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确定云南省不同产地栽培铁皮石斛的适宜采收期,对云南6个产地大棚栽培的铁皮石斛进行周年采样,每月采集1次,检测样品的折干率、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浸出物、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对不同采收期铁皮石斛的产量(折干率)及质量(指标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云南省栽培铁皮石斛样品折干率在1-4月为高峰期,醇溶性浸出物在9-12月含量较高,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在1-4月达到高峰期,在10月-翌年2月,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符合药典标准。根据药典标准要求,综合测定的产量及质量的结果,云南省各产地栽培铁皮石斛的适宜采收期为12月至翌年2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破壁粉工艺参数对质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振动式细胞级粉碎机对铁皮石斛进行破壁粉碎,研究工艺参数铁皮石斛含水量、粉碎时间、粉碎温度对铁皮石斛质量参数醇溶性浸出物、多糖、甘露糖含量及甘露糖/葡萄糖峰面积比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含水量、粉碎温度、粉碎时间工艺参数对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甘露糖/葡萄糖峰面积比的影响显著由大到小为:甘露糖/葡萄糖峰面积比浸出物多糖;对甘露糖含量测定无影响。结论: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甘露糖/葡萄糖峰面积比可作为研究铁皮石斛破壁粉工艺研究和工艺优化的检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西双版纳地区红杆铁皮石斛与青杆铁皮石斛茎上、中、下3个部位的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的差异。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甘露糖含量及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结果:多糖含量,红杆铁皮石斛茎上、中部明显高于青杆铁皮石斛茎上、中部,而红杆铁皮石斛茎下部明显低于青杆铁皮石斛茎下部;甘露糖含量,红杆铁皮石斛上、中、下3个部位均明显高于青杆铁皮石斛;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红杆铁皮石斛上、中、下3个部位均明显低于青杆铁皮石斛。红杆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及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均达到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青杆铁皮石斛仅多糖含量达到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同一地区的红杆铁皮石斛与青杆铁皮石斛茎上、中、下3个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建议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将红杆铁皮石斛与青杆铁皮石斛分开使用,同时将铁皮石斛按其茎上、中、下3个部位进行分级,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品质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柱前衍生HPLC分析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集铁皮石斛不同种质、年龄及近缘种的药材,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与近缘种间,铁皮石斛种质与年龄间各种单糖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甘露糖绝对峰面积,铁皮石斛近缘种间变幅为0.854×107~10.340×107,铁皮石斛种内为1.467×107~8.475×107,一至三年生样品分别为4.411×107 (2.577 × 107~6.516×107),5.528×107 (3.179×107~8.475×107),3.601×107(1.467×107~5.888×107);甘露糖与葡萄糖比值(相对峰面积),铁皮石斛近缘种间为0.976~16.599,种内为2.679~7.831,在供试样品中只有肿节石斛、报春石斛的相对峰面积与铁皮石斛重叠.研究结果揭示了铁皮石斛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的变异规律,通过品种选育、采收期的控制可改变铁皮石斛中单糖的组分;利用铁皮石斛甘露糖与葡萄糖的相对峰面积可排除多数铁皮石斛混淆品,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资源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铁皮石斛中甘露糖与葡萄糖的柱前衍生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柚皮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中这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铁皮石斛甘露糖柱前衍生HPLC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基础上,选择乙腈-0. 02 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同时测定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含量,并分析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峰面积比值;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 0 mL·min~(-1);柱温30℃。柚皮素HPLC含量测定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 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 8 mL·min~(-1);柱温40℃。结果:甘露糖与葡萄糖在0. 15~3. 0,0. 075~2. 25μg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 01%(RSD 2. 1%),101. 69%(RSD 2. 0%),重复性、耐用性等其他方法学研究符合要求。43批不同产区铁皮石斛中甘露糖、葡萄糖以及两者的含量之和分别在12. 75%~36. 40%,2. 93%~18. 39%,19. 23%~54. 58%,除极少数样品外,基本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甘露糖含量限度要求,甘露糖与葡萄糖含量之和也接近总多糖含量限度要求;含量与产区相关性不显著。12批霍山石斛的总糖则分别在14. 33%~29. 47%,6. 64%~15. 20%,25. 73%~44. 37%,其含量以及峰面积比值基本落在铁皮石斛范围期间,多批次的平均含量也基本与铁皮石斛一致(约33%左右)。柚皮素在0. 020 8~0. 832 0μg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 96%(RSD 1. 8%)。11批铁皮石斛与7批霍山石斛的柚皮素含量分别为0. 053 2~0. 122 4 mg·g~(-1)(均值为0. 081 0 mg·g~(-1)),0. 040 3~0. 090 0 mg·g~(-1)(均值为0. 068 3 mg·g~(-1)),铁皮石斛含量稍高于霍山石斛,但含量均亦未达到0. 02%的质量标准下限的常规要求。结论:铁皮石斛中甘露糖与葡萄糖HPLC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较好,用两者含量之和替代具有较大误差的总多糖含量作为测定指标具有可行性;单糖含量测定可应用于霍山石斛的定量质控指标;但依据2种石斛的总多糖含量、水解后的单糖含量与峰面积比值以及柚皮素含量,无法区分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需结合其他专属性方法方能对两种石斛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测定不同种源铁皮石斛不同生长期的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甘露糖的含量。结果不同种源铁皮石斛总灰分在12月份到次年5月份缓慢下降,醇溶性浸出物7月份之后缓慢上升,1~2月份达到顶峰,铁皮石斛不同生长期的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在5月份到6月份较高。结论为铁皮石斛新资源食品申报、炮制规范修订以及优良品种造育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6)
目的:安徽霍山为兰科石斛属植物地理分布的最北端,主产3种石斛:霍山石斛、细茎石斛和铁皮石斛,其多糖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研究旨在探究同一特殊生境下3种石斛所含多糖在组成上的相似和差异。方法:实验以越冬茎条为供试材料,采用苯酚-硫酸法分析多糖含量差异,利用HPSEC法分析分子量分布差异,通过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单糖组成差异。结果:霍山石斛、细茎石斛和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其干重的(18.65±1.50)%、(11.32±1.30)%和(20.78±1.60)%;其多糖分子量呈连续分布状态,其中分子量介于50~200 kDa的高活性多糖在3种石斛多糖中的比例分别为:(16.38±1.40)%、(21.61±1.30)%和(14.19±1.50)%;3种石斛多糖水解产物中检出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木糖(Xyl)、葡萄糖醛酸(GlcUA)、半乳糖醛酸(GalUA)、阿拉伯糖(Ara)共7种单糖,且都以甘露糖和葡萄糖为主要单糖组分,但铁皮石斛中的甘露糖和葡萄糖的相对峰面积比值最大。结论:同一生境下3种石斛所含多糖在含量、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上既存在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实验探究了同一特殊生境下3种石斛多糖组分间的异同,其结果对石斛的鉴别和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不同种植基地、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和主要单糖的含量,并根据含量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方法 铁皮石斛药材用乙醇脱脂,沸水提取得到的铁皮石斛多糖,用3.0 mol·L-1盐酸水解,水解产物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衍生化,采用HPLC测定单糖衍生物;并利用SPSS16.0进行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 铁皮石斛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不同生长年限、9个种植基地的13批铁皮石斛样品甘露糖的含量范围为19.65%~34.27%,均符合药典标准;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甘露糖含量降低。不同生长年限的铁皮石斛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3批样品按生长年限聚成3类;并建立了判别函数,回判准确率100%。结论 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和主要单糖的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判别铁皮石斛的生长年限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为铁皮石斛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龙囡  丁晴  孙鹏飞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2):1702-1707
目的:比较云南、福建、江苏、浙江产铁皮石斛在浸出物、多糖、甘露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上的差异,以期为铁皮石斛的质量标准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HPLC法测定甘露糖含量;通过酸水解法提取,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8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浸出物含量以浙江、福建两省的含量较高;多糖、甘露糖含量分别在22.5%~63.5%和14.1%~49.2%,其中以浙江产含量较高;铁皮石斛中总氨基酸平均含量在24.05 mg·g~(-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不同产地的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福建漳浦产含量较高;铁皮石斛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元素,不同产地之间以浙江产含量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品质高低受环境的影响,综合来看以浙江产品质为优,其次为福建漳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黔产铁皮石斛炮制品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8种不同铁皮石斛处理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糖含量,以感官评价、提取率、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为指标,比较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8种加工方法铁皮石斛药材的提取率在6.67%~7.73%之间;多糖含量变幅在27.45%~33.36%之间,甘露糖含量在18.17%~32.80%之间。结论清炒铁皮石斛提取率和甘露糖含量最高,多糖含量次之,铁皮石斛炮制以清炒为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11个铁皮石斛F1代家系多糖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5月与2月采集的样品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2.89%~43.07%,25.77%~35.25%,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81%~4.85%,7.90%~17.40%,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多糖含量低的亲本通过与多糖含量高的亲本杂交,能显著提高子代多糖含量,杂交优势明显,杂交育种是提高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而进行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采收时间显著影响铁皮石斛多糖和浸出物含量,所有家系5月采样多糖含量均高于2月,浸出物含量则相反,但不同家系变化幅度差别很大,各个家系有其自身规律,研究铁皮石斛优良家系(品种)多糖和浸出物积累规律,确定其最佳采收时间,对充分发挥优良品种作用、提高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花盆基质栽培、水泥桩、竹片及4种不同活树附生栽培的铁皮石斛鲜品中甘露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不同附主上的铁皮石斛的甘露糖含量。结果:甘露糖含量由高到低为:龙眼檀香花盆马占相思水泥桩降香黄檀竹片;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峰面积比值为:龙眼降香黄檀水泥桩檀香马占相思竹片花盆。结论:铁皮石斛附主对其甘露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年限铁皮石斛的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并对其正丁醇部位及乙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铁皮石斛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甘露糖的含量,RP-HPLC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法分析铁皮石斛正丁醇部位(360 nm)及乙醚部位(280 nm)分别随不同种植年限的变化情况。结果:铁皮石斛多糖含量随种植年限不同而变化,2年生3年生4年生,2~4年生铁皮石斛随种植年限增加,多糖含量减少。甘露糖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也呈现与多糖相同的变化趋势。铁皮石斛正丁醇部位中黄酮类成分在360 nm下随种植年限变化有一定的变化,2年生中黄酮类化合物相对极性较小,且较集中。3年生极性分布较广,且含量相对较大。4年生主要分布在极性大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铁皮石斛乙醚部位在280 nm下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色谱图峰强度增加明显。结论:从多糖及甘露糖含量考虑,以2年生铁皮石斛含量最高,宜以两年生为用;而结合酚类及黄酮类成分却与此有所背离,具体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中性多糖分离纯化及其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铁皮石斛中的中性多糖,探讨铁皮石斛中性多糖(DOP-1)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粗多糖、酶-Sevage法脱蛋白;DEAE-纤维素52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粗多糖;红外扫描和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多糖组分及构型;选用BALB/c雄性小鼠,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左旋咪唑阳性组,DOP-1高、低剂量组,铁皮石斛全茎高、低剂量组。观察比较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及血清溶血素水平。结果铁皮石斛粗多糖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中性多糖(DOP-1),DOP-1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分别为3.8∶0.25∶1.5∶3.8∶2.1∶1.3。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DOP-1及全茎可显著增加胸腺指数,显著下调血清中IL-6(P0.05)和IL-10(P0.05)的含量,DOP-1调节作用优于全茎和阳性组;DOP-1高剂量组的IFN-γ水平也有显著性降低(P0.01),并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P0.01)。结论铁皮石斛中性多糖可缓解环磷酰胺对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铁皮石斛叶资源,该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DAD-ESI-MSn对铁皮石斛茎、叶中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多糖中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及多糖部位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建立了对照图谱和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茎与叶多糖含量,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各单糖组成比例及单糖含量明显不同。叶中多糖含量约为相应茎中多糖含量的1/3。茎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叶多糖为酸性杂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但茎和叶多糖中均以甘露糖组成比例最高。茎中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比相应叶中高。14个不同种植基地铁皮石斛茎和叶多糖部位指纹图谱相似性较好,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该文为进一步研究铁皮石斛叶多糖中各单糖连接顺序、连接位置和多糖药理活性及申报铁皮石斛叶新资源提供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及其两类主要组分铁皮石斛粗多糖、铁皮石斛非多糖对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的萎缩逆转作用及对PCNA蛋白、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自由饮用167μg/ml蒸馏水浓度的饮用液,实验造模12周。确定成模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铁皮石斛提取物组、铁皮石斛粗多糖组、铁皮石斛非多糖组,正常组。并分别给予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胃组织病理组织学、胃组织PCNA、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体重:治疗第8周铁皮石斛组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体重丢失有显著恢复(P0.05);铁皮石斛粗多糖组、铁皮石斛非多糖组体重也显著高于模型组,体重丢失有显著恢复(P0.01)。(2)病理:铁皮石斛组腺体萎缩、主细胞、肠化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P0.01);铁皮石斛粗多糖组腺体萎缩、主细胞、不典型增生、肠化显著减轻(P0.05,P0.01);铁皮石斛非多糖组炎症(等级)、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肠化显著减轻(P0.05,P0.01)。模型组雄1发生肿瘤,治疗各组未发生肿瘤。(3)PCNA蛋白、Bcl-2蛋白:铁皮石斛组、铁皮石斛粗多糖组、铁皮石斛非多糖组的PCNA蛋白较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较模型组有降低趋势。结论:铁皮石斛组、铁皮石斛粗多糖组、铁皮石斛非多糖组均对CAG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减轻体重丢失,减轻胃粘膜萎缩和肠化,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PCNA蛋白、Bcl-2蛋白的高表达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铁皮石斛多糖对冠心病模型家兔心功能、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铁皮石斛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6只。采用左冠状动脉放置缩窄环方法,制备冠心病模型。低、中、高剂量组铁皮石斛多糖按100,200,400 mg·kg-1ig给予,每天1次,连续21 d。对照组、模型组ig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动脉收缩压(BPs)和动脉舒张压(BPd),心室质量指数,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α-肌球蛋白(α-MHC)mRNA,β-肌球蛋白(β-MHC)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肌动蛋白(act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DP,LVWI,RVWI均升高(P0.01,P0.05),而LVSP,±dp/dtmax,BPs均降低(P0.01,P0.05),α-MHC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β-MHC mRNA升高(P0.05),模型组actin蛋白表达呈阳性的心肌细胞较多。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多糖低、中剂量组LVEDP降低(P0.01,P0.05),而LVSP,±dp/dtmax,BPs均升高(P0.01,P0.05),α-MH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β-MHC mRNA表达下降(P0.05),各剂量组actin蛋白表达呈阳性的心肌细胞较少。结论:铁皮石斛多糖一定程度上恢复心肌舒缩能力、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美花石斛生物碱、联苄类、黄酮类成分的TLC鉴别方法,以及石斛酚、甘露糖与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并与霍山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铁皮石斛进行比较,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LC法鉴别生物碱、联苄类、黄酮类成分;石斛酚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36∶64);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5 m L·min~(-1);柱温为30℃。甘露糖与葡萄糖的含量测定:采用酸水解柱前衍生HPLC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_(18);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1)乙酸铵溶液(20∶80);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结果 TLC鉴别中美花石斛分别检出2个生物碱主斑点、包括石斛酚在内的2个联苄类成分主斑点、包括柚皮素在内的5个荧光主斑点,与霍山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或铁皮石斛有一定区别。石斛酚、甘露糖、葡萄糖线的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RSD为1.95%)、97.9%(RSD为1.94%)、100.0%(RSD为1.36%);10批美花石斛的石斛酚含量为0.0739~0.171 mg·g~(-1);7批美花石斛的甘露糖与葡萄糖含量分别为5.07%~9.42%、8.43%~13.71%,甘露糖和葡萄糖含量之和为13.50%~22.61%。结论 TLC鉴别方法具有一定专属性,可作为美花石斛的鉴别方法之一;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美花石斛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不同采收期和不同生长期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期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结果水溶性多糖含量,冬季采收含量较高,开花前含量最高;开花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花期后,又开始回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以生长期在1~2年间,并在开花前的1~3个月,应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流苏石斛及紫皮石斛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83nm波长处测定铁皮石斛、流苏石斛及紫皮石斛中总多糖的含量。结果:无水葡萄糖在1.742~12.191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3.29%。铁皮石斛中总多糖含量在35.64~39.39g·100g~(-1)之间,流苏石斛总多糖含量在9.25~12.82g·100g~(-1)之间,紫皮石斛总多糖含量在32.57~37.27g·100g~(-1)之间。结论:不同品种含量差异较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斛中总多糖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