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应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对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椎板切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损伤组),脊髓损伤后CsA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CsA;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损伤后2h损伤组和治疗组即有Bcl-2表达;损伤后24h Bcl-2表达达高峰;治疗组Bcl-2各时间点表达较损伤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损伤后2h损伤组和治疗组即有Bax表达;损伤后8hBax表达达高峰;损伤后72h Bax表达则降至基线水平。治疗组Bax各时间点表达较损伤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脊髓损伤能抑制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李良满  朱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34(3):186-188,i001
目的 探讨簇集蛋白 (clusterin)在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 ,通过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伤后 0. 5、1、3、7、14、2 1d脊髓损伤组织变性坏死及簇集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损伤组在伤后 1d簇集蛋白阳性表达开始增加 ,约在伤后 7d达到高峰 ,之后表达逐渐减少 ,伤后2 1d趋于稳定 ,随时间延长存在动态变化过程 ,并与脊髓损伤程度相一致。损伤组在伤后 1、3、7、14、2 1d簇集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 ;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伤后各时间点均有簇集蛋白阳性表达 ,但表达随时间延长无动态变化过程。结论 簇集蛋白在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 ,并可能通过补体调节、抗凋亡及热休克蛋白活性等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发生后,损伤脊髓组织内ATP结合盒转运体亚家族C成员8(Abcc8)基因表达量变化及抑制Abcc8表达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重物坠落打击法造成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月龄,200~220 g)中度脊髓损伤5 d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Abcc8基因表达产物磺脲受体1(SUR1)的表达量变化。大鼠脊髓损伤后立即通过经静脉给予反义核苷酸(ASO)抑制损伤脊髓内Abcc8基因表达,大鼠脊髓损伤28 d后通过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通过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损伤区域面积。结果大鼠脊髓损伤5 d后,HE染色显示,损伤脊髓组织出现明显空洞和组织缺损,伴有多量炎细胞浸润和残存组织变形移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法)显示,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区域邻近坏死组织的半暗区内SUR1抗原荧光强度显著增加。大鼠脊髓损伤28 d后的HE染色-损伤区域面积测定显示,脊髓损伤后立即接受Abcc8-ASO治疗的大鼠脊髓损伤节段病灶面积明显减少。BBB运动功能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发生后即进行Abcc8-ASO静脉注射治疗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显著增强。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内Abcc8基因表达量上升,抑制Abcc8表达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青春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周龄健康SD大鼠,♂,16只,建立单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随机分为睾丸扭转复位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睾丸扭转复位生脉注射液(实验)组,每组8只。术后9周取双侧睾丸标本,HE染色后观察睾丸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Bcl-2/Bax蛋白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生精小管管壁完整,生精上皮排列规则,细胞层次清晰;对照组生精小管管壁不完整,生精上皮变薄,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减少,部分细胞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崩解,可见多核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睾丸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能通过增加Bcl-2蛋白和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对睾丸扭转复位后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其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2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RIRI组30只)、rh-bFGF治疗组(RIRI+rh-bFGF组30只)、正常假手术组(6只),RIRI组、RIRI+rh-bFGF组又平均分为5个亚组(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72h),每组6只大耳白兔。造模初期,RIRI组和rh-bFGF治疗组实验动物分别往玻璃体腔内注入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和rh-bFGF溶液,并分别于制模后5个时间点处死动物摘取眼球,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原位杂交。正常假手术组实验动物给予前房穿刺,无其他操作。常规HE染色后观察各组兔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72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假手术组兔视网膜各层次清晰、细胞平行排列且形态规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单层排列、规则,无空泡变性。RIRI组兔视网膜出现高度水肿,层次紊乱、细胞结构疏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RIRI+rh-bFGF组兔视网膜结构层次和细胞组织变化与RIRI组变化大致相同,但损害程度较其明显减轻。正常假手术组兔视网膜中没有发现HSP72;与RIRI组比较,RIRI+rh-bFGF组RIRI后5个时间点视网膜组织中HSP72的表达水平增高(P均<0.05)。结论 rh-bFGF对兔视网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SP72的活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米诺环素(MINO)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1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组(SCI组)、米诺环素低剂量治疗组、米诺环素高剂量治疗组,每组28只,SHAM组仅作椎板切除术,SCI组及米诺环素低剂量组、米诺环素高剂量组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脊髓损伤模型,MINO低剂量组在术后0.5,1 h及1~5 d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0 mg·kg-1,MINO高剂量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米诺环素80 mg·kg-1,SHAM、SCI组在同样的时间点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大鼠随机抽出16只在术前及术后1,3,7,14,21,28 d进行BBB评分,其余大鼠在术后3,7,21 d分别处死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HE染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术后7~28 d,MINO低剂量组、MINO高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P<0.05);HE染色显示在病理学形态上MI-NO低剂量组、MINO高剂量组脊髓损伤较SCI组轻;且GFAP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与SCI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米诺环素可以促进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檗碱减轻造影剂肾病(CIN)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小檗碱组(B组)、CIN模型组(C组)、小檗碱治疗组(D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E组)。检测大鼠SCr和BUN水平,HE染色评估肾小管损伤情况,测定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线粒体损伤,TUNEL染色评估肾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和叉头蛋白O3A(FOXO3A)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C7A11、GPX4、Nrf2和FOXO3A的表达。结果 C组SCr和BUN水平、肾脏细胞凋亡、肾小管损伤组织学评分高于A组和B组(P<0.01);而D组和E组SCr和BUN水平、肾脏细胞凋亡、肾小管损伤组织学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C组肾小管闭塞,并伴随大量肾小管结构破坏和溶解,细胞内可见空泡样变性;D组肾小管结构较...  相似文献   

8.
唐琳俊  陆晓诚  余万  朱荣岚  李帅  王希  李立新 《江苏医药》2015,(4):377-379,382,368
目的探讨重编程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和修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大鼠第3代ADSCs。建立大鼠SCI模型后,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SCI对照)、B(单纯ADSCs移植)和C(Ngn2-ADSCs移植)三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情况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编程ADSCs在神经分化诱导后,神经元标记物(NeuN)阳性表达率达到90%以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4周,在脊髓损伤中心区域可见大量移植的ADSCs细胞表达GFP阳性。C组的BBB评分高于其他组,并且HE染色显示脊髓空洞面积小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BDNF和VEGF蛋白含量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重编程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相似文献   

9.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三七总皂甙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造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再随机分为损伤组和三七总皂甙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3、7、14d)处死大鼠,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三七总皂甙组明显轻于损伤组;两组均发现iNOS表达及凋亡细胞,且损伤组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三七总皂甙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注射液能抑制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8-30
目的探讨EDTA抗原修复液是否可用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促蓝液。方法分别采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脱钙后骨组织(10例)、冰冻脂肪组织(10例)、平滑肌组织(10例)、甲状腺组织(10例)及肠癌组织进行染色(10例)。分别采用流水冲洗、43℃温水、即用型PBS、pH=9.0 EDTA修复液作为促蓝液进行蓝化。结果在HE染色组的5种蓝化方式中,以EDTA抗原修复液蓝化2min(实验时间为夏天)蓝化最充分、效果最佳、不易脱片、层次分明、细胞核蓝色鲜艳、核膜及染色质形态结构特点清楚、核浆对比度明显;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复染苏木精后,经EDTA抗原修复液蓝化2min,各组组织细胞核结构显示清晰,能很好的衬托组化阳性信号。结论 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可以将EDTA抗原修复液用于促蓝液,且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EDTA抗原修复液的效果与流水冲洗效果相当,而且节省了蓝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凋亡蛋白 Bcl-2、Bax和 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红蛋白 Ngb表 达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米诺环素干预组,每组 12只。假 手术组只暴露脊髓,脊髓损伤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制备胸3~4脊髓节段全横断损伤模型。米诺环素干预组于术前腹 腔注射米诺环素(90 mg/kg),1次/d,连续5 d,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22 d处死所有 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 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 Bcl-2、Bax和 Caspase-3蛋白的表达;Hoechst 染色检测凋亡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红蛋白(Ngb)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脊髓组织中 Bcl-2表达增 多,Bax和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多,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Ngb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均P<0.05)。与脊髓损伤组相 比,米诺环素干预组Bcl-2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Bax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细胞数有所 减少,Ngb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其明显增强。结论 米诺环素干预可通过降低 Bax和 Caspase-3的表达,升高 Bcl-2的 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神经红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氧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高压氧(HBO)对脊髓损伤(SCI)又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氧化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探讨高压氧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另两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一组术后两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共90分钟,1天1次,连续进行5天;另一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第2、5天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结果高压氧组与非高压氧组相比较,高压氧组血清中SOD升高(P〈0.01),MDA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SOD和MDA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抑制SCI受损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7组,将6组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于伤后0h、4h、8h、24h、48h、72h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随后采集脊髓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TENEL标记和免疫组化检测其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表现运动能力下降。TUNEL染色显示脊髓伤后4h出现凋亡阳性颗粒,伤后8h到达高峰。Bcl-2和Bax都在伤后4h可见阳性表达,Bcl-2表达在24h到达高峰,Bax的表达高峰出现在伤后8h。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除存在细胞坏死外还存在神经细胞凋亡。细胞内Bcl-2与Bax的比例可能调节着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glycosylated phenylpropanoid verbascoside (VB), isolated from cultured cells of the medicinal plant Syringa vulgaris (Oleaceae)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CI was in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vascular clips to the dura via a four-level T5–T8 laminectomy. SCI in mice resulted in severe trauma characterized by edema, tissue damage, and apoptosis. At 1 and 6 h after injury, 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VB extract, administered at the dose of 2 mg/kg with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a marked increase on expression for nitrotyrosin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poly(ADP-ribose), and apoptosis events (increase of Bax and Bcl-2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tissue. Additionall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se inflammatory ev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cytokines expression (TNF-α and IL-1β),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myeloperoxidase), and activation of NF-κB. In contrast, all of these parameters of inflammation were attenuated by treatment with VB. In a separate set of experiment, we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VB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the recovery of function (evaluated by motor recovery score).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reatment with VB extract re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ion and tissue injury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cord trauma.  相似文献   

15.
苏晓华  高文山  薛金伟  凌丽 《河北医药》2016,(18):2769-277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改变的影响。方法70只健康成年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损伤组( n =30)和药物治疗组( n =30),其中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接受不同处理措施后,分别于术后1、3、14 d 采用 HE 染色和电镜观察不同组大鼠脊髓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 Jacobs 分级标准和 BBB 评分方法评价不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HE 染色结果显示应用川芎嗪治疗后正常神经元数目相比较于损伤组多。电镜下可见川芎嗪治疗组神经细胞核固缩程度和染色质浓染程度较损伤组减轻,胞浆空泡化也较损伤组减轻。药物治疗14 d 组截瘫率显著低于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药物治疗14 d 组 BBB 评分高于相应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可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变化,对脊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 neurite-growth promoting protein heparin-binding growth-associated molecule (HB-GAM)[1] waspurified from rat brain and has been shown to expressduring early postnatal brain development when glial andneuronal cells are actively differentiating in vivo. HB-GAM is an 18-kDa molecule and has been suggested to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eurite outgrowthin the developing brain[2]. Cloning of the correspondingmitogenic protein pleiotrophin[3] (PTN) revealed the 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2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行常规手术、营养神经、康复训炼,术后3d内开始行2个月高压氧治疗; B组31例行常规手术、营养神经、康复训炼,不采用高压氧治疗,2组均于治疗6月时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结果 2组患者入选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A组较B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行常规手术、营养神经、康复训练后,行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伪狂犬病毒(PRV)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背侧胸腰脊髓损伤(SCI)所致的膀胱排尿神经通路改变。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假手术组12只和背侧SCI损伤组12只。使用标准化SCI动物模型实验装置来制备动物模型,损伤部位定于T12~L1水平,假手术组大鼠仅咬除棘突及椎板,不损伤脊髓。SCI由背侧损伤脊髓,模型制备后,即刻对无SCI、SCI大鼠膀胱壁注射PRV,注射后96h直接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大鼠脊髓切片中PRV阳性神经元。结果 PRV阳性神经元经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后呈棕黄色,观察切片SCI平面以上及以下均出现阳性神经元。SCI节段平面以上切片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节段平面以下切片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神经元增加。结论 SCI后,损伤导致受伤脊髓节段以上排尿反射通路受阻,进而SCI平面以下膀胱排尿反射通路发生代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脊髓损伤、保护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以及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治疗组(EPO组),每组12只。Sham组:不损伤脊髓,仅行椎板切除术;SCI组和EPO组:行椎板切除术后,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撞击法造成脊髓损伤。EPO组于术后1 h、1 d、3 d、7 d、14 d腹腔注射rhEPO;Sham组及SCI组,于术后1 h、1 d、3 d、7 d、14 d腹腔内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3天,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并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并用脊髓损伤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运动功能情况。比较三组脊髓组织中各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及不同时间点BBB评分。结果术后第3天,Sham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SCI组及EPO组,EPO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SC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最高分21分,Sham组无脊髓损伤,术后大鼠运动功能正常,BBB评分接近正常值。术后第1、3、7、14天,EPO组和SCI组大鼠的BBB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14天,EPO组和SCI组大鼠的BBB评分均低于Sha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EPO组大鼠的BBB评分分别为(10.04±1.01)、(12.50±1.17)分,均高于SCI组(7.92±1.04)、(9.92±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可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且rhEPO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