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系双链DNA病毒, 人类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HSV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 GH), 即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的皮肤黏膜, 导致生产一种慢性、复发性的性传播疾病[1].GH的发生和复发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 影响其生活质量.绝大多数GH由HSV-2引起, 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2],因此, GH已成为一个为人关注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本地区GH中HSV-2的感染现状, 我们对性传播疾病(STD)门诊中疑似GH的患者进行了HSV的定量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日益增多,在STD患者中,三分之二为25岁及以下的青年,而在STD新发病患者中,占25%是十几岁的青少年[1].  相似文献   

3.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有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HSV-2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性免疫力,故本病较易复发我们通过测定治疗前后GH患者血清IL-2和IFN-γ的水平及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的变化,来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揭示GH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两型,HSV-1和HSV-2,可引起龈口炎 口唇疱疹 皮肤疱疹 疱疹性角膜炎 生殖器疱疹 疱疹性脑炎 宫颈炎等,并认为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近年来,在性传播性疾病(STD) 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方面,HSV的危害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控制HSV感染的流行,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快速 特异检测HSV抗原的双McAb-ELISA夹心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中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特点,为地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本院10 858例疑似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和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等病原体的DNA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TD总阳性率为29.5%(3206/10858),病原体Uu、CT、NG、HPV6,11、HSV-Ⅱ阳性率分别为50.2%、12.1%、3.67%、5.68%、16.4%。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2.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40岁年龄段为主要感染人群,占86.68%。我区以Uu、CT流行为主,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为3.04%。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5种性病病原体感染,加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STD病原体的监测,对减少STD的流行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在太原市6所医院从各类感染性疾病中采取各种临床标本2067份,正常妇女阴道分泌物72份,用ELISA法快速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HSV-Ag),总阳性率为24.5%,其中HSV-1占4.4%,HSV-2占20.1%;正常对照总阳性率为7.0%,HSV-1占1.4%,HSV-2占5.6%。HSV-Ag阳性率和型分布因感染部位而不同:肺部感染以HSV-1居多,生殖器疱疹、疱疹性脑炎、宫颈癌和胎儿畸型均以HSV-2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现症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病人皮损部位的单纯疱疹2型病毒(HSV-2)载量,并检测其细胞免疫功能,分析GH患者HSV-2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定量检测28例现症GH患者皮损部位HSV-2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监测28例现症病人外周血具有分泌活性的Th及Tc所占比例,运用直线相关回归方法分析现症GH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GH患者皮损内疱液HSV-2检出率为100%,病毒载量为(6190714±1962085)拷贝/mL。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复发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②GH组Th1、Tc1细胞数和Th1/Th2、Tc1/Tc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H患者皮损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Th1、Tc1细胞数和Th1/Th2、Tc1/Tc2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与Th2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H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及Th、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GH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由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NK细胞减少,以及Th、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造成,这种状态不利于机体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造成GH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FQ-PCR检测女性生殖道HSVⅡ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娟  潘玉武  刘浩  常东 《免疫学杂志》2007,23(1):115-115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嗜神经性的DNA病毒,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二类:Ⅰ型(HSV-I)主要侵犯口、咽、扁桃体、皮肤等部位;Ⅱ型(HSV-Ⅱ)主要侵犯生殖器部位,引起人的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HSVⅡ是GH的主要病原体,约占生殖器疱疹的85%[1].由于几乎所有的感染是通过性行为感染,并且感染后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随着HSV对人类危害被揭示与阐明,对女性生殖器官HSVⅡ感染进行监测,显得很有必要.我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对我院妇科门诊735例可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的生殖道标本做HSVⅡ-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以了解哈尔滨地区女性生殖器官HSVⅡ感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氟-5-甲基-ara-尿嘧啶(FMAU)是近年来由Watanabe等合成的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许多研究已经证明,FMAU在细胞培养中和在动物体内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我们先前的研究证明,虽然FMAU对豚鼠生殖器原发性疱疹的疗效甚佳,但不能阻止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在动物神经组织中建立潜伏感染。本文采用动物模型,进一步观察了FMAU在治疗豚鼠生殖器疱疹感染时,对HSV-2补体依赖性中和抗体(CRN抗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原肺水肿 (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 ,HAPE)是高原急危重病症之一 ,由于运输条件的改善 ,从低海拔地区急进高原的人数增多 ,患高原适应不全的人数较以往增多[1] 。高原环境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均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对在我院 (海拔 3 60 0m )确诊为HAPE的住院患者采用HAMD量表[2 ] 进行了测定 ,其中男性 12 4例 ,女性 2 8例 ,平均年龄 2 6 5 3± 8 41岁。结果 本组 15 2例患者中 ,有焦虑者 61例 ,占 40 13 % ;有抑郁者 2 9例 ,占19 0 8% ,同时伴有焦虑及抑郁者 18例 ,占 11 84%。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11.
病例:患者,女,年龄24岁,未婚。因左手中指第三指节根部一处疱疹样病灶,历经4年反复发作前来就诊。经查,未见有其它部位病症,患者自述家人无类似病例。实验室检测,以棉试子采集患处组织液标本,提取病原体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病原体基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呈阳性反应,其基因拷贝数达4.103×105/m l,遂确诊该患者为HSV-2引起的活动性单纯疱疹。讨论: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感染之一,其发病特征是在皮肤及粘膜交界附近群集性炎性小水疱,疱液先为澄清,晚期可变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 ,约有 1.2亿的HBV携带者 ,而原发性肝癌中 90 %的患者有HBV感染[1] 。研究者发现 ,72 .7%的肝癌癌旁组织及 4 5 %的肝癌组织中可检出HBsAg,故其可作为肝炎后肝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相对特异的“肿瘤相关分子”[2 ] 。如果能将HBsAg附加到来源于肝癌  相似文献   

13.
男性STD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菌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男性STD者阴道加德纳菌 (Gv)和解脲脲原体 (Uu)、淋病奈瑟菌 (Ng)、沙眼衣原体 (Ct)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 76例在市级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就诊的男性STD者的尿道拭子标本进行Gv、Uu、Ng、Ct联合分子检测。结果 该组男性STD者Gv、Uu、Ng、Ct阳性率分别为 1 5 8%、64 4 %、36 8%、2 8 9%;2种以上病原体合并感染占 47 3 %。结论 我国男性STD者也存在Gv感染。考虑到Gv感染可致不良妊娠结局 ,男女性共防Gv感染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感染性角膜炎中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多由单纯疱疾病毒Ⅰ型(HSV-1)引起,常用疱疹净、无环鸟苷等抗代谢药物作局部治疗,但疗效不够显著,并有细胞毒性等副作用。本文选用抗HSV糖蛋白gC单克隆抗体(McAb)2C5、2A8、1A12、Mad-2和抗gD McAb1D10的腹水,纯化后制成滴眼剂。取灰色家兔21只42眼,用HSV-1感染造成实验性HSK。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为12只眼,  相似文献   

15.
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HSV-1型和HSV-2型,以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引起多种疱疹性疾病。其中HSV-2型是引起妇女宫颈糜烂、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文应用McAb-ELISA法对兰州地区107例患者进行HSV-1和HSV-2型特  相似文献   

16.
《微循环学杂志》2015,(4):64-67
目的:报道4例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脑脊液有关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方法:检测4例确诊APS患者脑脊液中单纯疱疹1型病毒(HSV-1)和巨细胞病毒(CMV)抗体,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与APS发病的关系。结果:4例患者脑脊液HSV-1-IgG、CMV-IgG均为阳性,HSV-1-IgM、CMV-IgM均为阴性;例1、例2血清HSV-1-IgG、CMV-IgG阳性,例3、例4阴性;例1、2、3抗心磷脂抗体(aCL)血清水平12RU/ml;例4检出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结论:初步提示HSV-1和CMV感染与APS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是目前我国小儿中最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亦是引起小儿各种畸形和病残的主要病因之一[1] 。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率大约占出生婴儿的 0 .5 -0 .1% [2 ] 。婴儿期死亡率高达 12 % ,幸存者中 80 % - 90 %有后遗症 ,即使无症状的HCMV感染患儿 ,10 % - 15 %亦可发生后遗症[3] 。HCMV感染亦可在新生儿期及围产期间通过获得而建立 ,并可能引起肺炎或脓肿 ,出血性胃肠炎及生长发育障碍[2 ] 。因而 ,儿童HCMV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HCMV感染的临床诊断通常较为困难 ,故需借助快速和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