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Rho及其相关分子在神经轴突生长、分化、延伸及突触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阻断和抑制RhoA/ROCK通路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生长。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和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Wistar胎鼠神经干细胞,分6组干预:空白对照组,5,10,15,20 μmol/L 法舒地尔组,siRNA 沉默RhoA基因组。干预后第3天,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Rho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比色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干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15,20 μmol/L 法舒地尔组、siRNA 沉默RhoA基因组神经干细胞RhoA基因及蛋白表达量较5,10 μmol/L 法舒地尔组、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细胞的生长速度较5,10 μmol/L 法舒地尔组、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快(P < 0.05),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P< 0.05),S期细胞数增多(P< 0.05)。当法舒地尔浓度增加到20 μmol/L时对细胞的作用并非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15 μmol/L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5,20 μmol/L 法舒地尔组与siRNA 沉默RhoA基因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和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在体外均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法舒地尔最佳作用浓度为15 μmol/L。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及RNA干预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对脊髓损伤大鼠在体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半切法制成脊髓半横断模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法舒地尔组和RhoA siRNA组。法舒地尔组于腹腔注射10 mg/kg法舒地尔,2次/d,连续用药1周;RhoA siRNA干扰组将RhoA siRNA表达质粒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区。 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法舒地尔和RhoA siRNA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增多(P < 0.05),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显著增强(P < 0.05)。提示大鼠脊髓损伤后给予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及RNA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能够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Rho激酶抑制剂可以调节细胞骨架重构,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采用贴壁细胞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实验组加入10 µmol/L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照组正常培养。 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作用后,3 d左右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加速,生长曲线上移。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80.640±5.516)%,S期细胞比例为(13.397±2.511)%;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61.723±8.829)%,S期细胞比例为(29.380±7.630)%,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关键词:细胞周期;增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ho激酶抑制剂;分离培养; 大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9.007  相似文献   

4.
背景:丹酚酸B是中药丹参的有效单体成分,近年已被证实有保护神经、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但其机制尚未清楚。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脊髓损伤大鼠许旺细胞的保护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μmol/L甲强龙组、丹酚酸B组(0.1,1,10,100 μmol/L)。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建立脂多糖诱导建立许旺细胞损伤模型,后2组进行对应的药物干预。以此观察丹酚酸B对脊髓损伤大鼠许旺细胞生长曲线、增殖活性、β-catenin和核因子κB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干预48,72,96 h,模型组细胞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减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72,96 h,丹酚酸B组(10 μmol/L)细胞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 0.05)。干预72 h时,与模型组比较,甲强龙组和丹酚酸B组许旺细胞核因子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丹酚酸B组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5)。说明丹酚酸B能够改善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许旺细胞活性损伤;同时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许旺细胞核因子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促进β-caten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许旺细胞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RhoA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能有效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肥大。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鼠心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另选取42只雌性SD大鼠结扎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3组。干细胞组,干细胞+法舒地尔组梗死心肌中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法舒地尔组同时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梗死组不干预。4周后,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心功能变化,SRY-PCR检测大鼠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SRY,Western-Blot检测RhoA蛋白表达,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与梗死组比较,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显著减小(P0.01),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干细胞+法舒地尔组变化幅度优于细胞移植组(P0.05)。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基因有SRY表达,梗死组未检测到基因SRY。干细胞+法舒地尔组RhoA蛋白表达水平较梗死组、干细胞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观察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心肌修复优于梗死组,干细胞+法舒地尔组较干细胞组明显。结果表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以及法舒地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减少心室扩张程度,两者联合情况下效果最佳,对心肌梗死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导致肝纤维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SB203580作用于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变化和细胞增殖变化。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在乙醛干预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培养,并设置对照。以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 蛋白表达水平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与结论:乙醛刺激后大鼠肝星状细胞内磷酸化p38水平增强,细胞增殖明显。使用5,10,20 μmol/L SB203580能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P < 0.05),加大浓度至30 μmol/L时,抑制作用更明显(P < 0.01),抑制率为43.9%,而磷酸化p38水平也降低(P < 0.05)。结果证实,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可能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修饰许旺细胞可使许旺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延长,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目的:以反转录病毒PLXSN 为载体,将hTERT 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许旺细胞,检测许旺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许旺细胞,经反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空载病毒转染,以正常培养的许旺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许旺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以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结果与结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许旺细胞48 h后,检测到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与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比较,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G0/G1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通过反转录病毒PLXSN 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使许旺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许旺细胞增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内皮祖细胞具有增殖、迁移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特征,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置于含0,1,10,50,100,200 μmol/L吡格列酮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吡格列酮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②将培养7 d的内皮祖细胞随机分5组:对照组加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吡格列酮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PPAR-γ拮抗剂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及10 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拮抗剂GW9662;PI3K/Akt阻滞剂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及50 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ERK阻滞剂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及20 μmol/L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道阻滞剂PD98059,观察不同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见培养前4 d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10天迅速增殖,并可见细胞集落及线状结构形成,第10天可达80%融合。培养第7天的内皮祖细胞具有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的功能。10-200 μmol/L的吡格列酮均可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P < 0.01),以50 μmol/L吡格列酮的作用最明显。进一步阻断相关信号通路发现,Wortmannin和GW9662可明显拮抗吡格列酮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而PD98059对吡格列酮的作用无影响。说明吡格列酮促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寻找良好的细胞来源并有效扩增,是大量临床应用的基础。 目的:通过沉默RhoA基因优化胎肝干细胞培养方法。 方法:体外培养胎肝干细胞,经小分子干扰RNA转染以沉默RhoA基因表达,分为3组:A组为干细胞组,B组为经随机打乱顺序的小分子干扰RNA转染干细胞组,C组为经小分子干扰RNA转染的干细胞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胎肝干细胞在转染前后Rho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转染小分子干扰RNA后C组与A、B组相比,RhoA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5),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通过沉默RhoA基因的方法可以促进胎肝干细胞增殖,对其培养有优化作用。 关键词:胎肝干细胞;细胞培养;RhoA;RNA干扰;细胞增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2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与RhoA/ROCK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LPA干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每隔24 h以细胞计数法观察和记录细胞的增殖.以最佳LPA促增殖浓度作用于MDA-MB-231细胞,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癌细胞的影响;以Pull-down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hoA活性及RhoA、ROCK2蛋白表达.结果 LPA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关系显著促进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05);Y-27632可以显著抑制LPA的促增殖作用;LPA干预后RhoA活性及RhoA、ROCK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Y-27632干预后RhoA活性及RhoA、ROCK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LPA可能通过调控RhoA/ROCK2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修复过程的重要细胞,而研究发现人羊膜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许旺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鼠许旺细胞(RSC96)生长的影响。 方法:使用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原代培养RSC96细胞株,传代至第2代用于实验研究。根据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在培养基中的不同体积分数(0,10,15,20,25%)分组。 结果与结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的总蛋白浓度为675 mg/L,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470.625±2.546),(4.121±0.026)和(0.172±0.002) ng/L。在培养第1-7天,10%和1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的增殖率大于20%和2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P < 0.05);10%、1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显示出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而20%、2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显示出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各实验组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接近(P > 0.05)。提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低浓度时(10%和15%)具有促进RSC96增殖作用,高浓度时(20%和25%)抑制RSC96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姜黄素的细胞培养液和诱导分化液,培养和诱导分化猪BMSCs,用MTT比色法检测对BMSCs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对成脂分化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对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2)和脂蛋白脂肪酶(LPL)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当姜黄素用于猪BMSCs的培养,1μmol/L浓度在培养第3天、第5天和10μmol/L浓度在培养第5天开始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但高于15μmol/L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当姜黄素用于猪BMSCs的成脂诱导分化,所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都能显著抑制成脂分化(P<0.05),用0.5μmol/L获得28.3%的抑制率,而用20μmol/L获得71.24%的高抑制率;当用20μmol/L姜黄素处理和分别诱导分化5、10和15d,PPARγ2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9.11%、49.52%和76.76%,LPL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7.58%、49.32%和74.70%。 结论 适当浓度姜黄素具有促进猪BMSCs增殖和抑制猪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对脂肪细胞的分化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myocardial cells induced by 5-azacytidine in vitro, 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duction effects of 5-azacytidi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myocardial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ats. METHODS:Passage 3 bone marrow mesechymal stem cells were incubated with DMEM containing 0, 5, 10, 20 μmol/L 5-azacytidine for 24 hours, and then the induced medium was replaced by DMEM containing 5% fetal bovine serum for subsequent 28-day culture. Afterwards, expression of cardiac troponin I was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AND CONCLUSION:Cell death occurred at 24 hours after 5-azacytidine induction, which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20 μmol/L group than the 5 and 10 μmol/L group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ardiac troponin 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5 μmol/L group than the 10 and 20 μmol/L groups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0 and 20 μmol/L groups (P > 0.05).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5-azacytidine can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myocardial cells in vitro, and its optimal concentration is 10 μmol/L.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但正常情况下,神经干细胞数目太少,且大部分处于静息状态,促进其增殖是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分析其促进增殖能力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代,加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 (10,50和100 μmol/L)作用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再培养3,5,7 d后测量神经球半径,用免疫荧光组化法计数Ki67阳性细胞数目;再培养3 d后利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中Notch 1、Hes 1和 Mash 1基因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50,100 μmol/L的蛇床子素具有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100 μmol/L作用最为显著,可引起Notch 1基因、Hes 1基因上调表达,对Mash 1基因基本无影响,说明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的Notch 1、Hes 1基因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A)对急性T 细胞白血病Jurkat 细胞存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细胞随机分为Jurkat 组、RA (5 μmol/ L) 组、RA (10 μmol/ L) 组和RA (20 μmol/ L) 组,分别用0、5、10 和20 μmol/ L 的RA 处理细胞,CCK8 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倍数,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P62、LC3、p-PI3K、PI3K、p-Akt、Akt 和mTOR 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C3 的表达。结果:RA 处理细胞4 d 后,RA (5、10、20 μmol/ L) 组细胞增殖倍数与Jurkat 组比较明显降低,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同时与Jurkat 组比较,RA (5、10、20 μmol/ L) 组细胞Beclin1 表达水平和LC3Ⅰ/ LCⅡ的比值明显降低,P62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3 阳性表达与Jurkat 组比较也明显减少;此外,RA (5、10、20 μmol/ L) 还能显著降低p-PI3K/ PI3K、p-Akt/ Akt 的比值和mTOR 的表达水平。结论:RA 可诱导急性T 淋巴白血病Jurkat 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 Akt 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DNA去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下列分组加入5-杂氮胞苷,使各组5-杂氮胞苷终浓度分别为0,3,6,12,24 μmol/L。加入5-杂氮胞苷后第1,2,3,5,7天进行指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5-杂氮胞苷干预24 h,各浓度组均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72 h,12,24 μ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120,168 h,对照组与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5-杂氮胞苷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IA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及一定作用时间内,5-杂氮胞苷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体外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5-氮胞苷合适浓度的研究较少,且无明确结论。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5-氮胞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效果,以确定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方法:第2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5,5,10,20,40,80 μmol/L的5-氮胞苷,作用24 h后除去,继续培养4周。于诱导后第2周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钙蛋白Ⅰ阳性细胞率。 结果与结论:5-氮胞苷诱导后7 d,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多紧密平行排列生长,细胞体积变大,梭形细胞比例下降,40,8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4周时,40,80 μmol/L组细胞的折光性减低,细胞活性减弱,继续出现死亡的细胞。诱导后2周,2.5 μmol/L组肌钙蛋白Ⅰ染色为阴性,10,20,40,80 μmol/L组细胞肌钙蛋白Ⅰ阳性率均明显高于5 μmol/L组(P < 0.05)。提示5-氮胞苷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化,10 μmol/L是较佳的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