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RIF)的不孕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3组,A组47例:宫腔灌注G-CSF;B组51例:宫腔灌注G-CSF加注射低分子肝素钙;C组54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治疗。比较各组间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组、B组与C组相比子宫内膜厚度、RI、 PI、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相比,早期流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灌注G-CSF能明显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Ⅰ~Ⅱ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最合适的助孕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本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共437例,其中298例Ⅰ~Ⅱ期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且区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腹腔镜术后按照不同尝试怀孕方式分为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以及人工授精周期组。汇总资料后分别比较两种类型不孕患者采取三种助孕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另外还研究比较两种不孕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年累积妊娠情况。结果原发和继发不孕患者术后采用三组不同助孕方式间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和P=0.034),均为人工授精组最高,自然周期组最低。而周期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双胎妊娠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相对有明显增高趋势。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累积妊娠率(64%vs.81.2%)与累积临床妊娠率(53.8%vs.69.3%)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双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妊娠结果是良好的,结合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得到更高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冷冻胚胎移植治疗的100例患者(均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内膜准备方案为戊酸雌二醇,B组内膜准备方案为芬吗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情况以及冷冻胚胎移植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下流血以及内膜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组(芬吗通)方案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治疗效果良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重复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及C型内膜IVF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5名患者进行试验,重复周期的IVF治疗周期设为A组;C型内膜的患者设为B组;将A、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A1组和B1组(实验组)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A2组和B2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比较A1组和A2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B1组和B2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高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异位妊娠率小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局高于B2组,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B1组流产率高于B2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B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提高C型内膜IV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对重复周期的妊娠率的影响尚需要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IVF-ET周期中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类型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6个IVF-ET治疗周期,HCG日经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回声类型,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组,分别为:1组≤6mm14例、2组7~8mm158例、3组9~12mm843例、4组13~16mm564例、5组≥17mm112例;按内膜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A型1267例、B型286例、C型13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1)①五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1%、39.9%、46.7%、53.2%、51.8%(P<0.05),2、3、4、5组各组之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其他各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2%、22.1%、29.1%、34.2%、32.8%(P<0.05),2、3、4、5组各组之间胚胎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其他各组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期流产率分别为0、2.6%、3.4%、3.4%、1.8%(P>0.05);④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5.2%、2.3%、1.9%、0.9%(P>0.05),7~8mm的异位妊娠率高于≥9mm的异位妊娠率。(2)①A、B、C型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8%、45.7%、41.3%(P>0.05);②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0.3%、30.3%、26.7%(P>0.05);③早期流产率分别为3.1%、2.1%、5.1%(P>0.05),C型内膜的流产率高于A型和B型的流产率;④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4%、2.1%、0.7%(P>0.05)。结论 IVF-ET临床治疗的结局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过厚的子宫内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过厚的子宫内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移植的265例患者资料,根据在注射绒促性素日通过阴道B超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分为两组,正常组子宫内膜厚度7~14mm 233例,过厚组子宫内膜厚度>14mm32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胚胎移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过厚组的胚胎移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组(9.1%与13.5%和18.8%与27.0%,P<0.05),而过厚组的早期流产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50.0%与19.0%,P<0.05).结论 过厚的子宫内膜使IVF-ET的胚胎移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王莉 《北方药学》2018,(6):123-124
目的:分析芬吗通红片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30例)应用黄体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芬吗通组(30例)加予芬吗通红片治疗,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结果:芬吗通组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芬吗通有助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的提高、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尤其是伴内膜桥的患者经治疗后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妊娠结局。方法募集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因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种植失败而行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患者,将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者按照宫腔镜检查中是否可见内膜桥分为2组,比较经治疗后2组的助孕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2组患者的妊娠率均降低。伴内膜桥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的患者,妊娠结局更差。结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影响,可明显降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伴有内膜桥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妊娠结局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PRP)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RIF患者76例,按照冻融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宫腔灌注,分为PRP+G-CSF灌注组(n=38)和对照组(未灌注,n=38)。记录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化学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胚胎移植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类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PRP+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PRP+G-CSF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化学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88%(30/38)、60.53%(23/38)和60.53%(23/38),高于对照组的26.56%(17/38)、31.58%(12/38)和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4.35%(1/23)、16.67%(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对进入周期的HRT-FET患者,在月经3~5 d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进行内膜刺激,观察对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在月经第2~5天,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轻吸搔刮子宫内膜,吸出血及内膜组织约0.5 m L送病理。于月经第2或3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4~6 mg/d,当子宫内膜厚度≥8 mm,雌二醇≥150 g/L,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40 mg/d,口服地屈孕酮20 mg/d。内膜转化第4天胚胎复苏第3天冷冻的胚胎,复苏后再培养24 h,观察胚胎发育良好,行胚胎移植。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期改变或部分分泌期改变。接受内膜刺激的患者均未出现宫腔积液及并发症。内膜刺激组胚胎着床率36.20%,临床妊娠率55.17%;对照组胚胎着床率31.67%,临床妊娠率46.67%。内膜刺激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3~5 d行子宫内膜搔刮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对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均于月经第8~10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卵泡直径14~18 mm时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隔日进行宫腔灌注治疗,同一周期共灌注2...  相似文献   

12.
宋天然  石缨  张月莲 《天津医药》2022,50(5):508-512
目的 观察移植日孕酮(P)水平对自然周期冷冻复苏胚胎(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的549个FET周期,其中分裂胚组211个周期,囊胚组338个周期。按移植日P水平不同,将2组各分为4个亚组。分裂胚组为:≤10 μg/L组15例、>10~20 μg/L组84例,>20~30 μg/L组70例和>30 μg/L组42例;囊胚组为:≤15 μg/L组35例,>15~25 μg/L组135例,>25~35 μg/L组83例和>35 μg/L组85例。对各组间年龄、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排卵前卵泡直径、移植日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娩率、分娩活婴男女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分裂胚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明显高于囊胚组,囊胚组移植日雌激素(E2)、P水平、妊娠率、着床率、分娩率高于分裂胚组(P<0.01),2组间年龄、内膜厚度、排卵前卵泡直径、流产率、分娩活婴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裂胚组和囊胚组中各亚组间年龄、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卵泡直径、移植日E2水平、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分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然周期FET时囊胚着床率明显高于分裂胚;移植日P水平在囊胚或分裂胚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选择移植分裂胚时应更慎重。  相似文献   

13.
吕小晶  冯文娟  王凯  张迎春 《安徽医药》2023,27(7):1380-1385
目的 比较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助孕治疗的卵巢正常反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正常反应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共计587个周期,包括365个早卵泡期长效长周期(长效长方案组)和222个拮抗剂周期(拮抗剂方案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情况、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情况、临床结局以及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病人的一般资料、内膜准备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浓度、内膜厚度、获卵数均大于拮抗剂组(P<0.05)。新鲜周期中,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高于拮抗剂组(55.52%比44.12%,41.13%比30.23%,P<0.05)。拮抗剂组扳机日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新鲜周期取消移植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P<0.05)。结论 卵巢正常反应病人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应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临床妊娠率高,取消移植率低,更能使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反复种植失败及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s,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LAH组1与对照组1,FET患者200例,随机分为LAH组2与对照组2,LAH组1与LAH组2患者移植前进行LAH。结果 LAH组1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1,(分别是44%vs 28%,P>0.05,25%vs 11.33%,P=0.003),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及双胎率均无明显差异。LAH组2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对照组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分别是37%vs 38%,P=0.884;19.17%vs16.50%,P=0.50)。LAH组2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及双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2,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H可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对年轻的FET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不宜对所有FET患者常规进行LAH治疗。  相似文献   

15.
倪金莲  彭璇 《天津医药》2021,49(4):415-418
目的 探讨单纯口服地屈孕酮在冻融胚胎移植(FET)激素替代周期中内膜转化及黄体支持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35周岁以下因各种原因全胚冷冻后首次行FET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内膜准备,当内膜厚度≥8 mm,血清雌二醇(E2)≥549 pmol/L时进行内膜转化。观察组单纯口服地屈孕酮20 mg/次,2次/d;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10 mg/次,2次/d)+放置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90 mg/d。在2组患者转化内膜3 d后行卵裂期胚胎移植,5 d后行囊胚移植。移植当日至移植后14 d,观察组继续单纯口服地屈孕酮片40 mg/d,对照组继续口服地屈孕酮20 mg/d+阴道放置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90 mg/d进行黄体支持,若患者妊娠则黄体支持维持至移植后60 d。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妊娠流产率、用药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费用。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种植率分别为50.98%(78/153)、49.34%(75/152),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7.00%(67/100)、65.00%(65/100),早期妊娠流产率分别为8.96%(6/67)、9.23%(6/65),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激素替代周期FET中,单纯口服地屈孕酮进行内膜转化及黄体支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胚胎冷冻结果及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用常规IVF-ET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24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者24个周期中平均每周期冷冻胚胎5个,解冻后,每周期平均存活4个,继续卵裂3个,平均存活率为83.3%,继续卵裂率为84%,冷冻前,解冻后,移植胚胎3组的胚胎平均评分分别为8.2,8,7.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达22.7%,每个取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由28.9%提高至31.7%,患者年龄,胚胎质量,子宫内膜状态与胚胎着床率密切相关,结论:胚胎冷冻技术是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成功的关键在于胚胎质量,适宜的冷冻程序,内分泌环境及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的同步化。  相似文献   

17.
苏宁  夏薇  王维  何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3):1854-1858
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因OHSS高风险行全胚冷冻患者共226名。根据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自然周期(NC)组74名,年龄(30.65±4.80)岁,激素替代周期(HRT)组108名,年龄(29.79±4.41)岁,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GnRHa+HRT)组44名,年龄(30.03±4.56)岁。比较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性激素、AMH、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等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T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为(9.80±1.61)mm,明显低于NC组[(11.07±1.71)mm]和GnRHa+HRT组[(10.23±1.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09,P=0.001),NC组和GnRHa+H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组囊胚所占比例为47.22%(51/108),明显高于NC组的32.43%(2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GnRHa+H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FET采用3种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医生根据不孕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以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在IVF-ET过程中引起患者流产的因素,从而更好的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和预防流产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行IVF-ET患者共3117例,临床妊娠患者1195例,其中流产患者203例,包括早期流产患者150例,为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患者53例,为晚期流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COH情况以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导致IVF-ET治疗过程中患者临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中心IVF临床妊娠率为38.3%,流产率为16.9%,其中早期流产率为12.6%,晚期流产率为4.4%。早期流产组患者ET后14天血. β-hCG水平较低,晚期流产患者BMI较高、减胎及双胎妊娠率高。结论:早期流产多与胚胎本身发育异常有关,ET后14天血hCG水平偏低提示有胚胎发育差、早期流产的风险高的可能。另外高BMI以及应用大剂量Gn超排卵有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影响胚胎着床。而多胎妊娠和减胎术容易导致胎膜早破,可能是造成晚期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胎儿畸形行引产术也是导致晚期流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Successful embryo implantation depends on a well-functioning endometrium and high-grade quality embryos. An increas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ildenafil citra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d implantation.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oral sildenafil citrate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sildenafil citrate on improving the endometrial blood flow and pregnancy rate in RIF patients. A total of 346 frozen-thawed transfer cycles from 305 RIF patients undergoing IVF at the Center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of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Oral sildenafil citrate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and the related effects on endometrial blood flow,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346 transferred cases, the proportion of three groups (A: undetectable blood flow; B: sub-endometrial blood flow; C: endometrial and sub-endometrial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ildenafil citrate was as follows: group A: 36.7% ( n = 127) vs. 7.5% ( n = 26); group B: 42.8% ( n = 148) vs. 24.0% ( n = 83); group C: 20.5% ( n = 71) vs. 68.5% ( n = 237). Moreover, the endometrial blood flow in 137 FET cycles was improved (61.8%). Besides, the implantation rate was 19.47% (132/678), and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reached 32.66% (113/346), while the endometrial blood flow of the pregnancy group was better compared with the non-pregnancy group.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roving effects of sildenafil citrate on the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RIF patients, confirming the crucial role of good endometrial blood flow in a successful pregnancy. Meanwhile, the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lso supported the security and feasibility of sildenafil citrate in the clinical therapy of RIF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