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残疾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无法负担其日常生活和社会职能.残疾,特别是严重功能残障的残疾,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1].因此,了解我国残疾人群现状和残疾预防研究的进展,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减少残疾人口的增长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就我国目前的残疾现状与残疾预防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病学现况.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提取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地区间比较.结果 全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为99.68/万,占总体残疾人的15.59%.残疾类别以肢体残疾最高(65.59%),其次是听力残疾(23.35%)、智力残疾(4.86%)、视力残疾(4.71%)和言语残疾(1.49%).残疾等级以四级、三级为主,分别占到55.14%和25.83%.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在不同年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 106.14,P<0.001),年龄越高,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越高.男性高于女性(128.35/万和70.23/万;x2=2161.74,P<0.001).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因伤害导致总残疾的现患率分为5类,其中第5类地区(四川)与第4类地区(湖南、重庆、贵州、宁夏)因伤害导致的残疾问题突出.结论 我国因伤害导致残疾人群发生率约为1000/10万.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类别中以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为主.高龄、男性的因伤害导致残疾危险增高,不同地区因伤害导致残疾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3.
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益民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724-1726
儿童是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其伤害发生率高和后遗残疾多,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给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伤害已成为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严重卫生问题,正确认识儿童意外伤害和有效开展救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1 伤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伤害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是1~44岁人群,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不同程度创伤、残疾和早死,消耗巨大医疗费用,削弱了国民生产力.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居民遭受伤害,700万人死亡,1500万人因伤害遗留功能障碍,800万人终生残疾.  相似文献   

5.
伤害住院病人流行特征和费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  朱瑜  吴益生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2):585-586
伤害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高,因急救、康复及早死和残疾而花费的巨额费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了解闸北区伤害住院病人伤害流行特征、医疗终结时间和费用情况,我们对辖区内所有综合性医院(4家)2004年因伤害住院的病人病案资料进行了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意外伤害可导致儿童暂时或永久性身心发育障碍、残疾或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医院内儿童意外伤害的分布特点,本文对天津市儿童医院近5年收治的6004例住院的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残疾与伤害致残的关系, 以及我国两种残疾共患的多重残疾人群其残疾严重程度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9年残疾监测追踪调查数据, 提取精神残疾合并伤害致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并加入权重使其结果推至全国。结果 我国2.7%的精神残疾共患因伤害导致的视、听、言语、肢体和/或智力残疾, 1.8%的伤害致残合并精神残疾, 高于普通人群伤害致残(0.94%)和精神残疾(0.63%)的现患率。>50%的共患残疾其严重程度为极重度, 46.32%共患残疾者的精神残疾和伤害致残为同年发生。需要精神科治疗的共患残疾中, 有56.25%未接受任何治疗。结论 精神疾病与伤害致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我国共患残疾者的治疗康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伤害是指机械、热、化学、电能及放射等能量扩散到人体,使人体发生损伤。其严重性在于它常见、多发,且死亡率高,后遗症多,对国家和个人造成的损失都很大。由于老年人控制自己周围环境的能力较差,所以成为受伤害的高发人群。伤害对老年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肢体伤害外,还可致失明、耳聋和失语,以及发生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甚至死亡,给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2006年厦门市中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伤害每年导致全球500多万人死亡和更多的人残疾,为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伤害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着大量的卫生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
伤害: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严重卫生问题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从幼年到青壮年是生命力最旺盛、健康问题最少、死亡率最低的时期 ,伤害却似一把悬挂在年轻人头上的利刃 ,顷刻间使他们遭受死亡、伤残和心身痛苦 ,给家庭带来灾难 ,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1~34岁是伤害的高危人群 ,伤害发生率高、后遗残疾多 ,是该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青少年的伤害发生率高达 50 % ,每年每 2个青少年中就有 1人遭受1次以上的伤害 ;1~ 14岁的伤害死亡占该年龄段死亡总人数的 55%~ 71% ;医院中 1/ 3的急诊患者和1/ 10的住院患者是伤害患者 ;10 %~ 2 0 %的残疾是由伤害所引起。在我国 ,自杀、车祸和溺水是前 3位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与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共同形成对健康的威胁.伤害不仅在死因构成中占居一定的比重,而且因其发生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后遗伤残多、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大,业已把“预防疾病和伤害,促进和维持健康”作为现代医学的基本目的.伤害是指造成对身体的损伤,影响了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伤害大体可分为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两大类,前者指所发生的伤害并非主观愿望或意料不到的,而后者则为有意识的或蓄意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 (Injury)是指能量 (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及放射能等 )扩散到人体 ,使人体发生损伤 〔1〕。伤害作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其造成的早亡、残疾、缺勤或休学、医疗费用等经济损失巨大 ,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与负担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就常见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伤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1990~ 1997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结果显示 ,伤害死亡率为 36 .8/ 10万~76 .7/ 10万 ,分别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5位〔2〕。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伤害人数约为 4 2 5 0万…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伤害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并列为三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几乎每天都有儿童因可预防的损伤而死亡或残疾,我国伤害所致的死亡是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死亡率高达658/10万一941/10万。  相似文献   

14.
噪声,也称噪音,是能够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将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伤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伤害预防控制事关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生命及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繁荣息息相关.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居民遭受伤害,700万人死亡,1500万人因伤害遗留功能障碍,800万人终生残疾[1].WHO指出:2020年人类前三位死亡原因将是心血管疾病、伤害和神经精神疾病[2].2008年5月中国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伤亡,凸显了伤害这一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3].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已走过25年的历程,取得喜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伤害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儿童伤害是一个与儿童生存直接相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可导致儿童少年死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伤害的预防和控制纳入到整个  相似文献   

17.
伤害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伤害已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伤害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伤害的发生、死亡和残疾。降低伤害造成的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因此,伤害的干预研究是伤害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将近年来国内外伤害干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常见、多发、死亡率高、后遗残疾多、造成的总体损失较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依据伤害在社区水平的流行现状和特征,探索高发伤害事故、高发场所和高危人群伤害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外部原  相似文献   

19.
1伤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伤害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是1~44岁人群,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不同程度创伤、残疾和早死,消耗巨大医疗费用,削弱了国民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致残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致残原因现状及近20年来该人群主要致残原因的变化.方法 对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 中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致残原因的调查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比较.结果 2006年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类别为疾病因素、伤害因素、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和其他因素,致残率分别为0.720%、0.595%、0.224%和0.186%.其他外伤所致肢体残疾的致残率最高,为0.296%.与1987年调查结果 相比,疾病因素、伤害因素、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的致残率均显著上升.2006年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是:其他外伤、脊髓灰质炎、骨关节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工伤;1987年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是:其他外伤、小儿麻痹、其他原因、不明原因和血管性疾病.结论 疾病因素和伤害因素是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类别,其他外伤因素致残率最高;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