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杨斌 《中外医疗》2013,(27):69-69,71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心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和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33%,98.33%,对照组分别为90%,95%,提示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1.935,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347,2.822,P<0.05,两组术后超声心动指标LVEF与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2,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及6个月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3.943,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能有效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改善心肌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中使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治疗下治疗(M组),38例采用内镜下治疗(E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肿瘤残留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1);术后影像检查显示肿瘤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意义(χ2=0.127,P〉0.05);术中、术后脑脊液瘘、术后尿崩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0.203、0.319,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显微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效果基本一致,神经内镜下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CS组)与单纯手术治疗(S组)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局部晚期食管癌(cT3-4N1M0)患者117例,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42例,单纯手术治疗75例.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将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率达11.9%,部分缓解率达47.6%,总有效率为59.5%.CS组手术切除率为100%,S组为8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S组术后病死率为0,S组为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声音嘶哑、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组术后第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57.4%、31.7%,S组为81.3%、49.4%、26.4%,CS组总生存率稍高于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进一步分层分析,化疗有效患者(CR+PR)第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71.1%、51.8%,相对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化疗有效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且不增加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RLP)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为选择肾盂结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肾盂结石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CNL组(n=59)和RLP组(n=49),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PCNL组和RLP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9%(56/59)、100.0%(49/49),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PCNL组和RLP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4.9%(56/59)、98.0%(48/49),2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05)。PCNL组和RLP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分别为5.1%(3/59)、2.0%(1/49),2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NL组比较,RLP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PCNL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2/59)、8.5%(5/59)、6.8%(4/59),RLP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2%(4/49)、4.1%(2/49)、4.1%(2/49),2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75、1.064、1.811,P>0.05)。结论 PCNL和RLP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且安全性较高;但RLP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急诊PCI组)与对照组(不同意PCI)。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动脉再通率分析: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住院病死情况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在院接受康复治疗期间,共发生10起不良事件,其中观察组2起,占4.08%;对照组8起,占27.59%。c2=10.582,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A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青年组(≤46岁)与中老年组(>46岁),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6.8%,P>0.05);青年组手术并发症(2.6%vs12.6%)、住院天数(8.2±0.9 vs 18.5±2.1)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心功能恢复较中老年组好(54.2±4.5%vs 4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vs 15.6%)及再住院率(7.9%vs 20.3%)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青年组与中老年组AMI疗效确切,但青年人疗效较中老年人更明显,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1~12月治疗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12,随机分为药物组及介入组,每组各56例。介入组给予介入法治疗,药物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住院情况和生存情况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介入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8%(15/56),药物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76.8%(43/56),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介入组患者再住院率为30.4%(17/56),生存率为96.4%(54/56);药物组患者再住院率为83.9%(47/56),生存率为89.3%(50/56),介入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药物组,且介入组生存率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介入组治疗后心功能≥3级比例低于药物组,心功能〈3级比例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心肌梗死的长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心肌梗死的患者3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长期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半年内、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1年内生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半年内及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白莲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57-2658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遵医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再住院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6.98%、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4.371,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1、5.363、4.938、5.421,P<0.05).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增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