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心脏外科事业的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在妊娠期女性中表现尤为重要。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妊娠属高危妊娠范畴,目前对其管理缺乏统一性,一般强调个体化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的抗凝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华法林可以很好地预防妊娠期母体血栓的形成,但是华法林可以穿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但在监测方便度及预防血栓形成方面表现不佳;而对抗血小板药物和新型药物的使用尚未有更深入的研究。现就近年来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母胎结局加以综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期抗凝治疗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期规范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及华法林对胚胎及胎儿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1995年10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3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孕期规范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1例孕中期心衰行瓣膜置换术后规范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该8例规范抗凝治疗过程中无孕产妇并发症发生;4例孕期自行将华法林减至孕前的1/2量,并发瓣膜血栓形成、心衰1例,产后出血1例;华法林剂量均<5mg/d;孕前自停抗凝药物5年1例,并发瓣膜血栓形成、心衰死亡;胎婴儿结局:流产、脑积水儿各2例;死胎3例,包括1例孕妇死亡胎儿同时丢失;华法林儿1例;正常新生儿5例。结论 (1)孕期不规范的抗凝治疗,使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增加。(2)华法林对胎儿发育存在不良影响,至少在孕早期和孕36周后宜停用华法林,而采用肝素类药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1 2例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抗凝治疗的方法,以及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随访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整个妊娠期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除1例曾停服半月外).国产华法林平均用量为(3.14±0.28)mg/d(6例),进口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71±1.24)mg/d(4例),国产新抗凝(3.14±1.08)mg/d(2例).所有孕妇均无严重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8例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足月妊娠10例,早产2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发生,仅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2100g).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期间,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林(<5mg/d)行抗凝治疗对孕妇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综合发展,许多患有心脏瓣膜病变的妇女得到了及时治疗并生存至育龄,因此妊娠不可避免。置换心脏机械瓣膜的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又须考虑抗凝药物对胎儿发育及凝血功能的不良影响,因此抗凝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回顾分析了8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12次妊娠,探讨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抗凝治疗对胚胎及胎儿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低强度抗凝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特点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置换机械心脏瓣膜后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妊娠妇女,采用妊娠期全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策略(INR1.5~2.2),调整合适的华法林剂量。其中2例曾于妊娠早期和晚期短时应用肝素抗凝。分娩前后调整抗凝方案。观察妊娠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娩出血情况及小剂量华法林对胎儿的影响。结果:本组19例妊娠22例次,妊娠期间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与抗凝有关的轻度皮肤粘膜出血4例,为疏于抗凝监测所致。经剖宫产或阴道分娩18例,人工流产1例,自然流产3例次,均未发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时均存活良好,无畸形。稳定的INR为1.88±0.29,口服华法林维持剂量为(3.05±0.92)mg/d(芬兰剂型)和(3.28±1.02)mg/d(齐鲁制药剂型)。结论:国人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全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5~2.2)是方便安全的。在此剂量下并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瓣膜栓塞的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瓣膜血栓形成及重度梗阻,1例孕33周发现二尖瓣机械瓣膜重度梗阻,心功能Ⅳ级;1例为孕37周发生主动脉瓣机械瓣膜重度梗阻,二尖瓣机械膜血栓形成,心功能Ⅲ级。结果 在开胸直视下行剖宫产及子宫次全切除术,同时行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成功地挽救了母儿生命。结论 孕期合理应用抗凝药物,严密监测凝血指标及心脏瓣膜功能,尽可能避免瓣膜栓塞,一旦发生,在开胸直视下,同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心脏瓣膜置换术,不失为抢救母儿生命之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适宜的抗凝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到2012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34例孕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7例行急诊剖宫产,术前维生素K1静脉注射,术后给予"桥接"抗凝治疗;27例行择期剖宫产,其中13例术后仅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14例接受"桥接"抗凝治疗。比较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目标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34例患者均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孕期未见血栓发生,新生儿健康。急诊剖宫产前使用维生素K1患者的术后INR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未使用者。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与"桥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发生1例瓣膜血栓并导致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均无周围血栓、血肿、一般性出血及过度抗凝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使用维生素K1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华法林抵抗,择期剖宫产前应尽量避免使用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剖宫产术后使用口服华法林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桥接"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脏外科事业的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在妊娠期女性中表现尤为重要。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妊娠属高危妊娠范畴,目前对其管理缺乏统一性,一般强调个体化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的抗凝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华法林可以很好地预防妊娠期母体血栓的形成,但是华法林可以穿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但在监测方便度及预防血栓形成方面表现不佳;而对抗血小板药物和新型药物的使用尚未有更深入的研究。现就近年来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母胎结局加以综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瓣膜置换术迄今已四十余年。全世界每年都进行大量的瓣膜置换术,其中约2/3置换机械瓣。人工瓣膜置换术使很多患者生存至成年,并且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结婚,因此妊娠不可避免。但这些患者妊娠面临着很多特殊问题,例如孕期抗凝,临床上尚无充分的经验。1心脏病及瓣膜置换后的妊娠问题心脏病目前仍是引起孕产妇死亡重要的非产科因素之一,约1%孕妇有各种心脏病,孕期由于血流动力学变化,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妊娠前必须有内科医生对心脏功能评估的结果。对于需要置换瓣膜的心脏病妇女,应权衡利弊选择瓣膜的类型。机械瓣血栓发生率高,需要终身抗凝;有…  相似文献   

10.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孕前详细评估心脏病的情况,孕期多学科联合管理,根据患者的病史、瓣膜状况、抗凝药物剂量、孕周等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抗凝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并维持和调整凝血状态,围分娩期预先计划调整好凝血功能,以确保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全程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抗凝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妊娠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截止至2013年10月关于两种抗凝方案比较的研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0项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全程使用VKA的抗凝方案较之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1)母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3,95%CI:0.19~0.57,P<0.0001)。(2)胎儿流失发生率增加56%(OR:1.56,95%CI:1.11~2.20,P=0.0106)。(3)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稍增加。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孕妇抗凝方案应根据栓塞风险、经济情况、治疗依从性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血栓栓塞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cardiacvalvereplacement,CVR)后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CVR后必须常规坚持抗凝治疗 ,这是巩固CVR疗效与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一般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终身抗凝治疗 ,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若为窦性心律 ,抗凝期可仅数月 ,但若合并心房纤颤、巨大左心房或有栓塞史者 ,应持续终身抗凝治疗[1 ] 。育龄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围产期或口服避孕药时 ,由于其生理特点 ,抗凝治疗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选择何种抗凝剂及其用法和剂量 ,是妇产科和心内、外科医师共同考虑的问题[2 ,3] 。本文…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血管外科检查方法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心脏瓣膜疾病妇女通过心脏瓣膜置换而成功妊娠和分娩。然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围生期管理,特别是抗凝治疗目前国内外尚存在争议。1991年1月-2008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58例次,现对其围生期管理及妊娠结局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生育要求的心脏病妇女应尽量采用保守手术 ,如果需要置换瓣膜 ,应权衡利弊选择瓣膜的类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在妊娠前必须由心内科医生对心脏功能作出评估。早、中孕期抗凝现在尚无统一的方案 ,常见的方案有一直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或除了孕 6周至 12周用肝素或LWMH外 ,孕期其他时间用华法令。妊娠不良结局与华法令剂量有关。分娩方式一般建议剖宫产 ,围手术期需调整抗凝方案 ,将华法令改为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妊娠病理及病理妊娠在一定情况下需要给予恰当的防栓和溶栓治疗。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妊娠期复发率高达5%-10%;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也需进行抗凝治疗。某些产科因素如重度子痢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都可能需要恰当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令抗凝致胎儿畸形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许多女性心脏病患者得到手术治疗,改善了心功能,并且成功受孕。然而,在部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card iac valve rep lacem ent,CVR)患者中,需终生使用抗凝剂,妊娠期间,随孕周增长,凝血因子增多,抗凝显得尤为重要。但抗凝对子代的安全性仍在研究中。现结合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属高危妊娠,存在瓣膜血栓形成、抗凝相关并发症、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险,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妊娠前评估及严格的孕期管理,以期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卡瓣)的病因、临床处理方法和母婴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卡瓣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行保守治疗,8例行二次瓣膜手术(瓣膜周围组织增生5例,瓣周血栓3例)。孕妇结局:2例死亡,8例存活。胎儿结局:2例行人工负压吸引术;2例行中期引产术;1例孕28周换瓣手术同时终止妊娠者,新生儿放弃治疗死亡;1例孕28周妊娠同时行换瓣术者术后1d胎死宫内;其余4例结局良好。结论换瓣术后患者计划妊娠及妊娠后应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妊娠合并卡瓣患者应根据病情及孕周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是产科危及母体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妊娠期凝血系统的生理变化使孕妇处于易栓状态,若合并先天性抗凝蛋白缺陷,则形成血栓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以抗凝治疗为主,但由于抗凝药华法令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故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的治疗不甚相同。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妇女,妊娠期应予以预防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抗凝剂的种类及其在妊娠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妊娠病理及病理妊娠在一定情况下需要给予恰当的防栓和溶栓治疗。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妊娠期复发率高达5%~10%;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也需进行抗凝治疗。某些产科因素如重度子疒间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都可能需要恰当的抗凝治疗。1抗凝疗法种类及药物防栓溶栓治疗的方法很多,主要在于防栓治疗,包括以下几大类。(1)抗凝疗法:主要采用肝素(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香豆素类以及新型抗凝血药物等阻止血液凝固和防止血栓形成。(2)抗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