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鳞癌(squamous-cell lung cancer,SQ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全世界每年约40余万人死于肺鳞癌,发病与吸烟密切相关。然而,研究表明,在肺腺癌中有明显疗效的靶向药物却无法让肺鳞癌患者获益,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抑制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抑制剂等。通过大量基因组学研究表明,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基因扩增和盘状结构域受体2(the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DDR2)基因突变等都可能成为新的用于治疗肺鳞癌的潜在药物分子靶点。此外,肺鳞癌患者基因组中也存在特异性的基因变异位点,这些改变在肺鳞癌细胞周期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和鳞状上皮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能为寻找候选分子靶点提供依据。本综述通过回顾近年来肺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分析靶向治疗在肺鳞癌中的研究进展,使肺鳞癌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李峻岭  石远凯 《癌症进展》2012,10(2):120-123
正1组织学类型与治疗历史回顾20多年前,医生多认为肺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局部治疗,对肺鳞癌患者大多不考虑化疗。后来研究发现,晚期肺鳞癌患者也可从化疗中获益。人们又简单地将鳞癌及腺癌等非小细胞类型的肺癌都统归为非小细胞肺癌,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  相似文献   

3.
我科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587例,包括周围型小肺癌49例。其中腺癌29例,鳞癌9例,腺鳞癌3例.大细胞癌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6例。pTNM分期。Ⅰ期(T1N0M0)32例。Ⅱ期(T1N1M0)9例。ⅢA期(T1N2M2)8例。共实行52术次,(3例Ⅰ期腺癌术后复发二次手术)。结果鳞癌的5年生存率优于腺癌和其他组织类型肺癌;同组织类型小肺癌比较,N0优于N1,N1优于N2。既便是早期小肺癌。尤其是腺癌。预后也不全令人乐观。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小肺癌并不全是早期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仍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含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4 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治疗组 ,应用含羟基喜树碱方案化疗 ,其中 2 5例肺腺癌患者接受HFAP方案 ,2 1例肺鳞癌患者接受HCAP方案 ,4周为一周期 ,2周期为一疗程 ;以同期住院的未用HCPT联合化疗的同类患者 4 2例作为对照组 ,其剂量、周期、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但不用HCPT。结果 :治疗组 4 3例患者完成一疗程治疗 ,肺腺癌有效率为 5 6 % ,CR 2例 ,PR 12例 ;肺鳞癌有效率为 5 5 5 % ,CR为 0 ,PR 10例 ,总有效率 (CR +PR)为 5 5 8% ;对照组 4 2例均完成一疗程治疗 ,肺腺癌有效率为37 5 % ,CR 1例 ,PR 9例 ;肺鳞癌有效率为 33 3% ,PR 6例 ,有效率 35 7%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脱发、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 ,副作用可耐受 ,该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为有效的药物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袁红 《中国肺癌杂志》2013,(10):559-563
随着肺癌驱动基因研究的逐步深入,肺癌靶向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的靶向治疗进展明显滞后。对肺腺癌临床疗效确切的靶向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棘皮类微管相关样蛋白-4(echinodern 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ke 4, EML4)-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抑制剂等,均对肺鳞癌疗效欠佳,目前肺鳞癌缺少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对肺鳞癌的驱动基因和靶向治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肺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结果: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肺鳞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外、细胞癌。腺癌CFA的阳性率显菩高于其他娄型,鳞癌CYFRA21—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最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春瑞滨联合草酸铂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NVB)联合草酸铂(L-OHP)方案进行时辰化疗对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毒性反应。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对晚期肺癌32例(腺癌18例,鳞癌12例及小细胞肺癌2例)以NVB L-OHP时辰给药。至少两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32例总有效率(CR PR)为46.9%,肺腺癌有效率为50%,鳞癌有效率为33.3%,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100%。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结论:长春瑞滨与草酸铂联合方案进行时辰化疗对晚期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6 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结果 :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 ,肺鳞癌CYFRA2 1 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腺癌CE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鳞癌CYFRA2 1 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 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最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 ,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 :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CYFRA2 1 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 ,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 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诺维本的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应用以诺维本为主,与顺铂及阿霉素联合治疗47例中晚期肺癌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结果:47例中晚期肺癌总有效率为48.9%。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56.8%(肺鳞癌为57.8,肺腺癌为55.6%),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20%。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鳞癌和腺癌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本方案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神经毒  相似文献   

10.
肺癌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肺癌死亡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化疗死于局部未控者较多,综合治疗生存期较长;鳞癌死因以局部为主,而小细胞肺癌及腺癌以转移为主。结论 肺癌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鳞癌应着重提高局部控制,腺癌及小细胞肺癌应加强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11.
黄芳  薛丽  宋琳岚  徐楠  耿燕 《现代肿瘤医学》2018,(13):2054-205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肺癌胸水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5 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鉴别良恶性胸水的能力。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3例肺癌患者和54例肺炎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及胸水标本CEA、CA125、CYFRA21-1、NSE和Pro-GRP水平。结果:癌性胸水组中CEA、CA125、CYFRA21-1、NSE和Pro-GRP 5种肿瘤标志物平均水平与炎性胸水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胸水组中CEA、CYFRA21-1、CA125的含量远远高于炎性胸水组(20~600倍)(P<0.01)。肺癌胸水组中CEA、CA125、CYFRA21-1、NSE和Pro-GRP 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肺癌血清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胸水组中CEA、CYFRA21-1、CA125的含量远远高于肺癌血清组(7~80倍)(P<0.01),相比与正常对照组更是有200倍以上的增高(P<0.01),因此胸水中CEA、CYFRA21-1、CA125百倍左右的升高提示恶性肿瘤的存在。将93例癌性胸水和血清分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胸水组中CEA、CA125、CYFRA21-1、NSE和Pro-GRP 5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炎性胸水组(P<0.01);腺癌胸水组中CEA含量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1);鳞癌胸水组中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癌(P<0.01);小细胞癌胸水组中NSE和Pro-GRP含量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P<0.01)。CA125含量在胸水组中腺癌、鳞癌含量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1)。5 种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肺癌胸水组均高于肺癌血清组,肺癌胸水中5项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可达99.11%。结论:肺癌组胸水中CEA、CA125、CYFRA21-1、NSE和Pro-GRP 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当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时,CEA可作为肺腺癌的肿瘤标志物;CYFRA21-1可作为肺鳞癌的肿瘤标志物;NSE和Pro-GRP可作为小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CA125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郭帅  马锐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333-3337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肺鳞癌(squamous-cell lung cancer,SQCLC)为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肺鳞癌的靶向药物与免疫制剂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试验,EGFR单克隆抗体、VEGFR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种药物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晚期肺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行系统性的阐述,通过分析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研究成果,探讨目前临床上晚期肺鳞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和鳞癌。研究提示COPD独立于吸烟,为其高危因素。相同的致病因子作用下,COPD相关性腺癌与鳞癌的差异提示,两者之间除常见的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免疫应答等机制外,还存在不同的基因遗传机制。本文就COPD相关性腺癌和COPD相关性鳞癌基因遗传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乳酸脱氢酶A/B(lactate dehydrogenase A/B,LDHA/LDHB)表达特征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从GEO、TCGA数据库获取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LDHA/LDHB在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 test评估癌患者生存状况,采用chi-square test和Spearman's test分析LDHA/LDHB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肿瘤恶性生物学标志物的关系。结果:LDHA/LDHB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均高表达。在肺腺癌中,高表达LDHA的病人具有更短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高表达LDHB的病人总生存期更短,LDHA与LDHB均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皆最短。在肺鳞癌中,LDHA/LDHB表达与生存期无关。在肺腺癌中,LDH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相关,LDHB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在肺鳞癌中,LDHA表达与临床特征关联均不明显,LDHB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相关。在肺腺癌中,LDHA表达水平与PCNA、Ki67、CDH2正相关,与CDH1无关,而LDHB表达水平与PCNA、Ki67正相关,与CDH2负相关,与CDH1无关。结论:LDHA与LDHB表达和肺腺癌恶性程度相关,高表达LDHA与LDHB可能预示着较差的预后及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中肺鳞癌经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其疗效仍不满意。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肺腺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肺鳞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及ALK融合基因少见,急需探索新的靶点指导肺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FGFR家族(FGFR1-4)是肺鳞癌中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FGFR基因的激活突变和扩增与肺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许多小分子 FGFR 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许多FGFR抑制剂治疗肺鳞癌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研究,针对FGFR靶点的基因治疗可为肺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本文就FGFR在肺鳞癌的靶向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封小红  陶冀 《现代肿瘤医学》2021,(20):3684-3689
肺癌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简称,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其中,NSCLC又包括鳞癌和腺癌。肺癌发病率高,早诊率低,预后较差。2018年全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高居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一位(总病例数的11.6%),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4%)。高达55%的NSCLC患者诊断时已处于Ⅳ期,无法手术。目前全身治疗仍然是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治疗俨然成为全身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原发肿瘤部位进行局部消融治疗同样可以提高生存率,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助力免疫治疗。自然而然,个体化微创消融治疗结合免疫治疗就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NSCLC的免疫治疗、消融治疗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约8~10个月,其治疗几十年来进展甚微,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一线治疗的不二选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复发或耐药,可选的方案十分有限,现有的治疗方式已达瓶颈,随着对小细胞肺癌分子生物学认识的深入,研究重点转向了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伴随着大批试验性药物的涌现,促进了新药物的研发,一系列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的表现似乎打破了“小细胞肺癌是药物开发坟墓”的诅咒。这些新药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凋亡蛋白抑制剂、抗藕联药物等,我们期待能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CT征象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位置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腺鳞癌实性高密度结节发生率高于肺泡癌,鳞癌磨玻璃样密度结节发生率低于腺癌、肺泡癌和腺鳞癌,肺泡癌磨玻璃密度结节发生率高于腺癌、鳞癌和腺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血管穿过征、分叶征、毛刺征,较少表现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鳞癌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分叶征,较少表现为毛刺征、空泡征、血管穿过征、血管集束征;肺泡癌CT征象主要表现为血管穿过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较少表现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毛刺征;腺鳞癌CT征象主要表现为分叶征、血管穿过征和毛刺征,较少表现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与CT征象具有一定关联,临床可通过不同CT征象对病理类型进行预判断,以对进一步诊治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4种亚型在基因组、转录组层次的特征,实现对肿瘤类型的精确分型,获取能够体现非小细胞肺癌亚型的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利用NMF聚类和生存时间分析,对TCGA数据库中的504个非小细胞肺癌样本的拷贝数变异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疾病亚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所有肺癌患者可根据基因变异信息分为4个类别,它们具有不同的基因组特征,其生存时间曲线具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吸烟是肺癌亚型的一个决定因素。结论:通过检测遗传特征和基因表达特征,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疾病亚型精准判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类型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21例肺癌患者用支气管镜和肺CT评价病变位置,根据吸烟指数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人群。对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吸烟指数和肺通气功能测试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肺鳞癌与肺腺癌患者相比吸烟指数明显增高(P<0.01),且重度吸烟患者比例大,轻度吸烟患者比例小,FVC%、FEV1%、PEF%、FEF50%、FEF75%均有下降趋势。中心型肺癌,肺鳞癌与腺癌患者相比,平均年龄较大,PEF下降明显。周边型肺癌,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按年龄分层,随着年龄的增大,肺鳞癌与腺癌患者相比FVC%、FEV1%、PEF%明显下降(P<0.05)。在不吸烟组与腺癌比鳞癌FVC%、FEF50%和FEF75%降低。结论:肺鳞癌与腺癌比对肺通气功能损伤大,大于60岁的肺鳞癌患者这种损伤更重。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与肺功能关系密切,肺功能受吸烟、年龄、病变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