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探讨KA的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神经元的损伤性改变。方法原代培养SD胎鼠皮层神经元,以不同浓度的KA分别作用12h、24h,用MTT检测法、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KA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元胞质空泡化,随着K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神经元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增加(P<0.05)。结论KA对皮层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以胞质空泡化为特征的类坏死样改变。  相似文献   

2.
致痫剂马桑内酯引起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致痫作用的马桑内酯处理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以原位DNA 断端标记法检测培养神经细胞的凋亡,配以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检测,观察马桑内酯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与已知的神经毒剂海人酸作比较。结果显示,马桑内酯可诱导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而引起细胞坏死的作用不如海人酸明显,其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神经毒作用以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s)在红藻氨酸(KA)作用下的超微结构变化,我们体外培养大鼠乳鼠海马ASTs,在KA不同浓度(25μmol/L、250μmol/L)及时间(10min、100min)处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改变,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KA(25μmol/L)处理组的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但胞内出现空泡样变,溶酶体增多;高浓度KA(250μmol/L)处理组的细胞表面有“孔洞”、“裂隙”样改变,直径在数百纳米,这些表现在KA长时间处理组(100min)更加明显;TEM下可见溶酶体增多、胞核扭曲,在KA长时间处理组甚至出现了自噬小体。以上结果说明培养的ASTs经KA处理后能发生一些损伤性的超微形态结构变化,且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而AFM观察到的KA处理使细胞膜出现“孔洞”、“裂隙”样变化可能是不可逆性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红藻氨酸(KA)可作用于海马内KA受体引起大鼠痫样活动。脑啡肽是脑内重要调质,参予痫样活动发生。本实验拟观察甲啡肽(ME)及纳络酮(NLX)对KA兴奋作用的调制。实验在17只大鼠进行。ME,NLX、KA均经7管微电极电泳给药,共记录背海马单位放电57个,单独泳入KA可使全部单位呈兴奋反应。单独泳入ME未见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特异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过度活化时便发生细胞的兴奋性中毒,有关NMDA受体和AMPA受体活化致细胞兴奋性中毒死亡通路较为明确,但关于红藻氨酸(Kainate,KA)受体的功能到目前为止仍未明了。 目的:探究小鼠海马内注射KA之后KA1受体的再分布状况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中毒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海马内注射KA或PBS,2 h后进行Bederson体征评分、全脑切片免疫组化分析和死亡神经元检测。 结果与结论:海马内注射KA 2 h后,Bederson体征评分表明中枢神经功能出现明显损伤;KA1受体表达的变化主要出现在海马CA1和CA3区,在CA1区的表达上调明显,并开始出现神经元死亡,4~6 h后可见大量神经元死亡。结果表明 KA促使KA1受体亚单位在海马神经元CA区重新分布,增加神经元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敏感性,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中枢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与抗癌作用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在经致痫剂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后,进行Glu和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图象分析。结果发现:马桑内酯处理可使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增多,使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先加马桑内酶再加糖皮质激素,则可使Glu阳性神经元大为减少,GABA阳性神经元比只加马桑内酯组增多。上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马桑内酯诱发的癫痫可能与Glu和GABA的含量变化有关,糖皮质激素在致痫状态下,可能有降低Glu升高GABA含量的作用,从而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7.
有文献指出,豆腐果甙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且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和焦虑症的疗效优于天麻素。我们曾观察到,天麻素对马桑内酯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为了探索豆腐果甙对马对马桑内酯惊厥的影响,我们用95只小鼠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中药制剂马桑内酯诱导惊厥发作后,海马结构内神经元损害的范围和特征。方法:采用SD大鼠,马桑内酯单次腹腔内注射诱发惊厥,在发作后不同时间点取脑,行H&E染色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结构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结果:海马结构内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其损伤次序表现为:齿状回、门区和CA3区、CA1区,损伤区周围有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马桑内酯致惊厥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的损害与兴奋性细胞毒制剂海仁酸致惊厥具有相似的病理学改变特征,提示国产中药制剂马桑内酯致惊厥与兴奋性细胞毒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18只完全点燃动物(其癫痫已用马桑内酯海马内注射造成)均分为三组。实验时,对照组海马内注射马桑内酯0.6~1μg/2μl;戊脉安组用戊脉安治疗,第一、二次实验作肌肉注射,给药量分别为1或1.5mg/kg,第三、四次实验作海马内注射,给药量分别为2.5或5μg/2μl;无药对照  相似文献   

10.
对40只纯种小鼠先行制造最适剂量小鼠马桑内酯癫痫模型。另外观察注射大剂量维生素B6及注射相应生理盐水对照分组的小鼠对马桑内酯模型剂量的行为反应。结果未发现大剂量维生素B6对此型癫痫有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11.
蝎毒对马桑内酯所致癫痫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蝎毒素对癫痫的作用。为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整体马桑内酯大鼠癫痫模型。侧脑室埋管给药,记录皮层脑电图。结果:蝎毒素能延长马桑内酯所致癫痫发作的潜伏期,降低发作程度,缩短发作时间,结论:蝎毒素对马桑内酯所致的大鼠癫痫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麻(Gastrodia elata)有抗惊抗痫作用祖国医学早有记载。5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肯定了天麻及其有效成份天麻甙(素)(Gastrodin)和天麻素甙元(Gastrodigenin)具有抗惊抗痫作用,为了探讨天麻素能否对抗马桑内酯所造成的家兔癫痫,以便研究天麻素抗惊抗痫的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本题目的工作。实验选用体重2.0~2.8kg的健康白色雄性家兔,用遥测记录脑电和同时观察行为表现的方法,对25只家兔进行了实验。实验分五组进行,每组5只家兔,第1组肌注马桑内酯3m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踊质激素与抗痫作用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在经致痫剂马桑内酯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后,进行Glu和GAB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图象分析。结果发现:马桑内酯处理可使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增多,使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先加马桑内酶再加糖皮质激素,则可使Glu阳性神经元大为减少,GABA阳性神经元比只加马桑内酯组增多。上述  相似文献   

14.
前文指出,SC1001钠盐对中枢神经活动有抑制作用。某些镇静催眠药常有抗惊厥作用,而惊厥是癫痫的主要症状。本工作是观察SC1001钠盐有无抗惊厥作用。选用体重1.7~2.5kg健康雄性家兔34只,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Ⅱ、Ⅲ、Ⅳ组分别为10、10、5只,在腹腔注射SC1001(注射剂量分别为100、200和300mg/kg)后30分钟,肌肉注射马桑内酯3mg/kg。Ⅰ组(9只)肌注相同剂量的马桑内酯作为对照。分别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方法应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研究地塞米松对马桑内酯或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EEG)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免疫反应性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结果大鼠注射马桑内酯或戊四氮前30min经静脉注入地塞米松,能防止严重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中高电位的痫波发放,并能减少mGluR1α在海马区的表达。结论地塞米松具有抑制马桑内酯或戊四氮诱发癫痫的作用,海马内的mGluR1α可能在癫痫活动中起一定作用,地塞米松的抗痫效应可能与降低mGluR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蝎毒对马桑内酯所致癫(间)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蝎毒素对癫(间)的作用,为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整体马桑内酯大鼠癫(间)模型,侧脑室埋管给药,记录皮层脑电图.结果蝎毒素能延长马桑内酯所致癫(间)发作的潜伏期,降低发作程度,缩短发作时间.结论蝎毒素对马桑内酯所致的大鼠癫(间)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KA致痫过程中可能有阿片肽系统参与。本实验用57只大鼠观察了双侧海马注射甲啡肽(ME)及纳络酮(NLX)对腹腔注射KA致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组、11只大鼠腹腔注射(ip)KA10mg/kg,双侧海马注射(iH)生理盐水5μl后,2只发生3级发作,余无明显异常;B组、12只大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反复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se izure,SRS)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影响及中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方法以红藻氨酸(kain ic ac id,KA)制备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以是否出现SRS为标准将KA大鼠分为伴有反复发作和不伴有反复发作组,盐水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水迷宫行为测试,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并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方法来观察各组大鼠中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KA处理后,按照Rac ine描述标准,KA组动物发作全部达到4~5级。KA后3周大鼠19只出现SRS,16只未见SRS;Morris水迷宫发现,在5 d的空间学习记忆测试中,反复发作KA大鼠的寻找潜伏期明显长于不伴有SRS的KA大鼠和盐水对照组(P<0.01),而不伴有SRS组与盐水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伴有SRS的KA组大鼠总共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少于不伴有SRS的KA组大鼠和盐水对照组(P<0.01)。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与不伴有SRS的KA大鼠和盐水对照组比较,伴有SRS的KA大鼠在腹侧被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脱失(P<0.01)。结论KA大鼠癫痫反复发作可能与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和在腹侧被盖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脱失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克罗米酚的抗癫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对海人藻酸(kainic acid, KA)致癎大鼠癫癎发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第八天将动物随机分4组:茶油对照组(OIL组)、KA组、雌二醇(E2) KA组、E2 CC KA组,每组10只。 OIL组、KA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茶油;E2 KA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E2(20mg/kg,10mg/ml);E2 CC KA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E2和CC(2mg/kg,2mg/ml),最后一次打药结束1 h后,致癎各组大鼠(KA 组、E2 KA组、E2 CC KA组)经腹腔注射KA(10mg/kg,2mg/ml),OI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连续观察大鼠2 h的行为改变。记录癎样发作的潜伏期、出现重型发作的时间以及发作程度。结果:E2 CC KA组的癫癎发作潜伏期为61.75±19.04 min,较E2 KA组的潜伏期23.8±6.03 min延长,且出现重型癫癎发作的时间晚,为50.20±20.37 min,而E2 KA组出现重型癫癎发作时间平均为30.70 ±13.5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致癎2 h后,致癎各组大鼠的癫癎发作Racine分级比较差异显著意义(P>0.05)。结论:CC有拮抗雌激素的致癎作用,延缓癫癎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大鼠脑皮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NMDA、AMPA、KA受体 )和 GABA受体的影响。 方法 将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神经细胞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7-硝基吲唑 ,以氚标配体分别标记 NMDA、AMPA、KA和 GABAA 受体 ,用图像分析仪对大鼠额区、顶区、后肢区、梨状区、压部后区和味觉区皮质内标记受体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实验组大鼠额区、后肢区和梨状区内 NMDA、AMPA、KA受体和 GABAA 受体含量均显著增加 ;顶区皮质内 NMDA、KA受体和 GABAA 受体增加显著 ;味觉区皮质内 KA受体增加显著。 结论  NO可能参与大鼠脑皮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 GABA受体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