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既往有偿献血员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92份HIV阳性献血者及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155名有偿献血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均阴性;92例HIV阳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96.74%,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1.09%、2.17%、3.26%、16.30%和16.30%;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66.67%,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4.76%、33.33%、3.23%、7.94%、12.70%和17.4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感染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V血清学标志物除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有较显著的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偿献血者中HCV感染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率更高,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肝、丙肝、戊肝、梅毒螺旋体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0例HIV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乙肝感染、丙肝感染、戊肝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分析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HIV感染者的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受检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由血液和母婴传播的HIV感染者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经由性传播的HIV感染者,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低于经由性传播的HIV感染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的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戊肝感染率、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易合并存在乙肝感染、丙肝感染、戊肝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情况,需要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病原学检测,对HIV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 在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的5732例HIV感染者中,共有486例(8.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2737例(47.7%)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2例(1.8%)乙肝e抗原(HBeAg)阳性,522例(9.1%)乙肝e抗体(HBeAb)阳性,3727例(65.0%)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90例(1.6%)感染者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三项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29岁年龄组大三阳阳性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OR=3.04,95%CI:1.30~7.15);男性大三阳阳性率高于女性(OR=1.77,95%CI:1.06~2.95)。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合并感染者;不同特征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深圳市血液中心于2003-201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对梅毒与艾滋初筛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品分别送至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认;调查探索这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与特点,并分析该类献血者的基本特征。结果 2003-2013年献血者梅毒、艾滋的感染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乙肝流行率趋于平稳状态,而丙肝感染率呈下降态势;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有142例,其中合并其他病毒或梅毒感染共有47例(0.009%,47/142),其中以HIV/TP合并感染最为显著,占28.87%(41/142),HIV/HBV、HIV/HCV 2项感染分别有2、3例,只有1例为三项感染(HIV/HBV/TP)。通过与HIV阴性献血者比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的比率均高于HIV阴性献血者(P0.05);47例HIV合并感染者基本特征以男性、18-30岁、未婚、学历高中/中专、职业工人为主,初次献血者占82.98%。结论深圳地区无偿献血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亦间接反映HIV献血者的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本数据为献血招募和安全人群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保障血液输血安全,为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实用性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襄阳市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HBV及梅毒状况。方法收集本市168例HIV感染者及356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液标本,进行HCV、HBV及TP标志物检测,分别比较各项感染率;再对HIV感染者按感染方式分组比较各项感染率。结果 HIV感染者HCV及TP感染率明显高于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V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途径感染HIV者,其HCV感染率与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经性感染HIV者;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其TP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非性传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V感染率在各组之间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HIV感染方式导致HCV及TP感染率不同,但对HBV感染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HIV、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病毒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感染现状及合并感染现状。 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阴性配偶的血标本,检测其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状况。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HIV单阳家庭中HIV抗体阴性配偶血样3619份,经检测HIV抗体阳性49例,HIV感染率为1.35%,抗-HCV感染率为31.2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趋势2=-3.78,P0.01)、梅毒感染率为0.17%,但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2=0.0061,P0.0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率为5.40%、乙肝大三阳[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0.77%,乙肝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为2.93%。HBsAg/HCV合并感染率最高为1.22%。HIV阳性者中,合并感染人数占的63.27%。结论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HIV感染率较高,已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4种传染病存在混合感染现象,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随访,定期检测HIV、HBV、HCV及梅毒,以控制4种传染病家庭内经性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吸毒人群、男性性病门诊人群(MSP)和男男同性人群(MSM)中的感染情况,为制定不同人群的防控策略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3类人群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步抗体检测,HIV抗体阳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梅毒抗体阳性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HCV阳性者再进行复检确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珠海市吸毒人群、MSP人群、MSM人群HIV阳性率分别为为0.61%、1.50%、5.97%;HCV阳性率分别为70.45%、0.25%、1.49%;TP阳性率分别为4.66%、22.50%、15.42%,感染率为2.63%、16.25%、9.95%。吸毒人群HCV感染明显高于其他人群,MSM人群HIV感染率则明显高于其他2类人群,3类人群中梅毒感染率均高于健康人群,各人群中,梅毒以隐性感染为主。结论 3类男性人群均为HIV和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HCV感染以静脉吸毒人群为主,传染病防控应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人们对HIV、TP和HCV等疾病的认知水平,防止传染病在高危人群中传播以及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8.
马宁  阎涵  周丹  张岩  王莉  姚文清 《疾病监测》2016,31(8):659-662
目的 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梅毒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辽宁省2011-2014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接收的MSM中,选取HIV抗体确证阳性,且梅毒甲苯胺红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双阳性者,通过检索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该病例的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4年辽宁省通过VCT确诊为HIV阳性并报告的MSM共1653例,其中梅毒阳性者264例,感染率为1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性病史和求询者来源与MSM的HIV合并梅毒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离异/丧偶(OR=1.745)、性病史(OR=11.171)、被动求询(OR=1.618)是HIV阳性MSM梅毒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辽宁省HIV阳性MSM梅毒感染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HIV/梅毒,MSM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主动戒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梅毒)感染状况,为其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136名主动戒毒人员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调查不同吸毒方式与上述各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1136例中HIV、HC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50%、36.18%及6.87%。静脉注射吸毒者HIV、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静脉注射吸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吸毒者中共用针具者HIV感染率高于不共用针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重叠感染率1.41%,HCV、梅毒重叠感染率2.55%,HIV、梅毒重叠感染率0.26%,HIV、HCV、梅毒重叠感染率0.26%。结论主动戒毒人群存在血源性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高风险,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监测及干预,以减少HIV、HCV和梅毒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苏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苏州市戒毒所2006年下半年新入所戒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4名戒毒人员中,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2.4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感染阳性率为3.44%,丙型肝炎(丙肝)感染阳性率为21.05%.12名HIV感染者均有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注射吸毒人员的丙肝感染率49.3%万,显著高于非注射吸毒人员的丙肝感染率5.92%(x2=126.31,P<0.005).共用过注射器或针头人员占静脉吸毒人员的61.27%.戒毒人员中4.25%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只有14.29%每次都用安全套.结论 苏州市吸毒人群中HIV、丙肝病毒(HCV)感染率居于全国平均水平,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吸毒是HIV和HCV传播的高危因素,不洁性行为增加了HIV、HCV、梅毒由吸毒人员向其他人群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合并感染及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为临床及早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HIV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HIV确认采用免疫印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均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以半导体激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计数白细胞。以HIV初筛阳性但确认试验阴性者为对照组。结果 HBV、HCV、TP的合并感染率在HIV感染者中分别为13.5%、8.1%、27.0%,在HIV阴性者中分别为11.3%、2.8%、14.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诊时白细胞数降低者在HIV感染者和HIV阴性者中分别为27.0%和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初诊时往往白细胞数偏低,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细胞减少的就诊患者,必要时进行HIV检测,防止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监管场所被监管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新进被监管人员采血3~5 ml,分别采用HIV(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TP-ELISA法进行初筛,应用免疫印迹法(WB)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1371人中,共检出4例HIV感染者,阳性率0.29%,梅毒抗体阳性35例,阳性率2.55%。结论HIV、TP感染在东阳市被监管人群中感染率较高。加强被监管人员的HIV、TP抗体检测,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监管措施防控,对预防控制HIV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知识知晓、安全套使用等其他行为因素及HI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志网络社区匿名招募MSM,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现场咨询填写问卷,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对符合要求的247份调查表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7份标本共确证HIV抗体阳性20例,感染率为8.10%,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33例,阳性率为13.36%,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阳性26例,梅毒现症感染率为9.72%,此类人群存在知识与行为反差的现象普遍,多性伴者HIV和梅毒感染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珠海地区MSM人群HI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高危性行为特征致其感染HIV和梅毒的风险较大,应加大该人群筛查和健康教育力度,尽早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桥梁,寻找有效促进其风险意识的建立和转化为具体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胥加耕  梅志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82-3183,3185
目的调查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在这类人群中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外来务工人员血清中HIV(1+2)抗体、TP抗体、HCV抗体和HBsAg;HIV抗体阳性者按技术规范进行复检和确证;TP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确认阳性者再作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HCV抗体阳性者使用另一厂家试剂复检;HBsAg阳性者作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检测外来务工人员标本442例,发现HIV感染3例(0.68%)、TP感染10例(2.26%)、HCV感染1例(0.23%)、HBsAg阳性39例(8.82%),其中HIV和HCV合并感染、TP和HBV合并感染各1例。TP感染者中RPR阳性6例(60.00%),滴度1∶1-1∶4;HBsAg阳性者中出现6种乙肝"两对半"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为主[66.67%(26/39)]。结论盐都区外来务工人员中HIV、HBV、TP感染率均较高,应加大这类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力度,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宁市男男性接触者(MSM)基本特征及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等4项传染性指标现患率,为对该目标人群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该市MSM哨点收集到的88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访者的基础信息并采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TP)等4项传染性指标.结果 在882例MSM中,平均年龄27.43岁,共检出并确诊HIV感染者27例,感染率3.06%;确证梅毒阳性99例,感染率11.22%;HBsAg阳性114例,感染率12.93%;抗-HCV阳性3例,感染率0.34%.结论 南宁市MSM人群4项传染性指标感染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有效预防和控制MSM人群中性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知识与行为。方法1999~2003年对该市戒毒的11759名吸毒人员进行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其中2047名吸毒人员采用面对面访问,了解其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高危行为。结果检出抗-HIV阳性574例,感染率为4.88%,梅毒抗体阳性683例,感染率为5.81%,同时感染HIV和梅毒16例,感染率为0.14%。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8.27%~79.04%;采用静脉吸毒占55.30%,共用针具率为58.07%;入所前半年内曾有非婚性行为占18.20%,最末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占51.47%,没有使用安全套占48.53%。结论中山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属低流行,但流行的危险因素隐患大,特别警惕HIV、梅毒从吸毒者向暗娼或嫖客到家庭成员传播,需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某县彝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到凉山州某县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前检查的496例彝族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HIV阳性感染者,HBV、HCV及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研究对象HIV与HBV、HCV和TP合并感染情况。结果496例彝族HIV感染者中男323例(65.12%),女173例(34.88%);单纯HIV阳性157例(31.65%),发生HBV、HCV、TP合并感染共7种类型,合计339例(68.35%),其中男272例(80.24%),女67例(19.76%),男性合并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女性;HIV、HCV合并感染227例(45.77%),HIV、HBV合并感染18例(3.63%),HIV、TP合并感染11例(2.22%),HIV、HCV、HBV合并感染41例(8.27%),HIV、HCV、TP合并感染32例(6.45%),HIV、HBV、TP合并感染3例(0.60%),HIV、HCV、HBV、TP合并感染7例(1.41%);感染的高峰年龄是>30~40岁,且以HCV合并感染为主。结论凉山州某县彝族人群HIV合并HBV、HCV和TP感染比例较高,并且存在多种病毒合并感染形式,建议HIV感染者要及时进行HBV、HCV和TP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群 《中国康复》2011,26(5):356-357
目的:了解武汉市美沙酮门诊吸毒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IV)、免疫缺陷病毒(HCV)和梅毒的现状以及高危因素分析,为有效预防治疗这3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美沙酮门诊吸毒患者静脉血标本1 340例,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 340例吸毒患者中,HIV抗体阳性8例(0.6%),HCV抗体阳性1156例(86.3%),梅毒抗体阳性25例(1.9%);HIV/HCV合并感染8例(0.6%);梅毒/HCV合并感染21例(1.6%)。分析原因为注射吸毒是感染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女性性病高于男性;年龄20~39岁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可减少毒品对吸毒患者的危害,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较高,注射吸毒是HCV高危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各类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3560例静脉吸毒者HBV或HCV重叠感染HIV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艾滋病病毒(HIV)重叠感染状况,探讨两种不同类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997年1月至2009年8月来自愿戒毒的3560例静脉吸毒者进行血清抗-HIV、抗-HCV、HBV标志物(HBV-M)(以HBsAg阳性作为HBV感染指标)检测。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差异性。结果3560例静脉吸毒者共检出抗-HIV阳性72例,感染率为2.02%。HBV、HCV感染率分别为34.8%(1240/3560)和58.1%(2070/3560),均高于非静脉吸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者HIV、HBV、HCV感染率高于无共用注射器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两种不同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IV/HCV重叠感染率3.43%(71/2070),明显高于HIV/HBV1.29%(16/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HIV/HCV重叠感染者中ALT增高48例,16例HBV/HIV重叠感染者中ALT增高2例,ALT异常率分别为67.6%(48/71)和12.5%(2/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静脉吸毒者中,HCV/HIV重叠感染概率明显高于HBV/HIV,在静脉吸毒的HCV/HIV重叠感染者中ALT检测尤其重要,对病情观察和HIV的监测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抗-HCV阳性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引起多种病毒重叠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该院就诊的患者88 560例标本,采用ELISA和TPPA分别对标本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TP抗体项目检测。结果 HIV感染445例(0.50%),HCV感染999例(1.13%),TP感染1651例(1.86%),HIV合并HCV感染61例(13.7%),HIV合并TP感染72例(15.8%),HIV、HCV、TP三重感染6例(1.32%)。结论 HIV、TP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3种传染病的检测对医院感染控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