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R/ADE)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12月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ADR/ADE为因变量,以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是否首次使用中药注射剂及用药剂量、溶媒选择、溶媒用量、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冲管、滴注速度、用药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912例患者中39例发生ADR/ADE(发生率4.28%);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过敏史、溶媒选择、溶媒用量、联合用药时冲管、滴注速度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ADR/ADE显著相关(P0.05),比值比(OR)分别为1.298、1.582、1.872、1.859、0.502、1.660;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过敏史及溶媒用量、滴注速度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ADR/AD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联合用药时冲管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应辨证施治、合理用药,重点关注稀释溶媒用量、滴注速度及联合用药时冲管,以降低ADR/ADE发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常用的乌头类中药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具有毒性,以其为主要组成的中成药安全性也是临床争议的热点。数据挖掘含有乌头类中药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特点与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警戒措施,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检索自1984年以来国内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乌头类中成药的ADR/ADE详细个案,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Clementine 12.0,Cytoscape 3.3.0平台进行个案信息提取与数据挖掘。最终纳入78例ADR/ADE个案报道,涉及30个品种,92.31%案例肯定或很可能由乌头类中成药引起,大多累及多系统/器官损害,转归情况良好,死亡案例1例。纳入ADR/ADE的发生与患者机体、药物毒性以及临床用药等因素均有关。患者年龄与ADR/ADE表现关联最密切,以60~69岁患者为高发人群;含川草乌的制剂较含附子安全隐患更大;临床用药过程中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是最主要的隐患问题等。针对乌头类中成药ADR/ADE发生规律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提示临床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过敏体质者的用药安全,严格控制用法用量与疗程,同时加强公众用药安全教育,避免误用滥用,从而保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塞通口服制剂导致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3家医院药品ADR监测管理系统中调取2011年7月—2018年7月填报的血塞通口服制剂相关ADR报告共62例,回顾性分析ADR报告。结果女性与男性患者ADR发生率差异明显,男性占23例(37.10%),女性占39例(62.90%),男女比例为1∶1.69,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概率最高,占全部病例报告的82.26%,服药2~4 d发生ADR的患者最多,主要累及器官/系统:胃肠系统(46.77%)、神经肌肉系统(29.03%)、皮肤及其附件(19.35%)、循环系统(4.85%),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头晕、失眠、胸闷等。结论重视血塞通口服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2-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中香丹注射液致ADR的个案报告73例,对患者一般情况、药品用量及溶剂和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有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达46.58%(34/73);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 min内(46/73,63.01%)。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同时,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尽量避免和减少香丹注射液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9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6月收集的96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55例(57.3%),女41例(42.7%);1-3岁年龄组患儿49例(51.0%);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 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通滞苏润江胶囊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研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9年1月-2018年3月72例通滞苏润江胶囊ADR发生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ADR病例中,40岁以上患者居多(79.17%);联合用药ADR发生率(58.33%)高于单用药(41.67%);77.78%发生在用药后24 h内;胃肠道损害发生率最高(55.91%),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6.13%)和皮肤及附件损害(13.98%)。结论临床应加强通滞苏润江胶囊的用药监测,积极开展用药宣教,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阳江市中医医院上报的61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61例ADR个案中,涉及9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32.79%);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5.90%和54.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60.66%,平均年龄为(61.72±21.84)岁;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占47.0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4.0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严重的ADR报告共有3例,占4.92%。结论: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辛脑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娄底市中心医院2017—2019年发生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3例细辛脑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分析,对发生ADR的23例患者按性别、年龄、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3例ADR患者均为静滴给药;60岁以下6例(占26.09%),60岁及以上17例(占73.91%);男15例(占65.22%),女8例(占34.78%);无适应证用药6例(占26.09%)。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min以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未见致死病例。结论:中老年人发生ADR较多,以呼吸系统反应为主,多系统损害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对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24例,女性多于男性,且老年患者发生率高(41.6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30min内(70.8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为主(33.33%),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论 临床应重视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对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24例,女性多于男性,且老年患者发生率高(41.6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30min内(70.8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为主(33.33%),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论 临床应重视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对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24例,女性多于男性,且老年患者发生率高(41.6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30min内(70.8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为主(33.33%),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论 临床应重视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骨科中成药组分复杂,多含药性峻烈及毒性饮片,药物安全窗口较窄,临床禁忌较多,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为探索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的通则规律,提炼用药教育关键点,以保障临床合理用药,以近80种本院常用骨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检索策略,收集汇总来自164篇不良反应文献的237例案例,采用多维度的文献分析和个案荟萃防范,尝试确定骨科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风险共性因素,建立不良反应/事件防范通则。包括1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方面,无论内服或外用,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循环、消化等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与药品所含毒性成分密切相关;部分药品存在隐匿而累积的肝肾损伤。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存在3个重要时间节点,用药30 min与患者特异体质相关、用药数月至半年与药源性肝肾损伤相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节点为7 d,且呈现与药理作用相关的可预测型不良反应特征。3毒性因素对于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频度、广度、难易度)具有极端重要性。4特殊用药因素如联合西药、中药汤剂,超剂量超疗程用药、自我药疗等也需重点关注。综上,总结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防范的通则规律,为临床医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支持,为临床药师用药教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122例,男性72例,女性50例;本组病例中共101例年龄在10岁以下,占全部病例的82.79%;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不良反应以一般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类反应及心血管系统等反应为主。结论:细辛脑注射剂的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在儿童中更易发生,其表现有速发型和多系统损害的特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3年中榄香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64.9%和35.1%,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ADR大多发生在首次用药及用药30min内,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为主,其次是呼吸(21.7%)、心血管系统(18.8%).发生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癌症,不良反应的治疗和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榄香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使用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在全国20家监测医院完成监测病例30013例。首例入组时间为2012年10月,末例结束监测为2015年8月,共发生ADR/ADE 50例,经过三级判定方法,判定ADR 43例,发生率为1.43‰,属于偶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其中新的ADR1例,表现为结膜出血;一般ADR共42例,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头痛为主,累及全身8个不同系统损伤;无严重ADR。ADR多发生在用药当天30 min内,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段为65以上,有过敏史,高浓度,有合并用药时应重点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是获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医药学期刊和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筛选出参附注射液新的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统计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参附注射液致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32例。其中,61岁以上者有16例;原患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28例为静脉滴注给药;发生时间大多在30min以内,共24例;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神经系统;无死亡病例,19例在处理后30min内缓解。结论:参附注射液致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clinical reactions and outcome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sorafenib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 med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case reports of sorafenib ADR which were published at international medical academic periodicals during 2006-2016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gender, age, disease information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RESULTS of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93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dentified and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22 cases were unexpected ADR. The ADR happened in male was more than in female, and the age of 61-80 was the most common population (45.16%). The ADR was mostly happened in 1 month (71.11%) after therapy. Lesion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 were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ADRs (51.52%), followed by the lesions of digestive system (22.73%) ,which reported the most of the death cases (n=19 , 6 death). The ADR correlation rate was high in these case reports. CONCLUSION Multiple organ systems are involved in the ADRs of sorafenib, amd careful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time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