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痛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论述之精辟,辨证之准确,治疗用方之全面,为后世医家在疼痛的分型、治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伤寒论》中治疗痛证的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总观《伤寒论》全篇,有397条,论及痛证的有67条,其中太阳篇38条;阳明篇7条;少阳篇1条;太阴篇3条;少阴篇11条;厥阴篇7条。另外有些条文,虽无疼痛二字,但也含有疼痛之意。其中太阳病、太阴病、厥阴病的辨证提纲中均有痛证的论述。在六经分证的前提下,《伤寒论》中痛证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内经》记载的疾病甚多。以专题论述疾病名篇的,见于《素问》的则有:《热论》、《评热病论》、《疟沦》、《咳论》、《举痛论》、《风论》、《痹论》、《痿论》、《气厥论》、《厥论》、《奇病论》等;见于《灵枢经》的则有:《寒热病》篇、《癫狂》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周痹》篇、《胀论》、《论痛》篇、《水胀》篇、《寒热》篇、《大惑论》、《痈疽》篇、《忧恚无言》篇等。散见于各篇中记载的病证尤多,有外感病,有内伤杂病;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等等。虽然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见证时,有详有略,但是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已经进行了各种的分证与鉴别,这些对疾病的分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雏型。  相似文献   

3.
呕吐一证,为临床常见,病因多种,病机复杂。尽管《金匮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但散在《金匮要略》各篇之中的治疗呕吐的条文也复不少。现全面加以整理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呕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郭艳锦 《中医正骨》2000,12(3):57-57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因病机较复杂 ,虽然治疗方法很多 ,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有“病人腰痛 ,大夫头痛”之说。全国名老中医郭维淮根据其发病机理将其分为四型 :1瘀滞型 ;2肾虚型 ;3气虚型 ;4痹阻型。现将郭维淮老师治疗气虚腰痛的经验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腰痛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景岳全书》中“凡腰痛者 ,多由真气不足”的论述是对腰痛病理本质的高度概括 ,也就是说气虚是腰痛发病的基础。《素问·举痛论》载 :“劳则气耗”,《素问·调经论》载 :“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等 ,都是说明劳作过度可导致气的耗损而气虚 ,气虚无以化…  相似文献   

5.
干呕是临床常见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眼目所在.《伤寒论》中对干呕的论述颇多,对其辨证论治的涵盖也相对完善.但干呕诸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太阳病篇、少阳病篇、少阴病篇以及厥阴病篇之中,不便学者分析与归纳,且从脾胃、胸阳论治,各执一说.本文试从方证和病机学角度,对《伤寒论》中"干呕"诸证的病因、病位、病势、病性以及用药思路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6.
张磊  李海波 《河南中医》2014,(6):1034-1035
《温病条辨》对脾疟病证的论述见于中焦篇,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脾不运湿,聚而生痰,复感疟疾而致。《温病条辨》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种汤证,分别为黄连白芍汤证、露姜饮证、加味露姜饮证。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痛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论述之精辟,辨证之准确,治疗用方之全面,为后世医家在疼痛的分型、治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伤寒论》中治疗痛证的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总观《伤寒论》全篇,有397条,论及痛证的有67条,其中太阳篇38条;阳明篇7条;少阳篇1条;太阴篇3条;少阴篇11条;厥阴篇7条.另外有些条文,虽无疼痛二字,但也含有疼痛之意.其中太阳病、太阴病、厥阴病的辨证提纲中均有痛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 《金匮》为《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份,计25篇。胸痹即其第9篇中以胸背部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疾病。笔者通过学习,结合临床体会,对胸痹的病机、主证、治法、方药应用略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试从治气治血去水谈仲景治水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0,18(5):10-11
“水气”最早见于《内经》,《金匮》将水气病列为专篇论述。水气病是水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类疾病。病位及于五脏六腑和气分、水分、血分。病机复杂,治疗总则为发汗、利尿、逐水。其具体治法繁多,除《金匮·水气病篇》十方十法外,还散见于痰饮咳嗽病、湿病、虚劳病、小便不利病、妇人妊娠病等篇中;《伤寒论》太阳病、少阴病等篇中也有论述。在这里试从水气病治气、治血、去水三方面,联系有关脏腑来探讨仲景对水气病的治法。1水病治气法 大气不转而病为水者,曰气分。《金匮·水气病篇》对气分证总的治则是“转大气”…  相似文献   

10.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10,30(5):427-428
《金匮要略》每篇篇首都标明:“辨……病脉证并治”,告诫我们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等重要,辨证论治是核心,辨病论治是关键。全书分别以主证、病因、病机或主药给疾病命名,并以病机相类。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等作为分篇论治的原则,强调了辨病论治概念。方法主要有:主证、主脉、主方、主药明确痰痛法:辨痛与辨证相结合法;同病异治法;异病同治法;一方对一病法等。  相似文献   

11.
湿温病名始见于《难经》,自《脉经》以后,尤其到宋代《伤寒总病论》、《类证活人书》方有脉因证治,论述最详的则属清代薛生白的《湿热病篇》。湿温一病,从病因、病机、证状、治疗上都与脾胃有关,因此,探讨脾胃在湿温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结胸,以胸膈胃脘硬痛为主证。其临床表现,或以胸中为主,或以胃脘为主,或二者兼而有之,必审因论治。笔者学习《伤寒论》,尤其是有关结胸之论述后,深感仲景对本证之病因、病机、病位,证治及鉴别诊断之论述,不仅语言精炼,而且非常细腻,所用之方,也极其精当。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素问·举痛论篇》对痛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举痛论》作为中医论治痛证的首篇著作,对痛证之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临床表现等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同时探讨了"不通则痛"的关键病机,引领和扩大了后世医家对"寒"邪致痛大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证论精微》是清初名医马元仪所著的医论类著作,现仅存的民国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全书1卷,载医论33篇,撷取历家精华,结合其50余年临证经验求精启微,从病因脉证、治法方药等方面逐一阐释。《证论精微》重视病源病机的分析,理法有度、稳中求新,诊治闭结、咳嗽、腰痛、健忘等病证均有独到见解,对于当今中医临床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按肝郁证针刺治疗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腰痛起效快 ,疗效确切 ,已被公认。但笔者在临床上也常遇到部分患者按常见的寒湿、劳损、肾虚等证型 ,施以针灸治疗 ,疗效欠佳者 ,对此种患者 ,经辨证分析 ,采用了从肝郁、气滞血瘀证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论述如下。肝郁为腰痛病机之一足厥阴肝经与腰痛的关系 ,古人早有阐述。《素问·刺腰痛论》中说 ,腰痛属足六经之病 ,其中“厥阴之脉 ,令人腰痛 ,腰中如张弓弩弦”。《灵枢·经脉》篇中亦有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 ,腰痛不可以俯仰”之说。《直指方·腰痛方论》指出 :“郁怒伤肝则诸筋纵弛 ,忧思伤脾则胃气不行 ,二者又能为…  相似文献   

16.
《金匮》八味肾气丸、麦门冬汤、黄土汤方药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该书不仅体现了仲景以病为纲 ,病证结合 ,辨证论治思想 ,而且记载了应用广泛 ,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方剂 ,对后世影响深远 ,被誉为方书之祖。兹举例浅析如下。1 补阳于补阴之中八味肾气丸。《金匮》第 6篇第 15条云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本条论述肾阳虚衰的虚劳腰痛证治。腰为肾之府 ,肾虚则腰痛 ;肾阳虚不能温煦下焦 ,膀胱气化失常 ,则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故肾阳虚衰是本证的病机。对此 ,仲景不峻补其阳 ,而是在补肾…  相似文献   

17.
刘鹏举副教授近影《疫证条辨》是余师愚所著《疫病篇》内容之一。它对五十左右证,从病因、病机治则予以简要论述。这五十证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总的病因都是因暑热疫毒所致,故总的治则都是清热解毒。所用的药物都是在清瘟败毒饮基础上,根据邪气的轻重、邪气所在的部位以及不同的病理变化进行加减用药的。为了进一步辨清每一“证”的病机特点,抓住每一条文的基本内容,便于相互对比,对五十条原文在温病学讲义及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伤寒论》中烦躁证以六经分证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加以分类,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方药加以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痈的文献,分析肺痈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1911-2011年),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最终录入数据19277条,文献13860篇,其中综述1389篇,实验研究690篇,理论探讨1042篇;涉及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后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痈文献研究数据库》。结果:本研究纳入数据文献383条,涉及1321位名老中医。肺痈病因有热邪、痰邪、风邪等24种病因。病机有61种,以肺热壅盛、痰热蕴肺、肺络损伤等较为常见。肺痈的10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痰、风、阴虚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胃、脾、肾;病性证素热与病位证素肺最相关。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两病性证素和单一病性证素较为常见。结论:肺痈病因多样,病机复杂,证素规律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可为进一步开展肺痈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未明确提出“同病异治”之法,但通过对《伤寒论》各篇条文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先师仲景通过辨证将病与证相结合,临床表现相同的疾病,但因其证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并不拘泥于一方一证。在方剂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精神。笔者分别从脉象、病因、病机、病位四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这一法则治疗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