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目前仍占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中以宫缩乏力性出血为最多见。现对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0月间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8例,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0月之间分娩总数为1708例,按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为产后诊断标准,发生产后出血56例,发生率为3.27%,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8例。56例产后出血中,54例为足月分娩,2例为早产;初产妇53例,经产妇3…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7~1998年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100例,其中产后出血107例,占3.45%。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妊高征,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住院产妇共分娩3100例,其中产后出血107例,占3.45%。1.2 方法 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仍以《妇产科学》第2版为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400ml)。以弯盘收集及目测方法估计。1.3 产后出血量 最少400ml,最多3700ml。其中400~<1000ml83例,1000~<2000ml20例,2000~<3000ml3例,≥3000ml1例。1.4 年龄及孕产次 年龄最小19岁,最大38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40例。有3次及以上人流史的17例,最多的人流6次;生产3次及以上的6例。1.5 胎儿体重 ≥4000g7例,3500~3950g30例,3000~3450g29例,<3000g41例。2 出血原因2.1 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 宫缩乏力59例,胎盘粘连及残留14例,前置胎盘11例,软产道裂伤7例,妊高征3例,剖宫产时下段裂口向侧方延长引起活动性出血5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其它3例。...  相似文献   

3.
陈小美   《中国医学工程》2014,(4):F0003-F0003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2例产后出血患者,主要采用容积法和目测法进行产后出血测量,将不同原因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对12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得出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产妇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行剖宫产患者占60.65%,阴道分娩患者占39.34%,分娩方式不同也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又一原因。结论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是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分娩方式等,可通过药物或按摩促进子宫收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在助产过程中应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伤软产道。  相似文献   

4.
黄海灼 《右江医学》1999,27(5):276-277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四大疾病中的首要原因,在基层医院中更为多见。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5%左右(1)。我院自1996年至1998年四年间发生产后出血原因中,亦以宫缩乏力性出血为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四年共住院分娩总数为2183例,产后出血病例209例,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9.57%(209/2183)。其中足月妊娠分娩205例,早产4例。初产妇167例,经产妇42例,各占79.9%和20.1…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探讨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84年1月~1997年12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21,816例孕妇中因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18例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其孕期特点、分娩方式、剖宫产适应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子宫切除的并发症。结果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者占分娩人数的0.83‰。其中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13例。行子宫全切术者6例,子宫次全切术者12例。出血原因为;宫内感染(33.3%),胎盘植入(22.2%),前置胎盘(16.7%),胎盘粘连(11.1%),胎盘早剥(11.1%),宫缩乏力(16.7%),子宫复旧不良(5.56%)、子宫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后大量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其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产后出血致子宫全切的发生率在剖宫产组中高于阴道分娩组,故应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它产率,并加强围产保健,尽量减少产后出血所致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期妊娠患者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 产后出血18例,其中,胎盘因素3例,软产道损伤5例其中自然分娩子宫收缩乏力10例.结论 产后出血 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65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以便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65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13%,产后出血主要发生在分娩后2h之内。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占63.08%、胎盘因素占2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9.23%、软产道损伤占6.15%。巨大胎儿、妊高征、人工流产、手术产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因此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正确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使用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及产褥期出血,总有效率为90.0%,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率可达100%,但对非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效。15-甲基PGF2α1mg宫体注射可作为有效的剂量及用法。用药前首先要明确原因,仔细检查软产道。产褥期感染出血,以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为主,宫缩剂仅是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9.
使用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及产褥期出血,总有效率为90.0%,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臻的产后出血有效率可达100%,但对非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效。15-甲基PGF2α1mg宫体注射可作为有效的剂量及用法。用药前首先要明确原因,仔细检查软产道。产褥期感染出血,以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为主,宫缩剂仅是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原因.方法 对1999~2008年间江苏省5家医院的1707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①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在产后出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5.1%、17.9%、15.9%;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782.3±683.3) mL]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571.0±225.7)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836.2±763.2)mL]和阴道分娩的平均出血量[(634.1±377.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707例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量与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86.0%(1468/170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 ①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者;③子宫收缩乏力仍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导致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6 328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31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07%,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7.18%,胎盘因素,占20.61%,软产道损伤,占11.45%,凝血功能障碍,占0.76%。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导致产后出血的诸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又居首位。本人临床多年中,收治分娩产妇1968例。其中产后出血的43例。43例中,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27例,占62.79%:胎盘因素所致的9例,占20.93%,软产道损伤所致的4例,占9.3%: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3例,占6.98%。通过对27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的回顾分析,将相应的诊疗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张秀春  李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09-6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度盐都区乡镇卫生院发生的75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49例,占65.33%;阴道分娩26例,占34.67%;子宫收缩乏力64例,占85.33%;胎盘因素9例,占12%;软产道裂伤1例,占1.33%;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33%.1例行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行子宫切除术,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指导工作,加强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城固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产妇3522例,产后出血118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35%。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93例,胎盘因素1例,软产道裂伤6例,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8例,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9例,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1例。结论:减少孕产次,避免胎盘粘连;加强孕期保健及指导,减少巨大儿;重视产后出血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各种预防和紧急治疗措施,迅速明确病因,快速止血,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发生于2小时之内者占80%,分娩24小时以后大出血者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80%以上。由此可见防治宫缩乏力出血是减少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讨论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所收治的45例子宫收缩乏力所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的28例产后出血达600ml以上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 2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宫缩乏力者18例,占64.2%;软产道损伤者3例,占10.7%;DIC1例,占3.6%;子宫胎盘卒中者2例,占7.1%;其它因素4例,占14.2%。结论 宫缩乏力性出血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做好护理抢救工作,才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9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例产妇产后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期分娩总数为4406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4%,其中产后2小时内发生者占94.44%,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61.11%)胎盘因素(27.78%)软产道裂伤(8.89%),凝血功能障碍(2.22%)经x^2检验巨大儿,双胎,妊高症,前置胎盘,人工流产史,手术产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的148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结果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居首位,有62例,占41.89%;其次为剖宫产,有42例,占28.38%;阴道分娩24例,占16.22%;胎盘因素14例,占9.46%;软产道裂伤4例,占2.70%;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1.35%。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指导工作,加强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经验,以便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降低产妇的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9年分娩的422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中74例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救治方法.结果 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83.78%;软产道损伤占10.81%;前置胎盘占4.05%;剖宫产术中子宫血管处理不牢靠1例占1.35%.74例早期产后出血产妇中切除子宫2例,无产妇死亡.结论 宫缩乏力是早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孕妇易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5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525例患者中,宫缩乏力315例,占60.0%;胎盘粘连和残留109例,占20.8%;软产道损伤85例(其中阴道壁损伤46例,宫颈裂伤39例),占16.2%;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16例,占3.0%。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对于宫缩乏力的患者主要采取促进宫缩的保守治疗;对于胎盘粘连的患者实施胎盘剥脱术,对于胎盘残留的患者进行宫底按摩,严重者实施清宫术;对于软产道损伤和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患者实施缝合术;对于严重的难治性出血患者在经上述救治措施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粘连和残留。应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