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目的观察含磷酸肌酸的氧合温血低钾停搏液诱停加体外循环(CPB)温血持续灌注治疗心脏复苏困难的疗效。方法 30例CPB下心脏复苏困难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再次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含磷酸肌酸(10 mmol/L)的氧合温血低钾停搏液7 ml/kg使心脏再次停波,持续灌注温血,然后开放升主动脉。对照组采用CPB辅助加电击除颤。结果两组患者均复苏成功。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CPB时间和辅助循环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跳后多巴胺最大剂量和术毕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磷酸肌酸的氧合温血低钾停搏液诱停加CPB温血持续灌注治疗心脏复苏困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临床资料相近似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0例,根据术中使用心脏停搏液不同,随机分为二组:①冷氧合血间歇灌注组;②持续温血停搏液组。观察了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及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改变;同时亦进行了临床资料观察。结果表明:持续灌注温血停搏技术可以充分保证心肌在常温停跳时的氧供,保存和增加心肌能量的储备,避免了心肌缺血缺氧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3.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传统的心肌保护方法是采用4℃冷晶体液间断灌注,未能解决心脏停搏期间氧的供需矛盾及再灌注损伤问题。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常规采用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心肌保护效果良好,现将两种灌注方法的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常规冷晶体停搏液灌注为对照组,温氧合血灌注为温血组。对照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1.7±8.0)岁,术前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温心外科技术进展概况河南省肺科医院心血管病区白振祥综述庄世才,张大新审校温心外科(WarmHeartSurgery)是近年来心脏外科领域出现的新技术,系在常温体外循环和连续灌注温氧合血心停搏液心肌保护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自从1989年Licht-en...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St.Thomas停搏液(STH液)、氧合血停搏液和组氨酸一色氨酸一酮戊二酸停搏液f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液)对未成熟猪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期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1只年龄为(15~20)天、体重为(4.5~8.0)kg的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STH液组、氧合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每组7只。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aorticcross—clamping,ACC)后10min(T2)、升主动脉开放(cross—clampingremission,CCR)后5min(T3)、CPB后5min(T4)、CPB后60min(T5)、CPB后120min(T6)抽取颈动脉血,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右房心肌组织。ELISA法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Ⅰ(cTnI)的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记录每只动物的用血量。结果停跳前各组血浆CK—MB、cTnI、cTn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外循环进行,各组血浆心肌生化标志物含量逐渐增加,HTK液组和氧合血停搏液组心肌生化标志物漏出率小于STH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相比,血浆心肌生化标志物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氧合血停搏液组、HTK液组动物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Flameng评分低于sTH液组(P〈0.05)。结论氧合血停搏液和HTK液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程度小,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均优于STH液组。  相似文献   

6.
温氧合自体血高钾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全身浅低温 (30~ 32℃ )体外循环 (CPB)下温氧合自体血加高钾经主动脉根部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效果 ,用该法对 30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心肌保护 (WBC组 ) ,并与 30例用冷晶体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者(CCC组 )进行对比 ,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清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相关临床变化。结果显示 ,术后各时点 WBC组肌酸磷酸激酶 (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均显著低于 CCC组 ,P<0 .0 5 ;WBC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 ,术后自动复跳率高 ,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 ,且未发现术后高血钾。提示浅低温 CPB温氧合血高钾持续灌注对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晶体液用量较少 ,可避免血液过度稀释  相似文献   

7.
2004年2月,我院引进针对8kg以下患儿的新型婴儿体外循环(CPB)装置,采用改良超滤方法(MUF)和氧合血停搏液等新的管理方法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氧合心脏停搏液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血液(混合)停搏液与无血停搏液尽管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氧合停搏液的  相似文献   

9.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机理。方法 15 条犬随机分成三组,在体外循环下分别灌注三种不同的心停搏液,对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温血心停搏液灌注液(C组) 的CK- MB、LDH、MDA 及钙离子含量在心脏再灌注30min 时均明显低于冷晶体(A 组) 及冷血心停搏液灌注组(B组)( P< 0-05);而ATP 含量则明显高于A、B 两组( P<0-05)。心肌超微结构检查也显示C组心肌无明显缺血损伤。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持续氧合血灌注对肺功能及肺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行CPB,实验组行CPB期间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分别于不同时间点留取肺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肺功能和肺含水率的测定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肺含水率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实验组ICAM-1mRNA的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可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而ICAM-1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稀释氧合血心脏停搏液连续逆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胸心外科花春兰,张石江,周采璋我院自1993年7月起,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稀释氧合血心脏停博液经冠状窦连续逆灌(简称连续逆灌,下同)保护心肌,为了观察对比这种方...  相似文献   

12.
<正>在常温体外循环、氧合血心停搏液持续心肌灌注下行心脏手术,较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对心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必须及时处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曾遇到6例高钾血症,现就其原因及处理浅析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共实施体外循环手术75例,发生高钾血症患者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6.5±7.2)岁,其中二尖瓣膜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双瓣置换术1例,灌注心脏停搏液后连续2次血电解质检测血钾均大于5.5mmol/L。经处理后心脏自动复跳5例,除颤3次复跳1例,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BIO)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PB中实验组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问断灌注;对照组用等量4℃St.Thomas Ⅰ号冷晶体液作为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两组其余操作相同。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实验组冠状静脉宴血清cTnI、CK-M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实验组左心室心肌纤维结构完整,细胞内线粒体轻度水肿,而对照组心肌纤维部分断裂、溶解,线粒体基质外溢,糖原颗粒减少。结论 UBIO血心脏停搏液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且能减少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次数,延长心脏停搏时间;本研究为UBIO血心脏停搏液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变化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只健康家猫随机均分为3组。应用猫体外循环模型。并行循环组:CPB建立后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仅行并行循环150min;去极化停搏组:阻断主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心脏停搏液使用高钾St.Thomas液;超极化停搏组:心脏停搏液使用含吡那地尔的低钾St.Thomas液,余处理与去极化停搏组相同。测定CPB过程中各时间点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并计算胆固醇磷脂比值(CP),同时测定心肌组织磷脂酶A2(PLA2)的活性。结果:主动脉阻断期间去极化停搏组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明显减少但CP无明显变化,再灌注期间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进一步降低,同时伴有CP升高;主动脉阻断及再灌注期间超极化停搏组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高于去极化停搏组,且CP未发生明显变化。主动脉阻断及再灌注期间去极化停搏组心肌PLA2活性较主动脉阻断前明显上升,超极化停搏组心肌PLA2活性升高,但明显低于去极化停搏组。结论:超极化停搏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肌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的丢失,这可能与心肌PLA2活性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后温热的含血停搏液再灌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再灌注性损伤。本研究检验下述假设:再灌注时给予过量合血停搏液可抵消其益处,而且能导致心室机能抑制,死亡率接近给予正常血再灌注之后。31条狗在减压排空的转流时37℃全心缺血45分钟。6条狗接受正常血再灌注。25条接受温热的富含门冬氨酸/谷氨酸酶的含血停搏液,其中8条接受大剂量(3600±600ml),有17条接受有限剂量(1180±120ml)停搏液再灌注,均在10~20分钟内给予。另有5条狗事先无心肌缺血而予大剂量(5100±200ml)含血停搏液再灌注。给予大剂量合血停搏液而无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证实氧合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8例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患者为对象.分为晶体组和氧合血停搏液组,观察转流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都比较接近,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复跳情况,术后并发症均未见明显差异,但晶体组预充总量大,停跳液晶体回收量大,转中多应用超滤.利尿剂等,血球压积变化较大和库血用量多(P均<0.05)。结论:氧合血停搏液可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肺动脉持续灌注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肺灌注组(n=25)、对照组(n=25),肺灌注组在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肺动脉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进行二尖瓣常规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两组术前、结束CPB时、术后6 h的肺静脉顺应性改变、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肺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灌注组结束CPB时、术后6 h的肺静脉顺应性改变、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肺损伤,进行肺动脉含氧血持续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自体氧合机血的方法,进行双瓣膜置换术加改良迷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27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手术。鼻咽温度降至中低温(26~27℃)维持,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通过压力和容量控制的冠状静脉窦灌注氧合机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完成心内主要操作后复温,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结果 27例全部存活,术中出血量少,未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脑栓塞。随访4~26个月,其中22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例,偶发房扑2例,经服用乙胺碘呋酮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中低温体外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下的双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历时缩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 34例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人 (L VEDD>70 mm,L VESD>5 0 m m,EF<0 .5 ,FS<0 .2 5 )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心肌保护方法分别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 ;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和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瓣膜缝合采用连续缝合。结果 本组治愈 32例 ,早期死亡 2例 ,术后C/ T、L VEDD较术前明显改善 (P<0 .0 1) ;L VESD、L VESVI也较术前改善 (P<0 .0 5 )。 L VEF、L VF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随访 6个月~ 7年 ,晚期死亡 2例。心功能恢复 级者 2 1例 , 级者 8例 , 级者 1例。结论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人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仍应考虑手术治疗 ,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对手术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和心脏不停搏技术的应用及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氧合血性停搏液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王伟宪,方福珍,史蔚然,王晓莉,谭红梅,郝丽丽,陈涛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3年6月间,应用氧合血性停搏液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