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水饮、血瘀、痰浊,应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病久伤正者,给予白术、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配伍当归、川芎等行气养血活血。水肿明显者,应脾肾双补,温阳化气利水,常用附子、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配伍白术健脾补气;痰瘀互结者,予半夏、白芥子等温肺暖脾化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桔梗、枳壳行气化瘀。脾胃在本病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平素注意顾护脾胃,可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和感染的次数。  相似文献   

2.
黄芪消胀灵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楠  赵利 《陕西中医》2006,27(9):1100-110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滋阴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黄芪消胀灵加减(黄芪、白术、丹参、陈皮、猪苓、大腹皮、白茅根等)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51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利水、活血散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利水、活血通络方(黄芪、炒白术、川芎、党参、茯苓、丹参、泽兰、益母草、猪苓、泽泻、红花、香附、鳖甲、地龙)配合西药护肝和利尿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护肝及利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黄芪味甘,性温,为常用补气药,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春华老师在介绍黄芪的临床配伍应用时曾说:“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或党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参、术、升、柴等,则补中益气,治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在扶正祛邪方面:如配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可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配当归、穿山甲等如透脓散,可托毒生肌,治气虚痈疮难愈;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补气活血通络,用治中风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利水类中药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健脾活血消臌汤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丹参、赤芍、泽兰、制龟版、三棱等 )治疗肝硬变腹水 3 6例。结果 :总有效率 88.9%。提示 :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气血同治 ,利水而不伤正 ,祛瘀而不动血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建恒 《陕西中医》2005,26(4):328-329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黑杜仲、川断、红花、虫、炙甘草 )治疗本病 52例。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 94.2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益气 ,补肾壮腰 ,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孙明韵 《光明中医》2000,15(2):38-40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等组成。方中黄芪益气补中,升阳举陷为君药;炙甘草、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益气补中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运脾,当归补血和营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阴气为使药,全方...  相似文献   

8.
防己黄芪汤临床应用一得225600江苏省高邮市中医院陆家武防己黄芪汤乃《金匮要略》方。由防己、白术、黄芪、甘草、生姜、大枣六味药物组成。析其方义,用防己祛风湿利水消肿,取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加生姜、大枣调和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功。今就笔者临...  相似文献   

9.
葶芪汤     
方名:葶芪汤组成:葶苈子30g,生黄芪30g,茯苓30g,丹参30g,石菖蒲15g,毛冬青15g,泽兰15g,红枣10g。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活血通脉,健脾益气。主治:难治性心衰。症见胸闷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喘甚,虚汗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黄芪具有以下特点:1)黄芪的临床用量范围为10~240 g。2)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的黄芪,如黄芪发挥其补中益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脾肿大、肝癌、胰癌肿、复发性口腔炎时,其用量为20~100 g;发挥其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肝硬变胸水、糖尿病肾病、老年夜尿频多时,其用量为30~90 g。3)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黄芪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补中益气时常配伍党参、白术、甘草等;利水消肿时常配伍益母草、茯苓、车前子、车前草等。  相似文献   

11.
强心导水汤     
王靖 《江苏中医药》2008,40(3):15-15
组成:生黄芪40g,党参15g,葶苈子15g,桂枝10g,丹参15g,红花5g,益母草10g,泽兰泻(各)15g,车前子(包)10g,汉防己10g. 功能:补益心气,泻肺利水.  相似文献   

12.
石磊 《陕西中医》2013,34(4):446-448
目的:观察健脾利水、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变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活血利水方(生黄芪、大腹皮、炒白术、党参、茯苓皮、桑白皮、猪茯苓、丹参、泽兰、陈橘皮、生姜皮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活血利水的功效;对肝硬变腹水症状及体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丸是《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品种,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要由炙黄芪、党参、白术(炒)等10味中药组成。其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是该方中的主药,其有效成份苍术酮在高温下易被氧化破坏。本文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工艺条件以防止苍术酮被氧化破坏,从而保证补中益气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利水法是治疗肾炎水肿的基本法则,配合补肾法以及健脾益气、培土治水法,重用参、芪,有利于消除蛋白尿和防止水肿复发。笔者在上述治法基础上再配合活血化瘀之品,可提高疗效。自拟方:当归30克、丹参15克、赤芍12克、牛膝12克、红花9克、党参15克、黄芪24克、熟地24克、鹿角胶9克、白术10克、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张××,因上山过劳后,突然出现眼睑及双下肢中度浮肿,伴脘腹胀满,尿少而黄,大便溏。尿化验:蛋白、红细胞(0—1)、白细胞(0—1),市医院诊为肾病综合征。辨证属脾虚湿困,水湿内停。治宜健脾利湿,利水消肿。方用中满分消汤化裁;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黄连15g、黄芩15g、干姜10g、茯苓20g、陈皮15g、猪芩15g、泽泻25g、姜黄15g、坤草30g、川朴20g、枳实15g、芡实30g、冬瓜皮30g  相似文献   

16.
沈凤梅  王翠英  宋春燕 《陕西中医》2011,32(9):1110-1111
目的:观察健脾利水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黄芪、党参、猪苓、丹参、白术、茯苓、虎杖等),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水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黄芪味甘,性微温,色黄入脾,心白入肺,入手、足太阴经,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临床上,将黄芪与其他药物配对使用,可提高疗效。黄芪、白术: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主肌表之水湿;白术补气健脾利水,主在里之水气。二药合用,能补脾气以化水,运脾气以行水,升脾气以降水,彻表彻里,同主表里水湿之气。  相似文献   

18.
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活血利水类中药治疗肝硬变腹水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中药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方 (黄芪、白术、茯苓、赤芍、泽兰、制龟版、丹参、三棱、泽泻、甘草等 )配合人血白蛋白、血浆、甘利欣、支链氨基酸、速尿、安体舒通治疗本病 4 0例 ,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对照组总有效率 71 8% ,两组有效率比较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 :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本病 ,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进行探讨,提出脾胃气(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宜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通络消痞为治则,以健脾活瘀方加减治疗。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黄芪、丹参、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案例表明:健脾活瘀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20.
益气利水汤配外敷中药治疗癌性腹腔积液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文红 《陕西中医》2005,26(11):1167-1168
目的探讨中医对癌性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拟方益气利水汤(黄芪、党参、茯苓、猪苓、泽泻、牛膝、大腹皮、莱菔子、枳壳等)内服,配合辛香走串、行气消胀之中药(艾叶、花椒、红花、莱菔子、槟榔等)外敷,治疗癌性腹腔积液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5%。提示本方法有益气利水、行气消胀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