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预防肺栓塞(PE)的效果及使用中的问题。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行经皮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观察滤器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结果46例均经皮股静脉穿刺在下腔静脉距肾静脉开口以下1~2 cm处成功置入,其中1例因肾静脉开口位置较低,滤器远端略偏右髂总静脉,但倾斜角度小于1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5例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注意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股静脉穿刺部位、患肢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 25例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较为简单、安全和有效,手术前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55例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注意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股静脉穿刺部位、患肢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 55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较为简单、安全和有效,手术前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中药内服预防肺血栓栓塞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黎明  畅辉  刘延陵 《陕西中医》2006,27(5):526-527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30例均为下肢静脉血栓病史患者并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静脉以上血栓,植入永久滤器后观察随访,最长随访3年。结果:30例在抗凝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提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配合中药内服在预防肺栓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的认识及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肺栓塞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对其诊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2例中接受治疗者20例,其中静脉溶栓11例,经导管肺动脉内碎栓及溶栓8例,1例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治愈或改善18例,无效2例。首次治愈或改善的18例患者中,源于下腔静脉系统的肺栓塞15例,其中5例术后放置下腔滤器,10例口服抗凝药物,随访5年,放置下腔滤器者无一例复发,口服抗凝药物者肺栓塞复发4例。结论 肺栓塞主要由体循环静脉内血栓引起,源自下腔静脉者最常见。肺栓塞症状无特异性,故临床易出现误诊、误治,对易感患者或有肺栓塞史的患者应积极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对确诊者应立即给予抗凝、溶栓或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源自下腔静脉系统的肺栓塞,术后应积极放置下腔滤器以防复发,或在肺动脉未发生栓塞之前放置以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给予精心护理、正确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25例患者肢体肿胀消失,压痛消失,未发生局部感染、滤器移位、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规范的护理方法可保证治疗效果,有效地降低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同时常规抗凝治疗;28例常规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变化,并进行1个月~46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在出院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和57.1%,P〈0.01),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98.0%和75.0%,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4.0%和28.6%,P〈0.05),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和17.9%,P〈0.05);观察组在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0%和14.3%,P〈0.01)。结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指征。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PE)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75%~90%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病死率为20%~30%;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本院1999年1月-2004年11月5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卧床、手术(骨科、妇科)、肿瘤、妊娠、股静脉穿刺、输液等多种诱因引起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一侧或双侧下肢急性或亚急性肿胀疼痛,急性期易并发肺栓塞。目前许多患者,急性期虽经溶栓、抗凝,置放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仍遗留下肢静脉功能障碍,长期出现单或双侧下肢水肿,影响正常生活。我们于2002年以来应用自制制剂通脉散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8例,收到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收诊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借助股静脉或须静脉手段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其中,随访5~26个月。结果 26例患者术后1d患肢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减轻,1周后肢体红肿现象完全消失,术后2周以后患肢拆线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有下腔静脉血栓产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过程安全,在防治肺动脉栓塞产生方面体现出巨大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静脉血栓形成中危害较大,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既能阻挡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又不至于影响静脉回流,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2006年9月起,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治疗1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使阻塞的血管再通。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治的2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1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6例经CT确诊,3例经肾静脉造影检查确诊,1例MR检查确诊。左肾静脉主干血栓10例,右肾静脉主干内血栓6例,合并下腔静脉内血栓5例,双肾静脉内血栓1例,左肾内小静脉血栓2例,右肾内小静脉血栓1例。本组中经肾动脉途径溶栓治疗12例,经肾静脉途经溶栓6例,肾动、静脉联合溶栓1例,手术切除1例。5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临时性滤器植入。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肾功能恢复。结论对于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简单、方便、准确,应作为首选方法。经肾动脉或肾静脉途径介入溶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10年版)将32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盲穿置管术,B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10例,成功率71.4%,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12±4.8min,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约14.3%,B组穿刺成功18例,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6±2.3min,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约6.3%。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药物等。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可以避免中心静脉置管造成的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由于导管前端已达上腔静脉位置,受外周静脉的影响小,故输液速度快,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月对16例ICU危重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输液时行抢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建萍  周涛 《光明中医》2011,26(5):1019-1020
目的探讨介入加中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分别行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入术、经皮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肝静脉破膜、扩张术,术后均常规服用中成药大黄虫丸、血府逐瘀丸。结果 12例患者均介入成功,术后4个月~2年随访,2例复发,1例并发肝癌死亡,余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介入加中药干预治疗布-加综合征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选取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客观比对,于彩超引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彩超引导溶栓治疗。结果 64例下肢深静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无滤器移位情况,均无肺栓塞发生,预后较好。结论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采用超声介入方法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布加氏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Syndrome)由肝静脉或涉及其开口以上段的下腔静脉阻塞所致门脉高压综合征,以肝脾肿大及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常见有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或肝静脉、下腔静脉近心端血栓形成,或由肝外机械性压迫等致使肝静脉或下腔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32例患者实施内镜直视下镍钛记忆合金涂膜返反流型白扩张式食管支架置入术,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32例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中出现胸痛不适及异物感15例(46.9%),支架移位3例(9.4%),呕吐9例(28.1%),支架堵塞8例(25%),出血5例(15.6%),经临床处理后,并发症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涂膜返反流型自扩张式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治疗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效果好,绝大多数术后并发症轻微,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使该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严格、正确地遵医嘱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2例患者的植入术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及腔静脉内置入金属自扩张支架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术 ,先用球囊加压扩张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段 ,对节段型狭窄严重或完全闭塞者再通过支架释放装置将金属自扩张支架置入病变部位 ,使下腔静脉再通。结果  6 3例下腔静脉压从术前的 (4.5 1± 1.4 8)kPa下降到术后的(2 5 3± 0 .79)kPa ;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从术前的 (4.2± 1.6 )mm扩张到术后的 (14 .6± 2 .1)mm。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方法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