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51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进行胰岛细胞抗体(ICA)检测,发现ICA阳性组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ICA阴性组(P〈0.01),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ICA阴性组(P〈0.05,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明显下降(P〈0.05),提示T1DM患者中ICA阳性更易于合并有GADA、1A-2A阳性,且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破坏更大。  相似文献   

2.
贾秀娟  王珍  毛拥军 《山东医药》2006,46(25):31-3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7例1型糖尿病(DM)、390例2型DM患者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结果1型DM组GADA、IA-2A和ICA的阳性率分别为53%、49%和21%,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83%;2型DM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3.6%和7%,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16%。提示三种抗体在1型DM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DM,GADA、IA-2A和ICA检测具有互补作用。GADA是1型DM、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主要血清学指标,IA-2A是年幼1型DM患者的主要免疫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征,方法:评价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LADA患者各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并与速发型1和2型糖尿病(DM)相比较。结果:LADA患者的年龄,BMI,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介于1和2型DM之间,LADA组29%患者有酮症,再次酮症的频率与1型相似,但至首次酮症的时间较长。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19.5%,与1型DM相似;白内障患病率为48.8%,与2型DM相似;冠心病患病率与2型DM相似,高血压患病率介于1、2型DM之间。LADA组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较少,3组间显性肾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率相似。结论:LADA的临床特征及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与1和2型DM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血清三抗体及C肽检测对成人迟发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血清C肽检测对诊断成年迟发型糖尿病(LADA)的意义。方法对初诊为糖尿病的N0例患者进行血清GADA、IAA、ICA以及空腹和餐后C肽检测,并对抗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C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抗体检测为阳性者58例,GADA阳性者21例(36.2%),ICA阳性者14例(24.1%),IAA阳性者6例(10.3%),双抗体阳性者15例(25.9%),三抗体阳性者2例,(3.4%)。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双抗体和三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低于单抗体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抗体检测有助于在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筛选LADA,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军  周新丽  赵家军 《山东医药》2004,44(19):10-11
目的 研究血清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检测对 1型糖尿病 (DM)早期诊断的意义 ,以及抗体阳性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ICA、GAD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和餐后 C肽。结果  16 3例 2型 DM患者中 ,ICA及 GADA阳性共 32例为 1型 DM,其中 ICA阳性 18例 ,GADA阳性 2 5例 ,GADA阳性率 (15 .3% )高于 ICA(11.0 % )。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 C肽 [(0 .6 3± 0 .31)和 (1.76± 0 .82 ) pmol/ 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 [(0 .91± 0 .81)和 (3.18± 1.92 ) pm ol/ L]。GADA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 C肽 [(0 .2 9± 0 .18)和 (0 .74± 0 .4 3) pm ol/ L ]明显低于 ICA阴性患者 [(0 .4 8± 0 .32 )和 (1.11± 0 .4 5 )pmol/ L ]。结论  ICA、GADA检测对 1型 DM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IA-2A与GADA检测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在1型糖尿病(DM)中的检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114例1型DM患者及188名正常对照者IA-2A与GADA水平,并以放免法检测1型DM患者空腹C肽(FCP)、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结果(1)1型DM患者中GADA、IA-2A检出率分别为49.1%(56/114)和24.6%(28/114),高于正常对照1.1%与0.6%(均P<0.01).15岁以下、病程≤0.5年的1型DM患者GADA、IA-2A检出率分别为66.7%(8/12)和58.3%(7/12),与白种人(56.0%~82.0%与56.4%~74.4%)比较,GADA差异无显著性;而IA-2A仅低于检出率最高的国家芬兰(85.7%,P<0.01);(2)15岁以下与15岁以上1型DM组GADA阳性率分别为61.8%(21/34)和43.8%(35/80,P>0.05);而IA-2A阳性率分别为41.2%(14/34)和17.5%(14/80,P<0.01).病程1年以内与病程1年以上1型DM患者GADA阳性率分别为56.4%(31/55)与42.4%(25/59,P>0.05);而IA-2A阳性率分别为34.5%(19/55)对15.2%(9/59,P<0.05);(3)1型DM中GADA和IA-2A阳性患者与GADA和IA-2A阴性患者比较,FCP水平较低(均P<0.01);(4)单纯GADA阳性患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8.5%(15/39),高于单纯IA-2A阳性患者的0%(0/9,P<0.05);(5)1型DM患者IA-2A与GADA联合检测检出率为58.8%,而病程1年内1型DM患者达69.1%,均高于IA-2A单一抗体检测的阳性率(P<0.01).结论(1)中国儿童新发1型DM患者IA-2A与GADA检出率与欧美白种人接近;IA-2A阳性率受发病年龄及病程影响较大,而GADA受其影响小;(2)GADA或IA-2A阳性预示1型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更差;IA-2A是一个比GADA更特异的胰岛自身免疫指标;(3)GADA和IA-2A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1型DM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45例中青年(2560岁)LADA患者、50例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老年(≥60岁)LADA患者及49例GADA阴性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比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空腹C肽与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老年与中青年LADA患者治疗前空腹部C肽水平及餐后2 h C肽水平等无统计学差异,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LADA患者与T2DM患者相比,老年LADA患者HbA1c较高且并发症明显增多(均P<0.05),治疗前餐后2 h C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残余胰岛β细胞,对老年LADA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素细胞抗体(ICA)检测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4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最终的临床确诊结果分为3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8例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胰岛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检测,包括IAA、GADA、ICA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FBG)、空腹C肽、餐后2 h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4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为LADA患者28例,检出率为6.67%。LADA患者的IAA、GADA、ICA阳性率及IAA+GADA+I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LADA患者的FBG、2 hFBG和HbAlc值,均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空腹C肽和餐后2 hC肽,明显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3种胰岛自身抗体检测与生化指标水平检测能够显著提高LAD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标,可将该诊断方式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岛自身抗体与β细胞功能关系,探讨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在类似2型糖尿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中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糖尿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70例,正常糖耐量者70例,测定ICA、GADA及胰岛素释放,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ICA、GADA阳性率。初诊2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FINS、餐后2hINS2h)、HOMA-IS及HOMA-IR等临床特征比较。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组ICA阳性率为11.4%,正常糖耐量组为0.0%(P<0.01);GADA阳性率在糖尿病组为18.6%,正常糖耐量组为4.3%(P<0.01)。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在抗体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1);HOMA-IS指数及HOMA-IR指数在抗体阴性组、抗体单阳性组及双阳性组依次降低。结论临床诊断为2型DM病人中可能有LADA病人,抗体阳性者胰岛功能明显低于抗体阴性者,提示其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而抗体阴性组胰岛素抵抗明显,提示胰岛自身抗体结合胰岛β细胞功能对LADA病人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多种胰岛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和不同类型T1D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67例T1DM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沉淀法(RIP)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6种胰岛自身抗体情况。结果本组T1DM共67例,其中经典型T1DM53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12例和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2例。起病年龄2~77岁,体质指数(BMI)(22±4)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9.7%±2.4%,空腹C肽(0.3±O.4)μ/L。GADA(ELISA)阳性51例(76.1%),GADA(RIP)阳性35例(52.2%),IA2A阳性19例(28.3%),ZnT8A阳性16例(23.9%),IAA阳性16例(23.9%),ICA阳性10例(14.3%)。前4种抗体检测方法至少1种阳性者共56例(83.6%)。51例ELISA法GADA阳性包括了35例RIP检测GADA阳性中的33例、19例IA2A阳性中15例及16例ZnT8A阳性中的14例。经典1型糖尿病在发病初至半年内需要胰岛素治疗,而LADA平均在发病3.9年后需要胰岛素治疗。2例FT1D患者起病急,发病时血糖分别为41.1和23.1mmol/L,HbAlc分别为7.8%和6.5%,空腹及餐后血C肽均小于0.03μg/L或不能测出。结论ELISA检0n.0GADA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联合多种抗体检测对T1DM诊断作用有限。FT1D起病急骤,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独或合并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阳性患者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检测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99—2009年收治的539例T1DM患者的ZnT8A、GADA及IA-2A,并将其分成三个亚组进行比较。结果(1)单一ZnT8A阳性组较抗体阴性组病程更长,胰岛素用量更大,收缩压更低,合并代谢综合征比例更少。单一ZnT8A阳性组较单一GADA阳性组BMI、WHR及空腹C肽值更高(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P<0.05);(2)多个抗体阳性组起病年龄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P<0.05);1个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P<0.05);3个抗体阳性患者较1个抗体阳性患者的起病年龄更小(P<0.01),BMI更低(P<0.05),病程更短(P<0.05)。(3)合并任意两种抗体阳性中"GADA阳性与IA-2A阳性"组餐后C肽最低(P<0.01),空腹C肽也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或合并ZnT8A,GADA及IA-2A的T1DM临床特征分析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青州地区初次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自身抗体及胰岛功能测定,早期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分析其临床特点,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青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初次住院的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测定。统计LADA的发病率,与同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青州地区初次住院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自身抗体阳性29例,LADA的发病率为6.81%;29例LADA中GADA26例,ICA6例、IAA3例、3抗体同时阳性2例,GADA、ICA、IAA分别占LADA患者的89.66%、20.69%、10.34%。LADA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T2DM组[(19.58±9.89)mmol/Lvs (12.30±4.5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l...  相似文献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自身免疫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检出情况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状况。方法:87例新发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100例新发非老年糖尿病病人为对照组。2组均行ICA、GADA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及C-肽释放实验。结果:实验组中有14.9%呈ICA和(或)GADA阳性,对照组中有16%呈上述抗体阳性,2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组相比,抗体阳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糖前后各点血清C-肽浓度均较低(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中亦有一定数量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率与非老年组相同,但这类患者胰岛细胞储备能力减退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及代谢特征,为临床早期发现本病提供依据,以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阳性为LADA主要诊断依据,将其临床表现与速发型1型糖尿病(DM1)、2型糖尿病(DM2)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DA的临床特征为:①发病年龄>25岁,多在45岁左右;②胰岛β细胞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但明显高于DM1,C肽释放曲线与DM2患者相似,但绝对值较低;③具有与DM1相似的免疫学特征,ICA阳性;④酮症出现时间明显迟于DM1患者,多数患者发病1.5年之内无酮症.提示LADA为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本质为胰岛素β细胞的免疫性损伤,根据上述特征可早期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综述了1型糖尿病(T1DM)相关的主要自身抗体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T1DM的主要自身抗体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A-2自身抗体(IA-2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共四种。ICA是胰岛β细胞损伤的标志物,也是免疫介导疾病的一个标志。GADA是T1DM发病初期的免疫标志,也作为T1DM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疗效监测指标。IA-2A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T1DM亚型)中具有较高的滴度,可用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辅助诊断。IAA在TIDM自身免疫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是糖尿病特异性抗体,在甲状腺疾病和正常人群中均具有一定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两种胰岛细胞抗体染色亚型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胰岛细胞抗体(ICA)亚型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DM)临床表现多样性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起病Ⅰ型DM(58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DM(LADA,45例)、2型DM(325例)及正常对照组(59例)血清,ICA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测定。根据ICA染色形态对全部ICA阳性血清进行亚型划分,再用患者血清和抗胰高血糖素抗体或抗胰岛素抗体进行免疫双重染色,鉴定不同ICA亚型着染的胰岛细胞类型。结果 ICA在1型DM、LADA、2型DM及正常对照者的阳笥率分别为67.24%1、51.11% 、9.54%、1.69%。在光镜下,ICA可区分为两种染色形态:使整个胰岛弥漫着色的称为弥漫型,仅使胰岛周边的部分细胞着色的称为边缘型。免疫双重染色证实,弥漫型ICA使胰岛α、β细胞着染,边缘型ICA仅使α细胞着染。2型DM中边缘型ICA的比例(18/31)显著高于1型DM(4/39)或LADA(3/23)(P<0.001)。DM患者中,弥漫型ICA与边缘型ICA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轻、空腹血糖高、残存胰岛功能差。结论 临床上诊断为2型DM的患者中有9%可能为LADA。自身免疫性DM的临床亚型与不同的ICA染色亚型有一定联系,弥漫型ICA患者病情重,进展较快,而边缘型ICA可能与缓慢进展的β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琚枫  符茂雄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420-422,426
目的探讨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60岁)起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并与2型糖尿病及中青年LADA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8例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老年LADA患者和同期住院的50例GADA阴性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以及40例中青年(25~60岁)LADA的患者,分别比较其空腹C肽、餐后2h C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及治疗1年后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结果老年LADA患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C肽、BMI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明显升高(P〈0.05),血糖波动大。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老年LADA患者并发症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LADA患者与中青年LADA患者比较,治疗前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等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治疗后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等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对老年LADA患者建议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以保护残余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维生素D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DM)的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检测,筛选出GAD Ab阳性的LADA患者。纳入病程≤5年和空腹C肽≥0.2nmol/L的LADA患者62例,首先对患者的GAD Ab滴度和空腹C肽水平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ADA、ICA联合检测对诊断成人迟发型糖尿病的意义。方法对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GADA、ICA进行检测,对GADA、IC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GADA阳性率为17.9%,ICA阳性率为9.0%,联合GADA及ICA阳性率为24.4%。抗体阳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BMI、C肽水平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DA、IC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LADA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的临床资料,T1DM合并DKA组、T2DM合并DKA组分别有34例、86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别进行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IAA(胰岛素抗体)、IA-2A(蛋白酪氨酸酶抗体)、Zn T8(锌转运蛋白8抗体)等抗体检测。结果 1型糖尿病合并DKA为发病主体,T1DM合并DKA组Zn T8、GADA、ICA、IAA、IA-2A抗体检测阳性率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合并DK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T1DM合并DKA组五种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Zn T8GADACAIA-2AIAA。结论 Zn T8、GADA、ICA、IAA、IA-2A可作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