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06-2011年间肺癌脑膜转移患者10 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例肺原发病变均有明确病理组织学分类,脑膜转移病变均有影像学诊断依据,其中2 例脑脊液(CFS) 中找到癌细胞,5 例单独应用靶向药物治疗,2 例靶向药物+ 全脑放疗,单独鞘内化疗、鞘内化疗+ 靶向药物及鞘内化疗+ 全脑放疗+ 靶向药物治疗者各1 例.总生存期4 周-24 个月,中位生存期8 个月.结论 脑膜转移是肺癌的危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如能及早诊断并及时给予综合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中心型肺癌运用16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均实施病理检查与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者检出支气管管腔异常、支气管管壁异常、肺气肿和肺炎情况,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计算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敏感度、准确性、符合率、特异度。结果:200例疑似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78例为早期中心型肺癌,22例为非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188例为早期中心型肺癌,12例为非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检出支气管管腔异常、支气管管壁异常、肺气肿和肺炎情况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16排螺旋CT检查敏感度为97.19%(173/178),准确性为90.00%(180/200),符合率为90.00%(180/200),特异度为31.82%(7/22)。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及肺部解剖结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炎型肺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型肺腺癌的认识。方法 收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例肺炎型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29例PADC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7岁。最常见症状为咳嗽(16/29)、咳痰(14/29),有6例表现为支气管粘液溢,绝大多数无异常体征;影像学表现55.2%(n=16)表现为双肺病变,有82.8%(n=24)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在原发病灶周边可见卫星灶;支气管镜检查管腔内均未发现新生物生长,其中21例(72.4%)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钳取2~4块肺组织,15/18)、肺泡灌洗液找脱落细胞(10/19)得到病理诊断;肺叶切除术预后显著高于全肺切除、化疗、分子靶向及保守治疗。结论 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支气管粘液溢可能可作为诊断线索,影像学表现与肺炎难以鉴别,肺叶切除术是肺炎型肺癌治疗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观察多西他赛局部靶向注射结合全身化疗治疗在稳定瘤灶、延长治疗进展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寻找成本低、毒性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39例晚期NSCLC患者,均为病理确诊并有客观可测量指标,化疗前12小时均常规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Docetaxel 75mg/m2CT引导下经皮穿刺局部靶向注射,第1天;Nedaplatin 80mg/m2静脉点滴,第2天。21天为1周期,每例应用2个周期以上。结果:多西他赛局部靶向注射结合全身化疗治疗NSCLC疗效高,总有效率达61.54%,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结论:多西他赛局部靶向注射结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就是针对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治疗措施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70例晚期肺癌的患者,均经放疗、化疗、中药扶正、靶向分子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综合性干预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肺癌患者综合性干预治疗后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认为对肺癌患者远期疗效具有影响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恶性胸水、无放疗、病理类型为鳞癌、既往的化疗方式为:辅助+解救化疗、使用过靶向分子药物治疗、卡氏评分≥70分、转移器官的个数少是影响综合性干预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转移器官个数为0~1个、无恶性胸水、使用过靶向分子药物治疗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远期临床疗效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干预治疗措施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生存时间,使用靶向分子药物进行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结核的26例同时行抗肿瘤抗结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同时,按ECOG行为状态评分(PS)不同分别接受联合化疗、局部化疗、单药化疗、靶向治疗及放疗。26例中位生存期8.9个月,1年生存10例(38.4%),1例Ⅲ_A期患者最长生存25个月;易瑞沙治疗4例中生存最长1例24个月。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结核采用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获得与单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近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相应的临床治疗,其中4例进行了全脑放疗和鞘内注射治疗,7例进行了鞘内注射和靶向药物治疗,3例进行了鞘内注射、靶向药物及全脑放疗,1例进行了鞘内注射、靶向药物、化疗及全脑放疗。观察分析这15例患者的疗效,并随访其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经随访,最长生存期为3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作为肺癌的一种危重并发症,脑膜转移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如能予以及早诊断、及时进行综合治疗,那么将可显著促进患者生存期的的延长,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局限期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化疗或化疗 放疗.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早期易发生转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多种治疗措施的联合有序应用.对于诊断明确的局限期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有序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8例资料完整的青年(≤45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期、体力状况评分、血清CEA、CA125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58例规律治疗的青年肺癌患者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比较。结果: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血清CEA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肿瘤分期、PS评分、血清CA125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靶向治疗的PFS较化疗患者长(P<0.05),未突变组患者接受化疗PFS较靶向治疗患者长(P<0.05)。结论: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及血清CEA相关。青年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基因检测,突变患者首选靶向治疗,未突变患者接受化疗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与生存期及治疗的相关性以期为晚期肺癌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5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癌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分为高水平组(≥30%)68例,低水平组(<30%)26例。在两组中根据是否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呼吸内镜下介入治疗再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放弃治疗)。统计分析不同ki-67水平的肺癌患者治疗与非治疗组间生存期差异。将接受治疗患者按病理类型分出亚组(鳞癌与腺癌),再比较各亚组中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分析不同治疗方案肺癌患者生存期差异。结果:ki-67高表达组68例,中位生存期4个月,ki-67低表达组26例,中位生存期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低表达组中治疗组16例,中位生存期9个月,非治疗组10例,中位生存期4.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高表达组中治疗组54例,中位生存期5个月,非治疗组14例,中位生存期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肺癌患者,鳞癌接受化疗12例,中位生存期7个月,接受靶向治疗6例,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接受化疗20例,中位生存期5个月,接受靶向治疗10例,中位生存期7个月,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可作为晚期肺癌生存期预测指标,可对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肺癌晚期ki-67低表达患者,预计生存期长,接受治疗患者较未治疗患者生存期延长约6个月;ki-67高表达患者,预计生存期短,接受治疗患者与未接受治疗患者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Ki-67高表达腺癌与鳞癌患者,靶向治疗似乎较化疗生存期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肺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占肺癌总数较大比重。临床中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以肺脾气虚型多,健脾益气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健脾益气中药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结合能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减轻化疗及靶向治疗副反应,延缓耐药。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化疗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肺癌靶点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融联合化疗的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治疗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7例,治疗有效率为47.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鉴别诊断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间我院25例经临床证实的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以阻塞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癌病例,首次检查误诊为肺炎10例,误诊为结核5例,不能肯定诊断2例。结论对于临床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的肺部炎性病变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其占据恶性肿瘤首位。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现多采用靶向治疗为主,靶向治疗解决了除之前的传统治疗方法的空白,为更好的解决肺癌患者的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带来获益的同时,发现靶向治疗在后期会出现耐药性,从而使靶向治疗带来了局限性,本文介绍了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耐药机制以及中医药联合治疗靶向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将5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纳入本次研究工作;给予5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均施行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并将相关数据资料收集保存;研究结束后将检查结果与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作统计分析比较,进行判断该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支气管壁异常检出率、支气管腔异常常检出率及肺气肿和肺炎检出率)与病理结果对比,P0.05,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153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153例疑似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实施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为早期中心型肺癌的患者一共136例,与16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90.48%,准确性为90.20%。结论针对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实施16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患者肺段支气管、病灶部位、病变程度等具体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8.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其具有特异结合肿瘤细胞上特有的靶点,精确打击肿瘤细胞而又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分子药物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较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肺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CT在肺炎型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的肺炎型肺癌患者11例,大叶性肺炎患者11例,过敏性肺炎患者8例,选入的患者均进行X线胸片和CT检查,比较肺炎型肺癌组、大叶性肺炎肺炎组和过敏性肺炎组的CT结果.结果:肺炎型肺癌和大叶性肺炎患者的CT影像均集中表现为单发病灶,病灶分布于上叶、中叶和下叶,过敏性肺炎的病灶可全肺分布.肺炎型肺癌的小囊状透亮影、小结节影、瘤体显示和血管集束征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叶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的胸腔积液、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影的比例高于肺炎型肺癌,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肺炎型肺癌和大叶性肺炎的叶间裂的比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过敏性肺炎的小结节影的比例大于大叶性肺炎,小于肺炎型肺癌,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过敏性肺炎的磨玻璃影和血管集束征的比例与大叶性肺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肺炎型肺癌与大叶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的CT影像表现上存在差异,在临床中需要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缺乏有效地早期筛查手段,将近一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和转移。目前对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全身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就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