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推进药食同源食品研发的战略背景下, 研究药食同源物质作为食品时的质量监管模式十分必要。药食同源物质在药品流通环节作为"中药材"或"饮片"被监管, 在食品流通环节则作为"食药物质""食用农产品"或"中药类保健食品"被监管。药品监管侧重质量, 食品监管侧重安全, 完全以食品理念监管食药物质是否合理值得探讨。本文选取食药物质金银花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查阅、对抽检样品质量信息和检测结果的分析, 研究其质量监管现状, 分析其作为食品时质量监管的必要性, 以期为食药物质的质量监管方式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气”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中患者机体“气”的失调,从调气出发,总结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思路、方法。方法:围绕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通过查阅前辈医家的著述及经验,浅述对《黄帝内经》“气”理论相关内容的理解,总结归纳《黄帝内经》“气”理论对桥本甲状腺炎防治的意义。结果:《黄帝内经》“气”理论包罗万象,在外可包括天地自然之气、药食之气、化生贼邪之异气等;在人体内可包括脏腑藏化之精气、御邪守正之神气、周流不息之脉气等,各气之间脉脉相通,“百病生于气”,百病治于气。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日益攀升,该病患者周身存在着各种广义上的“气”失调,故而从“气”的角度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包括谨和药食五味、顺应时令天气、平调五运脏气周流、扶正气逐邪气、调摄脉气、怡养神气等。结论:中医调气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动态调节稳态的方法,结合《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预防调护,对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中医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其中的许多理念都可以与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功能性食品概念得到统一与平衡。自古人们便发现药品与食品有同一来源,现如今,药食同源概念已被大众广泛接受,黄芪等多味中药被先后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中,药食同源类中药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特色资源被开发成相关功能性食品,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理念的结合。黄芪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黄酮类、多糖类和皂苷类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种群结构、代谢以及肠道细胞功能等方式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肠道菌群也参与这些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转化等各个步骤,对其功效的发挥产生影响,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是生物活性物质发挥功效相关机制中必不可少的角色。该文主要对黄芪中的黄酮类、多糖类和皂苷类活性成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同时列举出其他药食两用中药中的这3种主要功能成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概括,为黄芪等药食同源类中药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的功效机制及新产品应用与开发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并对黄芪等药食同源类中草药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分析近十年国内研究桥本甲状腺炎治疗方式的有关文献,从中医认识、名家经验、药对运用、针灸治疗等方面对桥本甲状腺炎治疗作综述,为今后临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光  苏芳芳  陈敏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1):1851-1856
药食同源物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到2021年11月,我国药食同源物质正式进入依法管理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药食同源物质相关产业正式成为中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药食同源物质可作为药粥、药酒、药茶、煲汤料、刺身等多种形式使用,预包装食品也将是今后药食同源物质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发展药食同源物质,不仅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也契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促进中药产业多元化。药食同源物质的发展应注重安全性、可控性,需要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体系、药食同源物质的评价和标准,推动药食同源文化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药食同源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艳  赵余庆 《中草药》2011,42(11):2351-2359
2002年卫生部发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即规定87种药食同源品可以作为我国保健食品的原料。这些药食同源品的功效成分已有大量研究,但有关其中的重金属检测研究相对较少。而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是当前国内外关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总结了重金属的多种检测方法,同时就已报道的药食同源品中汞、砷、铅和镉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前的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药食同源品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选用和质量控制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11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新增人参、山银花、当归、夏枯草等15种药食同源品种。目录显示,此次新增加的15种药食同源品种包括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包括马尾松和油松)、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是指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分期论治、辨证论治、自拟方治疗、单味药治疗、针灸治疗及预防调护等不同方面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桥本甲状腺炎归属于中医学的“瘿病”“虚劳”范畴,治疗上初期采用疏肝理气、清泻肝火之法,中期采用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之法,后期采用温补脾肾、化痰祛瘀之法。除常用方外,自拟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调节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水平方面有显著优势。中药选择方面现代医家主张禁用含碘中药,常用中药包括夏枯草、黄芪、穿山龙等。针灸、隔药饼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异常。预防方面饮食应限制碘的摄入量,避免情志不顺而引起的肝气郁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功能性食品及药食同源产品中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通过PubMed,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与功能性食品或食品同源产品抗抑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6年9月25日至2022年9月5日,系统总结与分析其抗抑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46篇,共计67种植物来源的功能性食品或药食同源产品、32种具有抗抑郁活性的提取物(含8种黄酮提取物)和87种抗抑郁活性成分。87种抗抑郁活性成份包括萜类7种,皂苷类22种,黄酮类15种,苯丙素类11种,酚类7种,糖类6种,生物碱类8种,其他类11种。结论 本综述对功能性食品及药食同源产品中抗抑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潜在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以中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IR)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具有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等特点。药食同源类中药是传统中药中一类独特的兼具药用和食用功能的组分,可有效地运用到MS的长期干预中。目前尚缺乏该方面的系统性总结,故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应用于MS治疗的相关研究,探讨其干预MS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归纳了这其中发挥药效学作用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分析了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点,同时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进行展望,以期为药食同源中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奠定基础,为MS等慢性病探寻更具优势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木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木部中作为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食用部位、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记载,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木部共记载了43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木部药物总数的27.92%。其中,有35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同的药用植物共9个品种,药食部位不同的药用植物共14个品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嫩芽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皮类6种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适宜人群、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服食禁忌。结论:《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3.
中药素有“药食两性”,对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或防治疾病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养生理论观念。结合我国正处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开发药食同源类中药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已成为医药和食品领域新兴研究方向。目前多数药食同源类中药均含多糖重要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被作为中药类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的天然原料。而我国审批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以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等为主,完全由功效成分组成的保健食品较少,以中药多糖为功效成分的组方更少,并且部分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研发相关保健食品的实验或基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基于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角度,本文综述相关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实现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向功能性保健新食品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药食同源中药干预糖尿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等。药食同源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被广泛应用。基于降血糖药食同源中药的作用特点,在临床治疗和日常食疗保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药食同源性降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大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而实验研究时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模型的判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且临床试验较少。未来的研究应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深入开展系统性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为药食同源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机制研究提供更多依据。(2)应明确各类药食同源中药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作用以及其对应治疗的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由于现有研究质量的局限,药食同源中药降糖产品目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今后,需要在辨证论治和辨证施食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探索药食同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肘后备急方》中药食同源药物、药膳食疗的应用概况及食疗禁忌,为更好地探索研究葛洪食疗养生思想提供参考。方法:对《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中关于《肘后备急方》的药膳食疗部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肘后备急方》中用到43种药食同源的药物,甘草、豆豉、杏仁、生姜、茯苓等药物应用范围最为广泛,药食同源药物在治疗疾病中伤寒时气使用品种数最多;《肘后备急方》中常用药膳类型有汤、粥、酒、羹、茶点、蒸饭、饼等;《肘后备急方》共有13处记载了食疗禁忌方面的内容。结论:《肘后备急方》将辅料与主料进行完美的结合,倡导的药膳方均为平常易得,"药食同源",具有简单、廉价、高效等优点,药膳食疗方为药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Markov模型评价疏肝健脾中药干预桥本式甲状腺炎的远期疗效。方法:根据桥本式甲状腺炎疾病的病程建立Markov模型。以12个月为1个Markov周期,比较通过接受中药干预和西医标准治疗干预在20个Markov周期的状态转移概率,评价疏肝健脾中药干预桥本式甲状腺炎的优势。结果:经过Markov模型20年的预测,治疗组抗体阳性甲功正常,抗体阴性甲功正常,抗体阳性甲减3种状态累积转移概率分别为54.14%,18.43%,27.43%。对照组抗体阳性甲功正常,抗体阴性甲功正常,抗体阳性甲减3种状态累积转移概率分别为51.58%,14.06%,34.36%。结论:基于Markov模型的预测结果,疏肝健脾中药对桥本式甲状腺炎的远期疗效优于西医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处方数据挖掘近二十年中医药方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配伍规律及为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2000~2019年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4篇临床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共涉及141首方剂。得到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中药187味,药食同源类中药42味。全部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半夏-陈皮,半夏-丹参,半夏-茯苓,药食同源类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茯苓-陈皮,茯苓-山楂,茯苓-甘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性多寒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经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草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草部中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药食记载、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内容,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的药用植物共41个,不同的共40个;《本草纲目》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根及根状茎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五大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方法,以及个人体质、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内容。结论:《本草纲目》草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以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9.
药食同源中药调控氧化应激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俣祯  陈芳  朱建平  向茗 《中草药》2022,53(17):5582-559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氧化应激密不可分,过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害内皮细胞、血管,进而引起氧化和抗氧化功能的失衡,造成心肌缺氧、缺血等症状。在过去数十年中,中药中抗氧化成分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冠心病和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食同源中药因其具有天然、健康、运用广泛等特点在医药和功能食品领域备受关注。综述了药食同源中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信号通路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研究和研制具有预防冠心病的药食同源产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学中,药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寓医于食"又乃"药食同源"。根据一定的食材、药材,组成口感好,且具有治疗保健作用的药膳,其中中药的特性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中国药膳大辞典》中7000首药膳方中使用频率超过100次的中药入手,选取在《神农本草经》中出现的24味中药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味、归经,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对药物之间共同的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分析,为研究药膳的作用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