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秋雯  梁爽 《中草药》2020,51(5):1350-1360
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民间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萜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羊踯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羊踯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羊踯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口服以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但药物治疗存在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中药外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方式,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利用药物和热量的双重作用,发挥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宣痹止痛的作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佳、疗效迅速等特点,还可以降低口服药物用量、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现介绍中药外洗法的作用特点,并根据中医对RA的5种分型,对中药外洗法治疗R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7)
药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跟痛症以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酒具有抗炎、镇痛、抗癌、提高免疫、抗疲劳、延缓衰老、保护肝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等作用。回顾现有文献报道,虽然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药理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作用方面。本文就药酒的抗炎、镇痛作用药理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药酒抗炎、镇痛效应的药理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拓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特征之一就是滑膜组织表现为增生性侵蚀性生长,其生长性质和病理学行为在许多方面类似于肿瘤组织的特性,对软骨组织造成进行性破坏。因此延缓甚至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与诱导其凋亡将成为治疗RA的主要策略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藤碱(sinomenine,SN)是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主要将近年来有关SN在RA抑制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与诱导其凋亡方面的研究作一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勇 《家庭中医药》2021,28(6):47-4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滑膜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药治疗该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种中药既能抗炎镇痛,又具备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呈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药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全世界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药效好、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解热镇痛抗炎类中药的药效学及相关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者通过查阅、分析和归纳文献,综述近年来中药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65-226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难治性疾病之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RA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成分配伍抗RA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逐步阐明,开发出以青藤碱注射液、雷公藤多苷片和白芍总苷片为主的靶点明确、疗效确切的中药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动物模型在认识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多种评价抗RA药物作用的动物模型中,作者认为应用Ⅱ型胶原蛋白混合弗氏佐剂诱导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筛选和研究治疗RA药物的理想模型。故文章对中药有效成分治疗以CIA为代表的RA实验模型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罗永明 《中药材》2003,26(4):298-30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优势独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开发价值。而中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生物活性表现在抗菌、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中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4)
中药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药效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糖类、挥发油、氨基酸等。研究报道竹节参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IgG的含量、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阻止脾脏的过度增殖、调节炎性介质的水平、减轻血液的粘滞状态、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等有关。本文对竹节参的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理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竹节参及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海马中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建阳  冯琼 《中国针灸》1998,18(1):47-49
以 Freund氏完全佐剂复制的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选用悬钟、昆仑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观察电针 (EA)对实验性 RA海马中 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痛阈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EA抗炎镇痛的中枢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电针对实验性 RA有确切的抗炎镇痛效应 ,可以抑制炎症痛模型的 FL I阳性细胞的表达。对探讨针刺对 RA的抗炎镇痛中枢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反复发作严重时会造成关节畸形。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理生理过程涉及许多不同类型细胞。目前RA患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用药主要以缓解病情,减轻炎症症状为主。DMARDs、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是治疗RA的临床首选药物。中药复方因其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也常应用于RA的治疗中。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多靶点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纳米技术与中西抗炎药物的结合可减少传递药物的尺寸、提高药物传递准确性、增加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扬长避短地提高药物对RA的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五年来用于治疗RA的临床中西药及其纳米制剂,探讨了中药纳米制剂在治疗RA过程中不同的进展,特别通过关注中药及其药效活性成分纳米制剂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研发临床效果突出的新型纳米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君丽  孙蕾  席忠新  李霞  孙连娜 《中药材》2012,(8):1355-136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中药治疗RA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本文就近年治疗RA的中药单体有效成分从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酚类、萜类及其作用机制加以综述,为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血管翳为其基本病理改变,病情发展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累及脏器[1-2].目前口服药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生物制剂等为主,尚不能根治,且长期用药往往带来一定不良反应,以致治疗依从性较差.RA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一定程度限制其广泛的应用。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且毒副作用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确。自噬的过程是细胞自身在受到外界的刺激,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触发的一系列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主动的生物学过程,其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研究表明自噬异常与RA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以干预RA血管翳生成、滑膜炎症和骨破坏等关键病理环节,从而影响RA的进展和预后。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自噬过程,发挥治疗RA的作用。本文对中药调控自噬进而干预RA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以期为中药治疗RA重要作用机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不当易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附子作为具有抗炎、抗寒冷、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其复方在RA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改善症状,但作用机理不明确。文章结合近5年有关附子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附子复方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持续的滑膜炎性反应是该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近年来艾灸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大量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对RA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从糖皮质激素受体、褪黑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轴、胆碱能神经等中枢层面和局部炎性介质、相关细胞因子及多种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外周层面总结探讨艾灸对RA炎性损伤的修复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长玲  林兵  郑承剑  秦路平  韩婷 《中草药》2011,42(7):1435-144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天然药物治疗RA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天然药物抗RA作用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抗菌、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目前已开发出青藤碱注射液、雷公藤多苷片和白芍总苷胶囊等多种新型RA治疗药物.现就天然药物在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适于长期应用,因而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中药的抗RA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得到初步阐明。本文就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及评价。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由于RA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在临床用西药治疗RA的同时,中药对于缓解和控制病情有明显的效果,还能缓解和对抗化学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笔者对近年来临床治疗RA常用中药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R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潘裕辉 《河北中医》2007,29(8):758-76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以滑膜细胞的大量增殖,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属一难治性疾病。因西医对R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认识,因此也无良药,只能针对已知的某一环节来缓解病情。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来中医中药治疗RA的实验研究成果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1抗炎镇痛作用RA的一个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之一。王德俭等[1]动物实验研究祛湿止痹丸(羌活、独活、藏红花等)的抗炎镇痛效应时发现祛湿止痹丸能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致炎足和非致炎足的足跖肿胀,而且能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炎的足跖肿胀;延长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表明该丸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李亚平等[2]研究发现芪地通痹汤(黄芪、地黄、汉防己、秦艽、炒补骨脂、醋制延胡索、川芎、人参叶、寻骨风、鹿角片、蕲蛇、甘草等)能明显抑制弗氏完全佐剂(FCA)所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肿胀和角叉菜胶致炎后引起的大鼠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