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恶性肿瘤的治疗除了处理局部病变以外,尚需解决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这是Halsted于1894年在治疗乳腺癌的时候确立的。1906年Crile根据这一原则发表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观点,奠定了头颈外科治疗转移灶的手术基础。其5年生存率就鳞癌来说,在30%~50%之间。50年代Martin及Beahrs将手术规范化,成为头颈外科的经典手术。这二篇文章应该为所有处理颈部转移灶的外科医师熟读。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后预后,主要取决于手术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本文以胃癌根治切除术272例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按淋巴结转移特点,结合肿瘤部位和病期早晚,初步探讨胃癌的合理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材料和方法 1977年1月~1984年12月,我科收治胃癌473例。手术率为98.5%(466/473),切除率为84.1%(392/466)。根治切除占69.4%  相似文献   

3.
颈淋巴结清除术系头颈癌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对手术合并症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从1956年6月至1962年8月共在70例头颈癌病人行73次颈淋巴结清除术(包括两侧分期手术1例和复发后第二次手术2例)。其中联合根治切除术33次,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25次,原发灶与部分颈淋巴  相似文献   

4.
提高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意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乳腺癌外科治疗始于Halsted提出的乳腺癌根治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除是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重要内容。目前,乳腺癌患者清除腋窝淋巴结对于有转移腋窝淋巴结的治疗、进行精确的肿瘤临床分期、协助预测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乳腺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在可手术乳腺癌中有50%~70%患者并无腋淋巴结转移,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仅5%左右有腋淋巴结转移。另一方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可能导致患侧上肢水肿等难以处理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外科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宁 《中国肿瘤》1999,8(11):509-511
1历史回顾1894年美国医生Halsted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开创乳腺癌根治手术,即整块广泛切除患肿瘤组织包括全乳房、胸肌及区域淋巴结,使术后复发率由当时的58%-85%下降到6%,同时也使肿瘤器官的广泛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成为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推动了近代肿瘤学的发展。50至70年代,Halsted手术受到了清扫范围扩大到胸骨旁、锁骨上或前上纵隔的扩大手术的冲击,但后者疗效并不比前者优越,加之术后形体不佳,手术并发症高,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自然淘汰。70年代美国学者Fisher明确指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6.
胃癌术后预后,主要取决于手术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本文以胃癌根治切除术272例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按淋巴结转移特点,结合肿瘤部位和病期早晚,初步探讨胃癌的合理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材料和方法 1977年1月~1984年12月,我科收治胃癌473例。手术率为98.5%(466/473),切除率为84.1%(392/466)。根治切除占69.4%(272/392),姑息性切除占30.6(120/392)。对根治性切除272例中满1年以上的251例进  相似文献   

7.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的程度,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合理而适当的淋巴结清除,应尽可能清除受侵的淋巴结。又尽量保持病人的生理及免疫功能不受过分损害,不增加手术死亡率而提高五年生存率。本文以胃癌根治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结合文献对清除范围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自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共作胃癌切除73例。手术切除范围按全国胃癌协作方案“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范围(暂定)”的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最古老的方法。自十九世纪末Halsted 提出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原则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麻醉学的进步及抗菌素的应用,使外科医生有可能进行较大范围的手术以求肿瘤根治。但临床实践证明,仅靠外科手术,某些部位的癌瘤以及中晚期肿瘤难以奏效。为了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对某些肿瘤巳开展了术前和术后放射治疗。但是,外放射定位不够精确,剂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乳腺肿瘤整复外科技术是保留乳房手术的最新进展。这种术式需要术后放射治疗的配合,可以只切除肿瘤组织而保留乳房,而复发率与乳房切除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它既能充分控制肿瘤又不完全遵循Halsted和Patey根治或改良根治的理念。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概念最初由Keynes在1937年提出,而放射治疗则是为降低局部复发于1939年被加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胃癌根治切除术272例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按淋巴结转移特点,结合肿瘤部位和病期早晚,初步探讨胃癌的合理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材料与方法】 1977年1月一1984年12月,共收治胃癌473例。手术率95.5肠。(46e/473),切除率54.1肠(392/465),根治切除率69.4肠(2了2/392),姑息切除30.6(一20/392)。根治切除272例满一年以上的251例进行随访,失访24例(按死亡计算),随访率90.4肠(227/肠1)。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  相似文献   

11.
Ⅰ、Ⅱ期乳腺癌的病理与外科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Ⅰ、Ⅱ期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对199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137例Ⅰ、Ⅱ期乳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实施Halsted手术40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37.5%(15/40),实施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79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7.9%(22/79),保乳手术18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11.1%(2/18).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17例,其中改良根治术10例(13.2%,10/76), Halsted手术4例(12.1%,4/33),保乳手术3例(16.7%,3/18).Halsted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局部复发率与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率,统计学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与Halsted手术的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无明显差异,但保乳手术对于女性的躯体完整性损伤小,有待探索,应改进Ⅰ、Ⅱ期乳癌外科治疗方案,加强术后辅助治疗,追求微创化、"个体化",结合东方女性的乳房特点,积极推进保乳手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051323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命名(2004年,大连),051324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的预防及处理,051325 放疗联合瘤内注药治疗颈转移癌疗效观察,051326 颈清扫术治疗晚期颈转移癌的远期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051327 强负压吸引治疗8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还是适用于各期浸润性乳腺癌。Halsted于1894年提倡的乳腺癌根治术过去一直是作为乳腺癌的典型手术方法,但在1950年起由于明确了内乳淋巴结也是乳腺癌的直接转移途径,因而开展了各种方式的包括内乳淋巴结清除的扩大根治术。但对这两种根治手术的疗效及手术指征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院自1952~1978年共施行乳腺癌根治术740例,扩大根治术(除9例胸膜内以外均为胸膜外法)1,091例,随访  相似文献   

14.
723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通过对72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对10年间手术治疗的723例结肠癌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723例结肠癌中,R0(病理根治)术550例,占76.07%;R1(镜下切端阳性)25例,占3.46%;R2(大体阳性)148例,占20.47%.手术死亡率为0.55%.278例患者于术后107个月内死于复发和转移.其中肝转移16例,肺转移7例.平均生存时间为(80.19±1.87)个月.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69%、76.07%、67.48%.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式、肿瘤根治度、围手术期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及病理分期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根治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肿瘤的根治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胃癌选择性根治Ⅲ式手术及其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进展期胃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从1981年开始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合理的淋巴结清除范围。据此,我们提出了选择性根治Ⅲ式手术(简称选择性R_3)方法,明显提高了生存率。选择性R_3切除范围,除与一般根治术相同需彻底切除胃原发病灶、大小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胃近旁淋巴结(第1站及个别组第2站)外,尚需常规清除第1、2站的全部及第3、4站中转移率高的几组淋巴结,如11、12、13、14、15、16组等。如需要,应行联合脏器切除。我科1978年~1980年间,共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230例,其中根治切除组术式为一般根治术,共140例(未行第2站以远淋巴结清除);1981年~1984年间共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369例,其中根治切除组术式为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3年8月~2005年2月需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腹腔镜组(28例)和传统开腹组(31例),对比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和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和开腹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35;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开腹组,P=0·041;两组生存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切口种植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月~1993年12月,作者施行肺癌手术426例,术后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159例,其中中心型肺癌81例,周围型肺癌78例。行根治性手术135例,姑息性手术24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71.1%,3年生存率29.0%,5年生存率21.7%。资料表明,影响N2肺癌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细胞类型、转移淋巴结数量和部位以及手术根治程度。除T4肿瘤外,肺癌T分级对手术预后不构成主要影响。为达到根治目的和正确判定预后,术中应当广泛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其靶区的勾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手术与病理资料证实,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有规律的,即从一个区域向邻近区域转移,就特定肿瘤而言,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区域。基于这种规律性转移,外科手术已由根治性颈清扫术发展到依据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清扫的治疗效果为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ENI)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春富  刘昶  许军 《肿瘤学杂志》2010,16(12):985-98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同一手术组施行的28例腹腔镜和30例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病例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和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和开腹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腹痛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性短于开腹组;两组5年生存率、淋巴结清除数目、切口种植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可以达到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自1906年Crile首创经典式颈淋巴结清除术(Neck dissection简称颈清术)以来,临床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术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改进,使之日趋完善.合理.并逐步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