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双体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脂蛋白的水平;胶乳凝集试验测定CRP。结果:炎症组中CRP升高者,免疫组的血清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炎症组中CRP升高者较CRT正常者的血清蛋白( a)水平亦升高(0.01<P<0.05);炎症组中CRP正常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升高(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的升高与CRP有一致性,可作一种急性反应相蛋白,对疾病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下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分析试剂盒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滑LP(a),并对心电图(EKG)ST段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IL-6和血清LP(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T段异常组和ST段正常组血浆IL-6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ST段异常组血浆LP(a)水平显著增高(P<0.01),ST段正常组血清LP(a)水平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异常组血浆IL-6和血清LP(a)水平均显著高于ST段正常组(P<0.05,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和血滑LP(a)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循环中IL-6和LP(a)水平显著升高,高水平IL-6和LP(a)可能反映血管和心肌损伤的发生,LP(a)的增加可能与IL-6刺激肝脏合成LP(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青年脑卒中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与Lp(a)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5岁青年脑卒中组、>45岁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的血清Lp(a)水平。结果≤45岁年青脑卒中组血清Lp(a)升高率(40.91%)和平均水平(35.59±19.06)明显高于>45岁脑卒中组(P<0.01);≤45岁年轻脑卒中级血清Lp(p)的OR值,明显高于>45岁脑卒中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LP(a)升高率.和平均水平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LP(a)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正相关(r=0.234,P<0.01),而与其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无关(P>0.05)。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是≤45岁年轻脑梗死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脂蛋白(a)[Lp(a)]水平的改变。方法 测定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2例非糖尿病患者的Lp(a)及其他血脂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P均<0.01),Lp(a)浓度在非糖尿病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升高(P<0.01),Lp(a)与FBG、FINS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Lp(a)水平增高,高水平的Lp(a)可能人微言轻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预测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民族间血清载脂蛋白和脂蛋白(a)的差异;方法:抽样调查内蒙地区蒙族和汉族共970名男女血清载脂蛋白A(apoAl)、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蒙古族apoAl、apoB显著高于汉族(P<0.01,P<0.05);蒙、汉族血清apoA1、apoB随年龄变化趋势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蒙、汉两民族血清载脂蛋白A1和B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术前测定88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基础的LP(a)水平,随机分为LP(a)〈300mg/L和LP(a)≥300mg/L两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结果 (1)基础血清LP(a)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2)在LP(a)升高组和正常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PTCA和支架所用的球囊、支架长短、大小、最大扩张压力及扩张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LP(a)≥300mg/L组和LP(a)〈300mg/L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在LP(a)≥300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LP(a)〈300mg/L、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基础血清LP(a)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后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多项血清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的特征。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Lp(a)、IL-6及前白蛋白(PA)等5项指标水平。结果:肝癌及肝硬化2组患者血清IL-6和α1抗胰蛋白酶(A1AT)均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升高最为显著;PA、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血清Lp(a)与A1AT变化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0.39,与IL-6、PA、ALB无相关性。肝硬化组Lp(a)水平与PA、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45(P<0.05),与IL-6、A1AT无相关性。结论:测定患者血清Lp(a)与IL-6等指标,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脑缺血发生(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或脑栓塞)与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无脑缺血发生的慢性Af患者70例,3个月内曾出现脑缺血发作的慢性AF患者62例,另选取有器质性心脑血管病但无Af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LP(a)水平。结果脑缺血发生组LP(a)浓度显著高于无脑缺血发生组及对照组(P〈0.05,P〈0.01),而无脑缺血发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Af患者血清LP(a)浓度升高可能是导致脑缺血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清唾液酸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求血清唾液酸(SA)含量变化在恶性肿瘤和不同非瘤性炎性疾病中的意义。采用F-8836比色法,测定各种恶性肿瘤患者422例,炎症疾病患者142例,其他疾病24例,正常人77例血清SA含量。结果:①恶性肿瘤组(4.54±1.21mmoL/L)患者血清SA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2.94±0.35mmoL/L)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②感染性炎症组(4.36±1.49mmoL/L)患者血清SA也有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炎症组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组,革兰氏阴性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SA均有明显增高(均P<0.01);③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无明显变化(P>0.05);④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血清SA比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明显增高(P<0.01)。提示:血清SA含量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SA含量也不同,在鉴别不同感染类型上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患者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及血压(BP)与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四组研究对象共116例,其中HBW组29例及HB组29例,BW组29例,O组29例为正常对照组。H:血压≥140/85mmHg,B:BMI≥25,W:WHR≥0.85/0.90(女/男),O:血压、BMI、WHR均在正常范围。分别检测其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p(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C-肽(C-P)、胰岛素(Ins)及BMI、WHR,间隔2周共测4次,并测其血压。结果 HBW组患者Lp(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HBW组较HB及BW组Lp(a)升高显著(P<0.01);Lp(a)水平与HbA1c、C-P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腹型肥胖患者合并高血压易导致血清Lp(a)水平升高。这是肥胖并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比浊法测定54例正常人、62例糖尿病病人、33例高血压病人、34例脑血栓病人、32例冠心病病人血清中的LP(a)水平。③结果 对照组与脑血栓组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1,P〉0.05),而对照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3.68~5.90,P〈0.05、0.01)。各组间异常的LP(a)(〉300mg/L)例数,只有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脑血栓组、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956~7.253,P〈0.05)。④结论 血清LP(a)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病人长期观察LP(a)可能有一定意义;脑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清LP(a)水平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CHD组患者39例,健康人对照组(CG)52例,分别检测血清Lp(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1);Lp(a)与TC,HCL-C,TG,apoAI,apoB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p(a)与CHD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Lp(a)含量对临床预测和诊断CHD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脂蛋白(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一氧化氮脂蛋白(a)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一氧化氮和Lp(a)水平.并设对照组。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明显低于缓解期(P<0.01),缓解期一氧化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蛋白(a)水平(中位数)为301.46mg/L较对照组155.61mg/L显著升高(P<0.01)。结论 低水平的一氧化氮和高水平的脂蛋白(a)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二者存在密切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尿酸酶比色法检测血清UA及CRP变化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RP浓度也逐渐增加(P〈0.01)。血清UA水平变化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但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A和CRP是反映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的生化指标,密切监测冠心病患者UA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在不同肾功能状态时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与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并探讨反应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最佳指标,方法183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分为4组,分别检测Lp(a)水平及其它炎症相关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患者组Lp(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p(a)与炎症因子CRP、IL-6呈正相关(P〈0.05);IP(a)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P、IL-6、TNF-a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反应。Lp(a)是最敏感的炎症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a)的浓度变化。方法:对55名单纯性肥胖患者和55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浆载脂蛋白、脂蛋白(a)及血脂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测结果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的apoA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李立青  王晓玲  史蓉华 《西部医学》2011,23(8):1484-148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检测值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hsCRP及LP(a)水平;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查体者,亦检测其hsCRP及L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RP和LP(a)检测结果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的CRP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LP(a)浓度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急性脑梗塞患者hsCRP显著升高,而且hsCRP检测结果的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LP(a)和hsCRP对急性脑梗塞有重要的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糖 (Glu)、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 (a)代谢变化情况。方法 高血压组2 10例 ;冠心病组 12 8例 ;正常对照组 12 0例。血糖用电极法测定 ;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用酶学方法测定 ;载脂蛋白A1(APO A1)与载脂蛋白B(APO B)用透射比浊法 ;脂蛋白a[LP(a) ]用单抗比浊法。结果 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较对照组 :Glu、TC、LDL c、APO A1,P <0 .0 0 1,有极显著性差异 ;TG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 :较对照组HDL c ,APO B ,LP(a) ,TGP <0 .0 1,有显著性差别。冠心病组较对照组 :HDL c、APO B、LP(a) ,P <0 .0 0 1,有极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与高血压组比较 :HDL c、APO A1、APO B、LP(a)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糖、血脂、载脂蛋白及脂蛋白 (a)可作为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有用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并且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建瓴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HLP)大鼠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B(apoB)、脂蛋白(a)[LP(a)]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建瓴汤组、降脂灵片组及辛伐他汀组5组,每组12只,各组动物给予不同处理、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apoA.I、apoB、LP(a)浓度。结果建瓴汤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apoB、LP(a)水平(P〈0.05,P〈0.01),显著升高apoA.I水平。结论结果提示建瓴汤通过升高apoA—I、降低apoB进一步发挥血脂调节作用,通过降低LP(a)水平降低了心脑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a)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 (a) [Lipoprotein(a)Lpa)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LP(a)的浓度。 结果 脑梗塞组LP(a)浓度为 ( 0 .40± 0 .2 5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 0 .2 2± 0 .15 )g/L) (P <0 0 1) ,复发脑梗塞与初发脑梗塞比较 ,血LP(a)含量及LP(a)增高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初发脑梗塞组 (P <0 0 5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LP (a)水平含量呈正相关 ,LP(a)水平与年龄、血压、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 (P >O 0 5 )。 结论 LP (a)为一独立的致脑梗塞危险因素 ,同时亦是脑梗塞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含量可做为判断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之一 ,且对有缺血性中风倾向病人测定LP(a)含量可推测其患病风险和对已发生脑梗死者 ,可推测其再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