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过程中使用透明帽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10月收治的76例消化道疾病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止血治疗.总结患者透明帽使用过程中临床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76例患者中,经内镜止血后,无1例失败.结论 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内镜止血治疗,操作过程中护士协助进行透明帽安装,做好护理配合措施,大部分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止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为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6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消化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作用良好,能够快速止血,减少再出血,降低不良反应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止血联合静脉滴注大剂量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h后再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止血时间为25.5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止血联合静脉滴注大剂量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患者的疗效与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相当,且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夹对消化道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消化道息肉及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止血夹放置器和止血夹进行治疗,观察术中、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采用内镜止血夹对消化道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治疗后无并发症。结论内镜止血夹治疗消化道息肉以及消化道出血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部位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例,对活动性出血及近期出血的病例作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胃镜对消化道出血的确诊率95.7%,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占79.3%,其它分别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等。并对其中24例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内镜止血是治疗活动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按照内镜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择期进行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均发现出血性病变,均为消化性溃疡检出例数最多。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治疗,可有效查明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时止血,可提高患者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内镜下治疗技术发展,明显提高止血率,降低急诊外科手术及病死率,现被推荐为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应用1:10000肾上腺素药物注射止血治疗18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消化内镜进行治疗,n=30)与对照组(常规药物注射治疗,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在治疗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79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原因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5年379例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结果消化性溃疡出血是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黏膜下血管病变、食管病变及上消化道癌也是引起该类出血的原因之一。早期内镜检查提高出血责任病灶检出的阳性率,绝大多数良性上消化道小量渗血均可以通过内镜下局部注射及局部电凝法止血,确认为小动脉或小静脉出血时,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1)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首,急性胃黏膜病变次之,胃黏膜下血管病变、上消化道癌、食管病变的上消化出血均可表现为大量呕血。(2)无内镜诊疗禁忌症者,应及时内镜探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确定引起出血的责任病灶;(3)对于不同情况的上消化道出血应区别对待,使用不同的内镜止血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内镜止血后复发出血选择性内镜复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49-51+55
目的对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对其实施常规止血治疗,治疗后有58例患者未成功止血,对此应采取内镜观察具体出血部位,寻找止血失败的原因,之后实施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各项手术指标、生命体征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常规止血组治疗有效率为55.4%,内镜止血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相较于常规止血组,内镜止血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止血组再出血率13.8%,内镜止血组再出血率3.4%,相较于常规止血组,内镜止血组手术相关指标时间均更短,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止血组,内镜止血组治疗后脉搏及休克指数更低,血红蛋白及收缩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可通过消化内镜达到确切治疗效果,使患者恢复时间缩短,减少再出血情况,改善各项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2.
林汉利  李俊达  郑昌京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96-1296,128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急诊止血的时机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221例。根据内镜检查时间分为48h内检查治疗组和48h后内镜检查治疗组,比较两组内镜止血效果。结果出血48h内急诊内镜检查治疗组143例,止血成功率99.3%,非急诊组78例,止血成功率89.7%,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止血治疗简单有效,而且在出血48h内进行内镜止血能达到更有效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消化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注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丽凤  张泰昌 《北京医学》2004,26(5):303-305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两组临床和内镜的特点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注射止血成功78例,2例内镜止血失败后成功的进行了外科手术.老年组患者在出血量、24h内输血次数、慢性病史及病变部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内镜检查是明确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采用镜下止血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内镜下采用多种手段如注射、喷洒、套扎、电凝、钛夹等治疗出血,可以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大大更新了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李良 《当代医学》2014,(26):14-15
目的分析和观察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许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并观察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血管造影,阳性25例,而22例患者均为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动脉型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在血管造影中造影剂存在外溢现象,出血征象较为显著,经过血管栓塞治疗,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个月随访,4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显示有出血征象,给予适量去甲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范围内出现复发症状;5例经过血管造影未显示阳性患者,给予血管栓塞手术联合内科止血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给予内镜下止血失败后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且血管造影与内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夹治疗Forrest分级Ⅰ级、Ⅱa和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止血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溃疡性出血且Forrest分级为Ⅰ级、Ⅱa和Ⅱb级99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止血夹组48例,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组(注射组)51例.两组在内科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止血夹组予内镜下上止血夹治疗,注射组予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结果:两组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00%.止血夹组48h内再出血1例,初次止血成功率97.92%(47/48);注射组48h内再出血8例,初次止血成功率84.31%(43/51),两组初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快速、有效、安全,对内镜下表现为Forrest Ⅰ级、Ⅱa、Ⅱb级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夹治疗优于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用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消化内镜下给予适合的止血治疗,对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是97.7%,止血时间是(0.9±0.7)d,再出血率是4.5%,与对照组的75.0%、(1.6±0.9)d、2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治疗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非常确切,可以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式,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9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药物注射治疗,观察组50例实施消化内镜治疗.观察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 出血停止时间更短,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内镜下金属肽夹治疗与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112例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的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 分成两组.观察组(n=50)采用内镜下金属肽夹治疗,对照组(n=62)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下金属肽夹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患者,安全可靠,止血较局部注射治疗见效更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常见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至2018年诊疗消化性溃疡并采用内镜治疗手段的患者4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内镜下治疗干预,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内镜下治疗手段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差异。结果相对而言,内镜下金属钛夹夹闭治疗方案止血有效率相对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患者在止血成功率方面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手段治疗患者止血成功率与内镜下金属钛夹夹闭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治疗手段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有突出的临床价值,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治疗措施,同时保持高度谨慎状态,保障内镜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