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SRS)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方法,以指导临床获得最佳疗效。方法:分析接受SRS治疗的126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随访24~54个月,平均30个月;治愈81例,疗效显著3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3.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RS治疗原发性TN疗效显著,临床治疗中的质量监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顽固的颜面部疼痛,TN不仅能够引起患者不适,同时显著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三叉神经半月节是治疗顽固性TN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由于该技术操作拥有自身优势,许多患者对PMC这项技术非常青睐。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外关于PMC治疗TN的应用效果、所产生的问题及PMC治疗TN的方法学、临床应用与研究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其展望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结节(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超声检出率可达20%~76%。明确TN病理性质对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是TN术前鉴别诊断的金标准,美国甲状腺学会建议对直径大于1 cm的结节行US-FNA,由于US-FNA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有部分样本不能被明确诊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研究表明,对细针穿刺(FNA)样本进行分子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不足。本文就分子标志物对TN诊断及预后评估相关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螺旋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PRF)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半月神经节PRF治疗的经典TN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NI疼痛分级,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通过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长期疗效。结果:PRF治疗经典TN的初始有效率为85.12%;患者术后1、6、12、48、96、120个月的无痛生存率分别为85.12%、82.62%、78.98%、70.47%、63.98%、61.08%;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PRF治疗经典TN,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多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神经疾病,以三叉神经周围支面部分布区疼痛为特点。目前,TN已知的病因有: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无髓鞘树突、多发性硬化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但仍有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因T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其复杂性,所以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术(Trigeminal Nerve Block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创伤小的手术,具有可重复治疗的特点。本文就三叉神经痛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TN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28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B组29例在疼痛部位及板机点周围皮下注射肉毒素治疗。治疗后1,3及6个月时随访,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脱失7例,A组3例,B组4例。与治疗前3个月SF-MPQ及SF-36平均分作为基础水平比较,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SF-MPQ评分明显下降,SF-36明显上升(P<0.01),B组表明更明显(P<0.05,P<0.01)。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不适患者多于B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TN发作作用高峰1~3个月,维持时间6个月,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2008年5月我院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20例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TN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5~79岁,平均56岁;右侧6例,左侧14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们对体检的重视以及高频超声检查的普遍应用,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 TN)的检出率迅速升高。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进行TN筛查,在人群中的TN检出率为19%~68%[1]。自2001年Dupuy等[2]首次将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复发病灶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后,RFA作为一种微创、疗效好且患者耐受良好的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部分需要干预治疗的TN患者。目前,RFA技术在甲状腺疾病中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良性TN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治疗,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术后颈部局部复发病灶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enasdn-C(TN—C)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分级的56例肾癌、15例正常肾组织TN—C的表达,分析TN—C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癌组织TN—C阳性表达率为53.6%(30/56),正常肾组织未检出TN—C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0,P〈0.01)。TN—C的表达随着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02—0.041);TN—C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1,P〈0.05)。结论TN-C的表达与肾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TN)是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的一组疾病,其治疗方法除继发性TN应去除病因外。相当部分的特发性TN,由于其病因尚不甚明确。故治疗方法各种各样。但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的进一步认识,在治疗上也取得较大进展,现仅就近年文献对本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一、药物治疗 本世纪60年代即有报告用安乃近、乙酰基水杨酸、度冷丁、溴化钠等治疗TN,但仅在TN初期有短效,长期使用非成瘾性止痛剂可出现造血抑制和变态反应。维生素B_1、B_2均有止痛作用。VitB_1缺乏可引起周围神经剧痛,VitB_(12)的止痛效果仅在大剂量中(肌注1mg/次,10~50mg/疗程)表现出来。抗惊厥治疗TN以苯妥英钠应用最早 其肠外给药作用最佳,但副作用较多,如畏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心动过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