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榄香烯乳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榄香烯乳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用揽香烯乳(观察组)与用常规化疗药(对照组)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用揽香烯乳组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应,临床症状缓解率较明显,榄香烯对肿瘤的生长抑制能力较使用常规化疗药物差。结论:用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灌注中药榄香烯乳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瘤体客观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但在瘤体客观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毒副作用情况比较,治疗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 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 2组治疗后血液、消化、泌尿系统各指标毒副作用分级情况比较,除HGB、TBIL以外,治疗组各指标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组生存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药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较灌注化疗药物的对照组毒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俭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762-763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加用参一胶囊。结果:总有效率(CR+PR)治疗组63.16%、对照组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参一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榄香烯乳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榄香烯乳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用榄香烯乳(观察组)与用常规化疗药(对照组)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用榄香烯乳组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应,临床症状缓解率较明显,榄香烯对肿瘤的生长抑制能力较使用常规化疗药物差。结论:用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ACE治疗,治疗组加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4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8月和10.14月,半年生存率90.00%和8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5.00%和38.1%,2年生存率25.00%和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Ⅳ度不良反应。结论:榄香烯注射液配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TACE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榄香注射液及华蟾素注射液分别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纳入104例2018年8月—2020年1月于肿瘤科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1次,华蟾素注射液组予华蟾素注射液10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榄香注射液组加用榄香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0.4 g,每天1次,2组连续治疗15 d后休息15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甲胎蛋白(AFP)、卡氏评分(KPS)和肿瘤体积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榄香注射液组88.46%,华蟾素注射液组7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华蟾素注射液组比较,榄香注射液组AFP降低值、肿瘤体积缩小值及KPS评分升高值均多于华蟾素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蟾素注射液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发生率高于榄香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注射液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注射部位疼痛为主,发生率高于华蟾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华蟾素注射液,2种中药制剂治疗期间仍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2年7月在本科接受TACE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的胃癌肝转移病例51例,所有病例先行13周期全身静脉化疗(EOF方案或TOF方案),化疗期间患者同时接受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化疗结束后33周期全身静脉化疗(EOF方案或TOF方案),化疗期间患者同时接受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化疗结束后34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接受TACE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客观有效率62.0%,获益率78.4%。单纯肝转移客观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5.0%、80.0%,合并肝外转移组分别是46.9%、54.8%,单纯肝转移组高于合并肝外转移组(P<0.05)。单发或孤立性肝转移组客观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3.3%、88.9%,多发肝转移组分别是51.5%、51.5%,单发或孤立性肝转移组高于多发肝转移组(P<0.05)。富血供型客观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6.4%、92.3%,少血供型客观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55.3%,55.2%,富血供型高于少血供型(P<0.05)。结论:TACE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尤以单发或孤立性肝转移、不合并肝外转移、DSA造影富血供型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70-1271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切除肝肿瘤后并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按疗程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仅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疗法,观察上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甲胎蛋白变化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甲胎蛋白及治疗后生存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高龄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并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4个周期后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评价毒副作用,同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全部8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为40%(16/40),疾病控制率为52.5%(21/40);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47.5%(19/40),疾病控制率为75.0%(30/40),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为(86.50±6.62)分,高于对照组的(80.75±8.88)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发热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减轻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肝动脉灌注配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XELIRI方案(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得力生注射液肝动脉灌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生存质量(KPS)积分、血液毒副反应(白细胞计数及分级)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43.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对照组生存质量积分提高率分别为62.50%、37.50%,两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分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各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肝动脉灌注配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血液毒性,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化疗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健脾中药对接受介入治疗后肝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63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并联合应用扶正健脾中药方剂口服;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PR+CR)及卡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外周血WBC及血清AFP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介入疗法配合中药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贯序法将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并与单独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TACE+拉米夫定治疗组,对照组25例单纯予TACE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积分、HBV DNA定量的变化及2a生存率。结果治疗1a及2a后,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HBV DNA转阴率和2a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TACE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合并肝硬化的HCC患者,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复方苦参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57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接受TACE+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行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2,3 a生存率分别为67%,48%和37%,对照组1,2,3 a生存期分别为53%,37%和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部分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定期经门静脉化疗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在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定期经门静脉化疗组)41例和B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组)41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生存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Ⅰ~CAM—1、AFP、CEA、CA199、TPS水平及QOL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与B组1年和2年的复发率、生存率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ICAM-1、AFP、CEA、CA199、TPS水平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期经门静脉化疗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在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生存质量要好于定期经门静脉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6.
中药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脑肿瘤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脑肿瘤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94年1月~1998年5月间,采用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40例恶性脑肿瘤患者(治疗组)的疗效。40例中原发性脑肿瘤29例,脑转移瘤11例。采用榄香烯乳注射液0.4~1.2g/d,6~12g/疗程,共用2~6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1.5个月。经皮颈总动脉穿刺或插管,注射泵注入;静脉滴药或(和)经泵静脉持续灌注。根据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将352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中药配合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中药合莪术油介入组、中药合化疗介入组、中药辨证治疗组等3组进行疗效分析,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结果:352例患者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9.0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月,其中中药合莪术油介入组(85例)中位生存期10.25月,平均生存时间13.0月,总计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为37.76%、11.76%、4.71%、3.52%、2.36%;中药配合化疗介入组(90例)中位生存期9.75月,平均生存时间10.0月,1、2、3、4年生存率为24.44%、6.67%、1.11%、0;中药辨证治疗组(177例)中位生存期4.32月,平均生存时间5.0月,1、2、3、4年生存率为6.78%、2.26%、0.56%、0。单因素分析治疗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介入方式、莪术油介入、化疗介入、介入次数和中药剂数。多因素分析(Cox模型分析)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预后危险因素,介入次数、中药剂数为预后保护因素。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癌疗效有限,中药配合介入治疗则疗效有显著意义,介入前后辅助中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药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所致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所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肝支脉栓塞化疗11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为中药治疗组,以中药清肝解毒散结汤随症加减治疗;B组50例为西药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肝功能变化 ,肝硬变发生率及加重率。结果:按Child’s肝功能分级标准,结果肝功能下降的总体发生率A组为46.67%、B组为68.00%,A组低于B组。肝硬变发生率及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接受TACE,研究组43例在TACE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2疗程TACE术后1月复查CT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11例,进展(PD)6例;对照组CR 0例,PR 18例,SD 16例,PD 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5月,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1/43)和57.5%(23/40)。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毒性都是轻微、一过性的,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在Ⅲ~IV度的毒性反应方面,研究组大多数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