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 9—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社区中老年人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主观脑卒中发 病风险感知评估、自我效能感、客观脑卒中发病风险等。结果:331名研究对象中,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自评结果为零概 率、极小概率、中等概率、极高概率的人群分别占22.5%、53.8%、21.1%、2.7%,脑卒中客观风险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 险的人群分别占 63.7%、29.6%、6.6%,其中脑卒中风险低估者为 114 人 (34.4%)。脑卒中风险感知与文化程度、高血 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与吸烟及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风险低估与年龄、高血压呈正相关,与吸烟呈负相 关。结论: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风险感知评估准确率较低,易产生低估风险,建议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干预 措施,提升社区中老年人的脑卒中发病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青浦区某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评估出55岁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400例,采用Framingham脑卒中概率模型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结果高危人群中男、女性的10年脑卒中发病概率分别为18.4%和17.2%;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同时患有2种疾病者10年脑卒中发病概率分别为9.8%、19.6%和20.1%;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高于糖尿病患者。结论高血压患者10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高于糖尿病患者,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是延缓脑卒中发生的关键。对于男性而言,戒烟、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生活掌控感在农村社区老年人抑郁与自我感知老化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生活掌控感量表和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对山东省枣庄市517名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得分为(5.54±2.61)分,生活掌控感的得分为(18.65±3.91)分,自我感知老化的得分为(52.13±8.6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抑郁与自我感知老化呈正相关(r=0.643,P0.001),与生活掌控感呈负相关(r=-0.653,P0.001),生活掌控感与自我感知老化呈负相关(r=-0.692,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生活掌控感在农村社区老年人抑郁与自我感知老化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6.68%。结论农村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较为消极,可以通过改善老年人抑郁症状,帮助建立积极心理状态,鼓励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生活掌控感,以此来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积极的自我感知老化,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刘丹  潘浩 《健康研究》2016,(4):426-429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用药依从性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1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150名调查对象中,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占35.3%,自我效能平均分为10.46±32.63分.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居住方式的高血压患者间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显著(均P <0.05);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促进因子得分及障碍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依从性较差者(P<0.05);自我效能总分及促进因子得分、障碍因子得分均与治疗依从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 <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康芬  鲁杰  郑新烈  刘然  涂素华 《中国校医》2023,(11):807-809+813
目的 探讨本专科护生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月通过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四川省2所高校的779名本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19.54%的本科护生及26.67%的专科护生存在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r=-0.665,P<0.001),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r=-0.504,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665,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99%。结论 本专科护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心理韧性会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以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1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潍坊市384名社区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自我效能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社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分别为:(45.86±18.12)、(27.07±6.43)、(13.44±3.04);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 = - 0.29,P<0.05)(r = - 0.30,P<0.05)。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 = 0.93,P<0.05);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社区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总效应值为 - 0.313。结论 在自我效能感作用下,社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职业倦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区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社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新冠肺炎后疫情期大学生复课后的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贵州某高校835名复课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37.0%的大学生认为感染的概率很高,57.4%的大学生认为如果感染严重程度很高,大学生认为远离拥挤的场所是较好的预防行为(84.3%),89.7%的大学生常戴口罩,91.4%的大学生常洗手;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和预防行为两两间呈正相关(r=0.10~0.65,P值均 < 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间既起部分中介作用,也起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  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感知中等,能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风险感知可直接影响预防行为,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的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CHARLS项目中2011年≥45岁且未发生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2013和2015年高血压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按性别、年龄、抑郁情况分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共纳入9443名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3.2%,在控制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抑郁等其他变量以后,处于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与非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相比增加了15.3%(HR=1.153,95%CI:1.027~1.294)。男性中老年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5倍(HR=1.205,95%CI:1.019~1.425),而女性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HR=1.099,95%CI:0.936~1.290)。在60~74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1倍(HR=1.201,95%CI:1.003~1.438),而45~59岁和7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HR=1.121,95%CI:0.953~1.319;HR=0.997,95%CI:0.651~1.527)。按抑郁情况分组,非抑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51倍(HR=1.251,95%CI:1.070~1.463),而存在抑郁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无关联(HR=1.058,95%CI:0.892~1.254)。结论社会隔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拓展人群中社会关系与高血压之间联系的认识,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苏州市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的职业风险感知并探讨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促进医生心理健康提供建议。方法 设计测量外科医生职业风险感知量表,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19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医生职业风险感知包括6个纬度:身体功能风险、经济风险、职业暴露风险、组织风险、时间风险以及社会心理风险,年龄、学历、职称和工作时长均是职业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外科医生的职业风险感知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结论 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外科医生的职业风险感知水平较高,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降低职业风险感知对医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6):844-84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桃源社区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我市本土化的脑卒中高危因素顺位及其人群分布情况,为制定社区居民脑卒中特异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桃源社区4 006例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所有筛查对象均使用统一的脑卒中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初筛,并进行初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对初筛判定为高危风险的人群进一步进行高危人群复筛。结果本社区4 006例筛查对象中的脑卒中风险因素顺位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育锻炼少、吸烟、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房颤、脑卒中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人群中具有1项、2项、3项、4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分别有1 275、878、429、278例;研究对象中,男性组的高血压、异常血脂、糖尿病、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育锻炼少、脑卒中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P<0.05);明显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在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检出率均较高(P<0.05);40~69岁组,血脂异常、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01);筛查人群中有76人被诊断为脑卒中,脑卒中粗患病率为1.90%;脑卒中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人群2 791人(69.67%),中危人群493人(12.31%),高危人群646人(16.12%)。结论桃源社区≥40岁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为1.90%,与2012年全国粗患病率接近(1.96%);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为影响该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社区≥65岁高血压人群基线收缩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基线未患脑卒中的6 65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缩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时间4.55年后,新发脑卒中234例,发病密度为779.60/10万人年;限制性3次样条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在130~149 mmHg (1 mmHg=0.133 kPa)和≥150 mmHg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经性别、糖尿病、慢性肾病、吸烟、饮酒分层后关联仍存在。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30mmHg与脑卒中首次发病独立相关,建议将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理想收缩压降至<130 mmHg,以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心身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性情希望量表(ADH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LOT-R)、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ROH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7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结果:(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SCL-90总均分及每一个因子都负相关,特别是和抑郁因子负相关最高。(2)路径思维、动力思维、希望、自我效能和乐观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与SCL-90总均分及每一个因子都呈负相关。(3)以路径思维、动力思维、希望、自我效能和乐观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希望、乐观、自我效能都进入方程,三个因素分别对主观幸福感和心身症状的解释率为42.1%和7.1%。结论:无论单独考虑(相关分析)还是综合考虑(回归分析),希望、乐观和自我效能这三种积极人格都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与心身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中年人群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探讨静息心率在心血管病预测中的作用。方法调查2011年4月-2012年6月于本院体检的35~64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社区居民2 051名,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对其进行10年发病风险预测,分析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10年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不论性别,血压值、空腹血糖值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在高心率组均明显高于低心率组。2)男性高心率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低心率组(P均0.05),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心率组中心型肥胖比例明显升高(P=0.018),且心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5)。3)心率增快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包括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与糖尿病;女性包括年龄、腰臀比、高血压与糖尿病。4)男性心率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分呈正相关(P=0.003),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结论在35~64岁男性人群,心率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上述人群监测静息心率对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分层抽取的南宁市某高校1 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为(4.36±0.55)分;女生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网络欺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班干部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班干(P值均<0.05).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5,-0.102,0.171,P值均<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8,-0.095,P值均<0.01);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83,P<0.01).网络欺凌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84.44%;其还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韧性,进而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15.56%.结论 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网络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50岁以上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怀柔区户籍≥50岁农村居民19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0岁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为77.4%,除家族史、年龄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外,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56.0%),其次为吸烟(33.5%)和肥胖(22.6%)。男性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肥胖。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肥胖患病人群和吸烟(男性为重点人群)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为制定心血管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桐乡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资料,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评估ICVD 10年发病风险。结果纳入资料完整的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27 173例,其中男性11 868例,占43.68%;女性15 305例,占56.32%。ICVD10年发病风险总分的M (QR)为8.00(3.00)分,男性高血压患者为9.00(2.00)分,高于女性的8.00(2.00)分(P0.05)。评估ICVD10年发病风险高危8 764例,占32.25%;女性高危比例高于男性(P0.05)。男性ICVD 10年高危风险因素权重依次为年龄(54.58%)、收缩压(17.42%)、吸烟(14.27%)、体质指数(7.77%)、总胆固醇(4.51%)和糖尿病(1.45%);女性ICVD高危风险因素权重依次为年龄(63.57%)、收缩压(14.63%)、体质指数(9.81%)、总胆固醇(6.00%)、糖尿病(5.88%)和吸烟(0.11%)。结论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ICVD10年的风险较高;男性应重点控制血压和吸烟的影响,女性应重点控制血压和体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黄浦区抽取1,121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自我效能低水平比例为2.3%,中等水平为13.1%,高水平为84.6%。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总体较好,但不同人群的差别较大,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该地区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杨浦区社区2 022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结果上海市2 022名社区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房颤、左心室肥厚、超重或肥胖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9.1%、3.5%、62.8%、15.1%、17.9%、16.3%、8.2%、4.0%、2.9%、48.0%。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比较,男性老年人对吸烟和饮酒的暴露率均高于女性老年人,对心血管病和房颤的暴露率均低于女性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社区老年人比较,不同年龄男性老年人对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血管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暴露率不同,不同年龄女性老年人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暴露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分别为(9.42±2.67)和(9.37±2.63)分,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风险积分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分别为47.7%和48.7%,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女性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处于较高的暴露水平,近半数的老年人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潍坊社区部分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筛查,了解辖区中老年人群ICVD相关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和评估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以期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减少相应的危害,为家庭责任制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提供工作依据。方法本次调查由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3部分组成。问卷调查采取自行设计的中年人社会人口学及体检一般项目问卷,以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身体活动、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信息和健康状况等10部分组成。共有1 400人参加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 340份,占95.71%。结果男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53.8%(141/262)和40.5%(106/262),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79.7%(298/374)和13.9%(52/374)。从整体来看,心血管疾病低危发生率为93.86%,与本研究的心血管风险10%,占96.2%极为接近,进一步说明,需要在更早的年龄段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结论通过对无症状危险人群的早期个体化评估,提早感知人群的发病风险。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步进行预防和干预,避免多因素聚集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将ICVD预防年龄段前移,针对中年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相关知识教育,对于50岁以上或具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暴露者,应积极开展规范降压、调脂、降糖治疗和戒烟等健康干预和管理,以及ICVD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奉贤区居民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特点,为中青年脑卒中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方法通过奉贤区心脑监测网络,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奉贤区居民脑卒中发病5 567例,其中中青年病例811例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男女发病比例1.88:1,男性较女性好发(P0.05);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占69.67%,出血性脑卒中占28.48%,未分型脑卒中占1.85%,与老年人群相比较,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占比更高,约是前者的2倍(28.48%/14.81%);中青年脑卒中病死率12.95%,远低于老年人群的21.13%;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患病比例高达59.07%;相较于老年人群,在吸烟、肥胖、高血脂、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暴露比例上,中青年人群更高,且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奉贤区中青年脑卒中男性较女性多发,中青年脑卒中预后远好于老年人群,且中青年脑卒中发病与吸烟、肥胖、高血脂、过量饮酒关系密切,应重视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强锻炼,应加强对年轻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同时应深入对中青年人群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高患者康复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