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63例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主干或者第一分支癌栓患者的预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保守治疗组(A组,7例);TACE治疗组(B组,19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治疗组(C组,12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术后TACE治疗组(D组,25例)。结果:A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4%、0、0、0;B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2%、0、0;C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9%、0;D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2%、20、12%。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HCC合并PVTT采取手术切除原发肝癌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术后应用TACE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eareinoma,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IT)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pereutaneoustranshepatic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可手术切除的PHC合并PVlTr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B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PVC,术后2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A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2%、11.1%;B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两组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PVr丌的PHC患者手术切除后经双路(PVC+TACE)介入治疗比单纯TACE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及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治疗32例PHCC合并PVTT,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并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与同期50例无癌栓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26例,术后复发时间为2m~28m,术后是否化疗对复发时间有显著影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38.5%、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经门静脉断端或/和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对于难以切除的PHC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7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加门静脉取栓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结果7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25.2d(11~60d),平均手术时间230min(95-420min),平均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740ml(100-3500ml)和420ml(0-4600m1),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8.7min(0-35min),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5.3个月,1年生存率为51.7%,2年生存率为34.5%,3年生存率为6.9%。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癌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是安全的,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21例)、门静脉取栓组(12例)和姑息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的生存期。结果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和姑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7.4个月和4.3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姑息治疗组。结论对于能耐受手术的门静脉癌栓病人应积极行肝癌切除术并术中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39例,行手术联合化疗治疗;B组23例,行单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及整体疗效评估。结果 A组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B组,且A组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CR、PR、均明显高于B组,PD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如果全身状况允许情况下,应选择肝癌切除、门静脉癌栓取出术联合TACE治疗,且临床整体疗效及生存率、生存时间较单纯手术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u YB  Jian ZX  Ou JR  Liu Z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6-4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7例行保守姑息治疗患者1至8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10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平均生存时问10.9个月;78例采取各种手术方式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平均生存时间26.8个月。其中52例术后采用了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其1、3、5年生存率为96.2%、51.9%、11.5%,26例未行插管化疗,1、3、5年生存率为76.9%、23.1%、0%。结论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应尽量使用各种方式取出门静脉癌栓;术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和介入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程氏分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科切除治疗组(28例)和TACE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并分析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外科切除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4.1%、29.2%、14.6%;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3.3%、13.3%、8.9%(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肿瘤(HR=2.578;95%CI:1.365,4.868,P=0.00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U/L(HR=2.509;95%CI:1.266,4.972,P=0.008)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病人,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明显好于TACE治疗,多个肿瘤和AST>34U/L是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功能代偿期手术切除或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癌栓的疗效,以及TACE后选择性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肝功能Child.PughA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并门脉主支癌栓患者116例,并分为手术组(56例)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60例),其中TACE组治疗后肿瘤反应评价有效,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TACE+手术组。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手术组1例术中死亡(1/56,1.78%),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ACE组(16/56US7/60,P=0.010)。手术组、TACE组和TACE+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41、15.34、22.01个月,TACE+手术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手术组(P=0.040)。手术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7.27%、24.58%、5.67%;TACE组分别为53.91%、27.18%、6.34%:TACE+手术组分别为79.17%、45.83%、16.67%。多因素分析提示肝硬化、肿瘤位置是患者独立预后相关因素。结论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癌栓肝功能代偿良好可切除者,首治TACE后选择性肝切除术是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19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TACE治疗及通过门静脉化疗泵行PVC(TACE+PVC组),5 5例术中未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单纯T A C E (T A C E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TACE+PVC组与TACE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vs.6.8个月、19.5个月vs.12.5个月;术后0.5、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及71.9%vs.52.9%、57.5%vs.26.7%、16.4%vs.8.2%、6.9%vs.2.1%,总生存率分别为90.5%vs.89.1%、69.5%vs.50.4%、37.9%vs.12.1%、22.4%vs.8.1%,TACE+PVC组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TACE组(P=0.004、P=0.001)。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治疗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科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治疗合并PVTT的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轴向叩击联合支具外固定治疗指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我科治疗指骨骨不连患者22例,其中18例为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4例为骨折外固定治疗术后骨不连。18例内固定患者,拔除内固定物,骨折段予支具节段固定,并予规律轴向叩击治疗,刺激骨折端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4例外固定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2.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ith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were made to assess theantihypertens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eatmentwith valsartan plus spironolactone. Thirteen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studied, 7 were males(54%), and 6 females (46%) with an age range from 61years to 83 years (mean: 74±7.1 years). Patients had amean daytime SBP / DBP of 164±9.2 / 99±9.5 mmHg.Echocardiography showed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mildcavity enlargement in all patients. After baselinemeasurements of HR, serum creatinine and electrolytes(potassium and sodium), patients received valsartan80 mg/day plus spironolactone 100 mg/day forconcomitant chronic heart failure due tohypertension. Study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t the 30, 60, and 90 day of therapy. Mean ambulatory SBP/DBP monitoring, mean Holter heart rate, mean serumcreatinine, and mean serum electrolytes (sodium andpotassium) were recorded. These parameters did not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90 daysof follow up, except in one patient who had anincrease in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from 4.3mmol/l to 5.8 mmol/l after 30 days of therapy. MeanBP was reduced up a maximum of 7%. No side effectwas seen in the study patients. Combination therapyvalsartan and spironolactone seemed to be aneffective and safe approach for older hypertensivepatients with mild concomitant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45)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n=35)行单纯腹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4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118 min,平均(160±15)min;术中出血量45~280 ml,平均(140±60)ml;住院6~8天,平均(7±2)天;42例结石完全取净,结石清除率93.3%,术后无一例发生胆漏、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130~220 min,平均(150±30)min;术中出血量80~350 ml,平均(180±75)ml;住院8~12天,平均(9±1)天;32例结石完全取净,结石清除率91.4%,术后2例发生胆漏。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完全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3~6个月,经胆道镜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应用Dynesys腰椎动态固定系统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21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Dynesysx系统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法)及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末次随访VAS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所有病例症状无加重或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配合Dynesys系统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腰椎稳定性恢复好、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疗程法注射透明质酸隆鼻的效果和持续性。方法:透明质酸注射于鼻部以抬高鼻部,与注射后3个月、9个月、18个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注射0.5ml透明质酸。结果:10例首次治疗后跟踪随访3年,临床效果满意,3年内可以维持高鼻梁的外形。结论:疗程法应用透明质酸注射隆鼻使求美者鼻背增高由只注射一次只能保持3~6个月延长到3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燕凌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86-187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本院入院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滴纳洛酮。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后遗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方面,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中空螺丝钉加张力带法治疗髌骨横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髌骨横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中空螺丝钉加张力带法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新鲜髌骨横骨折患者通过关节镜清理关节腔内的血凝块、碎骨块和骨折块之间嵌顿的软组织,直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以指导骨折复位固定,在C形臂X线透视下帮助骨折复位,关节镜观察关节面解剖复位后,经皮从近折端向远折端平行打入2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块,顺克氏针拧入2枚中空螺钉,拔除克氏针,顺螺钉空心导入钢丝,行张力带“8”字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6周,最长10周,平均7.6周。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1例,尚可1例,优良率达91.67%。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中空螺丝钉加张力带法治疗髌骨横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关节面复位好、固定坚强、能早期功能锻炼、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快和合并症少等优点,为治疗新鲜髌骨横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At the period from 1984 through 2010 there were 306 patients with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ged from 1 to 13 days. Conservative therapy in 214 (70%) cases resulted in favorable outcome of the disease. Operative treatment was necessary in 92 (30%) neonates. In 26 of them double entero-, colostomies were performed, in 7 patients ulcer defects were sutured, in 6 patients parts of intestinal necroses were resected with applying primary end-to-end anastomoses, in 15 patients--laparostomas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stinal stomas, in 13 patients isolated laparostomas, in 8 patients diagnostic laparotom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