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法林(Warfarin)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wisconsin大学合成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华法林主要药理作用为预防凝血.华法林的凝血机理为:华法林的结构与维生素K的结构相似,在体内与维生素K相竞争,使这些必须依赖维生素K才能形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及时合成,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1].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和中药丹参、人参等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法林(Warfarin)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Wisconsin大学合成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华法林主要药理作用为预防凝血。华法林的抗凝血机制为:华法林的结构与维生素K的结构相似,在体内与维生素K相竞争,使这些必须依赖维生素K才能形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不能及时合成,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是活性凝血因子Ⅱ、Ⅶ、Ⅺ和Ⅹ形成所必需的物质,缺乏维生素K会使凝血时间延长。美国ARYx Therapeutics公司在研新药维生素K拮抗剂Tecarfarin作为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剂,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和深静脉血栓。已经公布的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Tecarfarin的疗效与华法林具有可比性,并可能减少更多的药物与食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该公司所做的临床试验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书面确认。  相似文献   

4.
何英武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89-1790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用于药物的检测血栓栓塞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肌梗死、人工瓣膜置换术、血管移植术后等均需服用华法林。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使用,并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γ-羧基化受抑制,使这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为了避免因华法林用量不足而引发栓塞,或抗凝过度而导致出血,在使用时必须监测PT。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接受华法林治疗的老年患者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患者必须知道药物的性质、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定期监测PT和INR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PT及INR明显延长或有出血倾向者应减量或停药,并密切观察,给以相应处理。2应用于肝病PT是一项反映外源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综合活性的敏感试验。这些凝血因子在肝细胞合成,因此各类肝病时,PT有不同频度和程度的延长,凝血因...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是常用口服抗凝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作用机制主要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与维生素K相互竞争,抑制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过程,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发挥抗凝作用。但过量或使用不当又会导致出血。而出血发生率取决于抗凝程度、用药持续时间、病人的情况、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以及药物之间的反应等。其处理方法:建议用适量的维生素K,和输新鲜血浆治疗。因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时,必须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定期监测,不断调整。全方位认识华法林,正确使用华法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是常用口服抗凝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作用机制主要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与维生素K相互竞争,抑制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过程,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发挥抗凝作用.但过量或使用不当又会导致出血.而出血发生率取决于抗凝程度、用药持续时间、病人的情况、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以及药物之间的反应等.其处理方法:建议用适量的维生素K,和输新鲜血浆治疗.因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时,必须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定期监测,不断调整.全方位认识华法林,正确使用华法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迅速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华法林是20世纪40年代合成的香豆类口服抗凝血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但华法林治疗范围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很大,剂量很难掌握,即使很小的剂量也可能会导致出血,抗凝不足又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关于华法林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报道目前较少见,以致内科医师对其认识和警惕性不够。在我院2011年的住院患者中,发生由华法林过量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个案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79-3680
华法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血药,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华法林引起出血合并症很常见,而引起胃食管黏膜下血肿形成及出血较少见。本研究回顾临床应用华法林引起凝血机制障碍,报告出现食管黏膜下血肿的3例病例。  相似文献   

9.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抗凝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合成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olyhexymethylene carbonate polyurethane urea PCU)的抗凝血性.[方法]使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微球柱、抗凝血酶活性等试验,将PCU的实验结果与Chronoflex(美国聚氨酯牌号)和玻璃相比较.[结果]动态凝血时间的试验PCU与Chronoflex的凝血速度比玻璃慢,凝血程度比玻璃小.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微球柱试验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目比玻璃少,变形程度比玻璃轻.抗凝血酶活性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的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值均大于玻璃.[结论]PCU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并且抗凝血性能与美国产品Chronoflex很相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利用重组技术从天然生物体内合成了一些新的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弥补华法林功能上的局限性,却有着与华法林相同,甚至优于华法林的疗效,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DTIs),Xa因子抑制剂(F Xa inhibitors),Ⅸ因子抑制剂(factorⅨinhibitors),组织因子抑制剂和新型的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s)等.未来最可能作为心房颤动抗凝新药用于临床的主要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两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一的口服香豆素类药物(如华法林、新抗凝片等)[1]。华法林的作用机制是拮抗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达到抗凝目的。此类药物安全范围窄,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或瓣膜血栓形成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75%[2]。机械瓣膜术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多年来国内外一直缺乏准确有效的抗凝监测手段,如何进行安全有效地抗凝监测,最大限度减少抗凝并发症,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可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而起到抗凝血的作用。临床上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作为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是心脏换瓣术后患者需终身服用的首选药物。虽然华法林钠生物利用度高达100%,但因为治疗指数窄,不同厂家生产的华法林钠,其制剂学特征存在差异,提示临床医生选择(特别是更换)品牌时应加强监测。现就全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上海信谊华法林钠与市场份额第二的进口芬兰华法林钠在制剂及生物等效性方面所作的对比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1.华法林的药理学 1.1 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作用机制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与2、3环氧化维生素K之间的转化循环而产生抗凝效应。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的辅因子,能促使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的氨基末端谷氨酸羧基化转变成γ-羧基谷氨酸,这些蛋白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需要通过维生素K参与其γ-羧基化而具有生物活性。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转化环路,诱导肝源性部分脱羧基蛋白的产生从而降低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睁素衍生物,在体内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γ-羧基化,也抑制抗凝蛋白C和S作用,羧基化可以使卜述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具有生物活性而加速凝血。华法林抑制羧基化发挥抗凝作用,使凝血酶原时问(PT)延长,此数值可标化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由于华法林只抑制新的凝血凶子的形成Ⅹ,上述凝血因子的半衰期长短不一,Ⅱ因子60h,Ⅷ因子4~6h,Ⅸ因子24h,Ⅹ因子48~72h,因此通常需要3d才起效。华法林的抗凝效应能被小剂量维生素K。所拈抗,闪为维生素K,能通过旁路被还  相似文献   

15.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需要抗凝治疗,华法林是一线药物,其预防中风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已经在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1-4].华法林抑制肝脏环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干扰维生素K的循环转化,从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活化,间接地发挥抗凝作用.然而,华法林的的治疗窗很窄,且剂量-反应关系变化很大,故用药期间必须定期或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剂量.此外,华法林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与多种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故在开始或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时,往往需要调整华法林或其他药物的剂量.因此,华法林的临床使用比较困难,患者的长期服用依从性较差[5].最近,一种新的抗凝药希美加群(ximelagatran)问世,初步研究显示其在NVAF患者中的抗凝效果至少与华法林相似,但更为安全,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6.
潘登  翟明 《医学综述》2012,(22):3830-3832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饮食中维生素K的摄入对华法林治疗的反应有很大影响。高维生素K摄入与华法林初始治疗敏感性差相关,低维生素K摄入与华法林治疗的稳定性差相关。补充维生素K或其他饮食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稳定性。调整饮食维生素K的摄入量替代调整华法林剂量有可能成为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是导致自然出血症的根本原因 ,自 1894年Townsend首次报道以来 ,此病一度相当多见 ,至本世纪 6 0年代推广预防性注射性生素K1后 ,此病已较少发生。但目前并非所有单位都常规对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 ,因此有必要对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作深入的认识。1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和发病机理[1]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 ,故母亲维生素K很少进入胎儿体内 ,胎儿的维生素主要靠自身合成 ,但胎儿肝合成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出生时血中维生素K水平普遍较低 ,肝内维生素K储存量亦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低出生体…  相似文献   

18.
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由于植入的心脏机械瓣膜作为异物介入和非生理性的血流出现 ,通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小板的激活和凝血因子的活化 ,使凝血激活反应增强 ,而导致血栓形成。其中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凝血激活的主要途径 ,口服华法林能有效地阻止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活化 ,从而使增强的凝血激活反应受到抑制。因此华法林是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需终生服用的抗凝药物。临床上 ,由于存在影响华法林疗效的诸多因素 ,使其用药剂量不易掌握。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华法林 ,是防止抗凝治疗中发生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关键。本文…  相似文献   

19.
Analysisof32patientswithdelayedvitaminKdificienly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摄入、吸收减少或合成不足而致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减少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可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点、出...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是心房颤动患者最常用的抗凝药.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每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8%,是急诊中引起药物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1-2].同时,很多药物可以与华法林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华法林的抗凝疗效,增加出血或栓塞的风险.心内科临床药师在促进华法林合理、安全用药中可以起到积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