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6%、9.2%、17.4%和15.1%。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39.5%~67.4%)较高。21株菌(24.4%)检出ESBLs、31株菌(36.0%)检出AmpC酶。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ESBLs、AmpC酶有关。  相似文献   

2.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检测62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对其中对20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检测ESBLs、AmpC酶、VIM、IMP、OXA-23和OXA-24产生及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1%;对2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ESBLs和AmpC酶阳性率分别50%和100%,VIMI、MP、OXA-24均阴性,OXA-23阳性率为95%;部分菌株存在22×103、29×103、33×103的外膜蛋白缺失;利血平不能降低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的MIC值。结论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本院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产AmpC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与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其产AmpCβ酶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NICU新生儿临床样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9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是否产AmpC酶。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N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为35.8%(39/109),产AmpC酶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92.3%-100.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7.6%-33.0%,产AmpC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株。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率较高,其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加强AmpC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Koz)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法、ESBLs确认试验、AmpC酶检测法检测36株Koz所产各种β-lase,采用琼脂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36株Koz β-lase检出率为69.4%,其中单独产广谱酶、青霉素酶、ESBLs分别为1、1、12株,产AmpC酶总数11株(30.5%),ESBLs总数22株(61.1%),未检出碳青酶烯酶;产复合酶11株(30.5%),青霉素酶 诱导型AmpC酶1株,诱导型AmpC酶 ESBLs7株,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3株;(2)22株产ESBLs菌株中.CAZ,ATM,CTX检出率分别68.2%、77.3%、95.5%;(3)非产酶Koz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25株产β-内酰胺酶Koz中,非产ESBLs菌株对PRL、GN、SXT多数耐药,青霉素酶 诱导型AmpC酶、ESBLs 诱导型AmpC酶产酶菌株和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较高耐药率,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36株Koz产β-lase总检出率很高,产4种酶,以AmpC酶、ESBLs为主,未检出碳青酶烯酶;复合产酶是其主要产酶形式之一,臭鼻克雷伯菌所产ESBLs的检出率以CTX最高;不同产酶菌株耐药谱不同,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消毒剂基因的研究,为医院控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T 2 Compact仪器对临床分离10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ESBLs检测,采用PCR检测qac E△1、qac A/B、qac J、qac C、qac G耐消毒剂基因。结果 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3株产ESBLs;在产ESBLs菌株中,检测有30株携带qac E△1基因,其他耐消毒剂基因检测为阴性。43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7%、67.4%、69.7%,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产ESB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其耐消毒剂基因以qacE△1为主。  相似文献   

6.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谱,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用VITEK60型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酶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碳青酶烯酶VIM、IMP、OXA-23和OXA-24;SDS-PAGE方法研究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56株多药耐药菌中有120株来自痰液(76.9%),其次是各种创面分泌物16株;病区分布则以ICU为主51株;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亚胺培南,2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中,ESBLs和AmpC酶阳性株分别为10株(50.0%)和20株(100.0%),PCR扩增VIM、IMP和OXA-24均阴性;OXA-23基因扩增显示19株(95%)阳性,PCR产物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为OXA-23;与敏感株相比.部分菌株存在22×106、29×103、33×103的外膜蛋白缺失;利血平不能降低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的MIC值.结论 ICU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主要的感染科室,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长期广泛应用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产AmpC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与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2年2~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2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2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的72株,占29.03%;产AmpC酶的26株,占10.48%。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5.29%~94.12%(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分别达到76.47%、88.24%、85.29%;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2与2007年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口内酰胺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药敏系统以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WHONET软件分析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感染者在呼吸内科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最高,患者多有吸氧吸痰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年龄大,广谱抗生素使用史。对所监测的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上升到50%以上,并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但也从30%上升至11.5%。ESBLs、AmpC检出率分别从15.2%、27.3%上升到35.7%、42.9%。结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ESBLs、AmpC的产酶率高,应加强其药敏检测和产酶株的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G-)耐药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谱特征。方法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单产ESBLs菌株,纸片扩散法及E test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细菌分别为28株(16.67%)、71株(42.26%)和12株(7.14%)。AmpC酶检出率在阴沟肠杆菌中最高,为57.14%;ESBLs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71.70%和55.81%。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57%和28.57%;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82%、32.39%和25.3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RICU常见G-耐药菌的AmpC酶和ESBLs检出率较高,该类菌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2 0 0 2年 2~ 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 2 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 ,用K 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 2 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 ,产ESBLs的 72株 ,占 2 9 0 3 % ;产AmpC酶的 2 6株 ,占 10 48%。产ESBLs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 85 2 9%~ 94 12 % (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 ) ;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 ,分别达到 76 47%、88 2 4%、85 2 9% ;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 [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主要非发酵菌的AmpC酶,了解其耐药性.方法 利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受试菌的AmpC酶,双纸片增效试验确证ESBLs.结果 共分离出3351株非发酵菌,其中ESBLs阳性非发酵菌657株,检出率为19.61%,分离的前3位ESBLs阳性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2.72%、24.51%、12.02%;657株ESBLs阳性非发酵菌中,检出同产AmpC酶193株,检出率为29.3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的主要菌株,其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0.47%、34.78%和37.97% ;SSBL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结论 产SSBL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强于单产ESBLs菌株,进行ESBLs阳性非发酵菌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特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纸片协同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的ampC基因进行扩增。结果从临床分离的4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不产ESBLs;有22株细菌在AmpC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的PCR扩增,有39株菌为阳性。结论本次研究的鲍曼不动杆菌DNA上普遍存在有ampC结构基因,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AmpC酶所致,而与ESBLs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9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金属β-内酰胺酶、诱导型和质粒型AmpC酶检测,并对其中的29株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95株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诱导型AmpC酶和质粒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95.79%、24.21%和47.37%。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95%和73.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1.72%、27.59%、37.9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高,临床应慎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检测及其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探讨产AmpC酶基因对其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PCR扩增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72株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阳性有45株,阳性率为62.5%(45/72),3株为CMY-2型,43株为DHA-1型,其中在1株菌株中同时存在CMY-2和DHA-1两种基因;45株AmpC酶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中33株检测出ESBLs,检出率为73.3%(33/45),23株携带CTX-M基因,15株携带SHV基因,19株携带TEM基因。结论 Am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检出率高,加强监测高产AmpC酶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首选,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谱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9株,标本分布主要为痰标本检出90株(69.7%)、血液23株(17.8%)和尿液7株(5.4%),科室分布主要为ICU28株(21.7%),呼吸内科57株(44.2%),烧伤科17株(13.2%);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酶菌82株(63.56%),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均大于31.7%;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AmpC菌45株(54.87%),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远低于AmpC阴性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和AmpC检出率高,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应加强监测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发生及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并对临床针对性治疗ESBLs耐药菌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及用仪器法、双纸片协同试验法、标准纸片扩散确认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156株不动杆菌作ESBLs的检测,比较亚胺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产ESBLs抗菌作用。结果产ESBLs耐药株占全部菌株的20.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56.2%,洛菲不动杆菌占25.0%。溶血不动杆菌占12.5%,醋酸钙不动杆菌占6.3%。亚胺培南对产ESBLs耐药菌表现出最强抗菌作用。结论不动杆菌对抗生素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应注意不动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研究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 方法分别用双纸片增效确认试验,改良三维法、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VITEK)及Etest方法测定耐药菌产酶情况. 结果 80株肺炎克雷伯菌及14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27.5%和28.7%,CTX-M基因型分别占48%和56%;124株阴沟肠杆菌中有21.8%单独高产AmpC酶,8.1%单独产ESBLs,3.2%即产ESBLs又高产AmpC酶;71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8.3%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结论产ESBLs、高产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是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腔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引起女性盆腔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的348株病原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革兰阴性菌采用ESBLs确认试验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分离的3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15株,占61.7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褪色沙雷菌;革兰阳性菌127株,占36.4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前2位,革兰阴性杆菌ESBLs、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38.1%、34.9%,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高产AmpC酶、ESBLs+诱导AmpC酶菌株依次占13.02%、9.77%、13.95%、11.16%,革兰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8.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5.58%、3.72%、26.00%,产酶株较非产酶株具有较高的耐药率(P<0.05).结论 女性盆腔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褪色沙雷菌为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标本来源主要为患者的痰液、创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科室以重症监护室为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23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16.2%,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的明显增高,治疗首选泰能。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方法 收集6省市25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同源性;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结果 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两个含舒巴坦制剂耐药率分别为68.0%、54.2%,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最低为10.8%,对米诺环素耐药率75.9%,对妥布霉素耐药率87.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FGE分型中303株菌株属于6个广泛流行的克隆株;342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322株携带OXA-23基因,全部携带OXA-66基因,314株菌株OXA-23基因上游榆测到插入序列ISAbal,13株OXA-66基因上游检测到ISAbal;287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全部耐药的菌株巾有221株携带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冈.结论 OXA-23组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插入序列ISAbal在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对哑胺培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基因在中国哑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布广泛;克隆播散是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