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OVID, Springerlink, Wiley online library, ScienceDirect,EBSCOhost, 中国知网, 维普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7年5月1日发表的关于维生素D与成人哮喘相关性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选择、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括827例患者和28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哮喘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MD=-15.90,95%CI=-18.55~-13.25,P<0.01);成人哮喘患者比对照组更易发生维生素D不足(RR=2.03,95%CI=1.57~2.63,I2=0%,P=0.79);成人哮喘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者FEV1%水平低于维生素D正常者(MD=-9.78,95%CI=-12.21~-7.36,P<0.01)。结论 维生素D水平与成人哮喘有关,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不足与肺功能相关,维生素D不足可能是哮喘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DNA切除修复基因XPD312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至2012年6月30日有关XPD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Analyst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0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Asn/Asn+Asp/Asn)vs.Asp/Asp:OR=1.20,95%CI=1.05~1.36,P=0.01;Asp/Asn vs.Asp/Asp:OR=1.15,95%CI=1.01~1.31,P=0.04]。未检测出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风险具有微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差异,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年龄50岁以上并完成血清骨转化指标及骨密度测定患者1 223例,汉族882例,维吾尔族341例。分析2个民族年龄、骨密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血清钙、磷水平的差异。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民族血清钙、磷水平在有无骨质疏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正常者,维吾尔族25羟维生素D3水平(30.19±19.67)nmol/L较汉族(48.50±27.97)nmol/L低(P<0.01);骨质疏松者,维吾尔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1.82±20.79)nmol/L较汉族(47.41±26.56)nmol/L低(P<0.01);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无相关性(r=0.007,P=0.817)。结论不同民族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差异,其差异与骨质疏松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差异,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年龄50岁以上并完成血清骨转化指标及骨密度测定患者1 223例,汉族882例,维吾尔族341例。分析2个民族年龄、骨密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血清钙、磷水平的差异。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民族血清钙、磷水平在有无骨质疏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正常者,维吾尔族25羟维生素D3水平(30.19±19.67)nmol/L较汉族(48.50±27.97)nmol/L低(P<0.01);骨质疏松者,维吾尔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1.82±20.79)nmol/L较汉族(47.41±26.56)nmol/L低(P<0.01);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无相关性(r=0.007,P=0.817)。结论不同民族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差异,其差异与骨质疏松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糖尿病足病相关性。方法:检索关于维生素D与糖尿病足病相关参量影响的文献。纳入糖尿患者群(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足患者群(糖尿病足病组)为研究对象,以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为研究指标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主要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对于计数资料(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采用相对危险度(Oddsratio,OR)描述;对于计量资料(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描述。结果:DF组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81,95%CI1.30~2.52,P0.01)。DF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OR=3.66,95%CI2.56~5.25,P0.01)。DF组维生素D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5.14nmol/L(95%CI-7.31~-2.97,P0.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有可能是糖尿病足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与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孕妇在不同孕周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妊娠16~21周和28~33周时,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8.90±6.07)nmol/L和(49.00±12.92)nmol/L;A组为(37.80±6.63)nmol/L和(48.00±12.84)nmol/L;B组为(29.60±6.98)nmol/L和(34.80±7.76)nmol/L;C组为(23.90±3.89)nmol/L和(28.40±4.46)nmol/L。孕晚期的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孕中期升高。A组、B组、C组在不同孕周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依次递减。B组、C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降低,而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孕妇25羟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早于子痫前期临床症状的出现,可协助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施阳 《临床医学》2020,40(5):52-54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哮喘发病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签法选择郑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11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哮喘发作频率和肺功能相关指标,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哮喘发作频率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0. 58±9. 34) nmol/L,对照组为(74. 27±4. 17) n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中男性维生素D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中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P 0. 05);维生素D缺乏组哮喘发病频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 0. 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与哮喘发病频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其心血管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109名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测定血清25(OH)D水平、临床指标及心脏彩超结果,应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心脏功能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清25(OH)D平均值为(50.39±22.74)nmol/L,其中低血清25(OH)D者(≤50 nmol/L)共有65人,占59.6%。正常25(OH)D患者与低25(OH)D患者比较,二尖瓣口E峰与二尖瓣环E峰血流速度比值(e/e’)有明显差异(t=2.425,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25(OH)D与e/e′呈负相关(r=-0.272,P=0.0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5(OH)D为e/e′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15,95%CI:-0.129~-0.009,P=0.010)。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血清25(OH)D水平偏低,血清25(OH)D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CBM、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关于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COP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9篇文献的10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171例COPD患者和1 268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COPD发病风险无相关性[TT+CT vs.CC:OR=1.06,95%CI(0.66,1.70),P=0.82;TT vs.CT+CC:OR=0.87,95%CI(0.60,1.26),P=0.32;TT vs.CC:OR=0.95,95%CI(0.51,1.75),P=0.86;CT vs.CC:OR=1.10,95%CI(0.71,1.70),P=0.15;T vs.C:OR=0.97,95%CI(0.72,1.30),P=0.8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亚洲人和白种人COPD发病风险均不相关。结论 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可能不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近视与开角型青光眼(OGA)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外2000年1月~2013年5月公开发表的近视与OGA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横断面研究,共45?9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近视会增加罹患OGA的风险[OR=1.91,95%CI(1.53,2.38)]。按照近视程度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度近视(>–3.00 D)与中、高度近视(≤–3.00 D)发生OGA的风险分别为1.52倍[OR=1.52,95%CI(1.23,1.88)]和2.41倍[OR=2.41,95%CI(1.91,3.03)]。结论近视会增加OG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与偏头痛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数据库,收集观察PFO与偏头痛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1日。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NOS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样本量为9 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PF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9,95%CI为2.20~4.63,P0.01),先兆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PF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1,95%CI为2.13~6.46,P0.01),无先兆偏头痛组PFO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1.48,95%CI为1.09~2.00,P=0.01),先兆性偏头痛组PFO发生率高于无先兆性偏头痛组(OR=2.32,95%CI为1.96~2.76,P0.01)。PFO组的偏头痛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2.58,95%CI为1.57~4.25,P0.01)。结论:PFO与偏头痛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血清尿酸(UA)水平在脑卒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文献数据库中尿酸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2月。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交叉核对后提取数据,采用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并用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水平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高于低尿酸水平患者(HR=1.17,95%CI:1.10~1.24)。按性别分组后结果显示,高尿酸水平男性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高于低尿酸水平患者(HR=1.20,95%CI:1.09~1.33)。女性高尿酸水平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与低尿酸水平患者无差异(HR=1.06,95%CI:0.96~1.16)。结论尿酸水平与脑卒中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分析维生素D对哮喘的影响,探讨维生素D的补充能否减少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出一氧化氮分数(FeNO)等临床指标,系统评价维生素D治疗哮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3月8日,检索所有关于维生素D作用于人类哮喘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共1 026例哮喘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急性发作的合并RR=0.84,95%CI=0.50~1.39,维生素D补充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P=0.49),而改善FEV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2),同时维生素D补充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比安慰剂组显著升高(Z=4.84,P0.01)。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增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但不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有关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COPD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6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计487例COPD患者和786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和COPD发病风险无相关性:GC+CC vs.GG:OR=1.01,95%CI(0.76,1.34),P=0.95;CC vs.GC+GG:OR=1.04,95%CI(0.70,1.54),P=0.85;CC vs.GG:OR=1.05,95%CI(0.69,1.61),P=0.81;GC vs.GG:OR=1.00,95%CI(0.74,1.35),P=0.99;C vs.G:OR=1.02,95%CI(0.83,1.24),P=0.88。结论 IL-6基因-174G/C多态性可能不是COPD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防治和病因探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超星Med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11月发表的关于25羟维生素D与儿童肥胖关联的研究。根据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 Man 5.1软件对各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估计。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1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3篇,其中肥胖儿童1 385例,正常体重儿童2 088例。结果表明病例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95%CI为(-7.38,-2.83),按地区分层后得到相似的结论。各研究的敏感性分析比较稳定,且漏斗图形基本对称。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证实上述Meta分析结果是稳定和可靠的。结论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肥胖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血清性激素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法抽取362名孕早期孕妇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与实验组年龄、抽样时间相匹配的未孕妇女136名作为对照组。将受试者根据抽样所处季节分组:1—6月抽样的受试者被纳入第1组,其中实验组Ⅰ125名、对照组Ⅰ62名;7—12月抽样的受试者被纳入第2组,其中实验组Ⅱ237名、对照组Ⅱ74名。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激素、IGF-1和25(OH)D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月份25(OH)D水平有一定差异,其在4月时最低[(24.1±7.9)nmol/L],在8月时最高[(50.2±8.3)nmol/L],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间25(OH)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经产妇的血清25(OH)D水平[(39.7±8.4)nmol/L]显著高于初产妇[(30.8±7.9)nmol/L,P=0.013];实验组25(OH)D、雌二醇、孕酮和17-羟孕酮(17-O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睾酮、雄烯二酮和IGF-1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的水平与生育次数存在弱相关性(r=0.21,P=0.04);25(OH)D水平与性激素及IGF-1间的相关性较弱;当血清25(OH)D的水平增加1 IU时,雌二醇的水平减少7.9%。在不同25(OH)D水平组的孕妇间,各性激素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25(OH)D水平与性激素或IGF-1的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FN-γ/IL-4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019年1~8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根据体重指数不同将其分为肥胖哮喘组21例、肥胖组19例、哮喘组21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25(OH)D、IFN-γ、IL-4浓度。比较各组25(OH)D、IFN-γ、IL-4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与IFN-γ、IL-4、IFN-γ/IL-4的相关性。结果肥胖哮喘组25(OH)D水平为(37.80±11.63)nmol/L,哮喘组为(45.40±10.58)nmol/L,肥胖组为(63.77±13.62)nmol/L,正常对照组为(82.17±9.83)nmol/L,肥胖哮喘组25(OH)D水平最低(P<0.05)。肥胖哮喘组血清25(OH)D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445,P<0.05),与IL-4呈正相关(R=0.673,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654,P<0.05)。结论成人肥胖哮喘患者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分化方向参与肥胖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防治和病因探索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大型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5年7月发表的有关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中国人群乳腺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文献,同时检索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应用RevMan 5.3软件评价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关系。结果 1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中国人群乳腺良恶性肿瘤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1(95%CI:-2.65~-0.96)。2血清钙水平在中国人群乳腺良恶性肿瘤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2(95%CI:-0.52~-0.13)。3中国人群乳腺癌亚组分析显示,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乳腺癌早期与乳腺癌晚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3(95%CI:0.32~1.54)。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2(95%CI:-2.24~-1.39)。结论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中国人群乳腺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补充维生素D对中国人群乳腺癌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中的作用,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绝经后女性PF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老河口市一医院就诊并已绝经的84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确诊为单纯盆腔器官脱垂(POP)、单纯女性压力尿失禁(SUI)、POP合并SUI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纳入PFD组,40例绝经后无PFD的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对84例受试者的问卷调查,查阅病历以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进行分析。结果PFD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4.75±2.44)μg/L和(22.38±16.35)μg/L,PF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026,P=0.001),PFD组血清25-OHD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60,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女性血清25-OHD为PF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OR=3.049,95%CI:1.029~9.032,P=0.044)。ROC曲线选取16.85μg/L为预测PFD诊断阈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P0.05),95%CI为(0.795,0.993),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80.6%。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绝经后女性PFD发病相关,对绝经后女性PFD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2014年12月以前中外有关中国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组646例,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组7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携带载脂蛋白Eε3/3基因型的人群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降低(OR=0.51,95%CI:0.37~0.71),ε3/4基因型发病风险增高(OR=2.20,95%CI:1.52~3.20);ε4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高(OR=2.07,95%CI:1.49~2.87)。结论中国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ε3/3基因型、ε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