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调查高原边防军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流行情况、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军区某部434名高原边防军人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有效问卷395份。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CFS诊断标准中规定的症状,设计了CFS自评表,先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疲劳量表-14(FS-14)及CFS自评表进行调查,再由心理科医师对可疑CFS者进行逐一回访以明确诊断。结果 CFS的检出率为30.0%,患CFS的高原边防军人体力、脑力疲劳评分及疲劳总分均高于非患者(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教育程度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军人的CFS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军龄的高原边防军人的CFS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军龄的增高,高原边防军人CFS的患病率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年龄、军龄越长的高原边防军人,患CFS的危险性越高。结论高原边防军人CFS的患病率较高,年龄和军龄与CF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军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国寒冷地区海军某部1 256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有症状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得出患病率,并对患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IBS的总患病率为13.61%。对入伍前居住地在城市或市郊者的患病率(18.63%)与入伍前居住在县城和农村者的患病率(分别为12.69%和10.69%)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患病率与入伍前居住地区存在一定关系,入伍前居住在南方、边疆者的患病率(分别为15.87%和14.29%)与入伍前居住在北方者的患病率(1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的发生与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奶制品、冷食、辛辣饮食、工作时间及过敏史呈正相关(r:0.1762.846,P=0.0012.846,P=0.0010.041),这些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病;与服役年限、食用蔬菜水果及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1.7220.041),这些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病;与服役年限、食用蔬菜水果及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1.722-2.272,P=0.015-2.272,P=0.0150.042),这些因素越多越不易发病。与训练强度、军事演习等应激事件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呈明显正相关(r:0.3890.042),这些因素越多越不易发病。与训练强度、军事演习等应激事件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呈明显正相关(r:0.3892.628,P=0.0002.628,P=0.0000.023),这些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病。结论 IBS在我国寒冷地区海军某部军人患病率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应激事件和焦虑、抑郁是IB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维疲劳量表(MFI-20)在高原汽车军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疆军区某部高原汽车军人共268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1994修订的CFS诊断标准中规定的症状,通过CFS自评表进行调查,筛选出CFS患者62例,将其中50例分为五组,每组10例,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其余四组CFS患者分别接受抗疲劳治疗(补充乳清蛋白治疗、铁剂治疗、心理治疗及综合治疗),其中,综合治疗为补充乳清蛋白、铁剂及心理治疗干预。分别用原版和中文版MFI-20评定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干预后2周评分。结果原版和中文版MFI-20评分的各干预组内,乳清蛋白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干预后MFI-20总分相对于干预前下降13.4%和15.2%;体力评分相对于干预前下降18.7%和20.1%与16.1%和20.6%;两者脑力评分相对于干预前均下降14.5%和16.7%;在动力下降评分方面,蛋白治疗组和心理治疗组评分呈下降趋势,相对于干预前分别下降13.7%和23.3%与12.5%和25.6%;在各干预组内,活动减少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文版MFI-20可以反映原版量表的主要内容,可在高原汽车军人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驻戈壁沙漠部队军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驻戈壁沙漠部队1 608名军人进行PU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胃镜检查、Hp检测。结果:军人PU相关症状发生率(Sc≥5)15.3%,标化后的PU患病率8.21%,其中军龄≥5年、特种兵、边防兵PU患病率高。Hp感染(0R3.2)、胃病家族史(OR2.5)、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OR2.3)、躯体创伤史(OR1.9)、菌痢史(OR1.9)、年龄(OR1.1)与PU症状发生的关系较大。性格和生活事件与PU发生无关。结论:军人PU患病率较低,有下降趋势;发病情况在不同军龄、兵种之间存在差别,Hp感染、胃病家族史、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躯体创伤史、菌痢史等与军人PU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002年某部军人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某部军人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 ,对某部 1年中 95 7名军人意外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发生率 33 5 % ,例次率 36 7%。意外伤害随军龄增加而减少 (P <0 0 5 )。意外伤害 35 1例次 (36 7% )中 ,发生在营区内 2 11例次 (6 0 1% ) ,其中军事训练伤(6 1 1% )显著高于非军事训练伤 (38 8% ) (P <0 0 5 )。 1年军龄以下发生军事训练伤例次率 (2 4 8% )高于2年以上者 (P <0 0 5 )。军事训练中意外伤害随军龄增加而减少 (P <0 0 5 ) ,非军事训练伤随军龄的增加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部队要重视意外伤害的研究与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高度西藏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不同海拔高度1550名高原边防军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西藏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等7个因子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或P〈0.05),但人际敏感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降低明显(P〈0.05);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驻守海拔3500~4300米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敌对、睡眠饮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7个因子均高于驻守海拔3000~3500米边防军人(P〈0.01或P〈0.05)。结论高原对官兵心理健康有影响,且海拔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洪发 《人民军医》2010,(8):559-560
目的:调查边防某部军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分析影响官兵之间有关因子的差异。方法:采用自制军人亚健康测量表和自制军人亚健康主要原因分布表,对边防某部868例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亚健康状态倾向的217例,占总例数的25.0%,其中178例(82.0%)处于轻度亚健康状态。军官亚健康症状表现中"记忆力减退""心烦意乱""焦虑""工作感觉吃力"均高于士兵,两者比较显著非常差异(P〈0.01);军官因家庭原因引起亚健康状态显著高于士兵(P〈0.01)。结论:边防某部军官亚健康状态和有关因子高于士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原军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军人常模及全国常模比较。结果:高原军人SCL-90项目因子分值与全国常模比较,除人际敏感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项目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增高(P〈0.01);与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焦虑和敌对3项因子分值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高原军人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高原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守在海拔4 300 m 的160名边防军人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 与军人常模比较,士官与义务兵比较.结果 高原军人各因子分与成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军人常模;士官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义务兵.结论 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寒区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寒区边防一线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国际上最新提出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罗马Ⅲ诊断标准设计问卷,采用整群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600名寒区边防军人进行FGIDs调查。结果(1)边防军人中FD的患病率为35%,在各种FGIDs中居首位。症状为上腹痛65%,餐后饱胀43%,早饱30%,上腹部烧灼感15%,反酸23%,恶心12%,嗳气10%。(2)吸烟、饮酒和站岗放哨是边防军人FD发生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3)患有FD的军人每年因病减少军事训练日平均为40 d;到驻军医院的就诊率低,不足40%,诊断率为0。结论寒区边防军人中FD的患病率较高,且与吸烟、饮酒和站岗放哨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影响了军人的军事训练和执勤。  相似文献   

11.
军人鼾症279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军人鼾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疑似打鼾的军人再进行询问和判定,符合鼾症诊断标准者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和认定。结果824名军人有279例鼾症患者,发病率33.9%。鼾症的发生与民族、兵种、文化程度无关。鼾症的患病率干部明显高于战士,已婚者明显高于未婚者,边防军人明显低于驻城镇军人和武警。身高在165~175 cm者易患鼾症,随着年龄和MB I增大以及有慢性上呼吸道疾病者鼾症患病率显著升高。结论新疆北部寒区军人鼾症患病率不容乐观,应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南战区军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 113名南战区军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南战区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22.34±36.70;②海军躯体化、敌对分值明显高于陆军和空军(P<0.01),恐怖分值明显低于陆军和空军(P<0.05);空军强迫性、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明显高于陆军和海军(P<0.01);③干部的强迫性、焦虑分值明显高于士官和义务兵(P<0.01),躯体化分值明显低于士官和义务兵(P<0.01),义务兵恐怖分值明显高于干部和士官(P<0.01);④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军人的躯体化、恐怖分值明显低于初、高中学历军人(P<0.05,P<0.01),强迫性明显高于初、高中学历军人(P<0.01);⑤除躯体化和抑郁外,男性军人总分和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女性军人(P<0.01);⑥17~18岁、23~24岁年龄段军人的心理状况较其他年龄段差(P<0.05,P<0.01);2年、6年、7年军龄段军人的心理状况较差(P<0.05,P<0.01);⑦独生子女军人的躯体化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未婚军人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已婚军人(P<0.05,P<0.01)。结论南战区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需重点关注以下人群:初中、高中学历军人、17~18岁和23~24岁年龄段军人、2年、6年和7年段军龄军人、独生子女和未婚官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海军某部成人反刍综合征(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RS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4月对8600名健康海军现役军人进行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问卷调查,了解ARS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74份.ARS总体患病率2.32%(176/7574),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入伍时年龄及军龄的中位数分别是23岁、18岁和4年.ARS最常见于21~25岁、军龄1~4年、高中学历的未婚人员.不同性别、年龄、军龄及婚姻状况人员的AR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血型人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S患者和健康对照在常暴饮暴食(P=0.0000)、常挑食(P=0.0001)、常食辛辣(P=0.0000)、常食干硬(P=0.0001)和常吃水果(P=0.018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是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我海军某部ARS总体患病率为2.32%,多见于军龄1~4年的青壮年男性.体重是AR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驻藏某部军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驻藏某部军人进行测试和评定,应用SCL-90中睡眠项目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中睡眠项目作为睡眠质量评定指标。结果驻藏军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7.14%,睡眠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年龄、军龄、海拔等因素有关。结论驻藏军人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在进行心理障碍治疗的同时,必须对睡眠的心理问题予以重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探讨东北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归因倾向,2008年9月—2009年2月我们对东北某部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归因倾向进行了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对象共有1 256例,均为男性,年龄22~43岁,平均(27.8±6.3)岁。军龄1~23年,平均(3.0±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区域军人适应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陆、海、空不同年代及不同区域军人10 883例,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区域受检军人之间,行为问题、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环境适应不良等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年代与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不良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区域与适应不良各因子相关均不显著(P>0.05)。年代进入军人行为问题、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环境适应等适应不良因子的回归方程(P<0.05,P<0.001)。结论:军人适应不良不存在区域差异,与年代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军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特点,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认的病例180例,军人组32例,非军人组148例,比较两组间在临床特点、内镜表现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军人组患者腹泻、腹痛与黏液血便等临床的发生率与非军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异,但肠镜下病变程度较非军人组严重,且平均发病年龄较轻(P<0.05)。结论军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非军人组无明显差异,但病情较非军人组重,且年龄较非军人组年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陆军军人龋病流行情况,更好地开展口腔卫生服务.方法:根据WHO 1997年版口腔健康调查标准,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陆军某部军人2 742例进行调查.结果:2 742例中,患龋率为27.8%,龋齿平均为0.58颗.结论:陆军军人龋齿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龋病未治率较高,应加强军队人员的口腔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原边防军人是特殊的军人群体,生存条件艰苦,自然环境偏僻恶劣,训练、工作任务繁重,对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准确掌握驻守高原男性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驻守不同海拔高原的青年男性士兵进行焦虑、抑郁及个性特征等量表测评,为针对性制订高原军人的心理干预措施和评估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陆军军人牙缺失及修复状况,更好地开展口腔卫生服务.方法:根据WHI 1997年版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陆军某部军人进行调查.结果:2 742例中,牙缺失率为1.5%,龋齿平均0.02颗.结论:牙缺失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修复未治率较高,应加强军人系统性口腔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