能水平下降,因此对患者采取干预营养状况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多导睡眠图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及最低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肺通腑汤对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肺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肺通腑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发热、咳嗽、气促等),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和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2组发热、咳嗽、气促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周后,2组FVC、FEV1、MV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周后,2组WBC、CRP、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采用中医清肺通腑汤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症状,抑制炎性反应,增强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按相关指南规范化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 pred%)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任意疗效等级患者治疗后的Ig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IgE水平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且观察组任意疗效等级患者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不仅安全性佳,其疗效亦优于单一噻托溴铵治疗,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的改善亦更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八段锦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PubMed、Springer、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获取已公开发表并符合评价标准的有关八段锦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经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八段锦干预后,干预组肺功能各指标中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钟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干预后,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合并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肺功能检测。15d为1个疗程,6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均有改善,2组间比较肺功能相关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了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T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FVC、FEV1、FEV1/FVC以及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显著改善肺功能,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扩张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扩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正常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肺功能检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医务人员按照仪器设备相关延期完成两组肺功能检测,具体项目包括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MVV/预计值%等。结果研究组PEF、MVV、FEV1/FVC、FEV1等各项肺功能指标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扩张与肺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即肺动脉扩张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