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庆华  胡敏  吴丽琴  杨国华 《医学综述》2013,19(10):1876-1877
目的比较眼底照像(FP)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231例(46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并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结果 231例(462眼)糖尿病患者经FP诊断为DR 168例(310眼),其中Ⅰ期改变87例(162眼);而经FFA诊断为DR 196例(371眼),其中Ⅰ期改变114例(212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A比FP能更早期、更准确地发现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志成  段艳华 《广东医学》2002,23(5):522-523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并进行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21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56眼,II期68眼,Ⅲ期52眼,IV期27眼,V期11眼,本组未见有VI期病变,合并黄斑部水肿111眼。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能准确地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指导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克 《中外医疗》2016,(26):190-192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以眼底镜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该院收治的78例(156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病变筛查,依DR分期标准对筛查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以此为基础给予患者治疗指导。结果眼底荧光造影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检出率显(82.50%)著高于眼底镜下检查(67.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R分期I期47眼(30.1%)。 II期29眼(18.6%),III期25眼(16.0%),IV期17眼(10.9%),V期7眼(4.5%),VI期3眼(1.9%)。结论以眼底荧光造影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指导眼底病变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与黄斑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35例(249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99只未经治疗眼中,正常2眼占1%;Ⅰ期63眼占31.7%,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Ⅱ期41眼占20.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Ⅲ期51眼占25.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42眼;Ⅳ期34眼占17.1%,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0眼;Ⅴ~Ⅵ期8眼占4%,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眼.糖尿病黄斑病变发生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不同时期,发病率为55.4%.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均敏感、可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毅  毋海燕 《中原医刊》2005,32(1):16-16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Ⅰ-Ⅱ期药物治疗,Ⅲ-Ⅳ期用氩离子激光进行光凝治疗,Ⅴ-Ⅵ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 眼底荧光造影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评定光凝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底数字成像系统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调查2006~2010年糖尿病患者480例(937眼),对其进行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检查以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对阳性结果选择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进行明确诊断及分期。结果诊断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3例,其中,使用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技术查出218眼,使用直接检眼镜检查查出223眼,检出DR的患者中89例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协助诊断分期,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与直接检眼镜检查在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上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眼底数字成像系统应用于早期到中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8.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598例(1192只眼)糖尿病患者用Topcon TRC.NW200彩色数码眼底照相机行眼底照相后进行诊断分期.结果 598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0例,并进行分期,根据中华医学会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Ⅰ-Ⅱ期约物治疗,Ⅲ-Ⅳ期光凝治疗,Ⅴ-Ⅵ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原则指导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论 数码彩色眼底照相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指导治疗的有效工具,对防盲治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丽  于强  余斌杰  闫宏 《广东医学》2004,25(5):494-495
目的 通过对不同糖尿病眼底检查方法的效果分析 ,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案。方法 对 6 3例糖尿病患者共 1 1 4眼分别进行了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散瞳 1张 5 0 °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检查、散瞳 2张 35 °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检查、散瞳 35 °7个方位眼底彩色照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检查。并以FFA为金标准 ,根据中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采用评价筛查方法的统计分析 ,检测每种方法的筛查效果 ,并进行初步费用的比较。结果  2张 35 °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是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的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方法 ,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与 2张 35 °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的筛查效果相似。初步费用分析以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成本最低 ,其次是 2张 35 °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结论 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与 2张 35 °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的筛查方法适合应用于符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案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方法 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结论 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直、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直、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7例,诊断率为2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9例,诊断率为54.63%,两组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根据分期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共80只患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后,有38例患者(76只患眼)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38例确诊患者中,Ⅰ期患者10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6例,Ⅴ期患者4例,Ⅵ期患者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眼部毛细血管发生不同程度黄斑囊样水肿以及扩张、微动脉血管瘤.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价值高,可有效提高其早期检出率,并根据检出的分期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智伟 《大家健康》2016,(12):17-18
目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诊断的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该院接受的1400例患者来分析,使用APS~B型眼底血管造影仪进行眼底摄片和造影,共有2784只眼参与研究。结果:全部患者中有50%以上是DRPⅠ期,有30%以上是DRPⅡ~Ⅲ期,有18%是DRPⅢ~Ⅳ期,有9%是DRPⅣ~Ⅴ期,超过50%的患者有糖网病变合并干眼症、屈光波动、调节麻痹、白内障、飞蚊症黄斑病变及视网膜动脉硬化,10%的患者有眼肌麻痹、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30%的患者接受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70%患者接受眼底照相。视情况来提供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照相诊断,其结果可以作为诊断金标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激光治疗和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我院用FD-31型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53例双眼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糖尿病性视风同变发为两 类型:单纯型和增殖型。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有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无灌注区、荧光渗漏、荧光遮蔽、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此法的检测率率较检眼镜主,不失为诊断分型、指导治疗、追踪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建  施晓江  袁俊  崔俐  江兆源 《安徽医学》2010,31(5):481-482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表现,以及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236例(419只眼,53例为单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造影图像(不同病程、治疗前后)进行分析。结果眼底荧光素造影能及时而直观的反映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发展中眼底血管的各种病理改变。结论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激光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影诊断与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198例,并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级,检查后向患者讲述病变情况及治疗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激光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分别行眼底激光光凝和内科治疗。结果激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造影诊断分期准确,行激光治疗疗效满意,能挽救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可导致成人视力下降和失明[1].如及早对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光凝治疗,可以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2].为探讨尽早发现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视网膜病变,我们对100例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彩色眼底相分期与荧光血管造影(FFA)分期的进行分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光凝治疗提供诊断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 1 2 2例 ( 2 4 4只眼 )检眼镜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表明 :66例 ( 1 3 2只眼 )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及视网膜病变。这些病变包括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黄斑及视网膜水肿和毛细血管的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