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清创、引流、换药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深度及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第1天、第5天、第7天的VAS评分较干预前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应用于慢性创面愈合患者并配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小创面面积及创面深度,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面感染的骨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灌洗冲洗治疗,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28/30)和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进行骨伤感染创面修复,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创周i-PRF多点分散注射,再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d为一周期重复上述治疗,达修复标准后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的细菌培养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评分,记录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i-PRF组各项炎症指标及疼痛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覆盖率及细菌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组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RF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相比于单纯应用VSD技术,能更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2005-12~2009-7入住本科的60岁以上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负压治疗组采用清创后装置持续负压引流装置,以负压值200~400 mmHg压力持续负压吸引,炎症消退肉芽充填后植皮修复创面.常规治疗组采用保守换药、清创植皮、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 结果负压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持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子珊 《吉林医学》2014,(17):3815-381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新型敷料在骨科各种急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进展。方法:对22例存在难愈性伤口的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术和藻酸盐敷料换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创面红润逐渐愈合,7例经游离皮瓣修复后治愈,3例经II期缝合治愈,1例经游离植皮加间断缝合后愈合,1例因全身体质较差未愈后行转院治疗。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和藻酸盐敷料的应用中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防止负压的中断,保持有效的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47例患者分为VSD组22例和对照组25倒,对照组干清创术后给予常规换药,VSD组于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SD敷料,并予持续负压吸引,5~10 d去除VSD敷料.比较2组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愈合率,总的治疗费用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VS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技术在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技术在压疮(主要是深度压疮)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5例压疮患者应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5例患者经过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4例又经植皮治疗或骶尾部轴形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创面愈合,1例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结合自体皮植皮术或皮瓣修复术对治疗难愈性压疮有较好的疗效,而有效、及时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四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四期压疮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按照湿性愈合理论局部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式引流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四期压疮患者的治疗中疗效可靠,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手术后感染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60例胃肠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分为单纯银离子敷料组、单纯负压吸引组和联合应用组,各20例。比较三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后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及不同时段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体温、伤口细菌计数和疼痛评分。结果:联合应用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银离子敷料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相比单独运用银离子敷料或负压吸引能更有效地减轻伤口局部炎症,控制手术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分析采用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慢性难愈创面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之后,护理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VSD持续引流,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比较各项软组织创面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2期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肉芽生长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缩短创面损伤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慢性难愈创面患者进行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点状植皮,分析临床应用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1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慢性难愈创面,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随后结合负压治疗,观察组则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点状植皮,分析愈合率、愈合时间.结果:从治疗措施上看,观察组愈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愈合时间上,观察组用时更短,为(20.7±1.9)天,对照组则为(27.2±2.1)天,故而,我们认为观察组整体方案效果更佳.结论: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点状植皮有利于创面的改善,有助于提升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和常规VSD,治疗普外科难愈性伤口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该院治疗难愈性伤口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VSD。观察两组难愈性伤口患者的病症、体征、伤口愈合和疼痛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难愈性伤口患者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和常规VSD对比,疗效有明显差异(χ2=6.65,P<0.05)。结论针对治疗普外科难愈性伤口的患者,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与常规VSD相比,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外科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采用随机对照表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和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25.69±2.86)分、(26.31±3.61)分、(1.08±0.5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焦雪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07-3208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DS)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35例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处理创面,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情况。结果35例患者在应用VDS治疗术后血性引流液4 d后减少,引流通畅,2周后将引流物拆除,拆除后观察创面恢复良好,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性创面,加上优质的护理,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负压引流方法辅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难愈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院外带入难愈性创面患者单日入院者设为观察组,双日入院者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按外科感染伤口处理,创面喷雾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观察组22例27处创面行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13例19处创面行间断负压引流,2组引流负压均为0.01~0.04 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04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经改良后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入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观察并评价两组的疗效、敷料更换次数、平均每次敷料的有效时间和患者医疗的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更换敷料次数、敷料平均维持时间以及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用常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治疗骨外科创伤治疗可以优先考虑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创面感染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骨科创面感染10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通道创建和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面积缩小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通道创建和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中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肿瘤患者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伴有急、慢性创面的肿瘤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4周,评价疗效;传统方法治疗效果差者共58例患者作为难愈性创面再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处理伤口,评价疗效后进行对比.结果 传统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12例(17.14%),好转14例(20.00%),无效44例(62.86%),总有效率(37.10%);负压引流治疗组痊愈19例(32.76%),显效14例(24.14%),好转18例(31.03%),无效4例(6.90%),有效率(87.9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的技术能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持续负压引流减低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上急、慢性创面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