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骨科病人长期卧床者多,易影响胃肠功能,使肠蠕动减少,病人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影响通便效果,特别是大小便失禁病人不易注入。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大大加强了通便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取1根无菌吸痰管备用,剪刀、石蜡油棉球、开塞露、一次性薄膜手套。2操作方法将开塞露剪去封口,吸痰管前端约15cm左右剪下(应用于大小便失禁病人不用剪去前端),把开塞露接头与之相连,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嘱病人侧卧位,不易翻身病人平卧位即可,将吸痰管送入肛门6~8cm(大小便失禁者送入肛门15~20cm),然后将药液注入,拔出吸痰管,嘱其不要及时排便,将药液保留15~20min,大小便失禁者,拔出吸痰管后用卫生纸堵住肛门15~20min。3优点使用吸痰管灌肠,可以减少由开塞露前端毛糙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并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肛门出血,方便了不易翻身的病人,同时吸痰管插入深度较深,有利于大小便失禁者的药物保留,通便效果好,并且可一次注入几只开塞露,减少插入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确保治疗效果。巧用一次性吸痰管...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吸痰管在开塞露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敏  王群等 《现代护理》2002,8(3):189-189
肛门直肠术后以及长期卧床影响胃肠功能 ,使肠蠕动减少 ,患者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 ,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 ,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 ,影响通便效果。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采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还大大的加强了通便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准备取 1根无菌吸痰管备用 ,2 0ml注射器 1支 ,剪刀 ,石蜡油棉球 ,开塞露。2 操作方法将开塞露剪去封口后 ,用 2 0ml注射器将药液抽尽。将吸痰管前端约 15cm左右剪下 ,把注射器针头取下与之相连 ,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嘱…  相似文献   

3.
开塞露插管注入法辅助治疗便秘所致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开塞露辅助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8例因便秘所致单纯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吸痰管(或细肛管、导尿管)与抽吸有开塞露的60mL注射器相连,戴手套,用石蜡油润湿肛门并扩肛后,轻轻将吸痰管插入肛门20~25cm后,注入开塞露40~80mL,拔出吸痰管堵住肛门,让患者平卧,双膝屈曲,注前扩肛,注后加用腹部按摩。对照组按传统给药方法直接肛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1%,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塞露插管注入法并上腹按摩可提高辅助治疗便秘所致肠梗阻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开塞露清洁肠道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将40例需要使用开塞露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一组用传统方法将开塞露插入肛门挤入药物,另一组先用50m1注射器抽吸等剂量的开塞露,再将注射器乳头衔接于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插入肛门7~10cm,再轻轻按摩腹部,同时注人开塞露。结果两组患儿排便效果及接受程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吸痰管注入开塞露清洁肠道效果更好,患儿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我科收治病人大部分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肉的运动功能逐渐降低,肠黏液分泌腺亦渐萎缩,黏液分泌越来越少,肠道结缔组织弹性降低,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化,导致功能性便秘在老人中较为普遍.长期便秘导致肠道毒素的吸收和消化不良给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均带来极大的危害.经给予口服缓泻剂,润滑剂肛注,灌肠等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们用吸痰管将润滑剂注入病人肠道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方法把一次性14号吸痰管,用剪刀在吸痰管顶端插入肛门部位剪5个小孔,把剪有小孔的部位插入肛门内,再用50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40mL,与吸痰管连接,把开…  相似文献   

6.
吸痰管及注射器在家庭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吸痰管及注射器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家庭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患者排空大小便,将煎好的中药约150ml倒入清洁容器内,保持39~41℃。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好药液,在吸痰管25cm处做好标记,连接注射器排气后备用。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臀下垫塑料布,双下肢屈曲。将吸痰管前端用肥皂润滑,左手将臀部分开,暴露肛门,右手持吸痰管向肛门内缓缓插入20~25cm后,推注速度以10ml/min为宜,以避免流速过快对肠壁的刺激。推注完需另抽吸药液时,将吸痰管反折,塞入注射器针头帽内即可。灌肠完毕,左手取卫生纸包裹吸痰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便秘的方法,以降低SAH再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先予开塞露40mL直接纳肛协助通便,效果不佳者再采用0.1%~0.2%肥皂水500mL低压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即用50mL注射器抽吸20%盐水30mL+开塞露液20mL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经肛门插入至18cm处给药,比较两组的排便疗效和SAH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开塞露液直接纳肛法、肥皂水低压灌肠法和改良灌肠法的排便有效率分别为41%、68%和93%;观察组诱发SAH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可降低SAH并发再出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由于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痛、卧床、进食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而长期便秘易导致痔疮、脱肛,甚至因为便时久蹲盆底肌松弛,致子宫脱垂;或因为腹部张力过大而致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临床中常采用开塞露缓解产妇的便秘,但开塞露外柄较短,不能深入肠腔,疗效较差。故我科2007年开始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一次性吸痰管1根,50 m l空针1支,开塞露2支,液体石腊,橡胶布,一次性便盆,一次性手套,棉签,屏风。1.2方法(1)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产妇的合作,必要时屏风遮挡。(2)协助产妇取右侧卧位,臀下垫橡胶布,将50 m l空针去掉针头抽吸开塞露40 m l,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排气后用液体石腊润滑其前端,用石腊油棉签润滑肛周,后轻轻将吸痰管置入肛门15~17 cm缓慢注入,拔管后嘱产妇卧床休息,保留药液至少5~10 m in。2优点(1)剖宫产术后产妇常因便秘腹胀、腹痛影响切口的愈合,而一次性吸痰管可将开塞露药液直接注入结肠,且保留时间相对较长,可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2)吸痰管管腔细,前端润滑后对产妇刺激性小,减轻了产妇的痛苦。(3)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往往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婴幼儿的实施难度大而且效果不佳,笔者经临床实践探索,总结出一种常规小量不保留灌肠新方法,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按常规灌肠法准备用物。将臀部抬高,取左侧卧位,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灌肠药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或胃管的后端,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吸痰管或胃管的前端,排尽空气,缓慢插入患者肛门注入药液,最后注入温开水,注射毕,将吸痰管或胃管拔除,轻柔肛门,保留。2优点1)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2)用注射器代替灌肠器,注入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开塞露纳肛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腹部术后72h未能肛门排气或排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插入肛门3—4cm的方法;实验组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后插入肛门15cm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塞露直接插入肛门方法相比,采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的方法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和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保留灌肠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进行保留灌肠,经50例放射性肠炎病人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一次性吸痰管、液状石蜡、棉签、卫生纸、弯盘、治疗巾、一次性50 mL注射器;遵医嘱配好药,常用药物为维生素B12 0.5 mg+维生素B1 200 mg+生理盐水30 mL +维生素B6 100 mg+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104 U,用50 mL注射器吸药备用.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对3d以上无大便者常采用传统的开塞露肛内注入、灌肠等方法。传统方法肛内注入开塞露效果较差,有时必须多次重复使用。自2 0 0 2年3月,我们采用新法肛内注入开塞露5 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取开塞露2支或3支剪开最前端,润滑导尿管前端4cm~6cm或更长,连接开塞露,轻轻插入肛门10cm~15cm后,边退边挤入液体,嘱病人保留10min~15min后排便。2 结果  15min~3 0min后40例病人排出大便;4例病人可排出部分大便;其余病人15min~3 0min后仍不能排出大便。3 讨论  开塞露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小剂量保留灌肠是儿科常规操作 ,如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用于小儿惊厥及颅脑CT等检查婴幼儿保留灌肠。通常剂量小 ,用药准确 ,如用一般的灌肠筒、肛管既浪费药又操作繁琐。现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 材料  10ml一次性注射器 1具 ,剪去尾部保留 15cm左右长的吸痰管 1根 ,生理盐水 ,石蜡油 ,纱布。2 使用方法 婴儿取左侧卧位 ,抬高其臀部 ,用注射器抽取药液 ,剪去吸痰器尾端 ,接于注射器乳头上。用石蜡油润滑吸痰器顶端 ,排气后由肛门插入 7~ 9cm ,缓慢注入药液 ,同时为避免浪费药液 ,注完药后可抽取 5~ 10ml的空气将吸痰管内的…  相似文献   

14.
插管注入开塞露缓解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插管注入开塞露对缓解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以传统的开塞露注入肛门通便,试验组用50ml注射器连接16号吸痰管轻插入肛门10~15cm,注入同剂量开塞露通便。结果排便有效率,试验组为90%,对照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胀及腹部体征缓解率,试验组80%,对照组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插管注入开塞露灌肠治疗老年便秘安全可靠,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钱援芳 《护理学报》2010,17(14):61-6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肠胀气患者采用开塞露改良纳肛法的效果。方法将96例剖宫产手术后肠胀气的产妇,按手术日期单双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将2支20 ml的开塞露顶端剪开后依次轻轻插入肛门3~4 cm,挤入药液;观察组将2支20 ml开塞露抽入一次性50 ml注射器,在注射器乳头上接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然后插入肛门20 cm后注入药液,两组均保留20 min。观察肠胀气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肠胀气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型开塞露纳肛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胀气的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清洁灌肠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 ,它与手术顺利开展、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促进康复有密切关系。以往采用的灌肠方法是自患儿肛门插入肛管 ,接 5 0ml的灌肠器注入温生理盐水 ,然后抽吸 ,这样的灌肠方法费时、费力 ,且肠道清洁度不高 ,特别对较大患儿的灌肠 ,更难达到手术要求。现改用多孔透明硅胶吸痰管接三通阀进行清洁灌肠 ,应用了 5 3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制作选用 16号一次性硅胶透明吸痰管 ,吸痰管前端侧壁交错有直径为 0 .3cm~ 0 .4cm的小孔 2个 ,吸痰管的尾端接一次性三通阀。灌肠液选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上,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无法自行排便,常常需要灌肠或开塞露纳肛等。开塞露纳肛时,由于开塞露前端偏短,药液无法完全挤入肛门,影响通便效果。现介绍一次性吸痰管在开塞露纳肛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肛门直肠术后初期病人常因为排便困难而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前端封口后,管口坚硬毛糙,插入肛门时病人常感伤口剧烈疼痛,且管口锋利易引起局部伤口出血,不利于伤口愈合[1].加之开塞露前端管仅长3.5 cm,大便干结时插入深度不够,往往不能较好地起到通便作用.因此,我们采用了开塞露套管式灌肠,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开塞露属于接触性泻药 ,为甘油或山梨醇的制剂 ,利用其高渗透压刺激直肠引起排便的作用治疗便秘。但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开塞露后 ,仍不能排便。为此 ,我们将常规使用开塞露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方 法 将一次性吸痰管或细肛管与开塞露细端连接后 ,按常规灌肠法插入 10~ 15cm注入开塞露 2 0~4 0ml,30min后 ,患者即可排便、排气 ,能有效解除腹胀、便秘。讨论与分析 直肠长约 10~14cm ,肛管长约 3~ 4cm ,排便反射由直肠壶腹部的神经完成 ,而最大直肠壶腹部距肛门约 7cm ,开塞露的细端长仅 3cm ,常规法挤入肛门内的开塞露仅…  相似文献   

20.
正便秘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致病人腹痛、腹胀、食欲缺乏甚至烦躁、焦虑等[1]。临床常采用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等进行助便[2-3]。对于开塞露塞肛助便护理操作,临床还没有专门的助便包。临床医护人员常通过剪裁吸痰管、胃管、注射器等自制助便器[4-6],造成护理操作前期准备工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同时现有的开塞露剪去前端封口后,管口坚硬毛糙,易造成病人伤口剧烈疼痛,引起肛门局部伤口出血;开塞露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