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穿刺术后病人卧位及卧床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对病人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肾穿刺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35kg~0.50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8h,卧床24h;实验组术后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35kg~0.50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6h,卧床24h。[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羞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缩短了病人平卧硬板床时间,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肾穿刺术后病人卧位及卧床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对病人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肾穿刺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 .3 5kg~0 .5 0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8h ,卧床2 4h ;实验组术后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 .3 5kg~0 .5 0kg砂袋压迫,平卧硬板床6h ,卧床2 4h。[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缩短了病人平卧硬板床时间,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危重症病人,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病人于30°、45°半卧位及平卧位时CVP的变化。[结果]30°半卧位与平卧位时CVP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45°半卧位时CVP值明显低于平卧位(P〈0.05)。[结论]对不同危重病人尽量保持平卧位进行CVP测量。  相似文献   

4.
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护理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岚 《全科护理》2010,8(32):2921-292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改变病人体位,对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住院病人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82例,观察24 h。对照组病人术后平卧位,沙袋压迫穿刺处6 h,术肢伸直制动,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术后在沙袋压迫穿刺处6 h基础上,指导病人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术侧肢体伸直。[结果]对照组有9例(13.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48例(70.6%)出现腰背酸痛,19例(27.9%)出现腹胀,35例(51.5%)出现失眠,10例(14.7%)出现排尿困难以及1例(1.5%)假性动脉瘤。实验组有10例(12.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15例(18.3%)出现腰背酸痛,7例(8.5%)出现腹胀,5例(6.1%)出现失眠,1例(1.2%)排尿困难者以及1例(1.2%)假性动脉瘤。[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采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的护理体位,能够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h~6h,6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晓琴 《全科护理》2013,(18):1649-1649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病人最适宜的体位。[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半卧位和床头抬高30°左侧卧位,观察两组压疮及腰部疼痛的发生率。[结果]平卧位压疮发生率26.7%,床头抬高30°左侧卧位压疮发生率6.7%(P〈0.05);平卧位腰背部疼痛发生率36.7%,床头抬高30°左侧卧位,腰背部疼痛发生率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头抬高30°左侧卧位为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病人最适宜的体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腹部手术后病人情况,寻求麻醉复苏期最舒适体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术毕入麻醉恢复室的开腹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为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30°~45°度的高半卧位,对照组采取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10°~15°的低半卧位。监测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呕吐、眩晕、腰肌酸痛、疼痛评分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呕吐、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肌酸痛发生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病人麻醉复苏期采取有枕平卧和床头抬高30°~45°的半卧位更有利于减少病人术后不适,可减轻腰肌酸痛和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8.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王美兰  陈秀清  戴盈盈 《护理研究》2005,19(16):1463-146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 h~6 h,6 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 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选择性冠脉造影术 (SCA)及冠脉支架 (STEVT)植入术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技术 ,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据文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 5 % [1] ,6 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2 ] 。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 ,穿刺点加压包扎 ,砂袋持续压迫 8h ,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 2 4h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 4 8h ,术侧肢体制动 2 4h[3 ] 。由于病人的身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位 ,限制了活动 ,病人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失…  相似文献   

10.
朱秀兰  冷敏  崔岩 《护理研究》2007,21(14):1260-1261
[目的]探讨安装起搏器病人术后卧床时间。[方法]实验组术后4h~6h取半卧位,1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卧床3d~7d,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拆线时间提前,术后病人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腰部酸痛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当代护士》2006,(12):32-33
目的 探讨减轻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腰部酸痛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手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前评估病人,做好术前指导,术后砂袋压迫穿刺部位6h,6h后在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情况下,由平卧改为30°半卧及术侧、健侧卧位交替.结果 干预组病人术后腰背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腰背酸痛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张存  魏国芬  刘纯艳 《护理研究》2012,26(2):138-139
[目的]探讨缩短肥胖病人应用TR-Band第1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以及对病人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1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TR-Band的肥胖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30 min开始减压,对照组在术后1 h开始减压,余量气体在术后4 h~6 h内放完.[结果]两组局部并发症和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病人应用TR-Band时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0 min,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3.
郭月  赵体玉 《山西护理杂志》2014,(10):3528-3530
[目的]探讨标准曲线仰卧位在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手术中预防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手术时间〉2.5 h的平卧位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安置传统仰卧位并给予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选取2013年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手术时间〉2.5 h的平卧位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安置标准曲线仰卧位并给予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于术后0 h、24 h、72 h对病人进行压疮评估。[结果]对照组共发生术中压疮10例,术后0h9例,术后24h1例,观察组共发生术中压疮3例,术后0h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曲线仰卧位对于口腔科和耳鼻喉科平卧位手术病人术中压疮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曲线仰卧位在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手术中预防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手术时间2.5h的平卧位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安置传统仰卧位并给予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选取2013年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手术时间2.5h的平卧位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安置标准曲线仰卧位并给予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于术后0h、24h、72h对病人进行压疮评估。[结果]对照组共发生术中压疮10例,术后0h9例,术后24h1例,观察组共发生术中压疮3例,术后0h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曲线仰卧位对于口腔科和耳鼻喉科平卧位手术病人术中压疮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秀兰  冷敏崔岩 《护理研究》2007,21(5):1260-1261
[目的]探讨安装起搏器病人术后卧床时间。[方法]实验组术后4h~6h取半卧位,1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卧床3d~7d,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拆线时间提前,术后病人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病人不同卧位与中心静脉压(CVP)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例机械通气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每日4个固定时点进行4种卧位的CVP测量,选择不确定作业相关矩阵建立广义估计方程。结果:卧位与CVP测量值有关,床头抬高30°半卧位与平卧位CV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两种卧位CVP值高度相关(r=0.751,P<0.001);床头抬高30°左侧30°卧位CVP值比平卧位约低5.564 cm H2O(P<0.001),偏差较大;床头抬高30°右侧30°卧位的CVP值比平卧位约低0.800 cm H2O(P=0.031),在21:00测量、年龄较大及床头抬高30°右侧30°卧位的CVP值较大、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24 h出入量较少,平卧位的CVP值较高,且广义估计方程对平卧位的CVP值预测效果好于用床头抬高30°右侧30°卧位的CVP值直接替代(t=2.181,P=0.033)。结论:不能采用平卧位测量CVP值的机械辅助通气危重病人可首先考虑将床头抬高30°半卧位的CVP值作为平卧位CVP值的估计值;其次,可考虑采取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病人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选取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平卧位,弹性绷带包扎并1kg沙袋压迫,仰卧24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采用弹性绷带包扎后,床头抬高30°,术肢伸直可水平移动,病人可行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术后12h下床活动,对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腰酸背痛、尿潴留、烦躁、失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将床头抬高30°、平卧位与侧卧位相互交替,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黄彩娟 《护理研究》2012,26(3):235-236
[目的]探讨110°~145°躯体侧卧位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所致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于术后8 h采取自由体位,实验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于术后8 h采取110°~145°躯体侧卧位.由责任护士记录两组病人术后非切口疼痛缓解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非切口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12 h内自主下床活动病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 h内肛门排气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10°~145°躯体侧卧位可以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提前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机械通气病人中,30°体位胃内压测量能否代替平卧位膀胱内压测量。[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内科ICU、急诊收治的30例AECOPD病人行机械通气后6h、12h、18h、24h取平卧位与30°体位时,同时测量胃内压与膀胱内压。[结果]平卧位时胃内压与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体位时胃内压与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抬高至30°体位时,胃内压比较增加(1.08±1.97)mmHg,膀胱内压增加(3.65±1.93)mmHg。不同时间段测量30°体位胃内压与平卧位膀胱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内压测量比膀胱内压测量较少受体位影响,AECOPD行机械通气病人取30°体位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当病人不能平卧或无法测量膀胱内压时,30°体位胃内压可以代替平卧位膀胱内压。  相似文献   

20.
舒适护理对肾穿刺术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肾穿刺术后病人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肾穿刺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术后局部加压沙袋,平卧4 h后,协助病人采取侧卧、半卧位、坐位排尿, 24 h后下床活动,并做好心理护理;对照组术后敷盖无菌纱块,捆绑多头腹带,局部加压沙袋,平卧6 h后翻身,24 h后下床活动。结果对两组病人舒适情况比较(包括排尿困难、腰酸背痛、烦躁、失眠、术侧肢体麻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缩短病人强迫体位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减轻护理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