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油田居民对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程度。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油田居民2619名,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对性病/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防治态度、行为以及获取有关知识的途径等进行调查。结果:对我国规定管理的性病种类知晓率53.8%;性病传播途径知晓率62.5%;经性交和输血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1%、62.3%;性病的危害性知晓率59.0%;性病的预防措施知晓率59.1%。获取性病/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报刊(81.4%);电视(48.8%)、科普小册子(40.7%)和宣传画(40.0%);87.7%的人认为性病/艾滋病可以预防;57.5%的人认为感染性病后首选公立医院就医。结论:应进一步开展多样的性病/艾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以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职院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描述性研究。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800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艾滋病知识问卷总分为68.06±7.04(8~84分);②艾滋病态度问卷总分为25.71±3.46(4~30分);(萤38.6%的高职学生曾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等行为;11.9%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初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的学生占77.9%;④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电彬电影(41.8%)、报纸/杂志(37.7%);学生最愿意接受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依次为电彬电影(44.6%)、朋友/同学(41.7%),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受同伴的影响很大;⑤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艾滋病相关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1);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边缘性行为、性行为及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职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高职学生中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并适当采取艾滋病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3.
长途汽车司机有关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长途汽车司机有关艾滋病(AIDS)的知识及对AIDS的态度,为进一步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制订有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青岛市3个长途汽车运输公司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4名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方式。结果大多数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潜伏期病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而对艾滋病泊有关知识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加以了解。结论 长途汽车司机对有关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调查长途汽车司机有关艾滋病( A I D S)的知识及对 A I D S的态度,为进一步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制订有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②方法 对青岛市 3 个长途汽车运输公司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4 名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方式。③结果 大多数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潜伏期病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而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加以了解。④结论 长途汽车司机对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较少,应加强对该人群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30例艾滋病患者,取空腹外周血经FACS计数系统处理,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患者的CD+3、CD+4与正常值比较显著减少(P<0.005),CD+4与正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CD+4/CD+8与正常值比较显著减少(P<0.005),在30例患者中CD+4正常者3例(占10%),CD+4低于正常值者27例(占90%),CD+4最高者为78.3/mm3,最低者为4/mm3。结论: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变化是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艾滋病患者CD+4绝对值的差异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农民工对艾滋病,性病(AIDS/STD)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对艾滋病,性病的态度、行为现状,为有效地在城市农民工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本区某建筑工地农民工253人进行了AIDS/STD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ll.5软件对农民工LAIDS/STD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农民工对AIDS/STD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负性态度(除正确态度以外的部分)仍然存在较大比例。在个人行为方面,虽然60.0%的人表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仍有31.4%的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且只有54.5%的人相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结论 农民工对AIDS/STD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一些误区,应将性活跃期的男性、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的农民工作为AIDS/STD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口市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现况、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现况,为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海口市7所大学、大专院校以及职高院校注册在读的16~24岁765名青年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资料。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导出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0.69%,对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病毒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低,只有34.38%,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有性行为者占10.46%(80/765),同性恋者占0.39%(3/765),吸毒者占0.13%(1/765),80名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发生性行为时使用过安全套的是38人,占47.82%;每次都使用的14人,占17.39%。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75.02%)和报刊书籍(67.41%)。结论大学生对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大于75%,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缺乏正确认识,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有吸毒现象的出现,建议加强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情况,从而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医学院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且与年级增长呈平等关系,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明确。在医学生中还存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有20.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由于职业接触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有48.4%的学生认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艾滋病人会感到恐惧、害怕;绝大多数大学生想了解更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92.6%),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非常重要者占89.1%。低、中、高年级的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者分别为71.3%、65.8%;57.1%。结论:开设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课程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疗效,对189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UK剂量为100~150×104IU,个别病例为175~200×104IU,基本痊愈率为60.4%(61/101),总显效率为88.1%(89/101),病死率为3.0%(3/101);常规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6.8%(6/88),总显效率为37.5%(33/88),病死率为9.1%(8/88)。再梗塞率溶栓组为1.0%(1/101),常规对照组为9.1(8/88)。出血性并发症常规对照组为1.1%(1/88),系脑内出血,预后良好;溶栓组为18.8%(19/101),脑外出血为9.9%(10/101),预后良好;脑内出血为8.9%(9/101),其中脑栓塞患者8例,77岁高龄1例,死亡3例。提示UK100~150×104IU静脉溶栓疗效好,但脑栓塞、高龄患者脑出血并发症较高,溶栓治疗需慎重  相似文献   

10.
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医院的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随机选择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对输血、注射血液制品、性交、多性伴侣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共用注射器、握手、怀孕分娩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7.5%的患者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48.3%的患者愿意和感染了艾滋病的亲戚朋友交往;98.3%的患者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有关艾滋病知识。结论 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及其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探讨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②方法 参考WHO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问卷,根据医学生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以无记名选择答案的方式,对558名医学生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调查。③结果 100%的医学生知道艾滋病,但只有6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62.2%的被调查者能正确回答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92.0%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表示不歧视,72.4%的学生较关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84.2%的学生认为我国现在广泛地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④结论 在医学生中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KAB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吉林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B)情况,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制订性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吉林某高校在校一、二年级的3443名医学生进行普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关于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在95%以上,但对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AIDS判断正确的只有51.1%;61.1%的学生知道目前仍无有效预防AIDS的疫苗;超过92%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应关心、同情”;有20.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与自己关系不大;”13.3%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8.4%的学生曾有过性交经历。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AIDS的预防知识相对缺乏,对AIDS的流行形势和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因此,该高校应全面加强AIDS防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防护技能,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汪鑫  饶敏  夏修龙  陈波 《九江医学》2006,21(1):51-53,56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方式对某高校1800名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问卷的现况调查。结果:67.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全称,35.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但有29.0%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对此知识的掌握高年级和医学生掌握程度优于年低年级和非医学生。86.0%医学生和21.9%的非医学生觉得艾滋病不可怕,只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被调查的学生中67.2%的学生不赞成性开放和80.9%的人不赞成婚外性行为。结论: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极不相称,提示在高校开设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随机对延安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3.8%;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为83.9%;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为74.7%,从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率上看,男性高于女性,理工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文史类;低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低于高年级。调查对象中28.6%有过性行为,但避孕套使用率较低。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高危行为知识的掌握存在不足,尤其是性行为存在隐患。高校应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1-4年级14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51名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9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以上;约78%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56.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76人有过性行为史,占5.2%,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意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A community based, cross-sectional, analytical study was undertaken among children aged 13 to 19 years, who were currently studying in high school, intermediate or graduate classes, in a rural area of Maharashtra. A sample of 151 girls and 162 boys formed the material for this study. Data was collected by well qualified, centrally trained interviewers, using a pre-tested instrument, administered by personal interview technique.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general awareness about AIDS was very high, with more than 90% of the respondents having heard of AIDS and also identifying it as an important health problem in our country. However, less than 50% knew correctly about the etiology of AIDS, 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V and AIDS. Similarly, a ver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subjects knew about the modes of transmission, though a much lesser proportion ha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role of improperly sterilised syringes and needles. Similarly, a general lack of awareness about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was noticed. Lacunae in knowledge also existed as regards knowledge about high risk groups, like commercial sex workers (CSWs),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VDUs), truck drivers and professional blood donors. A very large majority of the subjects had a very positive and healthy attitude about sex, and did not accept pre or extra marital sex, as well as, were desirous of obtaining AIDS education as a part of school / colleg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ertain recommendations on AIDS education in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have been submitted.Key Words: Adolescents, AIDS,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eenagers,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related stigma is an obstacl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care, and support programs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association of the HIV knowledge with the attitudes toward HIV/AID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HIV epidemic rural areas with 5355 participants. Their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bout HIV/AIDS were assessed, and the associations of HIV transmission and non-transmission knowledge with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HIV/AIDS were analyzed.

Results  Negative attitud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IV non-transmission knowledge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HIV transmission knowledge among participants who were male, 20 years old and migrant workers, students and respondents of and above junior high school. However, among those who were female, age 30 and older, illiterate with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negative attitud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V non-transmission knowledge and the associ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 HIV transmission knowledge.

Conclusions  HIV transmission knowledge and non-transmission knowledge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HIV/AIDS amo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subgroups.

  相似文献   

19.
清远市某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英  黄晋飞  孙小康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93-2094,210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清远市某大专院校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各400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校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43%,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较深入的有关艾滋病的专业知识,则两个专业的多数学生认识仍比较模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以及对待AIDS态度上的某些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