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根据髁状突骨折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选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疗法的效果,为适应证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总结1994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50例(61侧)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的方向、程度,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意愿选择治疗方法,21例(25侧)保守治疗,29例(36侧)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总体优良率为81.3%,手术治疗效果总体优良率为92.6%。结果结论两种疗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严格适应证选择,才能提高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168例髁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临床观察、总体疗效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颌间固定保守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手术切开固定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翼外肌-髁状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功能评价。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00。450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a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颁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随诊复查,内容为: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面型双侧对称,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有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一周颁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进行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髁状突高位骨折经手术复位骨固定术可取得良好疗效。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并着重讨论了髁状突高位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入路和内外固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涂晓宁 《华夏医学》2007,20(2):284-285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髁状突骨折手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分析101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结果:髁状突骨折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在适应证的选择上应慎重。结论:髁状突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郭学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66-2167
目的:探讨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45例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优良率为92%,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75%,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手术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根据患者适应证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手术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综合效果比保守治疗更优,且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髁状突游离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髁状突游离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2 5例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游离复位 ,用克氏针、钢丝、微型夹板和骨皮质螺钉固定 ,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 72 % ,全部患者无开口受限和关节症状 ,7例有开口偏斜、轻微错牙合畸形等并发症 ,1例面神经颞支损伤 ;影像学评价优良率 5 6 % ,11例有髁状突移位、骨质吸收和畸形改变。结论 髁状突游离复位可较好地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构 ,有效地恢复颌牙合功能 ,损伤较轻 ,改进骨折固定方法可提高疗效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治疗髁状突骨折2例王非,胡敏,丁树湘(口腔科)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多年来常采取保守治疗,即上下颌间结扎、牵引固定。当保守治疗不能恢复咬关系或骨折块移位影响下颌运动时,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经典的手术方法为暴露骨折部位、复位(或切除)下颌髁状突...  相似文献   

9.
髁突是下颌骨骨结构的薄弱区域之一,外伤后易发生骨折且复位难度大,固定困难,手术要求高。其中以髁状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最难诊治,作为髁突囊内骨折的重要分类,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国内外学者关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是应采用保守治疗还是采用手术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固定方法的改进和固定材料的发展,目前认为手术治疗更有利于功能重建的观点得到更广泛的认同。本文将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手术治疗两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外肌-髁状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功能评价.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颌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随诊复查,内容为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面型双侧对称,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有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一周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进行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卢延军  张志宏  张威 《当代医学》2011,17(29):68-69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6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29例,B型12例,c型15例。分别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动力髁螺钉、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在5~14个月内愈合。根据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膝关节功能优35例,良13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最大限度获得骨折复位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良好复位,可靠内固定,早期功能练习,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各类髁状突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至今收治的 68例 84侧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结果 :无骨折移位的Ⅰ类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Ⅱ类 (骨折片成角移位 )、Ⅲ类 (骨折片重叠 )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 (P <0 .0 5 ) ,前者痊愈和显效为 73 .2 2 % ,后者则主要是微效和无效 (60 % ) ,痊愈率仅 13 .3 3 % ;Ⅳ类 (髁状突断端脱出关节凹 )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对于有移位的髁状突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髁突颈部骨折开放复位术临床及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髁突颈部骨折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评价开放复位术后临床及X线结果。方法 :对2 0例 32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片显示均为伴有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髁突仍位于关节窝内的 2 2侧 ,位于关节窝以外的 10侧 ;骨折片间移位形成夹角 ,平均为 4 2 .78°,大于 90°者 5例 ,小于 90°者 2 7例。临床表现 :咬牙合关系紊乱、开口受限、开口型异常、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障碍、面型不对称等 ,手术治疗后均得到改善 ,且病人主观感觉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骨断端间对位良好。结论 :髁突颈部骨折影响患者咬牙合功能 ;骨断端间移位形成夹角 (大于 4 0°)的病例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手术前后的X线诊断及随访应被认为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髁状突骨折108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8例(139侧)髁状突骨折患者应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远期随访分析研究.结果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弹响、偏、张口受限及面神经损伤.结论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各自的优缺点,结合自己的技术力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型钛板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方法在成人髁突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这两种治疗方法选择的可靠性及愈后结果。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矿工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2011年间收治的21例成人髁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1例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病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对照组中10例患者采用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固位,骨折侧后牙区放置颌垫的方法。术后1周内调节颌间弹力牵引,以最大程度地恢复伤前咬合关系,并使骨断端最大面积达到复位,术后制动牵引的时间3—5周不等;实验组中11例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及髁突摘除的手术治疗,治疗程序遵循术中及术后1周保持制动,恢复并保持伤前咬合关系,然后去除弹力牵引,开放12I腔,尽可能使121腔功能得以发挥。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分别于术后的3个月,半年复查。通过临床及x光摄片检查,结合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估,愈后结果提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例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治疗前,首先依据外伤力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对成人髁突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然后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对骨折类型进行临床分类。术前再针对骨折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就能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间应用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AO/ASIF分类法,其中A型骨折21例,B型骨折16例,C型骨折12例;术后应用CPM机康复锻炼。结果 49例骨折经术后4~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8周~14个月,平均5.2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优22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4.9%。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具有良好的解剖形态,符合人体力学要求,采用股骨远端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是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5例股骨远端骨折(B型以上)患者按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行回顾性调查,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骨折均在6~12个月内愈合。按Karlstrom的评价标准,动力髁螺钉优良率83.3%,解剖型钢板优良率90%,克氏针加松质骨螺钉优良率42.8%。结论: 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最理想的方法;克氏针加松质骨螺钉对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固定方法并评价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7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内固定方法,并随访其疗效。结果:经过0.5-8年随访,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95.7%,股骨髁支持钢板的骨折愈合率为82.3%,均无1例感染。动力加压钢板(DCP)的骨折愈合率为73.3%,动力髁部螺钉(DCS)的骨折愈合率为84.2%,2组中各有2例和l例出现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5个月、6.5个月、7个月和6个月。结论:根据股骨远端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物。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适应证广,操作方便,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下床,而动力加压钢板、髁支持钢板和动力髁部螺钉对关节没有破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骨折不同Muller分型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9年8月青州市人民医院骨科12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67例、女57例;年龄16~84岁,平均47岁;左侧72例,右侧52例;根据Muller分型,A型66例,B型23例,C型3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8.1%)。采用非手术治疗22例(17.7%)全为A、C型;其余均采用手术治疗,B型23例根据骨折的累及范围和粉碎程度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A、C型12例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67例采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例因个人原因未获得随访,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9.6个月。手术治疗后,A、B、C 3型的Neer评分依次降低;A型和C型骨折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Neer评分显著高于采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的Neer评分(P<0.05)。结论:A、C型采用LISS钢板固定比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叶技锋 《中外医疗》2012,31(21):32-33
目的探讨临床实施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恢复分析。方法对选取的2007-2011年间该院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固定复位术,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跟踪评估。结果在术后6-12个月对56例患者进行随访,除2例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其余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该组患者功能恢复为优有35例,良有15例,可有5例,差有1例,其总优良率为89.29%。结论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的骨折,因此需要实施精确的解剖复位以及牢固的内固定,这样才能促进关节软骨修复以及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目前采取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由于其骨折复位较为良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实施准确的固定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还可有效提高骨折处复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