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从保障医疗手术与操作安全出发,为了明确实际工作中手术分级和手术与操作分类的关系。方法把维基(Wiki)技术和运行模式引入病案信息领域,就《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建设对应的手术与操作分类编码库,并建立科学、系统、协作、自增长的知识管理运维制度。结果基于维基模式的手术操作分级管理及分类编码库,可以实现医生、病案信息人员、分类编码专家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传递,解决相关人员需要共同面对的新版病案首页"手术栏目"没有标准的现实问题。结论预期可以发挥统计编码的信息效益,支持卫生主管部门规范医疗行为,为了确保医疗手术与操作的安全有效,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推动在新医改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拟于2014年10月1日在全国医疗机构住院病案首页和临床路径表单中“手术及操作编码”的填写中开始施行。新的编码体系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相一致,其编码结构需要编码员进行梳理、学习。《中国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对病案编码员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编码员需不断学习,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病案ICD编码中常见的错误,探讨如何规范和提高病案编码正确率.方法:抽取某院2020年5月出院9376份病案中的3000份病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原则,对病案中的诊断和手术操作ICD编码质量进行核查,并对其中475份编码错误病案进行分析.结果:错误编码率为15.8%,主要错误为:主要诊断编码错误38.8%;其他诊断漏编14.3%;主要手术或主要操作编码错误32.7%;其他手术或操作该另编的不编14.2%.结论:病案编码工作存在常规错误,编码员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医师与编码员间的沟通,利用专业杂志专栏指导推陈出新,医院管理层从制度管理上强化编码人员责任心,培养专科编码员、规范编码流程等方法上确保ICD编码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手术、消化系统手术和一些诊断性、治疗性操作,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修订版)一书,相关的病案首页手术编码操作集中在第九章心血管系统手术、第十一章消化系统手术及第十八章各种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相关章节。通过病案编码员阅读手术记录,提取手术步骤,进而查找到正确手术操作编码及其排序,已成为目前介入手术病案首页填写的难点。按照目前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分类,主要以“动脉造影术”“栓塞”“灌注”“植入”“破坏”及“消融”为主导词进行查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病案首页建立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组合索引。方法在"病案统计管理系统"的手术码字典库中标注手术分级附码,在手术编码中增设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组合编码,在首页手术栏输入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组合编码,使病案首页数据统计程序自动调用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组合编码,继而建立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组合索引。结果实现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组合及相关医疗信息检索功能,产出手术分级相关医疗信息统计报表。结论手术分级与病例分型统计报表为医院领导及手术质量管理部门在进行手术分级管理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分析材料,对不断提高手术安全及手术质量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湛 《现代医院》2006,6(1):116-117
在编码过程中体会到下列几点是编码员必备条件:①编码员遇到笼统的手术名称时,应根据手术方式进行编码;②临床医学知识与手术编码关系密切;③全面掌握手术方式是准确编码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编码员自身素质是正确编码的根本保证,临床医生了解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轴心,书写好手术记录,规范手术操作名称的书写更是获得正确编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规范准确的疾病诊断和手术诊断可以提高编码员编码的正确率,让科研检索更符合医生的需求,同时更好地体现医院的诊疗水平。胰腺手术对于编码员来说属于比较难以理解的手术,针对不同胰腺疾病切除范围的不同,总结出其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ICD-9-CM-3的手术编码。此次研究的胰腺切除手术包括胰腺病损切除术、胰腺部分切除术、胰腺全部切除术还有胰腺根治性手术,最后分析出不同胰腺切除手术编码与其适应症。通过案例分析,编码员应在实际操作中阅读手术记录,熟悉手术术式,分析具体的病灶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区域,从而给出正确的手术编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编码员特征对住院病案首页编码正确率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病案编码质量,为推进医院数据统计、DRGs应用及医保付费改革等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现状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某院201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住院病案520份,对住院病案首页编码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工作年限、专业背景、有无编码培训合格证等特征对编码正确率的影响。结果:≤5年、6~10年、11~20年、>20年工作年限编码员的主要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分别为87.50%、89.89%、93.20%、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30);其他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分别为72.22%、79.41%、93.62%、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26)。病案管理学、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及其他专业编码员的其他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分别为93.62%、71.70%、7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37)。有、无编码培训合格证编码员的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分别为93.79%、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26);其他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分别为86.96%、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7)。结论:在主要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方面,工作年限11~20年、具有专业背景、经培训取得编码培训合格证的编码员编码正确率相对较高,提示工作年限、专业背景、有无编码培训合格证可影响编码质量,应加强编码专业人员引进及培训管理,提高编码质量,保障病案首页数据的准确性及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6,(9):1388-1390
目的通过调查内科手术病案的比例,以及内科病案首页手术操作填写及编码现状,引起有关人员重视内科手术操作的填写及编码,并探讨提高质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病案统计系统的综合查询功能,查出693份内科有手术费用的病历,并按《广东省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要求(2015年11月)》和《ICD-9-CM-3》分类编码原则为标准,逐一翻阅病案,分析病案首页手术操作填写及编码的质量。结果共查出有缺陷1 322处,缺陷大致归为9类:不填手术操作、漏填手术操作、手术操作日期填错、手术操作名称用字母代替、手术部位不明确、手术级别漏填、是否择期手术漏填、主要手术选择错误、手术操作编码错误。结论内科手术操作填写不可忽视,应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强化质控与管理,才能保证病案首页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ICD编码主要缺陷与原因,促进骨科手术编码准确度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7月所收治的536份骨科患者住院病案,由2名编码员来分析骨科手术ICD编码主要缺陷及发生原因。结果 536例骨科手术ICD编码缺陷发生率7.46%(40/536),是以编码遗漏、编码错误、手术记录信息遗漏、手术名称与信息不符为主。缺陷原因结果显示脱离工具书、编码原则尚未掌握、尚未仔细阅读病历、手术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为主要原因。结论骨科手术ICD编码缺陷发生主要是以编码信息遗漏、错误为主,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关键还是在于编码人员对疾病分类掌握程度不够,亦或者是临床手术中未详细阅读手术记录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医院实施“手术资格准入制”管理的具体办法,描述了“手术资格准入制”的管理机构与基本原则、手术分级细则、申请与报批程序以及配套管理措施等,认为实施“手术资格准入制”后,规范了医疗行为,明确了各级医师的操作权限,强化了手术风险意识,有效地保证了手术质量和安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有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DRGs优化手术分级和手术绩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并与临床专家制定的目录进行对比。基于某院2017年住院病案首页,利用CN-DRGs软件进行分组,对手术总权重校正后,用于某院手术科室绩效考核。结果以MDCG消化系统625条手术和操作为例,CN-DRGs法和专家法手术级别对比,完全一致的223条(占36%);较专家法级别高的221条(占35%);较专家法级别低的181条(占29%)。结论用手术总权重来代替手术例数,可以优化手术绩效,通过DRGs工具优化手术分级和手术绩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Web2.0技术在构建医院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方法论证和引入Web2.0技术的Wiki、SNS、RSS等多个元素,在“大质控观”下将病案质控的各个要素、角色、流程纳入“医院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平台”。结果基本实现“全员”参与质控、“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和“全天候”的病案信息综合服务。结论基于Web2.0技术的“医院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平台”建设方案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使用门槛低,保障前期软件投资,达到质量管理功能的整体升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现有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利用信息化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结果:设计和开发出一套用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计量管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操作规程、技术培训、预防性维护(PM)以及使用评价等多个功能。结论:该系统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符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满足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医院病案流程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自行编制的“病案管理检索系统”软件支持下,实行条形码病案管理是新形势下对病案管理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建立病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和条形码及配套的加工、管理、应用体系.结果: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条形码技术的成熟应用,将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病案管理过程中的回收、整理、入库、归档、上架、下架、借阅、归还的业务环节中,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保证了运行环节中的准确率,为医院管理者提供详实、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结论:病案管理软件系统编制及条形码应用的研究,提高了医院病案的利用效率,减轻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病案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条形码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追溯管理系统软件,对再用医疗器械处理进行完整、实时的过程追溯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也更有效地保证了再用器械的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医院数据信息资源,挖掘出对医院管理有用的模型、规律和知识,本文就医院数据中心建设进行研究,运用商业智能技术建设医院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数据萃取、转换、载人(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ETL)T具、联机分析处理(OnlineAnalyticalProcess,OLAP)和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与展现技术,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和综合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医院的战略管理和业务运营,对医疗数据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分析与挖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射频标识(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智能化管理及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电子标签、阅读器及应用软件完成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果: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结论:RFID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使用价值将改变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医疗设备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医院商业智能系统的全局应用模式,从应用技术、应用用户、应用目标、应用场景和应用难点,多方位向医院管理者介绍医院商业智能系统的内涵和意义。数据应用是决策支持的基础,是医院管理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却罕有医院将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商业智能系统通过融合技术、业务和管理等3个方面的知识,解决了传统数据复用方式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为医院数据资源利用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因此,将商业智能系统应用于医疗行业必将使得医院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目前国外开展了虚拟解剖学、虚拟放射学及虚拟内窥镜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国内开展了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建立了现代化模拟医院,进行急诊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构建了医学检验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充实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弥补了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优化升级软件、节省教育资源,模拟真实情境避免各种危险,突破时空限制,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