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特性,研究其对诊治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样选取6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68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资料。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Q波15例(占22.06%),对照组心电图异常Q波仅有2例(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以其价格低廉、无创伤、安全有效等特点,而被各大医院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3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3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以及心电图特点。结果:3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1)心悸或胸闷(37例,占100.0%);(2)胸痛(20例,占54.1%);(3)憋气或劳力性呼吸困难(11例,占29.7%);(4)头晕(8例,占21.6%);(5)晕厥(5例,占13.5%),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为:(1)ST-T改变(26例,占70.3%);(2)异常Q波(8例,占21.6%);(3)左心室高电压(3例,占8.1%),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胸闷、胸痛、憋气、劳力性呼吸困难、头晕以及晕厥等,心电图特点为异常Q波、ST-T改变以及左心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被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44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 ST-T改变38例(86.4%),左心室肥大18例(40.9%),电轴左偏13例(29.6%),异常Q波21例(47.7%),心律失常21例(47.7%),房室传导阻滞6例(13.6%),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11.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6.8%)。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表现多种心电图异常,特异性不高,但敏感性高,结合患者心电图ST段、T波及QRS波群的变化,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现将二院10年来心电图资料,统计并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异常Q波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二院自1984年4月~1994年12月间心电图资料。有明显异常Q波者258例,其中可确定心梗引起的Q波140例(54.3%),非梗塞性异常Q波118例(45.7%)。 1.1 非梗塞性Q波病因 ①心血管系统疾病共87例(73.7%)。其中,慢性肺心病31例(26.3%),急性肺心病2例(1.7%);肥厚性心肌病4例(3.4%);扩张性心肌病5例(4.2%);LBBB7例(5.9%);RBBB8例(6.8%);预激综合症25例(21.2%);急性心肌炎2例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 5~ 72岁 ,平均 5 5 .8岁。经采集病史、常规体检、多次血清酶测定、X线诊断、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均不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 ,而在常规心电图中检查出异常Q波 ,其异常 Q波均具备以下特征 :1Q波时间 >0 .0 4 s;2 Q波深度 >R/ 4。异常 Q波出现在 、 、av F导联 1例 ,V1 导联 7例 , 、av F、V5导联 2例 ,V1 、V2 、V3导联 1例。病种为慢性肺心病 8例 ,冠心病 6例 ,心肌病 4例 ,肺气肿 2例。2 讨论心电图中异常 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但某些非心肌梗死性疾病亦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异常 Q波 …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IDCM)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年龄显著地上升 ,老年人 IDCM占 10 %~ 39% [1 ] 。现报道 48例老年人 IDCM,探讨其诊断及可能的病因和 (或 )危险因素。1 材料和方法我们两院 1985年至 2 0 0 0年 6月间收治年龄≥ 6 0岁IDCM48例 ,诊断标准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和心室收缩弥散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 (EF)≤ 40 %~ 45 % ,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男 3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7.5± 6 .7) (6 0~ 83)岁 ,>70岁占 2 8.6 %。并有高血压 18例 (37.5 % ) ,长期吸烟史 2 5例(5 2 .1% ) ,嗜酒史 13例 (2 7.1% ) ,…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一般认为多发生于青壮年,实际上50岁以上老年人亦相当常见。本文仅就我院两年来55例住院病人作回顾性分析,供临床诊治工作参考。诊断依据和概况参考有关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拟定老年充血型心肌病诊断依据如下;(1)经体征、X线及/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增大,(2)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3)心电图示异位心律,传导阻滞,心肌损害或异常 Q 波等,(4)有昏厥发作史;(5)栓塞性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对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肝硬化心电图 Q T间期 (Q Tc)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初步探讨复方丹参对异常延长的 Q Tc有否治疗作用。方法 :检测 14 3例肝硬化患者与 5 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 Q 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 (AL B)、血清总胆红素 (TBIL)、血清钾、血清钙、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和碱性磷酸酶 (AL P)等指标 ,组间比较 Q 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 Child分级间 Q Tc异常率 ,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 Q Tc与各项相关指标的关系。37例 Q Tc异常延长而无低钾、低钙血症的肝硬化患者中 19例行常规治疗 ,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滴丸口服 ,治疗随访 2个月后比较异常延长的 Q Tc的纠正率。结果 :肝硬化组 Q Tc为 (435± 2 5 ) m s,非肝硬化组为 (40 5± 2 3) ms,2组比较 P<0 .0 0 1;以 Q Tc≥ 4 4 0 m s为异常 ,肝硬化组异常率为 39.90 % (49/14 3) ,非肝硬化组为 14 .0 0 % (7/5 0 ) ,2组比较 P<0 .0 0 1。肝硬化组中 Child C级的 Q Tc异常率为 6 2 .5 0 % (2 0 /32 ) ,B级为 4 0 .5 0 % (17/42 ) ,A级为 2 9.0 0 % (2 0 /6 9) ;A级与 C级比较 P<0 .0 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Q Tc与 Child积分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0 .33(P<0 .0 1) ;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1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 (IHSS)心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 2 0 0 0年收治的 18例高血压IHSS患者的资料。结果 :心电图显示V1,aVR导联T波直立 ;Ⅰ ,Ⅱ ,Ⅲ ,aVL ,aVF ,V3 ~V6导联T波倒置 0 4~ 1 0mV。 8例ST段呈凸面下移 0 0 5~ 0 2mV。 14例胸导联V3 ~V6R波之和 >6 5mV ,8例有Q波 (多见Ⅱ ,Ⅲ ,aVF ,aVL导联 ) ,仅 3例有室性早搏。结论 :V1,aVRT波直立 ,V3 ~V6T波深倒置及R波之和 >6 5mV ,对高血压IHSS临床初诊及筛选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6年来,我们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尿毒症期患者64例,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中发现典型异常改变有48例,现总结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5岁。48例患者来自不同原发病因,诊断符合《肾脏病学)标准并伴有程度不等由尿毒症所引起的并发症。 1.2 异常心电图改变:①心电图波组改变:P波低平2例,呈双峰时间增宽1例;QRS波群低电压4例,电压抬高6例;ST段抬高8例,压低18例;T波高尖5例。倒置8例(胸导联);U波出现2例;Q—T延长5例,极短(使ST段与T波上升肢融合一起4例)。②心律失常改变:房性过早搏动8例,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纤颤2例;室性过早搏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84-286
探讨心电图(ECG)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收集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显示:左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RV4RV5RV3),胸前导联(V3-V6)T波巨大对称性倒置,以V4~V6导联最为明显,ST段压低以胸前导联显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会发生特征性改变,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与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2.
U波异常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 5 2例 ,应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脉造影 ,分析 S段缺血性改变、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 38例中 ,常规心电图 ST段呈缺血性改变者 16例 ,U波异常者 8例 ,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 4 2 .11%、2 1.11% (16 / 38、8/ 38) ;运动试验阳性者 2 6例 ,运动诱发 U波异常者 15例 ,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 6 8.4 2 %、39.4 7% (2 6 / 38、15 / 38)。冠脉造影阴性者 (n=14 )中 ,常规心电图 ST段无缺血性改变 6例 ,U波正常 13例 ,特异度分别为 4 2 .86 %、92 .86 % (6 / 14、13/ 14 ) ;运动负荷时 ,结果阴性 9例 ,U波正常 14例 ,特异度分别为 6 4 .2 9%、10 0 % (9/ 14、14 / 14 )。结论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敏感性虽不如 ST段下移的高 ,但 U波异常的特异性高 ,尤其是运动诱发的 U波异常更具诊断价值 ;缺血性 U波异常有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将我院近年遇到的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ECG4 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6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5 9岁 ,均有明确的症征 ,且经 UCG确诊。主要心电图改变 :1心肌损害 :ST段和 T波异常 ,是本病最常见的 ECG改变 ,4 8例中 32例有 ST段水平型压低 ,2 4例有 T波对称型倒置 ,异常 Q波 2 0例。 2房室肥大 :左室肥厚 2 0例 ,右室及左房肥大各 4例 ,双室肥厚 8例。3心电轴左偏 :4 8例中 16例呈额面电轴左偏 ,其中 12例有左室肥厚心电图改变。 4心律失常 :4 8例中 2 0例出现心律失常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 8例 ,室性早搏 4例 ,完全性右束…  相似文献   

14.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及预后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总结分析了 1990 - 0 1~ 2 0 0 0 - 0 5收治的 6 0岁以上的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 ,并讨论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0 2例老年 DCM患者中 ,男 5 8例 ,女 44例 ,年龄 6 0~ 88岁 ,平均 6 0岁± 2 .2 5岁。临床诊断符合以下标准 :1体检、X线和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增大 ;2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或栓塞并发症之一以上 ;3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 ,且变化较大 ,常伴有第 3和第 4心音及奔马律 ;4ECG有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 ,原发性 ST- T异常及非梗塞性 Q波等 ;5能排除其他心脏病和特异性心肌病。其中 1和 3必备。本组 10 2例患者均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心电图PtfV1的影响。方法 :血液透析前后 30min内各记录 12导心电图 ,按照Morris法测量V1导联P波终末负向波的宽度 (s)与深度 (mm)的乘积得PtfV1值。结果 :2 6例ESRD患者血液透析前 2 2例异常 ,占 84 .6 2 % ,血液透析后 6例异常 ,占 2 3.0 8% ;血液透析前后心电图PtfV1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观察ESRD患者PtfV1异常程度 ,特别是动态观察PtfV1的变化 ,对于判断ESRD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了解血液透析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心电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首次、溶栓后及出院前系列心电图变化.结果 ①入院时首次心电图:心动过速26例(60.47%),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23.26%);V1导联和V1~V2导联、V1~V3导联、V1~V4导联、V1~V5导联、V1~v6导联T波倒置分别为34例(79.70%)、20例(46.52%)、12例(27.91%)、9例(20.93%)、7例(16.28%)和2例(4.65%);SⅠ>0.1 mV、TⅢ倒置、QⅢ和SⅠQⅢTⅢ分别为23例(53.49%)、21例(48.84%)、27例(62.79%)和20例(46.52%).②溶栓后心电图:心动过速消失20例(76.9%),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4例(40%),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4例,SⅠ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11例.③出院前心电图:心动过速消失;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ST段回基线,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多变,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对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5 1.0 4± 2 .17)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 1例T波倒置 ,16例ST段压低 ,13例R波振幅≥ 2 .5mv。ST -T改变及R波振幅的增高以V4 、V5最明显。 8例在睡眠和心率缓慢时ST -T改变程度加重 ,10例QTc延长。ST -T改变程度及R波振幅的高低与心尖肥厚程度无关 (r2 =- 0 .36 ,P =0 .76 8;r2 =0 .188,P =0 .30 9)。结论 :心电图有T波倒置、ST段压低、R波振幅增高 ,并以V4 、V5导联为主 ,或加以反常的动态改变 ,应高度怀疑AH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部入选患者心电图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包含心律失常、Q波异常、左室面高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低平或倒置、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偏左等多项内容,而且以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要变化特征,占比为95.00%。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心电图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度,但也会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形,因此可联合心脏磁共振、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精准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方法:对23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心电图均有ST-T的异常表现,8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Ⅱ、Ⅲ、aVF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Ⅰ、aVL、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9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V4-V6、导联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范围小。结论:重视心电图的改变特点并与心脏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女性心尖球囊综合征(ABS)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50 例女性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 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8%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5.7%呈ST段抬高,抬高幅度0.1~0.8mV,抬高的ST 段在30 min~2 周回落;42%出现T 波倒置,24%出现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在6 h~1 个月消失;28%QT间期延长,38%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女性AB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改变具有短暂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