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弯曲菌属(The genus Campylobacter)主要与某些动物疾病有关。1946年Lery在生牛奶引起的腹泻暴发病例中,通过血培养和粪便直接镜检首先证实了空肠弯曲茵(Campylobacter jojuni)可以引起人的肠炎,但粪便培养未获成功。直到1972年比利时学者Dekeystr等应用粪便滤过法才首次从2例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此  相似文献   

2.
肠道传染病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急性腹泻是全球各种疾病中发病率和住院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病毒性肠炎是幼小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不论病毒或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疫苗效果均不理想,除饮食卫生管理外,抗菌药合理应用非常重要。除大肠杆菌外,氟喹诺酮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腹泻的首选抗菌药。值得注意的是,腹泻病人首先应重视做粪便常规镜检及细菌培养,并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3.
西咪替丁是一种有效的H_2-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发现该药在治疗其它疾病方面收到了出乎人们预料的满意效果。 一、治疗婴儿腹泻 秋季流行的婴儿腹泻,有发热、吐泻等典型的临床表现;粪便均为水样或蛋花样,大便常规阴性或镜检有脂肪  相似文献   

4.
梁友宝  朱穆喜 《淮海医药》2012,30(5):443-443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A群RV抗原,同时对粪便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抗原阳性112例,阳性率占37.33%,<6个月、6个月~2岁、2~5岁3个年龄段的RV检出率分别为21.43%、43.58%和16.67%,RV感染的高发年龄组为6个月~2岁,在112例RV阳性标本中,镜检脂肪球阳性和白细胞阳性分别为53例和12例,分别占RV阳性例数的47.32%和10.71%。结论 A群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昆明首次发现嗜水气单胞菌,该茵是从成年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经镜检,培养,生化反应,毒力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予以证实.建议今后我省在临床上和腹泻调查等研究中,注意此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粪便中前列康花粉与虫卵的鉴别54871部队医院掌友湖,单艺青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粪便常规检查,镜下植物花粉易与肠道寄生虫卵相混淆。笔者曾遇到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服用前列康药物后,粪便镜检中见大量特种花粉,其大小、形态、颜色与蛔虫卵相似,常造成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7.
慢性腹泻属中医的“泄泻”范畴,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临床上此类病人多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往往疗效不佳0目前,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脐疗是中医常用而又重要的经穴外治疗方法。1995年1月~2004年5月,我们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慢性腹泻10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腹泻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选法在本院收治的腹泻患儿中选择80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80例腹泻患儿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病例数各为40例。其中一组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腹泻患儿的退烧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粪便镜检复常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止泻、退热、粪便镜检复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中IgA、IgG水平对比同样存在鲜明的对比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腹泻患儿的自身免疫力,增强患者病毒抗感染能力,保护患儿的胃肠道黏膜,对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细菌培养结果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急性腹泻患者16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特征、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160例急性腹泻患者中,62例为急性肠炎,6例为消化不良,18例为急性菌痢,60例为胃肠功能紊乱,其余14例腹泻待查;粪便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有43例(26.88%),其中包括16例副溶血弧菌、11例志贺菌属、6例沙门菌、5例类志贺邻单胞菌、3例温和气单胞菌以及2例霍乱弧菌;针对此43例粪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临床诊断确认分别为:2例消化不良,4例胃肠功能紊乱,25例急性肠炎,9例急性菌痢以及3例腹泻待查。结论副溶血弧菌为主要的急性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其次为志贺菌属。在以往临床对急性腹泻患者的诊断中,有过分依赖便常规化验的现象存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宋华 《中国药业》2000,9(1):42-43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正确判定腹泻的病因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的正常菌群失调、维护正常菌群在其适宜的微生物环境中生长均有很大意义,特别在儿科门诊,对此类患儿的治疗更有实用价值。我们对本病患儿采用临床症状、粪便外观、粪便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5例中男77例,女48例,年龄在1月~5岁。首发症状:呕吐32例,腹泻47例,就诊时两种症状同时存在46例;粪便次数:4~6次/日 36例,6~11次/日 61例,>1…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夏季我们从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人粪中检出两株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经鉴定确定为 EIECO_(124)K_(72)和 O_(144)病人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便伴发热,粪便镜检见脓细胞(?),红细胞十,尚见吞噬细胞。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菌落在 SS及麦康克培养基上为无色、微浊、2mm 左右,且为绝对优势菌。鉴定依据如下:1.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2.
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礼林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09,13(3):275-277
目的了解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儿科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的192例腹泻病人的大便性状、大便常规以及大便次数进行观查,分析做腹部理疗与不做腹部理疗病人的大便次数变化情况并用X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腹部理疗对大便常规镜检无或见少许白细胞的病人疗效最好,对大便外观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的病人以及大便外观为黄色或黄绿色糊状便的病人疗效次之,对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2+~3+的病人疗效不明显。结论腹部理疗为佐治小儿腹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临床观察和相关资料报道可知,乳糖不耐受是导致婴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改良Rubnen法,对粪便常规和粪便培养检验结果为阴性的55例腹泻患者进行了粪便乳糖测定。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55份粪便标本均来自在笔者所在医院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菌致婴幼儿肠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杆菌肠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防治对策。方法对经粪便细菌培养证实的52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迁延性、慢性腹泻忠儿粪便标本中,肺炎克雷伯杆菌52例,检出率36.9%;52例病例中,2岁以下耍幼儿占76.9%;治疗选用庆大霉素、金双歧、醒脾养儿颗粒三联口服,效果肯定。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引起小儿长期腹泻的主要致病茵之一,易引起2岁以下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上强调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选用敏感抗生素,防止滥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5.
山茛菪碱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流行于秋冬季节,其主要致病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呈水样.可伴有不消化的乳食和黏液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秋季腹泻的特效药物,为了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我科用山莨菪碱(6S4—2)加蒙脱石散(肯特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崔蓉 《云南医药》2011,(2):192-193
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每天排便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5%,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超过3周以上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因主要为消化系统疾  相似文献   

17.
腹泻为临床常见疾病,据统计在我国腹泻属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及时准确检出腹泻病原菌对发现传染源,控制疾病流行和有效的治疗病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我在临床见到的对如何提高腹泻病原菌的检出率谈几点体会:1采集合格标本,有利于提高检出率良好的标本取材,对结果的准确报告有很大影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粪便标本中含有很多杂菌,但也应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②为提高检出率,最好采集新鲜粪便,采集脓血便或粘液便,陈旧标本影响检出率;③腹泻病人应在急性期(3天以内)采集标本,这样可以提高检出率;④药物…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数字日报”网站7月10日报道,欧洲科学家研究发现,移植健康人粪便,治疗腹泻的效果比抗生素略胜一筹。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研人员招收了43名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腹泻患者。接着,研究者收取15名健康志愿者的粪便备用。研究人员将健康者粪便用生理盐水稀释,再注入病人肠道。在接受粪便移植疗法的16名病人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急性腹泻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97例急性腹泻患者中,33例为急性肠炎,29例为胃肠功能紊乱,17例为腹泻待查,15例为急性菌痢,6例为消化不良。粪便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共28例,包括10例副溶血弧菌、7例志贺菌属、5例类志贺邻单胞菌、4例沙门菌、2例温和气单胞菌。结论:在急性腹泻患者感染的肠道致病菌中,副溶血弧菌为最主要的病菌;临床确诊不应过分依赖粪便细菌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泻患儿的大便常规、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明确小儿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29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和微生物学检查,并收集相关患儿相关临床资料,以患儿对症病因治疗后痊愈为判断依据。结果 290例腹泻患儿大便标本中检出:感染性腹泻189例,检出率占65.17%,非感染因素101例,占34.83%,腹泻病原菌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夏季细菌性腹泻多见,秋季及初冬季节以病毒性腹泻为主。结论小儿腹泻对粪便标本进行病因学检查是必要的,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才能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