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空斑特性病毒致病力的差异,为禽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方法利用病毒蚀斑技术,从A/Beijing/01/03(H5N1)(BJ01)病毒中分离纯化不同蚀斑特性的病毒——较大和较小蚀斑病毒。采用纯化的大、小斑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并记录感染后14d小鼠体重和死亡数变化,分析大、小斑病毒致病力的差异。结果 BJ01株原始病毒呈现大小不一的混合斑状态,从BJ01株分离纯化了大斑病毒L1、L2和小斑病毒S1、S2、S3,其中小斑病毒S1和S2的致病力较强,大斑病毒L1和小斑病毒S3的致病力较弱,大斑病毒L2病毒致病力最弱。同种空斑特性的病毒致病力差异显著,不同空斑特性病毒在致病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H5N1病毒的空斑大小与病毒致病力没有线性相关性,但可以根据空斑大小,利用蚀斑技术分离纯化出致病力差异明显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人禽流行性感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人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株的某些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virus,AIV)并不感染人类,但现已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一些亚型可感染人类。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emaggh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PA、PB1和PB2编码基因序列遗传的进化特征及重要功能位点变异.方法 从NCBI流感数据库中获取此次流行株的PA、PB1和PB2聚合酶编码基因序列以及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宿主、不同亚型的参考序列,运用MEGA4.0软件比对和修剪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和所有参考株序列.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比对此次流行株的代表序列、各年代人的A/H1N1以及禽流感病毒参考序列等编码的PB2蛋白质序列.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聚合酶PA、PBl和PB2编码基因同源性均>99.8%,且聚集在一枝独特的进化枝上,与禽流感病毒接近.进化树显示三者来源皆为禽类,目前仍未发生突变;PB2的重要功能位点第627位氨基酸为谷氨酸,具有禽流感病毒的特点.结论 本次流感大流行为新型甲型H1N1病毒导致的同源爆发.但还不具备典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参与了聚合酶基因的重排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小鼠感染特征进行观察。方法经过体外鸡胚/MDCK细胞传代和筛选,获得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vCA07);使用不同剂量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后,计算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感染量,观察小鼠感染后的体质量变化、肺部病毒增殖、肺部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与野生型毒株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显著提高,其可在小鼠肺组织中高效增殖,并导致显著的病理损伤。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感染特征得以明确,为进一步建立高致病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以及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入秋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禽流感,均被确认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禽类问主要通过空气、排泄物、饲料和饮水等途径传播。人也可通过食用病禽或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而感染。秋冬季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为杜绝疫情传入部队,我们采取了严密、科学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周志平  陈菊梅 《人民军医》2005,48(12):724-726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具有种属特异性,通常只感染禽类动物,偶尔可感染猪或其他哺乳动物,但某些亚型(如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能够跨种属感染,从而引发人禽流感。  相似文献   

7.
1997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5N1亚型引起的流感在人中间暴发。自2003年12月再次暴发以来,世界上又连续报导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止今年11月1日全世界确诊H5N1业型禽流感感染病例122例,死亡62例。个别地区高致病力毒株H5N1亚型感染后病死率可高达80%。我国湖南、安徽等地也出现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熟悉人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并掌握其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8.
A-H1N1肺部感染临床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甲型流感病毒(A—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由8段890~2341个核酸组成的单链RNA套膜病毒。现在只有H1N1和H3N2的亚型病毒在人类之间传播(图1)。病毒复制传播的条件:进人人类身体内并进行复制、使人类生病、能容易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A—H1N1复制仪限于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当有病毒进入细胞,它会导致复杂的细胞病变,使柱状上皮细胞停止细胞本身的蛋白质合成,细胞缺少了本身必须的细胞蛋白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儿童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及1例疑似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2例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为:两肺大致对称、广泛分布的团絮状及大片状渗出病变,密度较高,边缘模糊;动态观察短期内病灶形态变化快,呈游走性;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结论 儿童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动态胸部X线表现具有定特征性。熟悉其胸部X线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最终确诊须依靠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人禽流感H5N1病毒HA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抗识别表位及主要免疫功能区.方法 将16条人禽流感H5N1病毒HA1基因重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构建表达HA1蛋白的重叠肽段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制备细胞抗原片.利用灭活的H5N1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病毒特异单克隆抗体(单抗)和多克隆抗体(多抗),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单抗、多抗与HA1肽段的反应性.确定HA1蛋白的单抗识别表位及主要免疫功能区.结果 成功克隆、表达了16条不同长度的H5N1肽段,并制备、获得30株分泌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18株为抗HA的单抗,18株中有6株单抗具有中和病毒活性.利用表达的H5N1肽段对单抗识别表位进行分析,初步确定3B5、3D1、3132、M6、M3等18株McAb识别表位区域分别位于氨基酸残基aa133-143、aa155-165、aa166-196、aa166-176、aa34-66及aa296-328之间,其中3B5、3D1、3B2、M6等McAb识别表位为序列依赖型表位,M3和M7等具有中和活性的McAb识别表位为构象性中和表位.结论 利用制备的H5N1病毒特异性McAb和表达的病毒HA1蛋白重叠肽抗原,初步确定了18株抗HA McAb的识别表位和HA1蛋白的主要免疫功能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疫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规律,分析NA蛋白酶活性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方法 从NCBI检索获得110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世界各地不同毒株间的NA基因同源性极高,达到99.5%~100%,但与以往甲型H1N1人流感病毒的NA基因差异较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欧洲A/swine/H1N1的NA基因同源性高,达到89.6%~92.9%,且糖基化位点分布一致,分别在50、58、63、68、88、146、235和386位存在糖基化现象.另外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A/chicken/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也较高,达到83.6%~85.3%.绝大部分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相关位点氨基酸组成保守,仍然表现为R118、D151、R152、R225、E277、R293、R368、Y402、E119、R156、W179、S180,D199、1223、E228、H275、E278、N295和FA25,但丹麦、日本、我国香港及湖南分离到的4株病毒出现H275Y突变.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洲A/swine/H1N1流感病毒,并与A/chicken/H5N1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非由以往人H1N1流感病毒逐渐进化而来,而是一种新型重排病毒,我国湖南地区发现的一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H275Y奥司他韦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基因的进化规律及M2蛋白的氨基酸替代情况.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病毒M基因179条进行预分析,最终选取50条采用MEGA 4.0软件对其进行比对,采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MEGA 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不同地区新型甲型H1NI流感病毒M基因同源性高,达99.6%~100.0%,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和H3N2流感病毒M基因差异较大,仅与1999-2002年间香港地区流行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较近,为96.7%~97.7%.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历年来流行的H1N1人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1、13、14、16、20、28、31、43、54、57、77、78、82、86、89、9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历年来流行的H1N1禽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3、14、16、31、43、55、77、89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H1N1猪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3、14、19、43、55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历年来流行的H3N2人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1、13、16、20、28、31、43、54、57、77、78、82、86、89、9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历年来在欧亚大陆流行的猪流感病毒相比,所比较的19个位点均有部分毒株发生变异;而与1999-2002年间在香港流行的H3N2猪流感病毒相比,仅在第13、14、21、4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可能由香港地区流行的H3N2猪流感病毒重组而来.M2蛋白胞外编码区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提示在疫苗研制方面应注意由此带来的影响.跨膜区的突变可能是导致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第43位氨基酸位点可能为引起此次耐药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化变异及重组情况.方法 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H1N1)代表性全基因组序列,先用MEGA4.0软件对8个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比对和拼接;然后将历史上流行的H1N1、H5N1、H3N2等不同宿主(人、禽、猪)的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用MEGA做比对拼接,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情况.结果 自2009年3月爆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来,截至9月,病毒基因没有出现变异,同源性为99.69%~99.93%.基因重组分析显示,新型甲型H1N1病毒株PIE、PBI、PA、HA、NP和NS基因来源于近年来北美地区猪源人H1N1,同源性分别为95.25%,95.08%,95.21%,93.52%,95.23%,94.78%;NA和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0.21%,94.43%.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2.22%.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2005年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与欧洲猪H1N1的NA和MP片段重排进化而成,新病毒暂未发生变异,H1N1新流感疫苗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Several sub-Saharan militaries have large percentages of troop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the arrival of avian influenza in Africa, the potential exists that some of those soldiers might also become infected with H5N1,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 Two possible scenarios have been postulated regarding how such a coinfection of HIV and H5N1 might present. (1) Soldiers already weakened by HIV/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rapidly succumb to H5N1. The cause of death is a "cytokine storm," essentially a runaway inflammatory response. (2) The weakened immune system prevents the cytokine storm from occurring; however, H5N1 is still present, replicating, and being shed, leading to the infection of others. A cytokine storm is particularly dangerous for individuals of military age, as evidenced by the large number of soldiers who died during the 1918 influenza epidemic. If large numbers of sub-Saharan soldiers suffer a similar fate from avian influenza, the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could develo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自2009年3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以来,其主要免疫原件基因-HA基因的进化及氨基酸变异特性.方法 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系统发育树分析;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特异性进行分析,并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 2009年新型甲型HlNl流感病毒HA基因与2006-2007年美国A/swine/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差异为0%~0.8%;与美国各州1930-2007年分离的A/swine/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进化关系;与欧洲及亚洲地区A/swine/H1N1流感病毒进化无关.其重要的抗原性位点与A/human/H1N1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全球流行半年多以来该病毒株没有发生明显变异.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是北美A/swine/H1N1流感病毒长期进化的结果,目前尚未发现明显抗原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人类流感病毒多重PCR分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人类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及A型流感病毒H1,H3,H5亚型的多重RT-PCR方法。方法根据人类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基因设计并合成多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可同时扩增出人类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片段的多重PCR的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并利用该方法对39份疑似swineH1N1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A型流感病毒M基因203bp,B型流感病毒M基因296bp,A型流感病毒亚型的HA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362bp(H1),112bp(H3),188bp(H5),494bp(swineH1)。该实验最低可检测新甲型H1N1(A/Beijing/501/2009)病毒RNA0.5TCID50。该方法的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多重PCR检测中未检出非特异扩增的PCR产物。同时,使用该方法从39份疑似新甲型H1N1的临床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新甲型H1N1阳性的标本4份(10.2%),季节性H1N1亚型2份(5.1%),H3N2亚型12份30.7%,本次实验结果与WHO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T-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用于人类流感病毒的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省1989 ~1991 年10 株甲型流感病毒的HA 和NA 变异作了初步探讨,通过HI抗原比较分析及病毒自鸡血球表面游离动态等实验,发现目前在四川省流行的甲3 型流感病毒类似于A3/ 广东/44/89 ,但抗原性已有了漂移,1990 年毒株抗原性与89 年已有所不同;10 株病毒NA 也可能了发生了漂移,其自红细胞表面游离动态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对在HI及抑制素敏感性实验中存在交叉反应的四川/057/89 作NI,证实其为N2 亚型,从而确证该毒株为H1N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