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电丛刺头穴从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6在沈阳脑科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男160例,女101例。均为首次患病,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丛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30例。②丛刺治疗组:采用超声电丛刺治疗仪于头部电丛刺顶区(运动区),以100—200Hz疏密波电针通过6-8h,1次/d,1个疗程30次。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药物同等治疗。丛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下预30d。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1)%为基本恢复,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αα颗粒膜蛋白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脂蛋白(a)水平。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柃验和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丛刺治疗组131例中:基本恢复31例,显著进步80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为96%(126/131);对照组130例:基本恢复14例,显著进步6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2%(96/130);丛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丛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A2、D-二聚体和脂蛋白(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丛刺治疗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与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 结论:超声电丛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康复疗效与机制。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SW组加用头部和肢体多极SW脑反射治疗,刺激值80~250U,每次治疗30min,1次/d,7d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EEG)、脑地形图(BEAM)、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SW组疗效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电图、脑地形图、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地改善脑功能,提高神经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行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和76.7%,电针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治疗后3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镁离子对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镁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有报道,但对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通过研究镁剂对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证实镁剂的脑保护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2000-01/2001-12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2岁,平均(62±4)岁.病变部位基底核区18例,放射冠区8例,大脑半球4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7~75岁,平均(63±5)岁.病变部位基底核区16例,放射冠区9例,大脑半球5例.方法治疗组均在12 h内应用250 g/L硫酸镁20 mL静滴,1次/d,连用7 d,14 d后进行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比较.对照组除不用硫酸镁外,其余治疗均同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体感诱发电位反应形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体感诱发电位治疗前后变化显著且逐渐好转.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60±5.3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41±4.35,差异有显著意义(t=4.141,P<0.01);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0±7.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0±5.37,差异有显著意义(t=2.99,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结论镁剂对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好转有显著影响,说明镁剂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及出院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手法复位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治疗优良率为79.1%,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48例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9.2%,主要表现为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晶  李宝栋  唐强 《中国康复》2012,27(5):327-32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认知训练,观察组加用头穴丛刺疗法。治疗前后评定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血浆皮质醇水平、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均P<0.01);2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1);2组事件相关电位中的P3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0.05),且观察组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3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疗法联合认知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康复疗效与机制。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SW组加用头部和肢体多极SW脑反射治疗,刺激值80-250U,每次治疗30min,1次/d,7d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EEG)、脑地形图(BEAM)、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SW组疗效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电图、脑地形图、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地改善脑功能,提高神经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评估高压氧治疗脑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40例及药物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35例,通过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善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48%,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效率分别为头痛、头晕87%,记忆力减退84%,失眠90%,焦虑、思维不集中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02~8.31)。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组(A组)、认知功能训练组(B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P300潜伏期变化以及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各组MMSE评分提高,P300潜伏期缩短,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P<0.05).且在提高MMSE评分、缩短P300的潜伏期、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方面,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体内皮质醇含量,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体感诱发电位 (SEP)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大面积脑梗塞 5 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 ;亚低温组即施亚低温治疗 ,将患者肛温控制在 3 4℃~ 3 5℃ ,持续 4 8h,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后第 8天对两组进行 GCS疗效和 SEP评估 ,6个月后进行 GOS预后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经治疗后 ,GCS评分及 SEP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均 P<0 .0 5 ) ;随访 6个月时亚低温组 GOS预后评估也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异常 SEP指标 ,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