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准确率。方法 选取收治的17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诊断血管狭窄、侧支循环检出、侧支循环等级情况。结果 170例脑梗死患者显示出1082条血管,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查与DSA检查符合率为82.72%,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3,95CI:0.709~0.777,P0.001);CTA检查灵敏性为88.89%、特异性为90.32%、准确性为89.41%,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6,95CI:0.626~0.926,P0.001);17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1532条侧支动脉,CTA检查与DSA检查侧支循环等级符合率为97.85%,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6,95CI:0.867~0.944,P0.001)。结论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脑梗死可有效鉴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钱才  魏阳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511-2513,2516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A检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CTA检测结果作为试验方法,DSA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方法,评估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总共检测了180条血管,经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κ值均0.6,表明其一致性较好,尤其是对重度狭窄患者,一致性为0.73。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和斑块形态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36例脑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与CTA的符合率为83.3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κ=0.72、0.69)。结论 CTA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形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DSA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IS患者98例,分别进行CTA、MRI和DSA检查,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37例和无侧支循环组61例,比较两组CTA和MRI检查结果,分析CTA和MRI对AIS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98例AIS患者中无侧支循环60例,一级侧支形成21例,二级侧支形成17例,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灵敏度为88.52%,特异度为83.78%,准确率为86.73%,一致性Kappa值为0.719; MRI检查显示两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均高于健侧,脑血流量(CBF)均低于健侧,且有侧支循环组MTT和TTP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 MTT、TTP、CBF及三者联合诊断AIS患者侧支循环良好的AUC为0.707、0.813、0.735和0.892,灵敏度分别为77.05%、73.77%、72.13%和83.61%,特异度分别为59.46%、78.38%、75.68%和86.49%; CTA和MRI联合诊断AIS患者侧支循环的灵敏度为93.44%,特异度为75.68%,准确率为86.73%,与DSA检查一致性Kappa值为0.710。结论 CTA和MRI用于AIS患者侧支循环诊断均具有较高价值,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灵敏度,为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濮阳市中医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检查,以数字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检出率。结果 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80个血管节段,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无狭窄、轻度、中度、重度、闭塞的准确率为95. 15%(196/206)、73. 33%(55/75)、72. 22%(26/36)、80. 95%(34/42)、85. 71%(18/21);与DSA诊断结果比较,CTA诊断符合率为86. 58%(329/380); CTA诊断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 789); CTA及DS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5. 45%(63/66)、92. 42%(61/6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 CTA及DSA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CTA诊断的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形态,为临床诊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低频联合超声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术(CTA)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83例患者166支椎动脉行超声和CTA检查,结果进行Kappa检验检测其一致性。结果高低频联合超声检出正常椎动脉31支,单纯走行迂曲4支,有细小斑块68支,血管狭窄42支,完全闭塞21支,其中伴有走行迂曲64支;CTA检查示正常椎动脉23支,单纯走行迂曲3支,有细小斑块78支,血管狭窄46支,完全闭塞16支,其中伴有走行迂曲65支。Kappa检验示超声与CTA对椎动脉病变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0.75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管腔轻度狭窄19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12支,闭塞21支;CTA诊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8支,重度狭窄16支,闭塞16支,正常1支。Kappa检验示超声与CTA对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病变检测一致性较好(K=0.768)。结论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方法简便,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椎动脉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一站式CT血管造影术(CTA)+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及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共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A+CTP检查。根据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n=60)及重度组(脑血管闭塞、重度狭窄,n=26),分析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局部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36)及侧支循环不良组(n=21),分析脑血管灌注指标对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及轻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47%(9/86)、19.77%(17/86)、36.05%(31/86)、33.72%(29/86);轻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患侧CBV及CBF均小于健康侧,TTP、MTT长于健康侧(P < 0.05);重度组健康侧的CBV、CBF小于轻中度组(P < 0.05);重度组患侧相比于健康侧CBV、CBF下降值及TTP、MTT增大值大于轻中度组(P < 0.05);CTP指标联合检测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大于CBV、CBF等指标单独检测(P < 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的CBF高于侧支循环较好组,CBV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MTT、TTP短于侧支循环较好组(P < 0.05);CTP指标联合检测评估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CTA+CTP检查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可用于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心肌桥-壁冠脉(MBMC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根据CTA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与评估MB-MCA类型及MB长度、MCA狭窄程度,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CTA在MB-MCA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7例患者均经CAG确诊为MB-MCA,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比较对象,CTA在诊断MB-MCA发生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 802、1. 000; CTA评估的浅在型MB-MCA与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高于CA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对MCA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与CAG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CTA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评估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金标准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VPQ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与CT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测定内中膜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水平。结果: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01;狭窄程度越严重,内中膜厚度、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水平越高,斑块回声强度水平越低(P<0.05)。结论: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高,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高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和(或)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和TCD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对中重度以上狭窄检出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性为88.46%,准确率为92.45%,一致性较高(Kappa=0.801);对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的敏感度为87.67%,特异性为87.88%,准确率为87.74%,一致性较高(Kappa= 0.72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无创、便捷,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管自身调节储备能力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方法 对3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P及CTA检查,以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各参数右/左侧相对比值的95%可信区间为参考值,分析病变组各灌注参数患/健侧相对比值的特点,并利用CTA观察不同临床表现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结果 除1例MCA狭窄患者灌注正常外,29例异常灌注分为三型:Ⅰ型, CBF与CBV正常, TTP延长(3例);Ⅱ型,CBF和CBV升高,TTP延长(16例);CBF和CBV降低,TTP延长(4例);Ⅲ型,CBF降低,CBV升高,TTP延长(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例)侧支循环代偿欠佳,部分合并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25例临床正常或表现为腔隙性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良好.结论 CTP联合CTA可很好地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供和脑血流动力学,其临床转归与脑血管自身调节储备及侧支循环建立这两种脑血流代偿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 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DWI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梗死组(ACI组)和非急性梗死组(NACI组)。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将感兴趣区域(ROI)分别放置在颈动脉狭窄侧和轴位同层面对侧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中,测量脂肪密度的均值和最大值。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ACI组和NACI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给两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狭窄颈动脉PFD的均值和最大值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ACI组狭窄侧PFD的均值[(-57.87±8.11)vs.(-67.22±8.18),P <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55.44±7.24),P <0.001]均高于NACI组。两组患者对侧PFD均值[(-78.8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CDU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血管检测,每例患者均同时行DSA检查,并将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U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6%、94.85%、 92%.诊断中重度狭窄以上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95.6%,95.8%,95.8%.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CDU和DSA 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42).结论 在评估狭窄程度方面,CDU与DSA一致性好,对于大多数中、重度以上的狭窄,CDU可以取代有创性DSA,甚至仅凭超声检查结果就能对70%~99%狭窄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A成像与3D-ASL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0. 794高于MRA诊断Kappa=0. 462(P 0. 05); 3D-ASL诊断正常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小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 838,0. 767,0. 868高于MRA诊断Kappa值0. 541,0. 563,0. 642(P 0. 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大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诊断一致性高于MR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接受头颅CTA与MRA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并记录患者缺血发作后卒中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各影像学方法单独与联合应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价值。结果经诊断,101例患者在住院治疗1周内发生缺血发作后卒中的患者15例;经CTA、MRA结果显示,住院7 d内发生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率均高于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TA、MRA单独与两者联合检查检出的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高于未检出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结果显示,CTA、MRA单独检查与两者联合检查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AUC分别为0. 875、0. 897、0. 900,且联合检查的AUC值较单独检查的预测价值高。结论入院时头颅CTA与MRA检查短暂性脑出血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可用于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预测,而联合检查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发生部位将所有患者血管分为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MRI显示单侧梗死灶39例,双侧梗死灶6例。非梗死侧156段血管,梗死侧204段血管;非梗死侧斑块检出率23.72%显著低于梗死侧42.16%(P0.05)。梗死侧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段数显著低于非梗死侧(P0.05)。非梗死侧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梗死侧,而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梗死侧(P0.05)。结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头颈部CTA在评估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以上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开放与灌注参数及出院3个月m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15例,进行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成像(CTA)检测,依据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分成轻度(42例)、中度(39例)和重度(34例)组,依据血管狭窄中度、重度患者侧支循环评分(CS)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37例)和不良组(36例);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健康侧和病灶侧灌注参数情况;对比侧支循环不良组和良好组患者年龄、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C)、灌注参数、入院NIHSS数值及出院3个月的mRS评分差异情况。结果轻度狭窄患者病灶侧CBF、CBV较健康侧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患者病灶侧CBV低于健康侧,MTT及TTP高于健康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患者病灶侧CBV及CBF均低于健康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度和重度患者进行CS评分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组与良好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时mRS评分、CBV、MTT、TTP、CBF及入院时的NIHS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以上患者对其脑血流灌注影响严重,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颈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CT血管造影(CTA)的比较研究,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4例做过CTA且在2w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CTA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97.0%,正确指数(Youden's index)为94.1%;且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2。结论 3D-CTA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同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特点及其一致性。 方法 对47例脑梗死患者和18例非脑梗死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滋养血管进行分级并进行一致性评估。 结果 脑梗死患者梗死侧颈动脉滋养血管以I级为主,与脑梗死非梗死侧和非脑梗死双侧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差异明显(P分别为0.0104,0.0005,0.0085),而非脑梗死和脑梗死非梗死侧颈动脉滋养血管以0级为主,三者间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795,0.2425,0,6889);入选者I级滋养血管患者中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0级滋养血管患者(P=0.0001);以颈动脉滋养血管I级为标准评价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61.5%(AUC=0.669),受试者之间评估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一致性均较佳。 结论 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的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差异明显,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 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定量分析及诊断冠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患者实施CTA检查、1周内再接受冠脉造影检查(CAG)。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统计分析冠脉病变患者冠脉狭窄的定量指标,分析CTA诊断冠脉病变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共计对1061段冠脉血管进行检测,其中CTA诊断与CAG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931段、轻度狭窄48段、中度狭窄I4段、重度狭窄8段,CTA诊断冠脉狭窄与CAG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17,P<0.05)。100例患者CAG确诊冠脉狭窄66例,CTA正确诊断61例,CTA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为92.42%、特异度为82.35%、漏诊了为7.58%、误诊率为17.65%。冠脉狭窄66患者CTA结果分析,平均发现冠脉斑块(2.31±0.84)个、钙化斑块体积(27.51±6.20)mm^3、非钙化斑块体积(298.44±75.31)mm^3、狭窄程度(57.39±5.84)%、钙化斑块负荷(3.60±1.52)%、非钙化斑块负荷(54.63±17.37)%。【结论】CTA诊断冠脉狭窄病变与CAG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诊断灵敏度,同时具有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