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探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药物组方规律,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ffice 2010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应用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聚类分析,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脾胃论》高频中药有:人参、陈皮、升麻、当归、白术;《内外伤辨惑论》中高频中药有:白术、陈皮、炙甘草、人参、枳实。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出几组常用药物组合,两书中方剂的使用与其治疗特色相符合。结论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挖掘《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规律研究中,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脾胃论》为宋·李东垣所著,是白话中医古籍丛书选定的中医古籍之一。笔者承担编写《白话脾胃论》,经过复阅读《脾胃论》原书及各种注释本、语译本,逐步领会原书作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特点,历时八个月,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胃论》中药物性味配伍和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脾胃论》以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原著中所有方剂的药物分类以及关联性,进一步阐述药物的性味配伍方法。结果:《脾胃论》中药物性味的配伍多为辛甘苦并用,能够起到补脾升举阳气、泻阴火、疏肝理气、除湿热、行气止痛、散结消痞等方面的作用。结论:《脾胃论》中药物性味配伍主要是辛甘苦并用,并根据以脾胃为中心的四时五脏辨证用药体系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4.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所撰,在《脾胃论》一书中大量引用了《内经》《脉经》《难经》中的经典原文,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形成了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在本文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脾胃论》中脾胃病的生理特性、病理变化、治法治则、养生思想等,并根据文中所援引的经典原文,探究其学术渊源,进而深入分析其理论特色,以便现代医学更好的传承其学术思想,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脾胃论》问世,历代医家对李杲创导的“脾胃学说”奉为要旨,叶天士称誉:“脾胃为病,最详东恒。”(《临证指南》)毋庸置疑,《脾胃论》在中医学术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然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6.
李杲脾胃论病机论点对《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李杲的有关著述中概括其脾胃论病机论点,并彰显其对《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挥。提示李杲脾胃论的丰富性和《内经》理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一生的著作主要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等,其中《脾胃论》是东垣学术思想的核心。他在继承《内经》有关脾胃论述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对自己临床经验的总结,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其治疗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脾胃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认为《脾胃论》实由当时的汴京大疫催生而成,其中从内伤出发、重视扶正思想对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脾胃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阴火刑肺密切相关,补脾胃、泻阴火可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9.
“阴火”的本质是什么?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历代医家亦争论不休。现根据《脾胃论》与《黄帝内经》的渊源,从《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的角度入手来探讨其本质。1阴火的概念李东垣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述中多次明确指出,“阴火  相似文献   

10.
卫向龙  莫楠 《河南中医》2010,30(2):195-196
目的:探讨《脾胃论》中药物常用配对及应用。方法:研究原著及参考文献,用统计中频数、聚类、相关分析,分析书中所有方剂药物的频数、聚类、关联性,进一步总结药物常用的配对。结果:《脾胃论》中药物配对,紧扣其理论,立足于脾胃功能失调,选用相应药物治疗。结论:对《脾胃论》中药物统计分析能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临证选药思维方向,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易水学派代表人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奠定了内伤致病的学术理论基础,其内容精博幽微,倍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推崇。本文通过对《脾胃论》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阐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治疗大法,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脾胃论》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脾胃论》中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组方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工作。结果:通过整理《脾胃论》的63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104味,综合分析获得各中药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演化得到新方共4首。结论:《脾胃论》中药物药性多偏温平,药味甘辛苦,多具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大补元气、升举阳气等功效,方剂配伍注重升降浮沉、益气升阳除湿法等辨证灵活应用,并根据相关疾病、时令、脏腑经络遣方用药,对后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胃论》方治疗功能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发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分别选用相应《脾胃论》方治疗,连续用药1周,对比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论》方治疗功能性发热效果显著,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阴火”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的论点,渊源于《素问》“阴虚生内热”之理。如《脾胃论》云:“阴虚生内热奈何?……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胃论》内伤头痛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头痛提供新思路。方法:对《脾胃论》有关内伤头痛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内伤头痛辨证论治理论,总结其对内伤头痛规律性认识。结果:《脾胃论》将内伤头痛的病机分为脾气下陷、阴火上冲,热伤元气、寒热错杂,中虚湿伏、抑遏清阳,风痰上扰四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结论: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为临床头痛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作者研读《脾胃论》过程中发现东垣论述胃多于脾,重视胃过于脾。本文对《脾胃论》中胃的生理作了全面整理和分析。胃的生理特性:阳土,性湿。胃的生理功能:胃为器,主受纳、传化;胃为仓廪之本,主腐熟饮食、滋养元气;胃为升清降浊之枢纽,尤主升清。胃与脏腑、经络、九窍等有着过广泛的生理联系。  相似文献   

18.
马雄飞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17+105-117,105
李东垣《脾胃论》开创了中医脾胃学说的先河,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创立了"甘温除热"、"升阳散火"等治疗方法,创制了补中益气汤等名方,本文结合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探讨《脾胃论》的组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9.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作者研读《脾胃论》过程中发现东垣论述胃多于脾,重视胃过于脾。本文对《脾胃论》中胃的生理作了全面整理和分析。胃的生理特性:阳土,性湿。胃的生理功能:胃为器,主受纳、传化;胃为仓廪之本,主腐熟饮食、滋养元气;胃为升清降浊之枢纽,尤主升清。胃与脏腑、经络、九窍等有着过广泛的生理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