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加强引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方法,对医院2011年8月1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结果 应调查805例患者,实际调查794例,实查率98.63%;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0%、例次感染率为3.78%;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6.6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55%,预防性用药比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32.92%;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为31.48%;主要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占86.67%.结论 需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加强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7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7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感染率为9.18%;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2.50%;共分离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7株占82.86%,革兰阳性杆菌13株占12.38%,真菌5株占4.7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分别占30.48%、18.09%、15.24%;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机械插管、患有糖尿病等.结论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糖皮质激素、机械插管、糖尿病等是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呼吸道的预防控制工作,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21.75%;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分别占55.56%、16.67%、13.89%、6.94%及6.94%;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意识障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留置导尿、鼻饲、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H2阻滞剂及住院时间≥20 d等因素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留置导尿、预防用抗菌药物、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长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感染提供医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2年1月21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使用的抗菌药物、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急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关系.结果 21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医院感染率为15.3%,其中呼吸道感染16例,占48.8%;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而与患者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应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骨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骨科2009年8月—2011年6月2226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226例骨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1例,感染率为3.64%;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占64.20%,其次是手术切口、上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下呼吸道;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原发疾病;8l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的71例,占87.65%;留置尿管63例,占77.78%,治疗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72例,占88.89%,使用>2种抗菌药物46例,占56.79%,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从培养的菌株显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0株,占49.38%,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1%,真菌9株,占11.11%.结论 骨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对骨科患者的治疗应严格按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各环节治疗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和病原菌类型,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为主,结合临床医师报告的方法,对2009年1-12月24 25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4 257例住院患者中,111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58%,感染135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57%;感染部位居前2位的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76.89%、5.48%;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70%,革兰阳性球菌占11.46%,真菌占31.84%.结论 针对医院感染现状,在医院感染率高的部分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7月19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实查住院患者1041例,医院感染60例、67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76%、例次感染率为6.44%;其中血液内科感染率最高,为22.2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8.8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8.41%;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为主.结论 加强重点部门及高危人群的目标性监测,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其预防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30例、340例次,感染率为0.98%、例次感染率为1.01%;科室之间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前3位的为下呼吸道、术后切口、上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50.00%、14.71%、8.63%,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47%;住院时间<15 d与>15 d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0例感染病例大部分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结论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适应证及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9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89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62%;以肺部感染(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居首位,为30例,占60.00%,其次为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占20.00%、12.00%;高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季节、创伤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抑酸剂及激素比例高、住院时间长(P<0.05),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护理干预的策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上述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78829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3年5月-2005年4月住院的78 829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07%;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发病率最高,占59.07%;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病以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占18.0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49.73%.结论 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操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 027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4%;以下呼吸道和口腔感染最常见,分别占67.2%和21.1%;感染菌株主要是念珠菌属占96.7%;高龄、昏迷、广谱抗生素应用及时间、长住院日、糖尿病、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等与真菌性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念珠菌属是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真菌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6699例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4年共监测新生儿6699例,发生医院感染146例,感染率2.18%;监测以新生儿病房搬迁前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00%,其次为皮肤黏膜占19.18%,口腔占10.27%,胃肠道占7.54%,其他占13.01%;新生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主要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有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 空气及环境污染致呼吸道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特点;低体重儿、住院天数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分析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 了解我院的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和2001年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并对易感因素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1.7%,死亡18例(5.6%);易感疾病中以恶性肿瘤最高(33.0%);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占97.8%;术前留置尿管占88.2%;气管插管全麻占81.6%;手术时间≥4h占4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38.3%);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真菌最常见,分别占16.3%和13.8%,耐药菌占66.4%;22例肝移植手术医院感染率45.5%,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死亡2例(9.1%)。结论 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术前留置尿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为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98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9.4%,危险因素为老年人、住院日长、大量使用抗生素、严重基础疾病和侵入性诊疗技术等。结论ICU医院感染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合并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医院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影响医院感染因素差异.结果 4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17.39%,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10个变量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实施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高、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其OR值分别为3.29、3.04、2.94、2.4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改善老年患者的自身状况、加强危重患者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9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490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10.20%,其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30例、消化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其他4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年龄大、创伤性诊疗操作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高、抑酸剂、激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胃肠道手术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30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胃肠道手术患儿术后共发生13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33%,以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为7例,占53.85%,其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及胸膜腔感染,分别占30.77%、7.69%、7.69%;对13例胃肠道手术医院感染患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例患儿均经验使用抗菌药物,而且种类>2种,占100.0%,11例患儿留置尿管,占84.62%,手术时间>120 min的患儿12例,占92.31%,急症手术的11例,占84.62%,以上危险因素具有代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小儿胃肠道手术医院感染患儿共分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54%,革兰阳性菌占30.77%,真菌占7.69%.结论 患儿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84例进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进行研究.结果 84例患者中以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达46.43%,其次为口咽部、胃肠道及泌尿道,分别占19.05%、15.48%及13.09%;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67%,其次依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21%、真菌占15.12%;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种类、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4d、应用抗菌药物≥3种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均有其特殊性,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