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辨证思维是反映事物辨证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它包括两个前后相续的思维过程,即以分析运动为主,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的知性思维,以及以综合运动为主、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理性思维。前者反映事物抽象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后者则反映事物具体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两者是辩证的统一。纵观《伤寒论》,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广泛而自发地用于六经辨病与八纲辨证过程之中.不同层次地再现了疾病的多样性统一。本文试从辨证思维角度,就其六经辨病和八纲辨证的辩证思路作一探讨,以期对临床辨证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六经辨证思维方法初探李国鼎(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六经,这个喻为《伤寒论》“第一重要”、“第一难解”的问题,时至今日究竟应该怎样解释?能不能借助现代科学思想方法重新加以认识?这是伤寒学科发展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六经辩证,原...  相似文献   

3.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对刘举俊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总结.其认为:伤寒、温病不可分;关于温病“顺传阳明,逆传心包”的理解,当宗《内经》之说;整体观念是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阴阳学说是六经辨证的立论依据.并对阴阳辨证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的联系及关于“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理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伤寒论》中辨证思维方法的探讨,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从方法学的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六经辨证分为二层:首先是确定病性和病位,其次再根据病情确定治则治法,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方证辨证。  相似文献   

6.
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去辨证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指导治疗的辨证分析方法称为动态辨证法。《伤寒论》在运用六经辨证辨治六经病证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动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六经病证的病情变化,通过分析邪正消长及病理演变过程,明确病机性质,准确的把握疾病。本文从判断疾病的传变、病势转归及预后,分析疾病的演变规律及病因病机等五方面,对动态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汉名医张仲景因其创造性的提出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的辨证方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在其著作《伤寒论》中多次出现阴性症状的描述和运用,通过对其中阴性症状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张仲景辨证思想具有如下特点:1)将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规律作为临床辨证前提。2)建立了以分析主症或关键症状为核心的辨证思维模式。3)适应疾病表现和变化的多样性,将辨证思维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分析走向综合。4)将病症的临床表现以变通和组合分解的方式进行描述,提示了疾病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反映出张仲景辨证思维的发散性、相关性、蕴含性和可扩性。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以阴阳为纲,六经为目,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六经辨证、辨证施治、方剂选用、用药变化等方面,分析张仲景在错综复杂的“证”和“候”关系中,准确把握六经辨证及论治的一般性与原则性的“常法”和特殊性与灵活性的“变法”。  相似文献   

9.
“西医诊断、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是多年来经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模式 ,它兼取中、西医在诊断、治疗及用药方面的特长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是一种临床思维的创新 ;它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 ,在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本人将其用于临床 ,屡屡验效 ,颇有体会。传统的中医辨证是宏观的、整体的 ,侧重于机体的反应性 ,由外观测知内变 ,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思维方式 ,如藏象学说、望闻问切、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等等。由外观测知内变是间接的 ,缺乏实验基础 ;但它源于实…  相似文献   

10.
东汉名医张仲景因其创造性的提出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的辨证方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在其著作《伤寒论》中多次出现阴性症状的描述和运用,通过对其中阴性症状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张仲景辨证思想具有如下特点:1)将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规律作为临床辨证前提。2)建立了以分析主症或关键症状为核心的辨证思维模式。3)适应疾病表现和变化的多样性,将辨证思维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分析走向综合。4)将病症的临床表现以变通和组合分解的方式进行描述,提示了疾病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反映出张仲景辨证思维的发散性、相关性、蕴含性和可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六经辨证分型的证候特征及处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肺炎六经证型分布特征及处方规律。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六经辨证的理论进行辨证及处方,收集相关信息,对肺炎六经辨证分型及处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肺炎常见的证型有太阳少阴合病、少阴证、太阴证、太阳太阴合病;少阴证、太阳少阴证两种证型常用四逆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破格救心汤、变通小青龙汤、引火汤;太阴证、太阳太阴证两种证型常用理中汤加减、或半夏泻心汤;其他证型常用柴胡汤类方、小陷胸汤、葛根汤。结论:肺炎六经证型分布特征和处方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的证候规律研究和中医辨治肺炎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标本中气说探《伤寒论》六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无不重视对气化学说的探讨。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他们运用《内经》标本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弘扬发展《伤寒论》作出了贡献。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病”来命名各篇。但每经病证,均以某经“之为病”为提纲,如“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等,六经皆然。正如陆九芝所言:“六经提纲皆主气化。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故宜温散,水为病故利水。篇中凡言太阳病,皆就寒水之病言也。”因六经辨证与气化及标本中气学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对六经实质的研究结合标本中气说,更有重要意义。兹以标本中气学说为中心分述六经病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知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医学的传承和嬗变,并融入了张仲景个人的临床买践经验和思维成果。首先其思辩性理论来源于《周易》,是《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其次是其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内经》的理论雏形奠定了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前两者的结合加之仲景个人思维成果形成了系统的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标、本、中见理论可以指导研究六淫发病规律及指导治疗用药。仲景在《伤寒论》中发展了内经标本中见理论,即任何一经的发病,都有“从本”、“从标”、“从中”三者,从而创建了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六经辨证与寒温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纠正六经辨证是外感病辨证纲领的传统误区;并就寒温统一的问题谈了个人的意见,即以卫气营血辨证统领外感病辨证论治,以创立新的中医外感病学;最后讨论了六经辨证的本质、特色及其定位问题,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思维最接近中医学的本质,最能体现中医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四、六经病与标本中见学说的关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病”来命名各篇。但每经病证,均以某经“之为病”为提纲,如“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六经皆然。正如陆九芝所言“六经提纲皆主气化。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放宜温散,水为病故宜利水。篇中凡言太阳病,皆就寒水之病言也。”故六经辨证与标本中见学说是密切相连而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无论是五脏辨证还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都是根据症状来的。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证”辨得准确与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无论是六经辨证,还是脏腑辨证,都要重视“证”的获得,即重视临床上患者整体的综合的直观的症状反应,而不应过分着眼于对病机的思辨和对西医微观检查的依赖,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一部以阐述多种急性热病为主的专著。它以六经辨证的方法,对急性热病进行了研究。六经在《伤寒论》里是用来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六经是平行并例的,独立的,但也有关联性和共同性,辨证施治时必须掌握三阴三阳六经的不同证型及其发展规律,才可确定一正确的治疗方针。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体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称之为发热。属于机体对抗外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正邪相争,正气抵抗邪气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证候多变,易于复发。西医采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有较多的毒副作用;中医认为,临床上肾病综合征发病多有外感因素,病程中也有明显由表而里的传变过程,所以六经辨证可以较好的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以六经传变规律为辨证要点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辨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一般均注重于六经而略于汤方辨证的研究。在回顾孙思邈“方证同条说”、刘元宾“以方名证说”、朱肱“药证说”、刘家厚“药证相对说”、柯琴“以方名证、以证名篇说”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等对仲景汤方辨证研究的溯源基础上,认为汤方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对汤方辨证规律的研究,阐明方证之间的关系,为经方的现代应用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