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细胞聚集的研究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是根据光学方法测量细胞降集时,所得的实验结果,提出一种定量分析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新方法。用该方法所计算的红细胞聚集时间,所得结果与Stoltz,Tomita所获得结果相比,有较好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2.
王建平  王鸿祥 《临床医学》1993,13(3):110-113
本文报道了42例腔隙性脑梗塞恢复期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检查结果,并和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在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红细胞压积方面无显著差异,而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元、血况、K 值有显著差异,提示病人组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故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对于本病的防治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相变保温材料在血液长途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以相变保温材料作为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保温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分别装有悬浮红细胞54U的简易运血箱和本院研发的运血箱中,各放置自行研制的相变保温材料12袋,于运输途中火车停站时观察运血箱中温度。结果在近72h的运输过程中,悬浮红细胞的温度始终维持在1—7℃,达到运输红细胞的温度要求。结论利用该相变保温材料可有效保障72h以内血液运输的温控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08例脑梗塞、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对病人的血流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是临床观察与治疗中有价值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库工作中经常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尤其是O型血抗原抗体原因致配血不会可见报道。而在基层单位因条件有限,经验不足。由于细菌或细菌酶污染红细胞,使红细胞呈现多凝集或全凝集,导致血型误定配血不合的病例尚不多见。我们于1994年2月3日发现1例红细胞多凝集属此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林某,男,2岁,四川安县人,住院号276875,因腹胀、腹痛、呕吐胃内容物及蛔虫3条,发热(T:39℃),解稀黑大便,于1994年2月2日入院。实验室检查:Hb98g/L,WBC10.8×109/L,N0.76,L0.20,E0.04,血型AB型。于同年2月3日因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气压缺氧环境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为悬浮红细胞空运、空投、高原运输储存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用压力控制装置模拟高空万米(0.026 MPa)和海拔6 000 m(0.047 MPa)低压气环境,悬浮红细胞分为3组(5袋/组,1.5 U/袋),对照组,4℃储血冰箱正常存储;0.026 MPa组,置于0.026 MPa环境中,2℃~6℃存放24 h; 0.047 MPa组,置于0.047 MPa环境中,2℃~6℃存放7 d。试验后,悬浮红细胞储存于4℃储血冰箱中,于储存期2 d, 9 d, 14 d, 28 d, 35 d观察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HCT、MCV、钾离子K+、钠离子Na+、游离血红蛋白FHb、溶血率,流变学指标及2,3-DPG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仅有葡萄糖Glu消耗显著增加(P<0.05)和乳酸LAC堆积的一过性增加。结论 低气压缺氧环境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闭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检测,并与对照组25例比较。结果表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低切粘度均较对照组降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血沉积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IR、聚集指数均较对照组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较对照组有极差异。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直方图对血小板结果的参考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直方图的意义.方法 根据200例血标本仪器检测结果中血小板直方图,分为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大血小板增多直方图,血小板聚集干扰直方图,小红细胞干扰直方图4种进行血小板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结果作对照,两组资料作配对t检验.结果 正常体积血小板分布组2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小板增多及血小板聚集干扰结果假性降低,而小红细胞干扰组计数仪器法结果假性增高.结论 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干扰,小红细胞干扰对直方图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浓缩红细胞临床应用47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现代输血中红细胞制品的应用占重要地位,有人认为可根据利用浓缩红细胞(RCC)的程度来判定该医院的输血水平。我们观察了475例输注 RCC 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输血反应等,报告如下。RCC 的制备方法取 ACD 保存液采集的新鲜全血1袋(4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冻存前滤除白细胞对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血液质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20名无偿健康献血者全血400mL×20袋,常规分离血浆制备成悬浮红细胞2μ×20袋。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成两份1μ×20袋,其中20袋在2~4℃静置2~4h后用一次性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为滤白组,另20袋不做其他处理为非滤白组。两组红细胞经40%甘油化后冻结,保存在低于-65℃的超低温冰箱至少30d,解冻后红细胞复悬于MAP红细胞保存液中,4℃保存。分别在0、7、14、21d检测解冻红细胞的血液学和生化学指标。结果滤白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较非滤白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溶血率低、氨浓度低及ATP浓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白组可见LDH水平明显抑制,钾浓度增加速度相对较缓。结论滤白组解冻红细胞长期生存能力较非滤白组解冻红细胞强。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酸中毒患者血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8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八项指标观 察,结果表明: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指数(ηrel)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有 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2.
根据红细胞聚集时光通过血样透射强度增加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圆筒式的红细胞聚集仪。为验证该仪器的有用性,我们测量了不同压积条件下,红细胞的聚集情况,并定义了评判红细胞聚集的两种指标(Ta,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在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控制和预测并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特定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成负相关。结论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可以作为检测糖尿病控制效果及预防并发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M115洗涤红细胞系统主要用于Rh(D)阴性冻红细胞的洗涤,与手工相比,由于其洗涤方法省时、省力、成品红细胞质量好,正被越来越多的血站接受和应用。我们在应用该系统洗涤冰冻红细胞过程中,比较了洗涤液袋底距离心杯上缘的高度对红细胞回收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余量及洗涤液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两种洗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制备洗涤红细胞 (WRC)的基础上 ,为方便临床应用WRC制品 ,达到随用随取的目的 ,笔者尝试用MAP红细胞保存液来取代生理盐水洗涤和保存红细胞 ,使红细胞在整个洗涤过程中始终处于MAP的保护之中 ,避免生理盐水法在WRC的制备中 ,红细胞长时间裸露于生理盐水中因缺乏供能物质可能造成的破坏。为此 ,笔者用集采血和洗涤于一体的全封闭四联袋 ,分别用生理盐水和MAP为洗液制备WRC制品各 30袋 ,并进行了质量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红细胞来源 本站制备的 1U悬液红细胞为盐水法原始红细胞 ,称重留样…  相似文献   

16.
Rh(D)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比例为3‰~5‰,属于较稀有的血型,常以低温冰冻红细胞保存技术对其红细胞加以保存,多用甘油作为红细胞冰冻保护剂,但临床使用前必须解冻去除甘油,使红细胞内残留甘油含量〈1%才能在输注后获得适当的存活率,因此解冻后的洗涤过程中的操作至关重要。笔者在制备冰冻红细胞的过程中,对影响解冻冰冻红细胞质量的三珠袋做了一些改进,并通过实验对比证明了改进三珠袋的必要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98例血液病人(白血病48例,贫血5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九项指标研究。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除红细胞电泳率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5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贫血病人除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高切值、红细胞电泳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0.05).8例溶贫患者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红细胞电泳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检验可做为某些血液病辅助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严重烧伤后应用血液稀释疗法,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选择20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制作严重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按烧伤前、伤后6,8,16,24,48h,6个时相分别检测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加。结论: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应用血稀疗法可明显减轻烧伤休克期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与黏滞,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效改善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早期修复及临床治愈率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血压病红细胞流变特性变化规律,本文检测了2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氧释放系数等多项指标,发现:高血压病患者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WBV),红细胞硬度指数(T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RAI),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DI)及红细胞氧释放系数(OD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低于正常组。DI与患者DBP和MAP是显著负相关,DI与OD值及MCV是显著正相关。卡普托利可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和全血粘度,升高OD值,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的改良制备方法。方法以80袋悬浮红细胞为原料血,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袋,实验组采用无菌接合技术建立联袋洗涤系统,以2次洗涤的改良方法制备洗涤红细胞,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比较两种方法的白细胞清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及制备时间。结果改良制备方法的红细胞回收率高于传统方法(P〈0.05),改良方法制备时间比传统方法明显缩短(P〈0.05)。但两种方法的白细胞清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制备方法较传统方法操作步骤简便、制备时间短,制备条件要求简单,其洗涤红细胞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