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红杰  王景周  高东  程磊  陈方祥 《重庆医学》2006,35(12):F0003-封4
患者,男,35岁,贵州某地干部。因发热、咳嗽2个月,伴反应迟钝、四肢乏力1个月,于2005年6月14日以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病收入本院神经内科治疗。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间有痰中带血.盗汗,无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做胸部CT示双下肺结核.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继续抗结核治疗。1个月前患者逐渐出现反应迟钝.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困难,不能下蹲.且行走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大、小便失禁。仍咳嗽、咳痰.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患者2年前因咳嗽、消瘦、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痨治疗1年好转。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合并大面积脑梗塞1例崔变云,任晓亮患者男,69岁,因失语、右侧肢体偏瘫一天于1994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5年,近一周来咳嗽、气喘加重且出现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卫生所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无缓解,一天前突然出现失语、右侧肢体偏...  相似文献   

3.
陈文杰 《海南医学》2006,17(10):151-151
患者 男,46岁,因发热,咳嗽2周入院.病程中体温每天均高达42℃,体左腰隐痛,曾用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有2型糖尿病12年,1年多前发现脾脓肿,当地抗感染治疗10余天好转.有饮酒史.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儿,女,9岁,主因发热、咳嗽5d,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患儿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伴有咳嗽、咳痰,无喘息。在当地按"感冒"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好转。入院前2d患儿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差,口角向右侧歪斜,且逐渐加重。故急来笔者所在医院。查体:T  相似文献   

5.
1病史 患儿1岁3月,男童,东乡族,既往体质弱、易感染,反复在当地社区诊所行抗感染治疗。以"咳嗽、发热一周。"为主诉入院。患儿父亲述自一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较剧烈、喘息时可闻及痰液堵塞支气管声,在当地社区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具体用药不详)治疗1日,未见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反常性脑疝的发生机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腰穿和腰穿置管引流诱发反常性脑疝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例去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在术后3周行腰穿诱发反常性脑疝,腰穿20h后患者病情恶化,置患者于头低脚高位,停用脱水药物,并予以扩容补液治疗,患者1周后逐渐恢复;1例去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在术后2周行腰穿置管引流诱发反常性脑疝,引流15h后患者病情恶化,夹闭腰大池引流管,置患者于头低脚高位,并予以扩容补液治疗,18h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在脑组织肿胀消退后、未行颅骨修补前,行腰穿或腰穿置管引流有诱发反常性脑疝的风险,一旦出现反常性脑疝的表现,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措施包括杜绝一切导致脑脊液流失的因素、升高颅内压以及颅骨修补。  相似文献   

7.
女患,40岁。因染发后皮肤变白、发硬2年,并出现发热、咳嗽1周入我院内科治疗。患者2年前染发后发际处皮肤发痒,继之发现该处皮肤出现白色斑点。曾于1周后去医院就诊,按“接触性皮炎”治疗,无好转,且前胸部皮肤也出现白色斑点状改变,并逐渐发展至全身。遂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予相关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发热、咳嗽,指尖、前臂溃疡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49岁。于2个月前出现胸骨后轻度针刺样不适,进热食后明显,伴反酸。后逐渐出现频繁咳嗽、咳痰,咳嗽为刺激性,咳大量白色黏液痰,当地镇医院考虑为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抗感染治疗数周,效果不佳。查体:体温36.3℃,脉搏86次/min,呼吸19次/min,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患者,男,4岁4个月,因"皮疹8d,发热、咳嗽5d"就诊。患者至入院前8d,双手、足、臀部见红色丘疹,口腔见溃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给予相关治疗后(具体不详),于起病第5d开始咳嗽、咳痰,痰粘不易咳出,咳嗽逐渐加重,体温最高达39.2℃,无恶心、呕吐,无明显易惊,无肢体抖动,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下叶后基段可见大片状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考虑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一周而入院,患者一周前无任何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伴胸、腰、四肢骨、关节及肌肉酸痛,在当地医院按肾盂肾炎治疗一周无好转,且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多年,反复发作。入院检查:体温38.2℃,脉膊100,呼吸18,血压20/12kPa,营养欠佳,重病容,贫血貌,结膜苍白。胸骨有轻度压痛,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全科医学》2011,(5):72-75
患者,男,37岁,主因“双手麻木4天,四肢疼痛3天,右侧肢体无力1天”于2011年2月11日晚23:00)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39℃,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及咽痛,当地诊所按“感冒”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和剂量不详)3天,自觉好转停药。  相似文献   

12.
一、病历摘要患儿男性,12岁,因发热后一个月感胸闷疲乏,活动后气促一周,咳嗽2天于1989年8月17日入院。患儿一个月前发热5~6天,当时伴少许咳嗽,在当地服药治疗后热退。入院前一周感胸闷、疲乏、活动后感气促,但无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确诊为CVA的患儿进行为期7周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0.5 mg,Bid),分别于治疗后1周、3周、5周、7周随访,记录患儿日间咳嗽均分和夜间咳嗽均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周后CVA患儿临床控制26例(86.7%),部分控制4例(13.3%);治疗1周、3周、5周后患儿日间咳嗽情况均分及夜间咳嗽情况均分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和治疗7周后咳嗽情况均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CVA可明显改善患儿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14.
刘文凤  邓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50-150,156
1一般资料 患者男,16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一周,在当地基层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示化脓性改变,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抗感染、脱水等治疗2周,  相似文献   

15.
l病历报告患者,男,47岁。既往健康。急性胰腺炎,利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伴左侧肢体无力。曾在当地医院诊治,按“胰腺性脑病”给予20%甘露醇250ml,2/d静滴,扩容、r一氨酪酸等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控制,逐渐意识恍机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四肢活动均障碍,二便不能自控。l周后意识丧失,急做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脑梗死”,而转入我院。查体:T36C,BP13/IOkPa。呈支皮质状态,患者能自行睁眼,无偏盲,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无水肿及苍白,双眼常向右注视,有咳嗽反射,四肢肌张力高,四肢痛觉存在,刺激右侧肢体上肢…  相似文献   

16.
咳嗽     
一、大多数咳嗽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咳嗽是全科医生经常要处理的问题。通常按病程将咳嗽分为3类: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其中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最常见于普通感冒,成人具备以下4条标准时即可诊断:①鼻部相关症状(流涕、打喷嚏、鼻塞),伴或不伴发热;②流泪;③咽喉部刺激感或不适;④胸部体格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咳嗽5年,加重伴左胸痛、气促1月,发热、皮疹1周入院.于5年前始出现咳嗽,以后反复发作,自服抗生素可缓解,1月前咳嗽加重,伴气促、左胸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左上肺结核.予抗炎、抗结核治疗,咳嗽、气促好转,但于J周前出现持续发热,最高时达38.9℃,并在背后出现红色皮疹,逐渐蔓延至全身,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即停用抗炎、抗结核药,予地塞米松、非那根、钙剂等抗过敏,治疗无效,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2岁,因头痛、呕吐3周,加重伴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近1周入院。患者3周前出现头痛、呕吐,伴间断发热,体温38.5℃。当地乡医院间断治疗效果不好后转入县医院查头颅CT正常,化验血色素5.8 g/L,骨穿缺铁性贫血,给予输血治疗。2d后患者意识不清,腰穿脑积液压力290 mm H2O,糖、氯化物正常,白细胞34×106/L,红细胞8 700×106/L,蛋白0.7 g/L,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1 d后患者出现抽搐。复查头颅CT:左颞叶高低混杂密度病灶,5 d后患者不语,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7岁.因咳嗽,气短,四肢无力6个月,于2001年10月19日入院.6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阵发性干咳,活动时气短,四肢无力,无发热、盗汗及咯血.在当地医院经青霉素、鱼腥草注射液静滴治疗1周后咳嗽明显缓解,但四肢无力仍无好转.4个月前四肢无力症状明显且逐渐加重,活动欠灵活,症状在一天内有波动,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减轻,同时伴双眼睑下垂.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7岁,饮食服务人员。于2006年5月15日以进行性左侧肢体活动无力20天入院。缘于20天前以感冒为诱因出现头痛,发热,未测体温。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活动无力,麻木,尚可持物及行走。曾到省医大医院住院治疗。做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结果正常。做脑部MRI检查,提示右颢顶枕叶异常信号,确诊为:脱髓鞘脑病。给予静点地塞米松及维力安等药物。治疗10天后回当地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行走需搀扶,左手不能持物,故来我院。病程中无意识及尿便障碍,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发作。门诊以“病毒性脑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